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报】“质”问耕耘珞珈山——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十年发展纪实(下)
发布时间:2018-04-20     字号: [小] [中] [大]

    作者:徐建华 张华

 

    那段时间,每天晚上都成了程虹手机“炙手可热”的时间,程虹一边鼓励自己的队员,一边积极出谋划策,更被调查员们的精神所感动。

    有一次,武大质量院研究生钟光耀所在的调查组在去广东一家小砖厂调查的时候,发现企业根本不让进门,而且门里的两头大狼狗一直叫个不停,甚是吓人。但是年轻的调查员没有被吓住,而是在企业门外、在广东的烈日下坚守了一上午,被企业员工戏称“比传销员还执着”,这样的执着最终也感动了门卫和老板,顺利完成了调查。

    还有一次,武大质量院研究生张凯团队在湖北一家企业守候了3天之久,依然不能开始调查,面对二十年一遇的特大暴雨,他们首先想到的不是调查,而是直接帮助企业搬运即将被淹没的大米至安全地点。面对此景,企业老板潸然泪下,不仅当即同意调查,而且主动帮他们协调其他企业的调查。

    正是凭借着300名调查员“努力到无能为力,奋斗到感动自己”的行为,武大质量院才在中国成就了独一无二的“企业-劳动力匹配调查”,更吸引了一大批国际知名学府学者的加入,被认为是“一个调查的奇迹,要载入史册!”

    奇迹的创造,依靠的是武大质量院一直倡导的“像科学家一样思考,像农民工一样劳作”的价值观和方法论,是武大质量院坚持“科研立院”的发展思路。

    10年来,武大质量院在科研上始终坚持“致力于学术与现实的结合,不遗余力地推动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先后在《Jour nal of Economic Per spective》《经济研究》《管理世界》《新华文摘》等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166篇;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国家重点研究计划项目等科研项目共计130余项;出版专著23本,在宏观质量管理基础理论建设方面初见成效。

    2018年1月1日,新修订的《标准化法》正式实施,团体标准首次获得法律地位。看到这样的结果,武大质量院老师刘芸内心特别激动,因为这背后也有她和小伙伴们的功劳。

    早在2010年,受国家标准委的委托,武大质量院就展开了《我国标准化体制改革》的预研究,提出了“非政府标准”的设想。2013年,武大质量院再次受国家标准委的委托,展开《团体标准必要性可行性及管理体制研究》的软课题。

    北上东北、华北;南下广东、福建;东进江浙、上海;西入四川、重庆,在程虹的带领下,刘芸他们深入500多家标准制定和使用机构的现场,深入解剖中国标准制定与使用的真实状况,并进而提出了政府标准与团体标准并列的国家标准体系的构想,最终得到了主管部门的肯定和赞赏,也为中国标准化改革贡献了力量。

    无独有偶。武大质量院关于我国检验检测认证认可机构改革的建议,也得到了国务院主管领导的批示和质检总局的充分肯定,直接为后来的检验检测认证认可机构改革方案提供了智力支持。关于广东省电梯改革的智库报告也得到了省委书记的批示,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新政。

    质量强国、质量时代、质量创新……说起武大质量院的质量智库成果,罗连发如数家珍。据统计,10年来,武大质量院累计形成99篇以经济发展质量为主要特色的智库报告,均被各级政府和企业采纳应用,其中37篇被党和国家领导人、省部级领导签批。尤其是关于经济发展质量和质量技术服务产业方面的一系列建议,都得到了广东和湖北主要领导人的采纳,并转化为具体政策。

     

    求质问道 绘就蓝图

    看到班级群里辅导员说武大有一个发展很快的研究院,希望同学们报考他们的研究生时,陈文津马上就想到了质量院。

    身为武大经管学院毕业的本科生,在学校学习时,他就对武大质量院的名气早有耳闻,这也让他在考研时毅然响应了辅导员的“号召”,报考了武大质量院的研究生。

    等到真正成为武大质量院研究生的时候,陈文津发现该院果然不一样。2015年7月,还没入学的陈文津就收到了武大质量院的通知,参加CEES的调查,当时的陈文津还没有辞职,于是他赶紧以最快的速度办理离职手续,并买了第二天的火车票奔赴省内调查的第一线。

