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壁画与工匠精神
发布时间:2016-03-31     字号: [小] [中] [大]

    3月24日下午,院里组织大家去参观了万林艺术馆的敦煌壁画展。在讲解老师的绘声绘色中,我们震撼于历经千年而不朽的艺术瑰宝,更惊叹于千年前无数匠人画师的精雕细琢。我不禁神往,那些劈岩凿窟的良工、绘制塑画的巧匠和抄写经文的经生,如何在黄沙漫漫的大漠里一锤一錾、一勾一勒、一笔一划地创造出这个东方艺术的传奇。看着眼前简练传神、精雕细刻、色彩明丽的壁画,我想,工匠精神,不外如是。
    工匠精神是追求从99%到99.99%的精益求精,工匠之心是极致、专注、投入、淡泊。在一切追求速成、低投入高回报的今天,在将职业区分为所谓的“白领”“蓝领”的今天,早先能凭一技之长自食其力的手艺人似乎越来越难在喧嚣的城市中求得一席之地,更常常面临后继无人的窘境。我还依稀记得在去年暑期在广东调研时,一位经营工艺品的企业家这样谈论培养雕刻工的不易:年轻人安不下心来、一学到手艺就跳槽……一方面,高等教育泛化使大学的进入门槛降低,却逐渐丧失精英教育的本质,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没有发挥像国外社区大学一样“授人以渔”的作用,劳动力市场上民工荒和大学生就业难呈现着冰火两重天的尴尬。另一方面,质量时代下的消费者对价廉而物不美的产品已经失去耐心,以至于国人纷纷赴海外疯狂抢购电饭煲和马桶圈,尽管买回来发现是“Made in China”。消费者越来越注重产品的附加值——创意、技术含金量、人文关怀、参与感,单纯以合格率作为评判产品质量的标准很难促进用户满意度的提高。
    今年的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将“工匠精神”写入政府工作报告: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唤回“工匠精神”,首先是要让匠人们得到应有的保障和尊严。克劳福德说,通过动手能力来向世界实实在在地证明自己,由此带来的满足感能让人感到轻松平静。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多样化的需求得到释放,社会也渐趋多元和宽松,大众能够容纳多元价值,所以手艺人也有了生存的空间,加之政府对传统技艺文化的重视和扶持,这个空间相信会越来越大。有人认为不计成本、倾尽全力的工匠精神在社会化大生产中是对效率的牺牲。严格来说,极致的工匠精神还只存在高精产品当中,随着消费者对工艺和设计美学的要求,这种精神在逐渐向平民产品渗透。工匠精神不仅是以产品的完美程度作为唯一的完成标准、倾尽全力只专注于产品本身的一种精神,对大众而言更有自省意义的是其背后的敬业、认真与踏实。如果对自己的工作没有身心的投入、质量的追求,那么在格子间、电脑前执行程序化工作的我们,和流水线上组装产品的机器人又有什么不同呢?
    
    参考文献
    从易:《呼唤“工匠精神”》,《南方周末》,http://www.infzm.com/content/115913,2016-03-25,2016-03-29。
    马修·克劳福德:《摩托车修理店的未来工作哲学》,浙江人民出版社,2014。

凡本网编辑上传的文章内容(注明转载文章除外),均为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如需转发本网文章,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我们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关闭
网站访问总量: 3303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