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质量研究的几个主要问题
发布时间:2009-04-03     字号: [小] [中] [大]

 

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
学术动态
2009年第12期(总第57期) 
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编          2009年4月3日
 
4月3日下午2:30,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在院学术报告厅举行2009年第12期(总第44期)珞珈质量双周学术论坛。论坛邀请武汉大学生活质量研究与评价中心周长城教授作“生活质量研究的几个主要问题”的专题演讲。以下是论坛的主要内容:
 
生活质量研究的几个主要问题
 
主讲人:武汉大学生活质量研究与评价中心 周长城教授
周长城教授从1998年开始和发改委开始做生活质量方面的研究。当时朱镕基总理要发改委解决个问题:首先是为什么老百姓经济改革那么发展,生活水平提高了,为什么老百姓拿着筷子吃肉,放下筷子骂娘?发改委生活发展室当时有清华、北大和人大的毕业生,他们有些思路,因为国外考察比较多,他们从生活质量角度研究,借发改委力量建立全国的社会质量的评价体系,对全国做个评价。当时是比较新的东西,做完以后出版了2本书,一本是《社会发展与生活质量》,一本是《中国的生活质量现状及其评价》。但是因为涉及到新疆和西藏,按照指标评价排的比较低,涉及到敏感问题,以发改委的名义把报告发表,做为学术的来做。
2002年我们做了教育部的人文社会科学的重大项目,2003年的教育部重大公关项目,做了实际应用的给武汉市做了6个城市,武汉市提出来也学上海、广州、青岛,杭州和宁波比,0405年澳门特区回归后5年何厚铧要求做关于澳门回归后,生活质量是提高还是降低了?我们到澳门政府做个关于澳门的生活质量的评价,06年杭州市的王书记提出来要把杭州建立成为生活品质高的城市,请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和我们三家做杭州市生活品质的项目。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一起每年都参与评价全国的生活品质最高的城市,评出成都、大连、杭州这些城市是生活品质比较高的城市,中国开始关注生活质量这个角度是从政策的层面社会发展的角度迫使我们学者来涉及到这个领域,因为在我们做生活质量国家不重视,坦率的讲,98年前我也不太关注这个事情,政府在这种情况下来做这个事,十年来我们一直在做这个方面的工作,质量院在程院长的带领下在做整个质量方面的研究,比我们管理学上意义上的质量上的控制就要深刻得多,我们去年在南京大学召开社会质量的叫做数学科类界的研究,我觉得这个方面越来越得到大家的共识,这是我们在质量的研究和管理育国育民,都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所以,要我来和大家把我的经验我很乐意和大家分享。
我们主要做生活质量,和社会质量有关系,当然也有独特的视角,因为我们做生活质量的研究在国际上有2个视角来研究生活质量方面的问题,一个从公共医学健康的角度,临床医学的纯粹研究人的生命的质量,生存的质量,比方说病人的生活质量高不高?怎样研究人怎样去死?死之前有5个不同的阶段,那么这个阶段就是怎样安详的离去,这就是个生活质量的问题,这个组织是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Quality of Life Research,纯粹是医学家健康学家来研究我们的生存的质量,人的每个生命周期的质量的问题,这是以欧洲国家为主的。另外一个组织、视角是管理学家、社会学家、经济学家、政治学家他们从宏观的角度来拓展的研究,这个组织是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Quality of Life Study主要来研究主客观方面的生活质量,因为这个组织的发起是美国的著名的大学弗吉尼亚理工学院管理学院设立这样一个机构,最近几年非常的活跃,这2个机构2009年我说的健康方面的年会在意大利的弗洛伦萨召开的会议,管理学家、社会学家、经济学家、政治学家是在美国的新奥尔良十月份举行会议,这2个会议我都有参加,在捷克的布拉格,美国的费城,包括香港都举行过这样的会议,同时在我们国际会议的组织里面专门也有社会质量分会,去年的十月份在西班牙的巴塞罗那举行了世界第一届社会学论坛,其中我们专门做生活质量的在这里也专门来探讨这方面的问题,所以,关于生活质量这方面的研究是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视角,但是所研究的都是一个生活质量问题。
