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获成果,学有所用——江苏班课题研究侧记
发布时间:2015-07-01     字号: [小] [中] [大]
   (扬州局 许明良)按照“带着课题来,带着成果回”的要求,江苏班承担了江苏局13个科研课题的研究任务,基本涵盖了进出口商品检验监管的方方面面。其中,“信息收集与应用体系”、“检验鉴定机构监管体系”和“追溯调查工作体系“为江苏局立项课题。江苏局卢艳光副局长、苏州局汪秋霞局长、江阴局戴云徽局长、常熟局朱志强局长等专家领导还亲自担纲多个课题的负责人,他们运用多年来的宏观思维和科学方法,为课题研究带来了非常有益的帮助!
    入学伊始,江苏班就按照同学们的兴趣特长,将全班45名同学分成了6个课题小组。质量院为每个课题量身配备了两名相关研究方向的辅导老师,为课题研究提供全方位的指导。程虹院长亲自参加全班第一次集体研讨,对各小组的研究设想进行逐一点评,并从问题、实证、逻辑三个角度,对课题研究作出精心指导。4月8日,质量院组织了课题中期检查。从上午9点到下午19点,程虹院长认真听取所有课题的进展汇报,全面了解各课题的研究情况,并一一点评、解决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6月3日,全班同学围绕主要课题再次开展了集中研讨,正在质量院参加宏观质量管理高级研修的多名专家领导抽空进行了指导,对课题的完善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为下一步的实证研究和实践推广指明了方向。
    从张继宏教授《科学研究中的定量分析方法》专题讲座开始,同学们的课题研究就进入了科学的范式。各课题组积极与江苏局检监处对接,通过专家访谈等形式,深入了解课题研究的背景和需求,形成了研究框架。依托武大和质量院的丰富资源,广泛收集国内外经典文献,通过文献分析和比较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在江苏局和质量院的组织下,同学们还先后到湖北、上海、天津、浙江以及省内多地分支局开展实地调研,通过问卷、访谈、案例等研究方式,将所学知识与研究课题紧密结合,力求跳出自身看自身,在持续研究中探索改革路径,实现由“检验员”向“调查员”的转变。
    围绕江苏局13个课题,江苏班以小组为单元,充分发挥组员的力量、充分借助全班的智慧、充分挖掘身边的资源,同学们的团队协作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各小组平均召开了10多次组内课题讨论会,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积极交流,充分汲取指导老师的先进经验和方法。班委会还注意加强13个课题之间的的协调和衔接问题,同时将“信息化”相关课题与质量院“大数据中心”有机结合,积极寻求合作研究,促进相关研究课题的落地开花。
    今年6月,王伟局长在看望大家时指出,在质量院学习的一年非常难得,对团队而言它是知识的种子,会在系统发芽、成长,对个人而言更是一笔可贵的人生财富,可以助推个人的快速成长。一学年来,各小组扎实开展课题研究,形成了你追我赶、齐头并进的良好氛围。13个课题,形成了13份总计达50余万字的高质量的研究报告,同时还输出了近十份具有较强实用性的管理制度,近十万字的调研材料;有的课题还设计了演示网页,为课题成果的推广应用做好了准备。另有一名同学,在研修期间获得认可和邀请,以第四参与人身份参与总局立项项目的科研。
    作为课题的重要输出之一,同学们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撰写了各类研究论文30余篇,其中有多篇论文已经发表在《检验检疫学刊》、《标准科学》、《中外能源》、《玩具世界》等知名刊物。
    江苏班同学参与申报了2014年度检验检疫行业标准中的宏观质量管理全部4项计划,并获得3项立项。
    宋广三获得2014年度中国质量技术奖二等奖;王琪获得2014年度质检总局科技兴检三等奖。
    ……
    这些都是一年来江苏班可以看得到的成果。而更重要的是,质量院为大家打开了一扇门,让大家接触到了宏观质量管理最前沿的理论、思维和方法,也让同学们体会到了团队合作进行科学研究的乐趣。今后,江苏班的同学们必将努力实践,学有所用,继续加强对“大数据分析”、“后市场监管”、“质量信号传递”等重点课题的研究,努力形成具有江苏特色的实践成果。

凡本网编辑上传的文章内容(注明转载文章除外),均为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概仅范围内使用,并主明“来源:武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如需转发本网文章,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我们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关闭
网站访问总量: 3416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