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与现在,质量孰好孰坏?
发布时间:2013-06-22     字号: [小] [中] [大]

质量安全问题是当下老百姓生活中最为关心的基本问题之一。如今从事质量方面的研究工作,常常也与身边的亲人朋友讨论一些与质量相关的话题,了解他们眼中不一样的质量感受。前几天跟一位朋友聊起了生活中的质量问题,随后渐入佳境,气氛慢慢紧张起来,最后干脆进入了争论的氛围,竟然在电话中持续争辩了两个多小时。让我这位从事质量问题研究的工作者在倍感学识浅薄之时,却也听到普通消费者对质量安全的强烈呼声。

我们争论的源于一个问题,过去的质量与现在的质量孰好孰坏?这是一个很模糊的问题。其实具体讨论的现象是,新中国成立后,虽然经济条件非常落后、生活水平十分艰苦,但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普遍的民众并没有大规模的对产品质量产生担忧的情绪与恐惧的心理,而与此相反,在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今天,物质条件不断丰富与充足,生活水平也有突飞猛进的提升,广大消费对当下我国整体质量状况却抱以相当消极与悲观的态度,还有的更是义愤填膺的指责。就此现象,朋友得出一个很朴素的结论:过去的产品质量比现在的产品质量要好。我不得不承认,在现今的普通民众心里,普遍存在着这样的一种心里:我国的质量问题不仅是简单的退步问题,而是突显成为一个让民众无法健康生存大问题。但是我并不赞同她的这点结论,我认为现今产品的质量在总体上要远远优于当时。我国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带来的不单单是GDP的增长,还有人均寿命的提高与出口产品的增加。2010年人口平均寿命为74.83岁,比1981年的67.77岁增加了7岁多;近年来,我国对外贸易长期保持顺差,近10年的增长速度均超过20%[]。如果我们的产品质量没有前进只是倒退,如何能实现人们生活健康、益寿延年,又如何保证出口产品越来越受国外消费者欢迎?这是不太合乎逻辑推理的。随后跟朋友列举了现在产品与过去产品的对比,说明了质量安全问题在当时社会也是鲜明存在着的存在,也说服了她相信改革开放以后我们的质量是向前发展稳步提升的现实。

过去的质量与现在的质量孰优孰劣这个问题,本来到此已经有了具有解释力的满意答案。可是最近中特体制报告的撰写,又激起了我重新审视这个问题的兴趣。判断质量孰好孰坏,前提得弄清楚什么是质量。质量的定义是一组固特性满足需求的能力一组固有特性表达的是客体可以被衡量的存在;满足需求有能力表达的是主体对客体实际存在的满意程度[]。质量的定义反映了客体与主体的统一。拿质量的严格定义来重新考量最初的问题,其合理的答案远不如先前讨论的那么粗浅和草率。其实我们是在一个不同时域前提下来比较质量的,而我所犯的错误是完全忽视了质量鲜明的历史性特征。每个时代的质量烙都印了那个时代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人民安居乐业的满足程度,同时也受到深深受制于时代发展的局限。从质量的定义来看,这种局限体现在质量的两个方面,即对固有性能的硬约束与对需求满足的软约束。硬约束主要表现在每个时代生产力的局限上,什么样的技术生产什么样的产品,30年前我们无法生产出iphone手机,这是历史的必然。过去时代的生产力,决定了那个时代无法生产出如今世界这般绚丽多姿的商品,也无法远远无法与现今商品的各项功能与效用同日而语,必须要承认这种无法逾越的差距性。像我最初以现在产品与过去产品的质量对比进行分析的方法,无疑是忽略了质量的硬约束。实践的局限决定了认识的局限,软约束则表现在由时代生产力水平决定的大众消费者的认知水平。这种认识水平直接反映了当时消费者对质量的要求,正如我们20年前坐在电脑前对着黑色的屏幕用DOS系统敲入指令进行文件操作时,绝不会想到今天我们能用iphone手机畅游3G4G网络随时随地地收看实时视频新闻或直播球赛。与生产力水平相当的质量需求,通常能够能得一个较好的满足;超越生产力水平的质量需求,必然会定为不合理或者被扣上疯子的帽子。我们的质量评价不能以现在的技术水平与消费者现有的认识能力和质量需求去评判过往历史的质量,必须承认质量的历史局限性。

认清与接受了质量固有性能硬约束与需求满足软约束的时代性特征后,我们如何来回答那个问题呢?这里又涉及到质量管理的另一个最为基本的问题,质量好坏,谁说了算?我们说,质量评价消费者最有发言权,消费者满意才是好的质量,过去质量和现在质量孰优孰劣的问题,唯一能给出最为正确答案就是我们的消费者。我们比较过去消息者对过去质量的评价与现在消费者对现在质量的评价,就能得到很可信的回答。现在的产品质量,毫无疑问在品种、功能与效用上远远领先于过去时代生产的产品,但同时如今的消费者的质量意识不断加强,质量安全需要不断增加,形成了现今一种悲观失望的普遍情绪;而在商品生产并不发达的过去,消费者的认识也相当局限,对质量安全的需求也较低,能吃饱饮足已是很大的满足,相反他们对当时质量却比较有信心。如此比较之下,对于最初的问题,我们可以得到一个感性的答案,朋友最初的结论似乎比我的论断更有其合理之处。

这个基于简单定性分析的结论,其实完全没有有力可靠的依据。科学的结论需要用到科学的研究方法。质量院暑期所做年度质量观测工作,就是一种获取消费者质量评价的科学方法。我想如果能回到过去,能同样以询问的方式探寻当时人们对质量的感受,并以科学的方法加以汇总合成,并与如今的质量观测结果相比较,是可以对那个问题给出一个无懈可击的正确答案的。然而不管过去质量与现在质量孰好孰坏,都不是对我们在探索质量发展道路上所做不懈努力的否定,协调消费者渐涨的质量需求与生产水平的局限之间的矛盾,是我们质量管理永远的目标。



[] 程虹。中国质量怎么了[M]。湖北科技出版社,20136月,第7页。

[] 程虹。宏观质量管理[M]。湖北人民出版社,20094月,第5页。

凡本网编辑上传的文章内容(注明转载文章除外),均为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如需转发本网文章,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我们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关闭
网站访问总量: 3306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