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共享经济”还是“公地悲剧”?
发布时间:2016-11-12     字号: [小] [中] [大]

    11月的武大校园风光,除了秋林尽染,还多了一抹暖人的黄色——在校园各个角落里出现的ofo共享单车。共享单车的模式,其实就是把所有的单车都进行编号和定位,消费者可以通过APP或微信公号发现自己身边的单车,只要是处在空闲模式的单车,都可以被分时租赁。ofo作为国内首个共享单车创业团队,以共享平台和智能硬件,解决最后三公里的城市出行问题,主打校园单车服务,针对学生或在职教师用户,他们有校园内骑行免押金且半价优惠的活动,目前ofo拥有大量学生用户。的确,生活学习在武大这样占地广阔的校园中,尤其是住在未通行校车的校外宿舍,共享单车的出现为学子们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作为“互联网+”的新产品,ofo、摩拜单车则通过移动互联网迅速传播,掀起了一股共享单车经济的热潮,彻底改变了用户的出行习惯。但是,共享单车算是一种共享经济吗?所谓的共享经济是说很多人有一些闲置资源,刚好出现一个平台把已经存在的这些闲置资源通过平台提供给那些需要使用它们的人(如Airbnb、Uber等),从而降低使用成本,让这些已经存在的闲置资源发挥充分的利用价值,供给和需求达到平衡,而不是平台自己花巨资生产这些资源,产生成本巨大资源过剩的可能。反观摩拜单车一开始就采用自主研发的方式,显然不属于共享经济范畴。而只做校园市场时代的ofo曾经做到师生闲置单车的共享,但在将视野投放到更广阔的社会市场之后,目前其90%的车辆为自营,仅10%的车辆为共享。宏博公寓的车棚外至今还堆放了一地的废旧单车,并未改造成为小黄车。或许改造、翻新、再利用这些布满灰尘甚至生锈的闲置资源,比自己重新生产的成本还要高,加之未找到普通单车低成本和高效率共享的方法和模式,以至于大量的闲置资源并未被充分利用,成为共享经济的原材料。

   此外,无论是校园还是城市中的共享单车,在赢得广大消费者青睐的同时,都需要面对诸多问题,如运行环境、人性的弱点、车本身等使用情况等。一旦“公共资源”无序分配,就易酿成“公地悲剧”。共享单车相比过去的城市公共自行车最大的“改进”就是取消了“停车桩”,取消了对单车统一停放、统一入锁的要求。从而将单车变成了随用随骑、随停随锁的“共享品”。而单车也从“静态分布”变为实时动态分布,让人们可以通过GPS找到离自己最近的单车。表面上方便了人们的骑行需求(因为可以随停随锁,而不用一定要找到停车桩),提高了单车的利用效率。然而,离开了固定车桩的统一停放、管理,仅仅依靠人们自觉的单车共享项目的道德风险骤然上升,监管成本化整为零后反而更高。“公共资源+无秩序”的下场就是投机者与违规者得利:“公车私用”(加私锁、骑进小区、搬进屋子)、密码破解、车辆被盗等情况几乎无法监管,只依靠用车人的举报机制往往杯水车薪、无济于事。

   共享单车虽不完全是共享经济,但它确实以“共享”的形式为我们的出行提供了便利,为“治霾”提供了一种可能。如果有一个好的机制能够让人们更加自律,所谓共享经济的这些形式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以经济规则、信用机制的约束,进而带高道德的底线,最终形成共享文明,这也是所有共享经济必须面临的步骤。希望每个人能做到将公共物品的使用权当成自己的私有财产一样爱惜,共享单车如是,汽车分时租赁、房屋短租更如是。


凡本网编辑上传的文章内容(注明转载文章除外),均为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如需转发本网文章,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我们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关闭
网站访问总量: 3306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