生活质量常用的英文简写是QOLquality of life),大家注意一下,以前我们国家党的报告都讲生活的水平,最近十七大的报告就很少用生活条件和生活水平了,现在基本是生活质量,很重要的变化,生活质量这个概念的变化说明了我们党和国家政府比较重视简单值得注意客观的生存的条件,改变和关注人的主观的角度观满意度和主观的感受,这是个很高的层次的变化,大家要关注我们党和政府的观念,用民生的角度来关注。
今天我和大家讲关于生活质量的主要问题。第一个是关于生活质量研究及其生活指标的构建。生活质量及其研究这里面要回答一个问题什么叫生活质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观点,但不外乎所有的观点从三个角度来定义理解我们的生活质量,我们生活当中理解生活质量有很多种。比方说:我的收入高,生活质量就好;有的说:我很幸福满意,我的生活质量好;我的房子、汽车好,我就生活的好。那么,怎样从三个角度来定义呢?
一方面,你所住的、汽车、工资方面的提高等等基本的东西,从客观的角度来理解生活质量,这是一个纬度;第二方面是从主观的角度来理解,就是满意度,比如说:夫妻关系不好,什么都有了,但是你每天都和太太、先生扯皮,你主观满意度就不会好;你在重点大学毕业,在外面很风光,但是在单位不受到重视,没有提升的机会,没有展示才华的途径,你的满意度也不会太高。这是从主观的角度来理解我们的生活质量。第三个方面就是主观和客观结合起来。在我们做的研究中,因为我们和西方国家不太一样,因为研究主要从西方国家开始,比较早尤其在美国,上个世纪80年代的社会指标运动开始,我们国家情况不一样,我们国家政府是一个很强的政府,如果我们忽略了政府的力量,忽略了政府的作用,我国的生活质量就不会很高。美国是个市场经济国家,完全从市场、人的角度考虑,基于中国的特点,不仅从主观和客观来讲,还要强调政府的作用,尤其在我们现阶段。做任何的研究,我们的概念随着这社会的发展研究不断变化的。举个例子,在座的各位上过初等的物理,,我们经常说摩擦忽略不计。但在在高等的物理当中,在运用当中真正最重要的是摩擦,所有的高速公路、汽车、航空都是由摩擦引起,所有最简单的问题变成最主要的问题。科学有这个逻辑:从简单到复杂,从抽象到具体。社会科学研究可以看到,随着社会的复杂性使万物变得精细化。在政府很强的情况下,借鉴生活质量,不考虑政府的作用,不考虑社会的作用,社会很难超越现行的体制。政府提供的资源,比方说,我们现在的教育全是国民的教育,都是国家来做,如果我想提高文化品位,学到更多东西,如果国家不投入,你是不肯做的。在美国的最好大学,包括菲律宾,私立大学占一半以上,如果说政府的投入在教育的投入不够,想想国民会受到很好的教育吗?怎么可能。所以在建立体系当中,必须考虑政府提供的资源怎么样?比方说:教育的投入在GDP的比重怎么样?在1994年两会提出教育在GDP比重占4%,2009年我们教育的投入还没有达到GDP4%,我们要衡量教育资源的支持,这是一个人均GDP的比重,也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如果从生活质量的角度来思考这些问题,就不可能提出这些问题。所以我们从国家的程度,还有个体我们每个人在生活当中所享受的教育平均年限、教育水平的获得等,以教育为例来说明理解生活质量,也理解怎么样定义生活质量,必须要考虑政府提供的资源。同时是我们每个人从政府提供的资源当中,所获得的资源多少,得到的满意度。我基本从这个角度来理解生活质量的概念,不同于国际学术界的研究一个问题。
对于生活质量的理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理解都不一样,我们研究的角度主要是主流,定义是很多的,但是我们做学术的只要能自圆其说,推理研究的逻辑思路,这就是所谓的学派问题。
第二个问题,生活质量研究的渊源。生活质量研究其实是近期的事情,在经济学最早提出的是罗斯,他提出几个经济发展的阶段,第一个阶段以飞机起飞来衡量的,最后的阶段是大众消费阶段。在政府的层面主要是美国,把社会的发展用于指标测量。最常用的指标是GDP60年代政治界有个重要的概念经济增长,社会指标运动就是人们开始反思以GDP为主的测量指标。研究质量一般有2个传统,一是以美国为主,一个是以欧洲国家,尤其是北欧国家,瑞典,德国,欧洲是福利国家,比较关注的是客观的指标,研究住房面积、收入,9798年参与他们的调查,被访者填写资料要2-4小时,问卷非常的仔细,仔细到你从家里到公共汽车所费的时间是多少?国外有个标准,所有的居住区到公共系统不能超过十分钟,记录的非常详细,孕妇要生小孩,在要生不生不确定生的情况下送到医院最赶的时间是多少?这太重要了。在欧洲的传统在福利方面做的比较到位,在瑞典,高中生毕业就可以享受住房,失业了就发卡,大学生每个人给你2000元的,4000元是无息贷,大学毕业了以后不超过收入的5%偿还,不管你的贷款多少,中间出现失业了不还,生病了不还,死了不还,不找你家人还,完全不负连带责任,福利国家就是如此,生活质量完全是从社会福利的角度研究,主观不太关注。去年在德国研究3个月,研究欧盟的生活质量,美国是个市场经济国家,美国的保险都是市场化的,完全考虑满意度,完全考虑主观的感受,这些靠市场运作,美国的在社会福利方面比欧洲要差一些。
