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环境与区域竞争力
——汉川企业调查日志系列之二
发布时间:2017-03-31     字号: [小] [中] [大]

    最近网络上最为热议的是山东聊城于欢刺死高利贷追债者一案,其借款135万但是此后陆续还款184万,以及一套价值70万的房屋抵债。不论双方的对错,但是我们从这件事情看到另一个事实。本金135万,还款了254万,利率超过80%。我们不得不对当下我国融资环境感到忧虑,这到底是我国司法界的悲哀,还是金融业的悲哀呢!有如此还款能力的企业,竟然在银行拿不到贷款,而不得不向民间借贷寻求帮助。如果按照新闻上的报道,借款人苏银霞是一位企业负责人,那么也就说他是为了自己企业的发展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得不到融资,才不得不借高利贷的。中国有太多的中小企业可能面临着与苏银霞几乎相同的融资环境,那就是从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获得融资十分困难。这也是我国从上自下不断地强调加强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原因。

    在汉川调研的一周里,我们走访了不同的企业,其中有一些企业对于融资环境是有自己深刻的体会的,甚至一些政府部门干部,也发现一些中小企业本来生产经营还可以,虽然利润率较低。但是到了年底由于银行抽贷,导致企业为了保持企业的生产持续,不得不通过民间渠道融资,最终因为企业利润赶不上民间资金的利率,导致整个企业倒闭,甚至债务缠身。其实按照企业或者政府干部的说法,如果能够给这些企业一定的缓冲时间,这些企业不但能够发展的不错,而且还能够把银行的贷款清还。从银行的角度考虑,他们为了控制风险按照合约到期抽贷是合法的,但是从上述的角度来看,这是不合理的。一般企业的贷款通过走访得知,其基本的周期就是1年期。我不仅要问,哪个行业的可以的投资可以在一年内回收成本外加利息呢?当然,也有周期相对长的贷款,我通过在银行的朋友得知,即使周期相对长的也就3年期。原本银行就是因为风险而存在的,如果银行都是保守型的,而缺乏风险偏好的特征,那么必然会抑制市场的创新能力的发展。

    因此为了提升区域的竞争力,各地都应该在融资环境方面做一定的功课。首先,作为风险投资的金融业,应该加强深入企业实地调研的能力建设,应该在中小企业或实体经济相对密集的区域培养一支针对地方中小企业风控的专业性队伍。从国际经验来看,在过去的200年时间中,利润率最高的并不是那些500强的企业,相反而是那些成长性较好的中小型企业,这些企业也是创新的主要力量。相反,大型企业由于自身组织的复杂新更偏向于保守型的管理效率型经营。因此,如果银行加强企业的实地调查,能够发现潜在性较好的中小企业给予资金扶持,甚至偏高一些的利率贷款,都会形成一个双赢的局面。其次,各地政府应该合理的使用政府的自有资金,通过专业队伍的调研,帮助本地政府发现成长性中小企业,给予低息甚至无息贷款。帮助这些中小企业的发展,这必然会提升本地的竞争力。


凡本网编辑上传的文章内容(注明转载文章除外),均为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如需转发本网文章,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我们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关闭
网站访问总量: 3304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