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在中国:机器人为企业带来了什么?
发布时间:2018-11-29     字号: [小] [中] [大]

    编者按:在前三期专家视点中,程虹教授对我国机器人应用的现状、机器人如何“换人”、哪些企业使用机器人等主题进行了分析,本期专家视点就“机器人为企业带来了什么”主题进行全面阐释。


    机器人的应用给企业带来了什么?提效率、降成本、促安全、省人工……这是我们常听到的关于机器人给企业带来的影响。但与此同时却鲜少有来自真实调查数据的分析,来为这些结论做支撑。我们基于中国企业-劳动力匹配调查(CEES)所构建的微观企业面板数据,就机器人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分析,对机器人“换人”效应的长期变化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了以下主要结论:

    (一)机器人使用将促进企业绩效提升

    首先,机器人使用将推动我国企业生产效率的有效改进。数据表明,2013年以前使用机器人的企业,其2017年末的劳动生产率(人均销售收入)平均为107万元,较2013年以前不使用机器人的企业偏高35.4%。采用销售收入剔除劳动力、资本、直接材料投入的索洛余值作为全要素生产率的代理变量,统计发现:2013年以前使用机器人的企业,其2017年末的全要素生产率均值为0.43,较2013年以前不使用机器人的企业显著偏高43%。

    其次,机器人使用将促进我国企业资本回报率的明显提升。2013年以前使用机器人的企业,其2017年末的销售利润率平均为6.9%,较对照组企业显著偏高3.8个百分点。而采用资产收益率作为资本回报率地代理变量,统计发现:2013年以前使用机器人的企业其 2017年末的ROA均值平均为7.4%,相应比对照企业偏高1.4个百分点。

    (二)机器人使用将引致企业质量能力与管理效率的“双提高”

     CEES的前期数据研究已经表明:质量能力、管理效率的“双提高”对现阶段中国企业的转型升级具有重要影响。今年,我们运用CEES的最新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进一步发现:机器人使用是推动现阶段我国企业质量能力与管理效率“双提高”的重要原因。

    第一,机器人使用将引致我国企业质量能力的有效提升。2013年以前使用机器人的分组,其2017年末的质量能力得分平均为0.599,较2013 年以前不使用机器人的企业指标显著偏高17.5%。这表明,机器人使用是促进我国企业质量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在其他因素控制的前提下,在现有的机器人覆盖率、使用密度的前提下,机器人使用将引致企业质量能力提升 17.5%。

    第二,机器人使用将推动我国企业管理效率的显著提高。运用管理得分测度方法,分组统计表明,2013年以前使用机器人的企业,其2017年末的管理得分平均为0.664,较对照组企业平均高13.1%。而就平均而言,考虑到现有的机器人覆盖率和使用密度,机器人使用将推动我国企业管理效率平均提高13%。

    (三)机器人使用将降低企业经营的不确定性

    政策研究者认为,作为工业4.0的重要代表,机器人的使用将引发制造业生产流程的进一步创新优化,并使得产品生产与市场需求更为紧密的结合起来,从而有效降低企业经营的不确定性风险。然而,由于微观数据的缺乏,对于上述问题学界并未采用实证方法予以验证。针对上述问题,2018年CEES首次引入了不确定性问题的研究思路,将企业家对今后2年不同情形下销售收入的预测结果引入了微观调查,并采用单位预期销售收入的标准差作为经营风险的代理变量,从而有效突破了机器人使用对企业经营不确定性的测度问题。统计结果表明,机器人使用能够有效降低企业经营的不确定性风险。一方面,2013年以前使用机器人的企业,2017年末的风险指数平均为0.12,较对照组企业的相应指标显著偏低36.8%。另一方面,两组企业风险指数的标准差分析表明,2013年以前使用机器人企业的风险指数的标准差(0.17)显著偏低,仅为对照组相应指标的40.5%。这表明,机器人引入不仅将有效降低企业经营的风险水平,而且将显著减少企业家在风险预测上的误判可能。

    (四)机器人的“换人”效应将不断提升

    我们基于CEES数据进行的预测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我国机器人覆盖率、使用密度在未来数年的不断提高,机器人的“换人”效应将不断攀升。

    第一,机器人的覆盖率和使用密度将在2025年前后逼近世界先进水平。2018年CEES搜集了受访企业未来几年有关工业机器人投资计划的关键数据,并基于上述数据,采用相同的加权统计策略,对未来数年我国机器人覆盖率、使用密度进行了较为准确的预测分析。统计表明,目前尚未使用机器人的1636家企业中,约有10%将在未来数年内引进机器人。在此基础上,我国的机器人覆盖率将于2020年突破20%;到2025年,这一指标约为22%左右。进一步地,根据受访企业披露的未来3年机器人投资增速,我们测算了我国根据上述增速在2020年、2025年的机器人使用密度情况。结果表明,2020年我国的机器人使用密度将达到136台/万人,这将与2016年芬兰的平均水平(138台/万人)基本一致。如果投资的增速不变,2025年我国的机器人使用密度将达到323台/万人,将超过2016 年日本(303台/万人)、德国(309台/万人)的现有水平,仅较同期韩国(631台/万人)、新加坡(488台/万人)偏低。

    第二,机器人对我国劳动力市场的整体替代效应将在2025年前后达到近5个百分点。预测结果还表明,到2020年,机器人对我国劳动力总体的平均替代效应将从2017年的0.3 个百分点猛增到1.9个百分点;到2025年,机器人的“换人”效应将进一步增长到4.7个百分点,也就是说:到2025年前后,伴随机器人在我国使用范围、使用程度的提高,我国将有接近5%。

    第三,5%的制造业就业岗位将被机器人所替代。我们还进一步发现,与发达国家相比,作为一个制造业占比较高的发展中大国,机器人对我国劳动力市场的“换人”效应更加显著,而且上述影响效应在中长期内存在较为明显的逐年递增趋势。



凡本网编辑上传的文章内容(注明转载文章除外),均为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如需转发本网文章,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我们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关闭
网站访问总量: 3303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