第三,研究生活质量的现状。研究生活和市场的研究,欧洲不谈,讲亚洲国家,到泰国去做过半年研究,中心从市场的角度研究生活质量和市场的关系。生活质量和市场的关联,我们国家完全不考虑这个因素,那是一个很大的问题。社会不同的阶层的消费行为、消费。所以说他一定是与市场有着直接的关系。在菲律宾有个民间的组织是社会气象站,专门对菲律宾每个月调查关于老百姓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满意度,以过去的一个月当中,感到疲倦感和厌倦感?过去12个月当中经济有没有感觉到拮据?在报纸上出版。发现日本的收入和菲律宾是相差十倍以上,但是发现从主观的满意度来比较,菲律宾人比日本人幸福的多,日本人的生活满意度较低,生活压力大,菲律宾的收入较低,但生活满意度较高,怎样讨论这两个的协调。这是一些生活质量研究当中一些具体的问题,怎么去平衡?这是亚洲的情况。我们国家最近几年的生活质量问题也开始多起来,比如研究老年人生活的角度,婚姻质量,空巢家庭的质量,现在国际上流行做大学生的生活质量,一旦研究这个问题,生活质量就会改善。这是目前有总体的生活质量到不同的社会群体,不同的职业,不同类型的家庭,分类研究,比方旅游生活质量等等。就自己而言,9899年研究客观为主,2002年研究主观的为主,03年就是研究主观和客观平衡的问题。怎样建立一个指标、权重,怎样建立个综合指数的问题,这是研究的现状。
第二个问题,研究生活质量的几种取向。
一是客观指标的取向。比如人均收入、住房面积,现在慢慢调整更细化,比如供暖设施,设备配套化问题,由简单的数量关系改变为质量关系。比方说,近几年由精英的教育到大众的教育转化,这个转化的过程当中这方面的质量是不是有所改变?再讲人均的保险、覆盖率,我们官方公布的覆盖率,医疗保险,医疗费用是不是都能报销?这就是我们也是哦研究的在比如:社会稳定了,报案率是高好还是低好?报案低好说明没有人犯案了,社会稳定了,报案率高好对司法警方的信任度不好,没有人来报案,社会科学是个检测学科,报案率是高好还是低好?这就取决于我们的研究。这些例子说明客观指标选取方面很多值得探讨,在质量的控制研究方面。
二是主观指标取向。主要是满意度问题,在后面的各种维度、领域中会提到,象健康,经济工作状况,家庭关系等等。
三是主客观结合的问题。怎样建立综合的指标?比方说,满意度和客观的标准怎么结合起来
生活质量客观指标极其构建,主要维度一般来讲由十几个维度,有经济、住房、健康、教育、环境、社会公正、社会安全。比方说,经济的维度主要是人均的GDP,人均的社会收入,这个经济维度是个人的,国家呢,比较省与省之间,地区之间是GDP的增长率,GDP的增长幅度,GDP的总量等等。区域的层面,比如黄石和宜昌的比较。哪个的生活质量高?从客观的质量来讲是GDP总量、人均的GDP、人均的社会收入,人均住房面积,住房的绿化率等。第三教育投入在GDP的比重。研究教育年限、实证率、回访率;第四是健康,常用的是人均寿命,比方说中国在解放初期的时候,人均寿命是39岁,现在是75岁,所有国际上都承认中国从1949年,到现在的人均寿命翻了一倍,这是健康的一个指标;第二个指标就是一岁婴儿的死亡率,小孩在一岁之内死亡是很多的,这反应了健康卫生问题,在农村里,各方面条件不行,导致家长和小孩生病,同时还有五岁小孩的死亡率,卫生投入占GPD的比重,人均的病床数,人均的医生数等反映健康的问题,,常见的发病率,指标化、超速化,这是社会健康。还有社会公正,指标怎么测量?比如:城乡收入对比,国家统计局官方统计比例是3.29倍,从01年到06年,城乡的差别还在扩大。地区之间的收入差别,这是很大的问题,一般我们分三个地区,沿海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美国只拿出十分之一的来解决温饱问题,中国要拿一半的收入来解决,这差距还是比较大的。钱本来就少,大部分都用在生存方面,这个研究就会发现,这种生活差别是非常大的,还有很多的加算,这种研究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另外一个是社会公平,包括社会安全,社会安全我们有很多指标,报案率,人身受攻击的次数,犯罪率,破案率,人均的律师,律师越多越好,警察越多越好;在西方,刑警和交通警察什么都管,规定在多少米之类需要有警察,一定的时间之内可以找到帮助的人,在我们国家是各分其责,这都是我们需要学习的地方。环境的指标包括空气中的二氧化硫的排放率,汽车一氧化碳的排放率,每天(每年)空气的能见度,人生活最关键是水、粮食和空气,
