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大投艰:传统老工业区的转型——2016CEES纪实
发布时间:2016-09-10     字号: [小] [中] [大]

    在2016年CEES中,笔者有幸参加了武汉青山的调查。在炎热的七月,走过曾经辉煌的十里钢城,我们的感受只有一个字,那就是:痛。痛有几个最明显的表现:

    第一,企业整体效益的萧条。此次抽到了实业公司下面18家企业,其中经过我们的走访和了解,8家已经倒了。另外,调研中因为刚过暴雨,因积水问题暂时停产的企业有很多,在调研时询问什么时候能恢复生产,企业负责人都说不一定,他们认为与其花钱去排水 ,不如等着积水蒸发,这样不仅节省了排水的额外花销,还给员工充分的休息时间。造成这样结果的唯一原因就是因为企业的效益差,因为根本不需要急着开工嘛。企业效益不景气也直接导致减员幅度大增。大家都说10万武钢人,现在马上就要减到3万;我们调查的一家做冶金渣回收的公司,他们厂长说2006年的时候厂子还有1800多人,去年的时候就只有981人,今年更是只有460人了,基本上是一半一半地往下砍。

    第二,去产能背景下的老职工。走访厂区里的一些老工人,早晨来到公司之后,下午3点多就开始洗澡准备坐班车离开,而且很多有能力的工人,并不会去选择更好的工作,而是留在“大武钢”这个大集体中消磨时光。集体的一线工人普遍是1200块钱一个月,面临减员就是4万买断工龄,已经低于武汉市的最低工资标准了。走到任何一家企业都是一片哀号、抱怨,很多低收入员工上有老下有小,为了生活,下班后送外卖、做门卫。这自然也引发了一系列矛盾,比如说某日去实业公司,早上八点半去的,一进公司大门,就听到“咚”“咚”的声音,走上楼梯,发现是几个职工堵着四楼的楼梯口,一个中年妇女举着一个大铁垃圾桶正一下一下的撞门,几个人也没说话,就听到一声声的撞击声。听楼下的保安讲,这样的事这个月已经发生几次了,他们也不敢去拦,办公室的人把门锁着不敢出来。那天早上我们也只有无功而返了。

    第三,僵尸企业对其他企业的不良影响。一个比较形象的感触就是,这些僵尸就是在啃食其他稍微有活力的企业,比如我们在厂内抽到的唯一一家以前是全民的公司,轧辊,它在2008年的时候改制,中钢入股,我们了解到这家公司是厂内少有的有出口、有研发、有新产品的公司,但是我们也了解到它每年要向武钢交70万的土地租金,几百万的电费,而那些僵尸仗着“我们是一家人”从不交电费,也不交租金,凡事凡物都以“武钢给的”为荣。

    第四,职工的独特的一种思维。这么低的工资收入水平,我们调查的很多的一线员工,他们不愿意离开现在的企业,他们已经习惯了这个“王国”的生活,害怕找工作,也渐渐失去了学习能力,即使他们知道这个地方已经看不到什么希望。调查中一家焦化厂的厂长说,今年5月份,他召集了一车职工去光谷一些企业,本意是想让他们知道外面有很多工作机会,但是不到几天,这些人都跑回来了,他们受不了紧张、高强度的工作氛围和压力。

    不论是大型企业,还是小型配套企业,不论是中层管理人员,还是一线工人,他们在这个七月里表露的,都是这个传统老工业区转型的艰难。


凡本网编辑上传的文章内容(注明转载文章除外),均为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如需转发本网文章,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我们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关闭
网站访问总量: 3309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