《宏观质量管理》
发布时间:2011-06-10     字号: [小] [中] [大]

 质量管理l.png

 

    《宏观质量管理》(宏观质量管理学术丛书)

    程虹 著

    ISBN 978-7-216-06000-4

    定价:68元
    页数:257页
    湖北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年6月第3次印刷
 
    作者简介:
    程虹,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国务院《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专家组成员、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我国质量安全评价与网络预警方法研究”项目首席专家。研究方向为宏观质量管理基础理论、政府质量管理体制与公共质量政策、宏观质量统计分析与安全预警等。先后承担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科技部公益性行为科研专项、科技部创新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等省部级项目10余项。在《管理世界》、《中国软科学》等权威期刊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其代表性著作《宏观质量管理》系国内首创。

    前言——为什么要研究宏观质量管理
    
    为什么要研究宏观质量管理?这是解决现实问题的需要。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质量的总体水平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中国制造”在世界的崛起,就是最有说服力的证明。但是,对于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来说,也必然存在着各种严重的质量问题。这些质量问题,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其存在有一定的必然性。这种必然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作为微观主体的企业,在质量管理上存在诸多的问题,甚至有些质量问题演变为影响整个社会的重大公共事件;二是作为宏观主体的行政部门,对社会总体质量的监管,无论在体制机制上,还是在方法政策上,都有进一步改革和加强的必要。因而,研究我国现存的质量问题,既要从微观的角度分析企业的原因,也要从宏观的角度分析行政管理的原因。宏观质量管理研究的主要内容,就是政府质量监管的理论、体制和公共政策,通过政府对质量安全的有效管理,促进整个社会总体质量的科学发展。科学地研究宏观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对于解决我国当前的质量问题,加强对质量的宏观管理,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为什么要研究宏观质量管理?这是质量理论创新的需要。政府质量监管的重要性,在世界范围内都有普遍的共识。但是,面对众多新的质量现象,包括工程质量、服务质量、环境质量和产品质量如何有效的协同管理;由于技术创新而带来的产品周期的缩短,质量监管技术和标准如何应对新的挑战;以及如何有效解决全球化所带来的,不同区域质量信息的不对称等问题,都需要在质量理论上作出更有说服力的解释,才能够科学地支撑政府质量监管。现有质量理论最基本的定位,还是满足企业对质量管理的需要,实质上是对质量的微观管理理论。政府对质量的监管,尤其是对以上新的总体质量现象的管理,更需要的是对质量的宏观管理理论。因而,研究宏观质量管理,是现有质量理论发展的必然,也是对新的总体质量现象作出科学解释的必需,更是优化政府质量监管的必要。
    为什么要研究宏观质量管理?这是质量专业教育的需要。中国总体质量的发展要取得更大的进步,一个重要的条件是要培养大批专业化的质量人才,尤其是高层次的,能够对质量进行宏观管理的人才。为此,武汉大学率先在全国开办了硕士研究生层次的质量管理专业。在专业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深感对质量进行宏观管理的课程,既是学生的迫切需要,又是专业建设的必备内容。因而,我们在质量管理研究生的培养计划中,专门开设了“宏观质量管理”课程。这门课程的讲授,得到了研究生们的普遍欢迎。因而,这本《宏观质量管理》的专著,既是科学研究的成果,又是教学实践的成果,今后也将作为质量管理研究生的学习教材。

    目录

    第一章 宏观质量管理——一种新的质量管理科学范式
    一、范式理论及其在质量管理科学中的应用
    二、质量与质量管理:已有质量范式的分析     
    三、已有范式面临的挑战和新范式的提出  
    四、宏观质量管理的内容与体系
    第二章 宏观质量管理的基本理论 
    一、基本概念   
    二、宏观质量管理的基本假设     
    三、总体质量的构成   
    四、宏观质量管理体制的构成     
    五、宏观质量管理的基本原理     
    第三章 区域总体质量指数模型、体系与测评研究
    一、TQI:宏观质量管理的基础   
    二、TQI的前提假设:质量安全  
    三、TQI模型设计   
    四、TQI的指标体系     
    五、TQI测评方法   
    六、结论与应用      
    第四章 基于顾客满意度的宏观质量管理
    一、顾客满意度与质量管理
    二、顾客满意度的测评     
    三、顾客满意度在宏观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标准
    四、基于顾客满意度的宏观质量管理方法  
    五、宏观质量的可持续顾客满意度管理
    第五章 宏观质量管理中的总体质量信息不对称——基于博弈论的解释
    一、总体质量信息的参与主体     
    二、参与主体在总体质量信息上的行为博弈分析  
    三、基于委托——代理关系的参与方质量行为分析     
    四、总体质量信息不对称 
    五、面向总体质量信息的机制设计、信号工具和网络平台    
    第六章 市场质量监管体系  
    一、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二、市场机制构成了质量监管的基本制度  
    三、基于市场竞争的“质量”行为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四、面向竞争的标准化战略
    五、市场化检测与认证机制的建立   
    第七章 社会质量监管体系  
    一、社会的基本功能   
    二、社会质量组织的质量监管功能   
    三、几类主要的社会质量组织     
    四、社会组织的质量监管方法与手段
    五、社会性质量监管的道德规范:社会质量文化  
    第八章 政府质量监管体系  
    一、政府监管与政府质量监管的含义
    二、政府质量监管的必要性   
    三、政府质量监管的原则与方法
    四、政府质量监管的失灵 
    五、对政府质量监管失灵的治理
    第九章 突发质量公共事件管理      
    一、突发质量公共事件     
    二、突发质量公共事件原因分析
    三、我国突发质量公共事件管理现状
    四、突发质量公共事件处理机制
    五、风险管理——一种新的突发质量公共事件管理观 
    六、突发质量公共事件处理的基础—信息公开
    七、政府组织应对突发质量公共事件的能力提高  
    八、结论      
    第十章 国际宏观质量管理体制——基于美国的实证研究
    一、建立竞争导向的市场质量管理制度
    二、消费者为中心的社会质量监管体制的功能
    三、以法律为核心的政府质量监管的主导  
    四、几点启示   
    第十一章 区域总体质量的发展要素   
    一、制度创新——总体质量发展的要素之一
    二、技术进步——总体质量发展的要素之二      
    三、人力资本——总体质量发展的要素之三      
    四、消费者运动——总体质量发展的要素之四 
    五、公共管理——总体质量发展的要素之五      
    六、简要的归纳      
    第十二章 我国宏观质量管理体制改革的战略研究
    一、我国现有宏观质量管理体制的问题分析
    二、宏观质量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和原则  
    三、宏观质量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和制度安排    
    四、宏观质量管理体制改革的方法与策略  
    五、结论

 

凡本网编辑上传的文章内容(注明转载文章除外),均为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概仅范围内使用,并主明“来源:武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如需转发本网文章,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我们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关闭
网站访问总量: 3303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