水的质量,西方国家自来水可以直接引用,但中国是不行的。关于生活质量客观的争议,比如说报案率高好还是低好?区域不同要求不同来设计客观的指标。
第三个问题,生活质量主观指标的主要维度包括哪些方面?我们一般从这几个方面来讲:经济的,比方说,你对你的经济状况满意吗?你对你的收入满意吗?你在过去的十二个月里、十二天里是否感觉到手头拮据,甚至出现入不敷出的状况;还有健康的:在过去的一个月里,你有没有感觉到疲惫感和压迫感?你对公共服务的满意度如何?你对医生的服务的满意度如何?你对药费的高低的满意度如何,你对医生的技术的满意度又如何等等的这些满意度;另外,教育方面的:你对教育客观的需要,教育在占GDP的投入的比重,师资比,教育设施等等之外,还有就是你的满意度怎样,比方说你对教师上课的满意度怎么样,你对学校提供的服务设施和课外的设施的满意度怎么样,你对学校图书馆的藏书或者研究的条件满意度怎样,然后你对学校的各种课外活动感觉满意度怎样,这是教育的这些维度。还有你对社会关系的满意度,社会关系的满意度包括几种。比方说,你对家庭的婚姻关系的满意度,你比方说具体的测量,你每周有几天和你的配偶共度时光,在家庭夫妻之间包括很重要的性生活的质量。以上这些都是属于满意度的一个调查,这些都是很有意义的。这就是我们社会学的研究。前段时间都说我们社会的离婚率很高,通常理由为感情不和,最后社会学的调查研究表明百分之七十的离婚的家庭都是性生活不和谐,但是大家都觉得难以启齿。当然社会关系的主观满意度的测量,还包括夫妻之间、小孩和父母的沟通怎麽样,还包括朋友,你一年有几次和你的朋友,就是家里之外的朋友聚会,有的人天天和朋友在一起。还有和文化设施的满意度,比方说周边的电影剧院或者文化生活。比方说学校对欧美留学归国人员做调查,发个问卷让我看,我看了之后发现这个问卷一点意义都没有,留学回来享受了多少国家的优惠政策,买了汽车没有,有没有几室一厅的住房啊,工资怎么样,我觉得这些一点意义都没有,我说你这些完全不了解留学人员关注的问题,留学人员回来之后,根本不是关注买了优惠汽车钱省了多少万把块钱的问题,最关心的是在工作当中有没有得到重用,最关心的是你工作当中和同事和领导之间的关系,最关心的是我们的工作环境,就是软环境的问题,硬环境没有多大的问题,这跟留学人员回来水土不服,流回去的情况,我认为都是这个情况,所以工作当中涉及满意度的问题情况的调查,所以我就让他们这样去做,所以他们现在重新设置,你应该做一个对你在工作当中有没有重用,你的才能发挥了多少,你单位人际关系好不好,整个学校的软环境关不关心你我现在画个图,大家就可以认识,画一个表吧,交互分类表,好,这边是客观条件,上面是主观的——主观感受,下面是客观条件:举例客观条件好,有车有房,感觉好,这就是什么,这就是我们好的生活质量,社会所追求的目标,是吧,因为这是WILLBE,客观条件很好,主观感受不好,有吧,就是朱镕基总理讲的,在九八年讲的拿起筷子吃肉,放下筷子骂娘,客观很好——吃肉啊,但是主观感受不好,这就是什么啊,我们叫做认知失调,就是失调啊,主观和客观失调,那么这个失调我们会研究找问题啊,为什么会失调?有些事暴发户,条件好,品味太低,然后就拿钱去发烧,这是一种情况吧,这失调吧,他根本就没品位,感觉不是蛮好;另外一种呢,客观条件好,主观不好,肯定和很多社会政治有关,会影响他的主观感受,软环境会影响他的感受,前一段时间,最开始改革开放,有很多私营企业家个体户赚了很多钱,我在94年和95年在南京和武汉我做了100个私营老板调查,追踪调查,最终得出绝大多数私营老板都说,我不希望我的小孩将来做个体户做企业家,希望去跟你们一样去大学接受良好的教育,去上大学,为什么?那个时候没有他那个的社会地位,所以后来说明新兴阶层这个情况如果存在这种情况,可能客观条件不好,但是感觉很好,这农村他条件很差,不过住的房子,为什么,你要分析为什么,你就发现,我们有个领域叫做社会比较,他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多精彩,他不知道他的世界多无奈,所以他不知道这个东西是怎么回事,所以我们刚才解释为什么农民生活满意度高,他条件不好但是满意度很好。那么这种情况下,我们国家就该反思,社会就真的要反思了,是不是我们就该认可这个满意度。我们讲以人为本啊,个人满意就行了,纯粹从主观角度来说,是不是那我就青山依旧在,是否满足于冬天一个大棉袄用草料一捆,大棉裤一穿,每天喝一大碗的米酒吃两个馍馍,这样的日子就快活得不得了,那就够了吗?