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转型升级:基于湖北汉川的微观视角
发布时间:2017-03-16     字号: [小] [中] [大]

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

学术动态
2017年第7期(总第242期)

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编     2017年3月16日


    3月13日下午,2017年第8期(总第231期)珞珈质量双周学术论坛在我院会议室召开,由我院院长程虹教授主持。本次论坛以“转型升级:基于湖北汉川的微观视角”为主题,对3月6日到3月9日开展的汉川市调研活动进行调研成果分享和交流。现将本次论坛的主要内容整理如下:

    首先,程虹教授强调本次调研分析要基于问题现场真切的感受,以科学认知为基本,在逻辑思维上进行创新。他向全院师生再次强调了科学研究的神圣性和价值观的重要性,随后八个调研小组老师和同学分别针对本组调研的实际情况进行体会分享。

    第一组范寒冰老师的观点是市场环境的变化,导致企业经营出现明显分化,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导致汉川市企业与沿海企业用工成本基本没有差距。程虹教授据此提出,现在汉川市企业甚至是中国大部分企业其实是一种“三明治经济”,上有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技术优势的压制,下有东南亚低廉的劳动力成本的威胁,处于被动的局面。第二个体会是市场自发与政府扶持共同培育的产业集群。程虹教授指出,家乡情感是企业家被招商引资回到家乡办厂的一个原因,但是背后的原因是现代契约企业结构没有建立,同时政府提供给企业的公共服务应从硬基础设施向软基础设施转型,例如在上海市试点的负面清单。第三个体会是汉川市企业家具有强烈的企业家精神,汉川市企业家拒绝简单代工,通过提高产品的附加值,转换商业模式、生产过程的创新、生产流程的创新,与上下游配套企业一同研发来提质增效;最后体会是创新并未成为区域普遍共识,主要是指企业家创新意识分化严重。程虹教授指出要分清楚创新意识的分化是技术所限还是制度约束,我国更多成功的创新发生在封闭的领域,在日常消费品领域的创新难以保护产权,是否是发展中国家对创新保护的方式制约了创新。

    第二组余红伟老师从创业氛围、培育二代企业家、政府官员向企业流动、创业精神和创业创新精神的分化等五个方面进行了调研成果分享。程虹教授指出,要关注创业过度对创新的挤出效应,创业和创新的关系,以及创业和创新在转型升级中的作用是怎样的,进一步提出要研究这种转型是基于产业的转型还是产品的转型。余老师还指出,普遍企业都存在技能型人才的缺口,这类高质量劳动力的缺失进一步限制了企业的发展。对于人力资本管理方面,程虹教授指出汉川普遍企业反映难以留住高质量劳动力的原因在于大城市集聚资源的效应,由于子女的教育问题和医疗问题所限,高质量人才更倾向于离开汉川而选择留在武汉。

    第三组张继宏老师从土地、厂房、设备利用率不足的现状切入,引出了汉川市部分企业存在的土地套利行为,也反映了部分政府补贴从实业转移到房地产等行业的事实,脱实向虚现象的存在。程虹教授指出,这是土地资源配置行政化所导致的结果,同时政府偏好所导致的招商引资行为对本地企业的挤出效应也是关注点之一。

    第四组李酣老师从企业家创新精神方面入手,发现目前产业内部的同质化导致的恶性竞争成为了转型升级的一大障碍,企业普遍存在借贷困难的问题。程虹教授指出,借贷困难的原因有两点,第一是企业本身的借贷方式局限,大多企业停留在间接借贷而不是直接借贷方式,企业家没有将企业视为一种资产进行股权融资等尝试;第二是金融工具的扭曲。

    第五组李丹丹老师基于企业技术创新现状分析,认为目前汉川企业进入创新活跃期,“机器换人”现象明显,“产学研”机制在汉川企业中得到确立。但是李老师认为企业普遍表示缺乏资金进行转型升级是一种假象,原因正如程虹教授之前指出的企业治理结构和资源配置扭曲所导致。

    第六组邓悦老师基于童车行业发展现状,提出目前汉川企业家庭式管理模式非常普遍,企业管理水平有待提升,虽然引入电子商务提升了市场份额,但是应关注线上线下产品异质性问题。

    第七组高娟老师从企业转型升级困境出发,得出目前汉川企业有“三难”,一是,拓展业务渠道难。二是,产品创新难。三是,获取政府支持难。她认为,转型升级应是生态环境式的转型升级,孤立依靠企业自身的创新难以推进。

    第八组李唐老师基于管理效率的研究角度入手,通过对工厂现场的生产过程的观察,提出企业能力升级工程,以及汉川企业如何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人力资本配置效率与其他要素资源的配置效率的基本路径和方法。

    最后程虹教授对本次论坛进行总结,肯定了各个小组通过一线的调研结果。基于调研过程和结果,程教授提出了10个关于转型升级值得研究的重大问题:

    1.中国企业是不是到了不转型升级就会将改革开放三十年带来的成果付之东流的危险境地?

    2.转型升级是产业的转型升级还是产品的转型升级? 

    3.产品转型升级的困境是技术约束还是制度约束?

    4.在汉川市的企业中,僵尸企业的比重是多少,汉川的僵尸企业有继续存在的必要性还是要直接退出?

    5.政府对知识产权的过度保护对创新的伤害到底是怎样的机制和路径,如何避免这种低水平循环的出现?

    6.影响转型升级的根本是企业家精神还是人力资本,根本的约束条件是什么?

    7.转型升级是否意味着企业重组不可避免?

    8.人力资本配置的约束条件是否由基础设施所导致?

    9.如何运用金融工具帮助汉川转型升级?

    10.如何建设汉川创业小镇,如何将汉川创新创业的群体完美融入武汉都市圈?


(整理人:王泽宇)


凡本网编辑上传的文章内容(注明转载文章除外),均为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概仅范围内使用,并主明“来源:武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如需转发本网文章,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我们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关闭
网站访问总量: 3306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