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全要素生产率的计算与分析
发布时间:2016-03-24     字号: [小] [中] [大]

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
学术动态
2016年第4期(总第222期)

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编     2016年3月24日

 

    3月18日下午,2016年第5期“珞珈质量双周学术论坛”(总第200期)在我院开讲。本次论坛由我院院长程虹教授主持,研究室全体老师及硕博士研究生围绕全要素生产率的计算方法进行了集中研讨。现将论坛主要内容整理如下:
    李唐老师以“质量能力与全要素生产率”为题,从理论层面介绍了全要素生产率的内涵与测算方法。他介绍了全要素生产率现有的常用计算方法,主要有Solow余值、时间序列的DEA方法(非参数估计)、随机前沿模型(极大似然估计)及一致半参数估计(Levinsohn-Petrin方法)。他通过对文献的梳理,详细介绍了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路径,如合理的资源配置、生产性与非生产性企业家精神及专用性人力资本等。基于以上研究,李唐还进一步分析了质量能力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
    随后,罗连发老师以“全要素生产率的计算与分析”为题,从实践层面解释了全要素生产率的传统算法及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估算方式。他具体介绍了增长核算的方法,并比较了使用该方法计算出的实际TFP结果,以及基于CEES数据计算得出的我国企业TFP。他还基于国内外文献的分析提出,企业自身成长和资源配置是影响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因素。
    参加人员从内涵、算法选取、未来发展等方面就有关全要素生产率计算方法展开研讨。程虹指出,“十三五”规划多次提及“供给侧改革”和“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首次提出要“增加研发投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全要素生产率作为衡量国家生产效率的重要指标,反映了一个国家(地区)在一定时期为经济发展所做的努力程度,是技术进步对经济发展作用的综合反映。当前对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计算方法和影响因素两方面,如何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来拉动经济增长是当前的亟需解决的发展问题。武大质量院全体师生,应围绕全要素生产率加强研究,结合质量领域的学科背景,挖掘其背后的内涵,为提升中国经济发展质量做出应有贡献。

 

(整理人:王越)

 

凡本网编辑上传的文章内容(注明转载文章除外),均为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概仅范围内使用,并主明“来源:武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如需转发本网文章,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我们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关闭
网站访问总量: 3310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