不行啊!那他们很满意,是不是社会就可以容忍这样做?不可以!社会需要反思,为什么,我们社会流动机制有问题。比如,为什么农村年轻人到城里打工,容易走向犯罪——他们的心态会发生变化,他们很容易成为潜在的社会的违规者?大家再仔细看看,每一个新兴城市都有个城市环带——城乡结合部,这些区域贩毒、偷盗等最容易发生,所以这个社会就应该建立一个很好的社会流动机制,取消城乡隔绝的这个户口——这种户籍制,建立一个让人们真正地有这种凭本事,凭能力去做的社会公正机制,我们讲社会公平就是机会均等。如果我们社会提供一个均等的机制,我们社会的稳定性就会好很多。在后面,如果有时间我还会谈到影响社会稳定的主要因素。我们通过这个研究就可以发现,哪些是亟需解决的问题,哪些是需要帮助人们提高客观生活水准的问题,哪些是需要改善我们软环境让人们在可赋予的物质生活条件下满意度能得到满足的问题。
第四个问题:生活质量研究及其指标的构建该向何处去?这里面有几个主要的问题需要明确。第一个问题是如何界定生活质量?刚才已经说了我们做研究是要做到结合主客观两方面的因素。这一点是必须要明确的。你是界定为主观的,或者客观的,这是无所谓的,只要是界定清楚你所做研究是在哪个范围内,就可以。比方说,我们做食品质量的问题,肯定要更关注满意度的问题,主观的问题。第二个问题是主观生活质量是否可以测量,也可以问是否有科学的研究方法,其实,你可以做些相关分析,从方法论的角度来讲是可以测量的。所以把明确定义主观是否可以测量,那么就还有第三个问题为什么要研究生活质量?我们研究生活质量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社会政策服务,还是为了改变老百姓的观念、价值?所以我经常和我的学生讲,你们要知道你们来到人世间主要是为了什么?人生很短暂就几十年,你究竟想做什么?想怎样生活?学生对我的回答有各种各样。有的人主要追求主观的,有的人追求客观的,还有的追求一种很模糊的东西,类似于我感觉好就行了,还有的人说就是做我想做的事情说我想说的话,有的人很功利。你要理解到为什么会想你究竟在生活里追求什么东西,我经常对我的学生讲生活应该追求生活得过程,不该追求生活得结果,结果不重要,看重结果就会像考入大学以后很多的学生进入大学里自信心严重下挫,生活迷茫。
在研究过程中有一些争论的问题:是否需要一个综合生活质量指数?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建立这样一个综合生活质量指数并进排序会受到媒体、商人等广泛欢迎,但是是否真正会需要呢?并且要做出意义是很难的。但是如何在建立这样的一个综合指数的过程当中,如何选取指标从什么角度选取指标是很重要的。是否需要有权重?曾经有人提问,周教授你做些研究的指标是唯一的么?我就回答他:“任何指标的建立都不是唯一的”。社会研究是一个过程,社会研究的这个过程就是引领人们向着一个健康的满意的生活方式进行生活,并不在于指标的如何精细。正所谓科学研究的目的也就在这里。科学研究的目的,特别是人文科学研究的目的,我个人认为,其意义更重要的在于引领社会的发展,引领人去思考某些问题,而指标的设置都不是唯一的。所以需要有权重。主客观是否可以结合?结合是在做尝试。
有同学问能否建立国家层面的生活指标体系?如果要做,也是可以建立的。但这还是要取决于如何选取指标,研究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建立这个研究。
我们今天不是解决问题,而是提出问题让大家思考。我希望我的这个讲座能够对整个班级的同学在质量管理方面或者在质量观方面打开了另外一扇窗户,更加全面地把握我们质量工程的研究和创新。谢谢大家!
学术讨论
问:周教授,您现在研究已经有一些研究案例了。研究案例总是要面对对象发布的,我觉得我们国家现在的研究对象一个可能是政府(委托方),一个可能是客户(实际调查方),就像我们民众关心的一些问题,您刚才没有谈到这两方对研究的结果的反应是什么。我对这个比较关注这个问题,就是这两方对您研究结果有什么反应?
答:打个比方,我们和发改委做的指标比较全的,比较广的,但我们和杭州做的指标强调三点:创业,文化和休闲。我们设计的指标就针对这三方面的指标,创业有哪些指标,休闲有哪些指标,那么我们这种针对单个个体的研究就会使我们的社会层面研究更加丰富,更加就有血有肉,而整个国家层面的呢,就相对而言就很空比较大,就有一些主要的指标,这些主要的指标可能就会隐含着很多问题。我们国家做的指标,比方说,人均住房面积,农村的人均住房面积和城市的人均住房面积的差别就很大,这里也是有很多个案的研究和个体的研究可以使我们对整体研究看得更清楚就会发现整体研究中有很多问题,会互为补充。但是个体商业的,我们就不在此作探讨了。
 
