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中国特种设备安全检验模式优化研究
发布时间:2014-12-04     字号: [小] [中] [大]

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
学术动态
2014年第24期(总第177期)

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编     2014年12月04日

 

    2014年12月1日下午,我院在会议室举行了2014年第19期(总第160期)珞珈质量双周学术论坛。本期论坛邀请范锐敏博士主讲,范锐敏老师作了题为“中国特种设备安全检验模式优化研究”的报告。质量院全体研究室老师及硕博研究生参加会议,现将论坛的主要内容整理如下:
    论坛开始,范锐敏老师就“中国特种设备安全检验模式的优化研究”进行了简要报告,首先,从现实和国家政策的角度提出研究问题,说明研究的必要性。她指出,近几年我国频发电梯、游乐设施等特种设备安全事故,同时我国相继出台“大力发展检验检测服务业”的政策方针,我国特种设备安全检验现行模式的优化迫在眉睫。接着,对我国特种设备安全检验模式现状进行评析,总结出我国特种设备安全检验模式的现行特点,并指出占绝大数量的国有特种设备安全检验机构存在普遍规模较小、职能与利益冲突、行政依附性强、专业能力不足等问题。
    随后,范锐敏老师对我国特种设备安全检验模式的现状进行了理论分析,运用政府规制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宏观质量管理等相关理论,具体分析我国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管理部门对特种设备安全检验机构应规制的限度和方式,并指出特种设备安全检验机构的基本性质应是一个提供质量信用服务的市场主体。接着,运用比较的方法,对国外特种设备安全检验模式进行了比较分析,归纳出国外特种设备安全检验存在两种模式:一种是市场推动模式,主要包括美国、英国、德国等国家;另一种是行政主导模式,如日本。这两种安全检验模式逐渐形成了一些共同规律:均提供质量安全检验的综合性服务、安全检验服务业务逐渐市场化、特种设备安全检验机构都已走向规模化和集团化等,值得我国特种设备安全检验模式的优化借鉴。
    基于理论分析和国外实践经验的借鉴,范锐敏老师针对我国出台的优化目标,即到2020年,我国要建立起功能明确、治理完善、运行高效、监管有力的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健全和完善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服务产业体系,培育一批创新研发能力强、内生发展动力足、检验检测服务水平高、具有国际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的特种设备骨干检验检测集团市场主体,构建提供主体多元化、提供方式多样化的公益性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服务新格局,分析了我国现行模式优化的战略环境。其具体包括我国正面临政府职能转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事业单位改革、人民群众对质量安全的新需求、国内和国际两个质量检验检测市场不断开放的竞争压力等优化战略环境。最后,提出了我国特种设备安全检验模式的优化设计方案:特种设备安全监管部门应对国有特种设备安全检验机构实行官办分离,形成制度监督约束、购买服务等科学监管模式;特种设备安全检验机构走集团化优化战略,并区分公益性和经营性,形成公益性和经营性两种不同特性的特种设备安全检验机构,构建较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提出模式优化的具体创新路径。
    随后老师们开展了激烈的讨论。宋时磊老师指出中国特种设备安全检验模式的优化,要体现最新的中国特检集团成立的成果。张继宏老师提出,中国特种设备安全检验模式优化中的国家层面成立中国特检集团,要考虑到特种设备检验检测行业的竞争性问题,要避免出现垄断这种低市场效率的局面。罗英老师指出,特种设备安全检验模式的优化设计,需反映出政府监管效率的提升。李唐老师则提出,国家层面和地方层面的经营性特种设备安全检验机构的集团化路径设计,可进一步思考这两种层面的特种设备安全检验集团进入市场的先后不同,对市场竞争格局和市场份额的影响。最后,与会老师们还就特种设备安全检验模式优化的地方试点案例——广东电梯改革案例和江苏电梯改革模式的优劣和下一步的发展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整理人:范锐敏)

凡本网编辑上传的文章内容(注明转载文章除外),均为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概仅范围内使用,并主明“来源:武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如需转发本网文章,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我们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关闭
网站访问总量: 3303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