    要成才、先成人。武大质量院的教育培养首先注重学生的人格培养,让学生们有献身高质量发展的崇高愿景。同时注重学生价值观与方法论的培养,批判性思维成为必修课。演讲比赛、论文写作、学术研讨……全面发展的方式更让学生们受益匪浅。

    在武大质量院的官网上,有一个“专家视点”小栏目,除了业内大咖们的文章,每一位武大质量院的学生都在这里有自己的“作业”——程虹要求学生们每月将自己的思考形成文章,变成“视点”予以呈现。“我的文章现在已经有几十篇了,回头看很多的文章可能比较稚嫩,甚至有些观点很肤浅,但是锻炼了我们思考与写作的能力。”现在已经硕博连读的陈文津对自己的这些作品这样说道。

    更让刚从澳大利亚学习交流回来的陈文津感到幸福的是,武大质量院在学生的国际化培养方面“不惜血本”。武大质量院超过八成的博士生、六成的硕士生都有出国(境)访学的经历,所有费用都由研究院承担。

    武大质量院的老师李唐对此深有体会。从去年6月份开始,他就和院里其他两位老师、两位学生一行5人来到美国斯坦福大学交流访问,在斯坦福大学拥有独立的办公室,基于CEES调查数据,整个团队每天都会与斯坦福大学的知名专家学者进行学术交流,目前已经完成了两篇国际学术论文,还有5篇正在进行中。

    “详细的资料、一流的专家、观点的碰撞,都让我们彼此大有收获。”接受中国质量报记者连线采访时,李唐对于这样的国际化交流赞叹不已,认为既开阔了中国学者研究质量问题的视野,也向国外的学者传播了中国质量发展的一手情况,促进了国际间的质量学术交流与合作。

    良好的培养机制让武大质量院的毕业生在人才市场上相当抢手。今年就要毕业的硕士研究生王平田早在实习时就已经被用人单位看中,希望签约。后来他又收到了更多单位送来的“橄榄枝”,最终签约了一家大型集团。“价值观、批判性思维、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融入社会的能力、健康积极的人格特质”成为王平田在武大质量院学习总结的关键词。

    作为全国首创主要以劳动力要素提升中国经济发展质量为研究领域的宏观质量管理硕士和博士学位点的研究院,10年来,武大质量院已累计培养693名全日制和在职硕士与博士,成为中国质量人才教育培养的摇篮。

    “学质量,到武大”,已经成为武大质量院一个响当当的品牌。从连续举办质检系统宏观质量管理研修班,到首届中国五金企业家卓越绩效研修班和系列企业质量战略创新研修班,再到广东省市领导干部质量强省工作培训班……各个党委政府领导、质检系统及其他政府部门领导、企业家们都纷纷来武大质量院求“质”问道,更有不少学员们在学习结束之际主动提出,要求单独或集体给质量院捐款,以支持质量院办得更好。

    走进武大质量院学习质量之外,武大质量院的老师们还经常被邀请到各地传播质量知识。党委中心组学习、政府质量讲堂、企业质量课堂……程虹及他的同事们的身影出现在全国各地,有的地方领导在听完“讲座”之后大呼“过瘾”和“解馋”,当场就聘请程虹及其同事为当地的专家顾问。

    除了在国内各大撒播质量的种子,他们甚至将中国质量的“好声音”传播到了国际,程虹先后受邀在世界银行等重要场合发表中国质量的讲座与演讲。据统计,10年来,武大质量院已开办312期宏观质量高级研修班,累计为全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19175名政府官员和企业家提供专业培训;并受邀在全国50多个省、市、县的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和其他讲坛上作专题报告,听众超过12万人次。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前一个十年,我们能有今天的发展成就,源于我们有崇高的愿景、‘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心态和价值观,还得益于以宋琼副院长为首的行政团队默默奉献以及全院同仁的共同努力和辛勤工作。下一个10年,我们将继续坚持‘像科学家一样思考,像农民工一样劳作’、‘全球化视野,本土化深耕’的方法论,创造更大的成绩。”对于未来10年的发展,程虹和武大质量院一起早已成竹在胸、蓝图绘就。(原载《中国质量报》,完)


    原文链接  http://whu.cuepa.cn/show_more.php?doc_id=2419633


凡本网编辑上传的文章内容(注明转载文章除外),均为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概仅范围内使用,并主明“来源:武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如需转发本网文章,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我们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关闭
网站访问总量: 33055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