问:个人素质偏高的人,比如说自我心态调节能力比较强的人,是不是他对生活质量的感受评价就会偏高?
答:这个问题我不能给你一个肯定的回答。我们不能说个人素质越高,生活品质就越高,但得看你站哪个角度,如果你站在纯粹的心理调适的角度,你可以这样讲。但是换一个角度,知识水平越高,他对社会的期望值越高,他对社会的外在要求的环境越高,他对自己追求的目标越高,那他反而困惑就更不容易幸福。影响生活质量问题有三个维度:第一个就是纵向的比较,比如今天的你和昨天的状况进行比较;第二个是横向的比较,就是社会比较问题,就是人和人之间进行比较;第三个是文化会影响幸福感和满意度。所以这三点决定了影响人的生活质量的主观满意度。
 
问:周教授您好,2005年网上有一个中国城市生活质量水平前100名调查,当时深圳好像是0.99——第一名,而绵阳好像是0.08几的得分,这二者数据差别如此大,这个得分是怎么分析出来的?
答:从我的观点来看,最关键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他选择的指标:有的时候指标多的,几百个指标他都可以选,他来选择那些指标来排序,所以第一个最关键的问题就是选择指标,选择什么样的指标,第二个是权重,第三个是解释,就是你怎么样解释这个问题。这都是很要命的问题,第一个样本是怎么来的,你为什么要在这些领域进行比较而没有在别的领域进行比较,你的权重是怎么分布的,为什么这样分布?解释为什么这么解释的?如果仅仅从公布出的调查的数据结果去评价合理与否,这个我们很难进行评价。只有在和研究者进行沟通交流的基础上,弄清楚以上三个方面的问题,我们才可以去评价这个调查结果是否具有合理性。
 
