跗骨之蛆—校园小额信贷APP
发布时间:2016-05-16     字号: [小] [中] [大]

    生命是宝贵的,什么事情能成为压垮一位大学生的最后一根稻草呢?2015年3月17日,一位河南在校大学生跳楼自杀身亡,带走了一个农村贫困家庭的希望,留下了一大笔债和家人的无限伤痛。

    一位没有稳定收入来源的学生,是如何欠下天文数字般的60万的庞大债务呢?近期,经常在校园里行走的人会看到一种打着“校园小额借贷”旗子的APP,疯狂的在校园的各种角落贴广告、发传单。在发生了该大学生跳楼事件后,本人也下载了一个渲染力特别强的“校园贷”APP,该APP宣传单上写的是“充话费5折,借贷免利息”。然而在使用过程中发现,仅仅是充话费有25元折扣而已,借贷也仅是四期免利息。首先,这本身就涉及到了虚假宣传;其次,本人仅仅填了身份证号和联系人电话,就有了将近10000的贷款额度,且借款不需要担保、抵押、甚至本人持身份证进行验证就可直接到账,这是种十分危险的做法,极易被犯罪分子或熟人盗取个人信息进行借款;最后,本人亲自在此APP上借款1200元,分12期还款,然后看了每月需还款额度,月还款利率居然高达25%···这个利率已经是央行的基准借贷利率的数倍了,如此高的利率居然还有人使用,还有人敢使用。

    诚然,该大学生本身也有做错的地方,他不该沉迷于赌博,且没有基本的风险防范艺术。但是不得不承认的是“校园贷”给予了他这一“毒品”,他才会走上自杀的道路。

    为了阻止这类事情的继续发生,社会、校方、学生自身又该做些什么呢?

    首先,如同教育部办公厅、银监会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校园不良网络借贷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工作的通知》一样,需要有关部门继续加强对此类互联网金融APP的监管和限制,一切借贷流程和贷款利率等内容均需符合金融市场的规范;互联网金融企业应当引入大数据体系,对借贷者的信用状况进行合理的评价,并以此核算合适的贷款额度;央行应当开放个人征信系统,解决贷方和借方信息不对称问题,从而解决顾客信息量不足对企业市场营销的约束,帮助企业以最有效的、最经济的方式接触到自己的目标客户。

    其次,校方需要加强对学生个人及家庭信息的防泄漏保护,该生能轻易的拿到班上同学的个人及家庭信息,与学校统计及保管学生信息的疏漏有很大的关系;并且学校应当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的引导教育,小额信贷的猖獗与当今流行的拜金主义、攀比主义、享乐主义等错误的观念有着密切不分的关系,只有纠正这些错误的价值观,才能使这些“校园贷”自觉走出校门。

    最后,应当培育建立年轻主体的信用体系和风险把控能力。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处于从校园象牙塔到色彩缤纷的社会的一个过渡阶段,其中的大部分并没有机会接触专业的金融知识,并不知道一时的贪图享乐会对以后的个人信用产生多大的损害,对就业、购房、购物、办理信用卡等事产生极坏的影响;更有甚者如同上文中的学生一样,以贷养贷,陷入“高利贷”的深渊,最终无法自拔。当你决定做一件事的时候,想想父母,想想自己,想想是否有天上掉馅饼的这种好事。同学们,未来要走的路很长,可供选择的路也有很多条,当然,不良的诱惑也有很多种,但是走向哪里必须由自己做出正确的决定。


凡本网编辑上传的文章内容(注明转载文章除外),均为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如需转发本网文章,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我们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关闭
网站访问总量: 330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