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经济增长质量和质量大数据
发布时间:2014-11-01     字号: [小] [中] [大]

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
学术动态
2014年第17期(总第170期)

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编     2014年11月01日

 

    10月30日上午,我院在会议室举行了2014年第15期(总第156期)珞珈质量双周学术论坛。本期论坛邀请罗英、罗连发、范锐敏三位老师分享他们的博士后出站报告。现将论坛的主要内容整理如下:
    罗英老师就“中国特色质检体制机制研究”进行了报告。她首先介绍了整个报告的研究思路,从质检职能的厘清,到政府机构的设置,再到机构履行职能的方式与方法。她接着介绍了研究报告的主体内容:第一,中国特色质检体制机制的历史沿革与内在规律,从秦汉、唐宋、明清、民国和新中国五个阶段分析我国质检体制机制的发展特点;第二,从发达国家、新兴经济体、儒家文化圈、欠发达国家等不同区域,对域外质检体制机制进行比较研究;第三,分析中国特色质检体制机制发展的理论依据和现实挑战;第四,基于上述研究对中国特色质检体制机制的创新发展作出具体的设计。
    程虹教授首先指出罗英老师的论文已达到博后出站标准,指出罗英老师对中国质检体制的历史沿革和不同国家的质检体制作出了针对性的资料搜集和实证研究。只有深入了解本国的发展特色,才知道如何在坚持与扬弃中作出选择。罗英老师从历史和国家的维度做出了高水平报告,其框架设计、理论依据、机制研究非常有针对性。此外,她需进一步提炼逻辑思路和主要创新点,从学术的角度证明此种机制设计能够解决中国现存的质量问题。
    罗连发老师作了题为“基于居民感知的经济增长质量评价分析”的汇报。报告指出,当前我国提出经济增长要从速度时代转向质量时代,实现更高的经济增长质量,而实现这一转变的前提条件就是确立经济增长质量的评价标准。从文献分析中可发现,已有的经济增长质量评价体系并没有把经济增长与质量进行有机的结合,因而他从质量的基本定义出发对经济增长质量进行了重新定义。他认为,经济增长质量是指经济增长的结果要为社会大多数成员所满意的程度,这一定义决定了经济增长质量评价的主体必须是经济增长的实际感知者——居民。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文章提出了一个基于居民感知的经济增长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物质福利、社会生活与个人生活。文章基于2013年全国调查数据对我国的经济增长质量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分别运用了经济增长质量总体得分,以及物质福利、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等各方面的得分。然后,基于上述数据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决定因素进行了描述性统计与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经济增长质量不高的根本原因在于居民的实际收入增长不高,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发展不平衡,而导致这些结构性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国市场化程度的不高以及政府以GDP为导向的发展思路没有根本转变。罗连发老师提出,需要建立以居民感知为标准的经济增长绩效评价机制以提升我国经济增长质量。
    程虹教授首先肯定了罗连发老师在数据处理方面做出的大量工作。但指出该报告逻辑复杂,需要进一步厘清思路,阐述所选取的评价模型与其他模型的关系。此外,要基于数据分析提出政策建议。
    范锐敏老师作了题为“中国特种设备安全检验模式优化”的汇报。报告对我国特种设备安全事故、特种设备安全检验机构模式的现状,采用实地调研、案例观察和数据统计分析等实证方法进行了多维度的细致剖析,提出了我国现行特种设备安全检验模式的特点,并分析其模式存在检验规模过小、职责不清、专业能力不足等弊端,指出规模较小是制约我国特种设备安全检验模式无法优化的重要制约因素。报告利用宏观质量管理和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工具,对特种设备安全检验基本性质进行定位分析,指出我国特种设备安全检验现行模式存在弊端的根本原因在于将特种设备安全检验定位为公共服务产品,而其基本性质应为第三方性质的市场专业化质量信用服务,其特种设备安全检验实施机构实质应为一个提供质量信号服务的市场主体。最后根据对中国特种设备安全检验模式现状的分析和从理论上对特种设备安全检验的定位分析,借鉴国内外优化模式的相关启示,提出了明确集团化基本战略、构建科学监管模式、形成法人治理结构、实施创新优化路径的我国特种设备安全检验模式优化的总体思路和具体措施。


(整理人:王楚)

凡本网编辑上传的文章内容(注明转载文章除外),均为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概仅范围内使用,并主明“来源:武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如需转发本网文章,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我们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关闭
网站访问总量: 3306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