问:周教授,您前面讲到对生活质量的评价有主客观两方面的因素。在宏观质量管理的研究里面,也涉及到主客观的因素:客观方面表现为质量安全问题,主观方面可以表现为顾客满意度,刚才在您画得图里有一个客观条件坏,主观好的情形,我现在打个比方:在一个比较封闭落后的环境里,某厂生产的产品比较差,这里的差是指绝对意义上的,但是这个产品是安全的,同时这个区域又比较封闭流动性不够,在这种情况下,会出现对该产品的主观评价为好的状况,相对于大城市里对这个产品的评价会偏高,如此一来就无法真实地反映这个TQI指数,那么我们该如何解决这样的问题呢?
答:你提得这个问题正好反映的是生活质量研究的具体性和特殊性问题:譬如,在经济落后地区封闭环境条件下的满意度和在经济发达地区的满意度是不同的。在此,我们从两个角度来谈这个问题,从商家的角度而言,商家就会因地制宜针对相应的客户满意度需求提供满足相应需求的产品;从管理的角度看,更多是侧重产品的达标要求,譬如要使产品达到一个国际的标准,城市的标准,为使这个产品要达到较高的标准,在产品改进的过程中对满意度要求不高的地区的要求可忽略不计。
 
问:想请教一下,您是否研究过对敏感地区像新疆和西藏的生活质量方面的调查研究?
答:由于这两个地区的特殊性和敏感性,所以还没有对这两个地区做过这方面的调查和研究。
 
问:为什么在中国生活质量的研究中特别着力强调政府的作用?
答:我现在做这个研究就是要通过强调政府的作用来把我们政府官员的关注重点转到提高人的生活质量这上面来,不要仅仅去追求GDP的问题,GDP的增长必须要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步增长,使人民生活充分享受到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好处。换个说法,就是要政府从GDP增长中拿钱——投入更多的资源来发展社会事业,为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做事。这就是在中国生活质量研究中着力强调政府作用的原因。
 
问:武大社会质量与评价中心很多精力都放在作基础研究上,在评价上,除了您刚才所说的特殊敏感的因素之外,这些年来您有没有系列地发布比如说全国或者某个区域的比较连续的年度的生活质量评价,哪怕是供我们内部研究用的和某些省份做的?
答:现在更多还是做些基础性的研究,这方面的研究还没有精力来做,但是这个项目是很有意义的。
 
问:刚才听您讲生活质量的评价中主客观指标的选择及权重的分布,我想问在做生活质量研究的过程中,指标的设置和权重的分布是否会受调查者个人的倾向或者区域局限的影响而最终产生悖论或者造成结果不可靠?
答:所有的研究的设计都是基于前人研究的框架之下,特别是对主要的指标是会有一个主导的方向,只是我们不考虑其他的而只做这个领域里的研究,但是我们会注明该研究是在某个特定领域里的研究,但并非说,这个领域里的指标是随便设置的,我们在研究当中还是会有一些固定的、常用的指标——国际通用指标,而不是专门为研究而设定的指标,这个是勿需怀疑的。
(朱逢爽整理,未经主讲人审阅)

凡本网编辑上传的文章内容(注明转载文章除外),均为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概仅范围内使用,并主明“来源:武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如需转发本网文章,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我们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关闭
网站访问总量: 33037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