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中国质量的“大国”特征
发布时间:2013-01-28     字号: [小] [中] [大]

    我们说,中国最大的特色就是“大国”。我们都知道,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其人口总数占到世界人口的1/5,在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注定其国内的质量问题和其他国家会有太多的不一样,哪怕是任何一个小概率的问题,在中国都可能成为一个影响庞大人口数量的大问题。
    很多人谈起中国经济发展的成就感到非常自豪,但我们要看到,这个经济成就再经过庞大的人口数量一分摊,中国的人均GDP在世界上的排名仍然非常靠后。据统计,2012年中国的GDP总量达到74260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二,但我国的人均收入只有5432美元,居世界第121位。虽然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非常迅速,但是中国人口的贫困问题依然十分严重。据中科院《2012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到2010年年底,中国的贫困人口占总人口数9.5%。这在人口数13.41亿的人口大国中国是什么概念?就意味着,中国有多达1.28亿贫困人口,比日本的人口总数(日本同期总人口为1.27亿)还多!
    中国的“大国”概念,不仅表现在人口众多,还表现在地域辽阔、地区之间差异较大。我们经常说的“天南地北”、“南辕北辙”、“南橘北枳”等成语,正是形容我国南北、东西、城乡各个领域有可能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别。我们都知道,中国大部分不同省市的人之间的方言是完全不同,在这一点上,可能去过浙江、江苏、广东、福建等地的人深有体会,而且在浙江、湖北等地,甚至全省不同市、县、镇讲的方言也完全不同。除了语言之外,各地域之间的人口密度、经济发展水平方面也可能是千差万别。可能一个东部或中部地区的人,初到新疆时,听说在省内一天要一千公里两地往返,都被吓得大惊失色。然而,在新疆的人,对如此的长途旅程却早已习以为常。我们再来看看各地区间的经济发展水平,2011年,广东省作为全国GDP排名第一的省份,总额达45636亿人民币,它是排名最后的西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GDP为626亿)的73倍。而城市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也同样非常大,2011年,上海市GDP为16872.42亿元,而鞍山市GDP仅为2200亿元,尚不足上海市的七分之一!
    那么,在这样一种大国背景下,中国的质量又是如何呢?我们先来看一个例子。乳品新国标发布之后,引起了国人的极大反响。那么为何国人会对此次国标的修改产生争议呢?原因是新国际降低了对生鲜乳的蛋白质含量的标准,而提高了对菌落总数的规定。而在一般消费者看来,蛋白质含量和菌落总数是评价乳制品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蛋白质含量越高的乳制品质量就越好,菌落总数越少的乳制品质量就越好,这也就是为什么三鹿奶粉会在奶粉中加入含氮量极高的“三聚氰胺”来提高奶粉的表面蛋白质含量。
    那么,既然有一部分消费者极力反对,为什么国标还要做出如此调整呢?那是因为它考虑到了奶牛养殖户的利益,如果不作这样的调整,在中国,则有一半以上的奶农所供应的生奶都不达标,这样所带来的后果可想而知。而且已经有权威专家明确指出,蛋白质含量无关食品安全,实际上按现有的标准,喝500克牛奶也差不了1克蛋白质,而人们通常一天三餐要吃70克蛋白质,现有的菌落总数指标,对人的影响完全是在安全范围之内的。
    尽管专家们这样说,但是,消费者不买账,他们一致认为自己的利益受到了损害,国家的安全标准被降低。我们说,虽然消费者争取自己的权益,这是无可厚非,但是他们却忽略了我国各地质量水平存在着较大差异的事实,试想一下,如果统一提高全国的乳制品标准,那么,不仅企业生产不出足够的奶制品,来满足全国消费者的需要,而在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也同样卖不出以高标准生产的高价乳制品。
    对于校车的安全标准也同样是如此。主流的客车厂家认为,将美国的校车生产标准用在中国,是不符合实际的。因为,如果完全按照“新校车标准”征求意见稿执行,不仅全国的校车费用要增加20%-30%的成本,而且大多数生产中小客车的生产厂家将被排除在市场之外,而且,校车国家标准制定得太高,同样也不能与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相适应,那么,这种所谓的高标准对这些欠发达地区来说,也只能是一纸空文,得不到具体实施。而那些生产技术水平较低、生产成本较高的汽车小企业,也不得不退出校车市场。
    由此可见,在中国这种大国的背景下,中国的质量也表现出了一种“大国”质量的特征,那就是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各地的质量状况与质量能力也千差万别。要制定一个既符合各地实际情况,又能在全国通用性的文件就尤其难,所以,也就才有了有关乳制品标准和校车标准的争论。
    差异化与多元化,是“大国”区别于“小国”的重要特征,尤其是像中国这样的“大国”,又有着“传统性”的特征,这就注定中国与世界上的其他“小国”在质量上有很大的不一样,甚至连美国也没有这样传统的约束。差异化、多元化,加上传统化,使得中国的质量具有了独特的“大国特征”,而这一特征是我们研究和治理中国质量最基本的国情,也是最重要的约束条件,从另外一个意义上讲,也是最大的发展优势。

凡本网编辑上传的文章内容(注明转载文章除外),均为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如需转发本网文章,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我们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关闭
网站访问总量: 3307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