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恩斯、数学和金融
发布时间:2018-06-15     字号: [小] [中] [大]

虽然数理经济学不是经济学中的一种领域,但却是一种解决经济问题的方法,它既依赖数学方程,又依赖于在推理过程中使用数学定理。正如欧文·费雪所指出的那样,一旦经济学家意识到“经济世界是一个n维的世界”,而不是供需图所描述的二维世界,他们就可以看到将数学应用于经济数据的价值。

虽然凯恩斯的理论工作启发了最具影响力的早期模型之一,但他本人认为经济学家不需要数学来得到他们的思想。“最近的很大一部分数理经济学只不过是捏造而已”,凯恩斯曾经写道:“就像最初的假设一样不精确,这使得作者在一个充满虚妄和无用符号的迷宫中,忽略了现实世界的复杂性和相互依存性”。然而,尽管凯恩斯不愿支持数学,甚至他没有对建模进行持续的分析,但凯恩斯的工作与经济学中数学方法的创新紧密相连。

凯恩斯理论最形象的展示工具就是IS-LM模型,但其发明者希克斯赞同的是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理论,并想强调个人、微观基础、经济主体的最大化行为。与之相对的是,凯恩斯运用的是马歇尔式的局部均衡理论,模拟抽象的相互关联的力量,如“倾向”和“偏好”所产生的宏观经济结构,他相信“动物精神”,而不是纯粹理性的行为激励着个体。尽管希克斯后来认为IS-LM模型是一种“课堂小工具”,但它所依据的图表和方程式仍然既有影响力又有示范作用:它们不仅促成了对凯恩斯理论的某种理解的经典化,强调了货币市场与资本商品市场之间的关系,而且还说明了这一时期数理经济学家将文字经济学转换为数学模型的方法。在此方法中,给出了一个代数方程组解的经济内容,它代表了一个处于均衡状态的经济。

顾名思义,凯恩斯的《通论》希望创造一种“一般理论”,从而将实体经济的某些部分,比如就业,与经济金融方面的特征,如利息和货币联系起来。凯恩斯坚持把实体的和金融的方面联系起来,可能是经济分析历史上的一个分水岭。然而,碰巧这个课题没有引起持续的关注,许多凯恩斯同时代的人甚至不认为它是凯恩斯研究的核心。例如,琼·罗宾逊加入了讨论凯恩斯研究的剑桥俱乐部,强调了凯恩斯对待金融方面的分析:凯恩斯的论点表明:“储蓄率由投资率决定,物价水平由货币工资水平决定,利率水平受货币供求关系控制。” 相比之下,诺贝尔奖得主劳伦斯·克莱因强调了凯恩斯对实体经济问题的贡献:《通论》是“确定总体就业和产出水平的最重要理论”,而阐释凯恩斯理论的微观基础的唐·帕特金也专注于实体方面的问题:他认为《通论》的“本质新颖性”在于:“认为过剩的总供给对产出水平有直接的抑制作用,而产出的下降本身最终消除了过剩供给,从而使经济处于一种失业均衡状态”。

正如大卫·科兰德和哈里·H·兰德雷思所指出的,凯恩斯未能发展出他的理论的“复杂核心”。他们认为,凯恩斯主义理论革命是一场革命的开端,但它回避了争论中的主要问题。最为关键的是,他没有用坚实的数学基础将他分离实体侧和金融侧的创造性思想统一起来。虽然后来人们赞誉他为宏观经济学的先驱,但显然他自己并没有有意识的使用这一词汇,他的著作的讽刺和模糊的语言风格,以及《通论》本身的流行,也往往让人们很容易忽视他对货币理论,进而对金融相关理论的重大贡献。可能他本人对于数学方法和分析工具发自内心的排斥,也阻碍了他在这些方面取得更大的成就。


凡本网编辑上传的文章内容(注明转载文章除外),均为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如需转发本网文章,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我们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关闭
网站访问总量: 3308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