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火箭的质量管理技术
发布时间:2014-04-10     字号: [小] [中] [大]

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
学术动态
2014年第5期(总第158期)

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编     2014年4月5日 

    2014年4月1日,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副院长杨双进一行10人来我院考察,就我国载人航天技术、产品质量可靠性、产品质量管理和评价体系等进行深入交流。我院院长程虹、副院长宋琼及全体师生参加了会议。现将本次会议内容整理如下:
    首先,程虹院长介绍了我院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情况基本情况。他指出,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自成立之日起,就与我们国家的发展战略紧密联系在一起。无论是我国的国家层面的质量发展、还是企业管理层面,都缺乏质量战略意识,所以我们院成立时就叫做战略研究院。我们院做的是偏宏观的研究,当然,宏观是以微观研究为支撑的,我们的微观研究就是依靠质量大数据收集企业质量状况来做宏观的研究。

    程虹:

    武大质量院主要是以中国的质量问题为导向,实现跨学科的机制研究,我们的研究方式是开放式的,实现政、产、学、研、用共同一体的协同创新。我们院首先开创了国内宏观质量管理的学科领域,进行基于大数据网络数据安全的研究,现在已经汇聚了70人的研究团队,主要进行数据识别、建立数据语料库、进行质量安全风险预警。此外我们开展全国性的质量观测调查,建立质量观测基地,并且在去年已经发布了我国第一份宏观质量观测报告。质量标准的研究受到国务院的重视,每年全国质检系统的培训逐步扩大,全国第一本宏观质量学术刊物《宏观质量研究》也已经公开发行,由国家质检总局批准的国家质检大讲堂建设也在紧张有序的筹备之中。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副院长杨双进做了学术报告。他介绍了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的发展历史。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成立于1957年,到今天有57年的历史,钱学森是第一任院长,武汉大学也有很多毕业生到那里工作。
    杨双进:

    中国航天多年的发展尤其是运载火箭从无到有,从仿制到资助研发,从发射低轨道卫星到高轨道卫星,从地球同轨到“奔月”工程,从发射无人的到发射载人飞船,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实现了把我们的航天器和航天员送入太空的任务。另外一方面,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也为国家的安全提供技术支持。他说,我们现在走的是自主研发的道路,现在在役的长征-2F系列运载火箭承担了神舟一号至神舟十号飞船的发射运载任务,为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长征三号系列火箭的首次飞行付出了惨重的代价,经过不断地改进,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中国航天有句话,运载火箭的能力有多大,中国航天发展的舞台就有多大。所有的运载火箭都是中国航天发展的基础和保证,2006年,在现在火箭运载的基础上,我国开始研发长征五号系列运载火箭,它和现役运载火箭有很大区别,主要定位在研制新一代的大推力、高可靠、无毒、无污染的新型运载火箭,主要服务和致力于建设我们国家自己的空间站。此外,还将研制重型运载火箭,为我国载人登月提供支持。中国载人航天的成就大家有目共睹,影响很大,当然也经历过历史上若干次惨痛的教训,最典型的就是1996年,因此1996年也被现在视为航天的最低谷,尤其是质量形势处在最低谷,正是因为如此,也使得我们航天事业处在最低谷。这一事件内部称为“二一五”,即1996年2月15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执行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首次发射任务,在检测完毕发射37秒时,火箭发生爆炸,经过事后排查,发现是惯性导航系统的一个电子元件失效导致火箭姿态失控。还有一个内部称为“八一八”,就是8月18日,我国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发射任务失败,1996年的两次发射任务失败,并不是我们没有攻克技术难题,而在于我们在可认知范围内出现纰漏和疏忽,所以,1996年是我国航天史上的低谷,也是我国航天事业爬坡的起点。
    1996年之后我国采取了一系列质量改进措施,逐渐扭转了被动局面。他说,当时我们实行了“三年三连冠”,三年一总结,继续“强化管理,实现三年三连冠”。第一,抓人的质量意识。当时的航天总公司亲自带队检查,我们当时实行“两书制”,即每个产品都要建“产品证明书”和“产品质量履历书”,“产品证明书”是证明产品的最终结果,“产品质量履历书”是要反应产品从头到尾的生产过程,所有的过程都纳入监管之中。第二,在实践中总结方法和教训。学习国内外的改进方法,学习总经验。通过方法的摸索,反馈到实践中去,发现问题,仔细研究解决方法,将问题转化为财富,通过解决问题提升组织能力。第三,质量管理方面,从源头抓起,回归基础。在此基础上我们院又提出了新的五条理念,主要是讲我们是一个系统工程,在面对问题时要明确个体在系统中的责任,所以我们回归基础。问题可能表现在单一的现象之中,表现在一个产品上的问题,有可能是这一产品之外的其他因素所导致的,只有系统地进行抓捕和总结,才能真正抓住问题的实质。第四,我们实施质量体系、原材料供应管理,更多的关注顾客的需求。由院里带头分组专门搜集顾客的问题,站在用户的角度来评价我们的产品。另外,从企业角度来看标准化问题,我们的没一个产品都要有据可依。在航天领域,虽然我们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是我们的短处是,我们凭经验的多,而按标准、按规矩做的比较少,所以我们这几年在设计标准和规范,还依靠数字化和信息化研究标准问题,根据我们的产品结构,覆盖我们的专业领域。
    可靠性是我们工作的中心目标之一,航天事业是战略型的,一旦失败,代价极其句大,所以可靠性工作也一直是我们质量管理的中心工作,从产品的设计,到可靠性的试验,再到生产,我们把这一流程称为:可靠性要靠设计确立、靠生产来保证、靠试验验证。
    虽然能用理论来分析很多问题,但是一些新的东西不能由理论很好地解释。我们要推进的管理体制和体系是全员的,即人人有责。如何进一步科学化、规范化管理,这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过去,我们是确保成功,不惜代价,近几年我们提出要向质量要效益,不仅要保证项目成功,还要推动组织成功,探索“永葆成功”的规律。对于我们由传统型的、经验型的、定性的评价变成基于科学的、定量的评价中遇到的困难,还要居于数据的统计收集来做定性的反馈分析评价。

                                                          (整理人:张凯)

凡本网编辑上传的文章内容(注明转载文章除外),均为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概仅范围内使用,并主明“来源:武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如需转发本网文章,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我们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关闭
网站访问总量: 3306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