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世界杯看中国制造的转变
发布时间:2018-06-15     字号: [小] [中] [大]

昨晚,第21届世界杯足球赛在俄罗斯拉开大幕。足球作为世界第一体育运动,历届世界杯都受到全球的关注。世界杯集聚了全球的目光,所以自然而然成为全球厂商的产品竞争的焦点,本届世界杯共有来自全世界17家财团、公司赞助,其中万达、海信、蒙牛、vivo、雅迪占据五席,将代表中国闪耀俄罗斯。

中国制造闪亮在世界杯的舞台,不得不从2010年的南非世界杯讲起。那时候义乌生产并出口的“呜呜祖拉”,响彻了一个个绿茵球场。四年后的巴西世界杯,更是展现了中国制造的国际化:小到比赛用球、球迷围巾、吉祥物,大到比赛场馆能源设备、球场电子大屏幕,都可以看到made in China的影子。中国的企业家是最具有商业头脑的,早就瞄准了世界杯的舞台,并在开赛之前迅速完成了产品的铺张。到了本届俄罗斯世界杯,中国制造的涉及面更加广泛。今年,中国企业已经成为世界杯的新金主,中国赞助商从4年前的1家增至7家,覆盖三个赞助级别。根据市场研究公司ZENITH发布的最新数据,2018年世界杯期间各国企业投入的广告费用总计达24亿美元(约合154亿人民币),其中中国企业在本届世界杯期间的广告支出最多,达到8.35亿美元(约合53.5亿人民币),是美国(4亿美元)的两倍,更远高于东道主俄罗斯的6400万美元。本届世界杯的赞助商名单里出现了7家中国企业的名字,分别是:万达、海信、蒙牛、VIVO、雅迪电动车、指点艺境VR(虚拟现实)科技公司以及帝牌男装。其中,万达在2016年斥资1.5亿美元(约合9.6亿元人民币)拿下国际足联一级赞助商,在未来四届世界杯(2018、2022、2026、2030)里,享有国际足联旗下所有赛事的全部广告权与营销权。海信、蒙牛、VIVO则成为二级赞助商,占据了这一级别赞助商总数的60%。

不得不承认,虽然我们中国足球让国民非常失望,但中国制造确以清晰可见的“猛烈”速度,不断“侵占”世界杯的舞台。一方面,中国企业在尝到世界杯的甜头,另一方面,世界杯作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体育盛事,也不断促使中国制造质量的提升。当呜在2010 南非世界杯过后,曾经有学者反思,呜祖拉在南非世界杯上大放异彩的同时,真正出产这些商品的中国厂商,却只能拿到屈指可数的毛利。那些真正接触到“中国制造”产业底层的商家,无一不对所谓的世界杯经济提出了质疑。在利润被压榨到最低的大背景之下,很多处在世界杯商品生产一线的中国工厂只是赔钱赚吆喝而已。然而到今年的俄罗斯世界杯,仅仅12年,从技术含量最低的现场加油道具,到各种高科技设备,中国制造不再只是简简单单的代工,更借助世界杯向全世界展现了中国质量。这一次次世界杯舞台上中国制造的质量提升,正是中国制造的缩影,是中国企业质量意识与质量行为不断提升的反映。



凡本网编辑上传的文章内容(注明转载文章除外),均为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如需转发本网文章,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我们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关闭
网站访问总量: 3306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