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监工作为何无奈?
发布时间:2012-06-15     字号: [小] [中] [大]

 

      最近,在一次与质监局座谈交流的过程中,听到一位领导叹息:很多时候我们是很无奈的啊!这位领导讲到,由于政府过于注重GDP的增长,导致质监工作在监管执法过程中要照顾政府的政绩需要,如果监管执法会影响税收,影响招商引资形象,那么就很有可能无法真正有力执行。
       在交谈的过程中,我感觉到这些质监部门的一线工作者,并不是一些人想像的那样面对质量问题不作为,他们其实是很有想法很有工作热情的。因此,我觉得出现质量问题以后,不能一板子全打在质监工作者身上。我们常常说到“在其位,谋其政”,这句话本义是说管理者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而面对我国的质量工作,我们常常会认为质监工作者“在其位而未谋其政”。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想到“位”和“政”是相对应的,没有定好“位”就可以谋其“政”?我想我们对质监工作者目前的尴尬定位是没有清晰的认识的。我认为,质监工作是无法同时服务于GDP增长和质量安全两个目标的。那么我们要问,质监工作到底要服务于哪一个目标呢?从一般意义上讲应该是后者,但是在现有体制下,实际上是无法纯粹地服务于这一目标。
       这位领导所讲的困惑折射出质量监管的一个重要矛盾:一方面,出了质量问题,我们会认为质监部门监管缺位;另一方面,质监部门有心无力,也要在出力的时候掂量一下该出多大力。难怪这位领导会说质监工作很无奈。这个无奈正好说明现在我国的质量问题,不仅仅是质监部门的问题,而是一个政府综合管理的问题。甚至可以说,来自于质监部门的原因仅仅占到了很小的一部分。
我认为我国的质量安全问题是一个发展观的问题,质量安全作为一种公共产品,应由政府提供,而政府的行为根本上是由其发展观所决定的。发展观是什么?通俗地讲,就是对于“经济发展的目标到底是什么”的回答。如果发展观以经济的总量扩张和速度增长为主要目标,就不可避免地将质量安全、环境保护、改善收入分配等目标排在后面,我国大多数地区目前仍然没有逾越这一发展观;如果发展观以提高质量为目标,那么经济增长的总量和速度都可以让位于这一目标,目前很多发达国家以及我国部分发达地区正在实施这一发展观。在2007年,时任法国总统萨科齐提出“适当的时候放弃或改造GDP这个指标”,同时筹建了“经济运行与社会进步委员会”专门对经济与社会发展进行全面评估,以合理评价经济发展的成果。英国成立了可持续发展委员会,用“国内发展指数”来评价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这一指标是GDP扣除了经济发展的社会成本和环境成本以后的数值。
       常年居于我国GDP省份排名第一位的广东省,已经认识到经济发展一味追求GDP增长的高速度是不可持续的,因而在2009年提出了新的经济发展评价体系“幸福广东指标”,与GDP有关的收入性指标在其中仅占到了不到10%的权重。在其评价体系中,珠三角地区人均GDP排名第一的深圳,2010年的综合指数仅排在第四位,在粤西北和粤东地区人均GDP排名处在第12位的梅州,综合指数却排到区域第一位。广东已明确指出,幸福指标体系将作为官员政绩评价的重要参考。虽然这一评价的合理性还有待论证,但是在评价经济发展和官员政绩的时候不再以单一的经济总量和速度作为唯一目标,已经在追求经济发展质量的进程中迈出了非常重要的一步。这一评价体系直接触发了深圳市的发展观转变,我们看到,现在深圳已淡化“深圳速度”,转而强调“深圳质量”。国内外的实践表明,重视质量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发展观的转变,仅仅是提高经济发展质量的第一步,真正要解决经济生活中的质量问题,依然任重而道远。但是,转变了发展观,将质量安全放在经济发展不可替代的位置,我们改进质量安全的努力将事半而功倍;如果不转变发展观,寄希望于质监部门单枪匹马作战,将会事倍而功半。

凡本网编辑上传的文章内容(注明转载文章除外),均为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如需转发本网文章,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我们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关闭
网站访问总量: 3307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