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你还想血拼吗?(1)
发布时间:2015-11-03     字号: [小] [中] [大]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双11,虽然曾经是个半开玩笑的光棍节,但现在已经成为各路电商平台征战江湖地位的big day。也是嘛,既然不出门约会,那么就宅家专心买东西咯。这不,早在十月中旬离双11还有近一个月的时间,所有的电商就都已开始了为这一天的销售预热,而消费者也都在陆续往购物车里添加着想在这一天买到的商品。
    打折促销本是个好事,商家和消费者间你情我愿的用较低的价格交易了一件心仪的产品,总归应该是一个互惠互利的结果。但是,近两年不断爆出的电商平台(主要是淘宝)销售产品的假冒伪劣问题,使得政府质量管理部门越来越多的开始介入到对这一销售模式产品的质量监管当中。这不,几天前国家质检总局公布了网络销售蚕丝被产品国家监督专项抽查的结果,五家电子商务平台(天猫,京东商城,1号店,当当网,亚马逊)销售的蚕丝被产品共检出75家企业生产的80批次产品不合格,产品的合格率只有48.1%,其中京东商城的不合格率最高,达到了61%。其实在我看来,有这么惊人的数字一点也不奇怪,这些低质量不合格产品的泛滥,并不是因为电子商务平台的存在才这么夸张,而是电商平台扩大了这些产品影响的半径,并且让我们知道了有这些产品的存在。即使在没有互联网存在的时候,河南省和温州市等地都曾是国内著名的假货生产基地,只是那时候我们并不确定那些假货到底流向了哪里。
    仔细看看那些公布的不合格产品名单,最大的共性,就是这些产品的品牌都是以前从来不知道的,然后用一个低的离谱的价格在网店里销售。说到底,还是回到了人自然的本性,希望好东西越便宜越好,能够名正言顺的占个小便宜则是更好。这让我想起前几天遇到的一个有意思的大叔。在一场英国BBC交响乐团的演出开演之前半小时,我在琴台音乐厅门前的上十个黄牛大叔那里,都没有寻到合适位置的演出票,与平时基本上问两个人就能买到的情形形成鲜明的反差。问到最后一个大叔终于买到一张最好位置的票时我问他,“大叔,今天的票怎么这么紧张啊?”大叔毫不迟疑的用武汉话回答我,“今天节目好撒,乐团和拉琴的都出名,平时最贵的480,今天的880咧!”白天我还在和法国一知名教授讨论用各种模型和公式推导的质量信号机制问题,晚上就让这位平凡的大叔用简单的一句话给概括了:质量的信号是很明显的,价格高的质量好,品牌和声誉机制就能够证明,而高质量的产品更加稀缺。也就是说,凡是体现质量的,都是有价格的。
    在互联网上,道理也是一样的,并不会因为换了一个产品销售的渠道,而使得低价格的产品和高价格的同类产品有着同样的质量,也不会使毫不知名的品牌比知名品牌的产品有更好的质量。那么问题就来了,双11这天的你,要不要待在家里为了心仪已久的商品抓着鼠标血拼呢?这个问题有一个前提,那就是消费者希望买到的是和心理预期的质量水平相当的便宜产品,如果价格的便宜伴随的是质量的降低,那么又要另当别论了。现在的商家普遍采取的做法是预售,也就是为在这一天销售的产品订制款式和价格,那么可想而知,产品的质量也是符合这一订制的水准的。所以说,在互联网上的销售同样还是符合产品质量的规则,在不考虑假货的情况下,产品的质量可以通过诸多信号来显示,每一种信号都包含着厂商对此测算的交易成本,因而最终可以通过产品的价格体现出来。如果想在双11买到价格特别惊喜的好东西,那么拆开包裹前还是先降低心理预期的比较好哦!

凡本网编辑上传的文章内容(注明转载文章除外),均为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如需转发本网文章,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我们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关闭
网站访问总量: 3307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