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认知的“PX项目魔咒”
发布时间:2013-06-30     字号: [小] [中] [大]

近日,昆明PX项目环评事件又一次将PX项目推向公众舆论的风口浪尖。从厦门PX项目事件、南京栖霞PX项目风波、大连PX项目事件,到宁波镇海PX项目事件、西安咸阳PX项目风波,PX项目一直是舆论关注的焦点。自从2007年厦门大学两位教授关于PX项目危害性、选址要求在网络上公开与传播后,舆论对PX项目的口诛笔伐一直不断,使得PX项目屡屡如丧家之犬,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俨然已魔咒[①]附体。

然而实际的情况是,根据国家标准,PX不算危险化学品,与生活中我们喝的咖啡同可能致癌物,即使是在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PX都不算是危险化学品。PX是目前解决全球60亿人口穿衣问题的主要来源,在国外许多国家,如日本、韩国、新加坡等都建有大规模的PX生产基地,我们日常碰到的药物胶囊、矿泉水瓶中常常也能遇到PX的身影。可以说,PX已经深入我们的衣食住行,与我们生活密不可分。

现在的问题是唯一值得恐惧的是恐惧本身。当然,公众在科学的认识PX项目上是有失理性的,但是他们对于居住环境、生活质量的这种高度敏感与积极维权的意识,无疑是进步的,因为消费者的挑剔是产生好质量的最佳动力。我们不能过多指责大众的非理性,因为民众的专业知识有限,没有几个普通民众是能清楚的知道PX的物理化学特性,他不能具甄别这种物品的究竟是安全还是危害的,需要其他组织或权威人士来说明解释。厦门大学两位教授最先站出来以专家权威人士的身份给广大民众解释了PX的危害性,随后的各种PX项目后政府媒体的屡次试图力挽狂澜,还公众以客观的认识。缺乏有公信力的第三方公证,成为这个问题的根源所在,不论是厦门大学的教授或是政府主体媒体,实际上都称不上是有公信力的第三方。

说政府媒体不是具有公信力的第三方,这点很容易被接受,而问题的关键在于为何两位教授学者的言论也并非独立的第三方。两人的相关言论经广泛传播后演绎成:PX项目距离城市100公里国际组织规定或者国际惯例PX致畸率极高PX的危险性难以防范。这些言论与事实存在偏差,而这些信息成为舆论反对PX项目的权威证据,构成PX项目魔咒的核心内容,继而危险化学品、高致癌物、高致畸率成为反对PX项目舆论就PX毒性所传播的全部信息。在随后的自媒体二度传播中,此类信息不断被放大,剧毒、畸形儿、白血病、秒杀、原子弹令人更加惊悚的标签一起贴到了PX头上。民众和基于互联网与移动网的自媒体,到处传播这样关于PX项目的危害性,却不曾分析两位教授发表有关PX项目言论时的身份属性。即当他们就厦门PX项目发表意见时,他们是以什么身份发言?他们是作为科学家的身份,以自己的知识、理性对PX项目落户厦门的风险做出独立判断,还是以厦门市民身份、出于厦门远离可能性危险的目的而发声?这点很关键。如果是以后者身份,他们自然有知晓、发言的权利,但不能作为独立第三方专家的身份采信他们的言论。最为令人感到害怕的是,他们以独立科学家、大学教授的身份,掩盖他们实际以厦门市民身份发言的目的,而其他地方民众和媒体却将之视为独立科学家、教授就社会公共利益发言,将其有关言论视为权威。因为从客观公正的立场来讲,一个与事物有切身利益关系的人,就该事物发表的言论,其权威性、可信性和代表性值得怀疑。

缺乏真正独立有公信力的第三方,已经形成了民众质量安全,特别是食品质量安全的PX项目魔咒,造成当今诸多民众心里变的悲观情绪。在质量信息普遍存在不对称的情况下,民众苦于没的及时可知质量信息,而质量信息的技术性特征决定了质量信息的产生必须依靠专业化的技术手段。民众不是不愿意相信,而是市场中还不存在值得他们充分相信的质量信息公证主体。面对与民众基本吃、穿、住、行最为相关的敏感的产品时,民众对于它们质量安全问题的容忍度极低,因为没有权威、公正的第三方及时出来澄清,一旦媒体有一点风吹草动,民众只好做好最坏的心理准备,宁可错认一千,也不放过一个的非理性认知心理就此诞生。问题的核心不在于民众的非理性,相反正如前面所说,某种程度上这种非理性体现的更是民众对质量诉求的提升、质量意识的觉醒,核心在于每次出现质量安全事件时没有一个能使民众信服的第三方及时站出来以中立的立场发表正确、科学质量信息公布。构建真正独立有公信力的第三方绝非易事,必须恪守保持客观性、专业性、权威性,才能做到公正,才能赢得公信力,也只有这样才能破除质量认知的PX项目魔咒



[] 龙小农,舒凌云。自媒体时代舆论聚变的非理性与信息公开滞后性的互构[J]。浙江学刊,2013,(3):200-207

凡本网编辑上传的文章内容(注明转载文章除外),均为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如需转发本网文章,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我们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关闭
网站访问总量: 3306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