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跑了”背后的地方政府竞争行为
发布时间:2016-05-15     字号: [小] [中] [大]

    近日,《不要让华为跑了》一文刷爆朋友圈,引发各方争论。这篇文章说,华为已经在逐渐搬离深圳,因为无法承受深圳的高房价高成本,而深圳政府为了留住华为,也出了各种优惠政策,但是无可奈何花落去,华为仍然去意已决。

    无论是否文过其实,华为出走深圳背后直接体现为东莞和深圳两个地方政府的竞争行为。深圳龙岗是在一份针对前两月经济分析的报告中反复提到的华为:1-2月,华为产值占我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47%以上,并且产值增速将近40%,比全区水平高出将近25个百分点。而在东莞2015年的企业纳税排行榜上,华为终端(东莞)有限公司拿下主营业务收入和纳税两个第一。

    “地方政府竞争” 这一概念基于一种一般性的想法,即市场经济各区域经济体中的政府围绕吸引具有流动性的要素展开竞争,利用包括税收、环境政策、教育、医疗福利等手段,吸引资本、劳动力和其他流动性要素进人以增强经济体自身竞争优势的行为。区域经济体设计竞争战略(包括制度环境、政策、区位、营销等),旨在吸引资本、劳动和其他投入要素以尽可能提高当地的福利和人均收入。政府竞争,源于Breton(1998)原先强调的“竞争性政府” (competitive governments)概念 :在联邦制国家中政府间关系总体上来看是竞争性的,政府之间、政府内部部门之间以及政府与政府之外行为主体之间迫于选民和市场主体(企业等经济主体以及工会等非经济主体)的压力,必须供给合意的非市场供给的产品和服务,以满足当地居民和组织的要求。在居民和资源都可以自由流动的前提下, 只有那些提供了最优非市场供给产品和服务的政府才能够吸引并稳固居民和资源在当地扎根。

    类似于企业之间的竞争,政府之间、政府内部部门之间以及政府与政府之外行为主体之间为了提高自身的吸引力,就会围绕居民和资源相互竞争。当宪法充分保障居民的自由迁徙权利时,这些政府间的竞争只能围绕技术和制度供给展开,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技术平台准备、面向服务的制度体系的构建以及实施各种税收优惠和营销策略等,不仅能够吸引居民和资源流入当地或本部门,而且还能够使之稳定下来, 融入当地的社会网络。

    优质的企业资源当然也是地方政府的一大竞争点。根据华为今年4月发布的2015年年报,2015年华为实现全球销售收入395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7%,净利润36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3%。近几年深圳的人力成本和土地租金成本都在明显上涨,当然深圳自有其独特的竞争优势:电子信息产业的全国创新中心,信息化程度、要素市场发育程度和市场环境质量。由于资源禀赋的差异和我国政府体制的原因,我国不同地方政府竞争的初始条件和“市场” 权力的悬殊是很大的,因此对于华为的地方布局,应当鼓励地方政府在国内统一的大市场下的竞争行为。


凡本网编辑上传的文章内容(注明转载文章除外),均为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如需转发本网文章,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我们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关闭
网站访问总量: 3305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