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CEES研究论文阶段进展
发布时间:2016-06-01     字号: [小] [中] [大]

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
学术动态
2016年第9期(总第227期)

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编     2016年5月31日

 

    5月23日下午,2016年第13期(总第208期)珞珈质量双周学术论坛于我院会议室开讲。本次论坛由我院院长程虹教授主持,研究室全体老师及硕博士研究生参加。
    首先由罗英老师对2012年质检公益性行业专项项目结题会的材料进行预汇报,罗英老师对课题的背景进行了历史比较和国际比较,介绍了质检技术与体制改革的内在矛盾和优化方向,提出建立特种设备审批进行改革和建立质量安全预警平台,并对项目的具体目标、取得成果、财务状况等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随后,由各位老师分别对本小组国际论文情况进行介绍。李丹丹、余红伟、李酣、范寒冰等四位老师分别就最近正在进行的国际论文写作进展进行了汇报,并进行了相关的研讨。
    然后,李丹丹、罗连发两位老师分别就两个研究专题进行了汇报。罗连发老师就进口中间品的相关研究综述进展进行了汇报。罗连发就进口中间品的研究历程、对生产率的影响及机制、对企业行为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和述评,着重分析了进口中间品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从产出效率的改进和配置效率的改进方面进行了分类,总结了代表性学者的观点,以厘清进口中间品问题的研究脉络和最新动态。罗连发首先介绍了进口中间品的研究背景与逻辑起点,对进口中间品的概念及相关界定进行了介绍,同时对于进口中间品的理论发展脉络进行了梳理,发现中间品贸易的研究经历了一个由宏观到微观的转变过程。接着分别就关于进口中间品研究的几个最新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梳理。接着对进口中间品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与机制、其带来的要素产出效率的改进、其带来的对配置效率的改进的相关研究进行了介绍。最后对现有文献中进口中间品对产品质量的影响进行了介绍,指出近两年来,国内学者开始关注进口中间品对于产品质量的提升的作用。并对现有研究进行了评论,指出有关进口中间品的研究热点经历了一个从宏观到微观、从理论模型到实证检验的过程,但并未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内部构成如进行深入剖析,对于进口中间品对企业配置效率的研究较为缺乏。此外,国内外文献在研究数据上普遍存在缺陷。
    李丹丹老师对TFP文献综述的进展做了汇报。李丹丹从TFP内涵界定、TFP理论发展阶段、对TFP理论的基本评述、TFP研究的热点问题以及对我院TFP研究的建议五个方面对TFP文献梳理的进展进行了汇报。首先界定了TFP的内涵是指在各种生产要素的投入水平既定的条件下,所达到的额外生产效率,它是宏观经济学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分析经济增长源泉的重要工具,尤其是政府制定长期可持续增长政策的重要依据;然后分阶段对TFP的理论发展进行了梳理。20世纪50年代及其早期为TFP理论发展的第一阶段,这一阶段中的新古典增长理论及早期研究中,均将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等同于技术进步;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为TFP理论发展的第二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内生增长理论将技术进步内生化,并引入知识资本、人力资本、技术创新等;20世纪90年代至今是TFP理论发展的第三时期,这一阶段中的研究开始重视质量、进出口效应、外包等对TFP的影响。接着对于TFP理论进行了基本的评述,得出了以下结论:1.TFP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 2.技术进步和配置效率是提高TFP的主要两种途径 3.开放经济条件下技术扩散、技术吸收是TFP提升的重要源泉 4.对TFP的分析从宏观逐项转向微观5.TFP的测度方法得到不断改进以解决模型设定与内生性问题。接着通过文献梳理整理出了现有关于TFP研究的热点问题,分别是产品质量与企业TFP 、环境规制与企业TFP、政府质量与企业TFP。
    程虹教授指出,全要素生产率作为衡量国家生产效率的重要指标,反映了一个国家(地区)在一定时期为经济发展所做的努力程度,是技术进步对经济发展作用的综合反映,武大质量院全体师生,应围绕全要素生产率加强研究,结合质量领域的学科背景,挖掘其背后的内涵,为提升中国经济发展质量做出应有贡献。 程虹教授还对各位老师正在进行的论文研究给出了进一步的修改意见。

(整理人:黄颖)

 

 

凡本网编辑上传的文章内容(注明转载文章除外),均为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概仅范围内使用,并主明“来源:武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如需转发本网文章,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我们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关闭
网站访问总量: 3310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