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职业教育 铸造大国工匠
发布时间:2016-04-30     字号: [小] [中] [大]

   教育和就业之间的结构性矛盾使得企业“技工荒”和大学生“就业难”在我国并存。为适应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满足生产转型的需要,我国高等教育从培养科学家或者决策型人才的精英教育阶段,走向大众都能够接受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阶段。但是由于高校扩招过快,导致大学生数量与质量不协调,种种因素造成高技能劳动力的供应短缺,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质量产品的生产。为响应“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铸造更多大国工匠,为制造业强国打造坚实基础,国家急需培养大量高技能人才,“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被写入《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也印证了这一点。

   作为与社会经济联系最为紧密的一种教育类型, 职业教育是现代教育体系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国民经济水平的提升具有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新世纪以来,虽然职业教育已成为国家的发展战略,受到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但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历史短、起点低,还存在诸多问题,体现在思想障碍、体制不顺、经费不足、办学能力差等诸方面。思想障碍分为社会和学生对于职业教育的认识偏差。在封建社会发展过程中,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有限以及“独尊儒术”的文化思想传统,科学技术以及生产技艺就一直得不到重视,游离于主流社会和主流文化之外。当今社会的“文凭崇拜”。正是这种认识偏差,使得学生们宁愿千军万马挤通往本科院校的“独木桥”,也不愿根据实际需要和自身特长去选择职业学校。一周前我在广州回访的时候,发现广州的职业技术学校比比皆是,且自有一番气质。途径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我看到主教学楼醒目地八个字——“自尊自信、自立自强”。我想,这句校训,是对广大职业技术学校学子选择这条道路实现人生价值的鼓励,更是对各种偏见的有力回应。

国泰则职教盛,国衰则职教败。推动职业教育实现良性发展,要承认大国工匠在劳动价值和社会创造中的主体地位,加大对大国工匠的精神物质表彰力度,形成全民重视技能人才的社会风气;职业教育在发展中须把握好技能与知识之间的关系,不仅要注重“经世致用”的价值诉求,也要重视其提高个体素质、开发学生潜能的功能;职业院校要明确自己的定位,不能一味仿照研究型大学,通过校企合作使教师和学生加强专业技能和实践操作能力,实现职业教育与社会需求的无缝对接。


   参考文献:

   央广网:《职业教育助推“大国工匠”脱颖而出》,

          http://news.cnr.cn/special/dggj/lm/20160427/t20160427_522000984.shtml2016-04-27.

凡本网编辑上传的文章内容(注明转载文章除外),均为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如需转发本网文章,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我们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关闭
网站访问总量: 3305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