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2009级硕士研究生毕业论坛
发布时间:2011-11-02     字号: [小] [中] [大]
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
 
学术动态
 
2011年第17期(总第136期)
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编          2011年11月2日
 
 
        2011年10月28日下午,我院在武汉大学文理学部教五楼多功能报告厅举办了第15期(总117期)珞珈质量双周学术论坛暨09级研究生毕业论坛,由2009级的赵国彬和李丽凤为大家分享他们论文的写作心得,同学们自由提问讨论,我院老师对论坛进行点评。现将本次论坛的主要内容整理如下:
 
我院2009级硕士研究生毕业论坛
 
主持人:首先,有请赵国彬做主题报告,题目是《质量技术监督行政执法博弈分析与决策支持研究》。
赵国彬
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下午好:
非常荣幸在离开学校一年之后又回到武大校园和老师同学见面。十分荣幸能作为09级代表在这里向大家汇报思想,并与各位同学进行交流。下面我主要给大家介绍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把我论文情况给大家做汇报,二是将论文写作过程中的心得与大家交流。
一、论文情况
我的论文题目是《质量技术监督行政执法博弈分析与决策支持研究》,今天主要对论文的选题、进展、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不足等给大家作汇报。选题过程很艰辛,自2002年通过公务员招考进入质监系统后,我一直从事行政工作。先后在办公室和人事科就职。一直感觉质量方面的论文什么都可以写,但哪方面都不好写。论文最后的选题,得益于一次在休息室,我看到李丹丹老师跟范寒冰老师在用博弈论的方法对食品安全问题进行研究。当时,我豁然开朗,突然间被博弈论这样精准的、严密的论证方法所折服。我认为用这种数学数字的方法对管理的内容进行论证更加具有说服力,而且我本科学的正是数学专业,所以决定自学博弈论知识。至于写哪方面内容,得益于支局长在一次报告中的讲话,他提出我们质监系统是八路军,所谓八路军是指有八个方面的专业,比如质量计量标准化、检验检疫方面等内容。我觉得在行政执法中存在一些困惑,目前质量安全事故频发,特别是食品安全事故,而在地方GDP增长的影响下,地方保护主义非常严重。我来自欠发达省份,在当地只要招商引资一落地,地方政府立刻就划上红线,不允许我们这样的执法部门进入,也就给造假提供了空间 另外在质检行政执法理论研究方面也有不足。基于上述原因,我最终选择了这个题目。
本篇论文一共包含六章。第一章介绍了研究背景、意义以及国内外的研究进展;第二章对政府管制理论、政府失效的本质、质量技术监督行政执法的基本概念、现状和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深入考究。我采取调查问卷的方法,设计了关于行政执法方面的15个问题,借助武大的平台,在来自全国各地质检同仁的帮助下,共发放问卷100份有效回收89份。通过对调查问卷的数学分析得出:在行政执法方面主要存在的矛盾:1、在分局行政执法没有主体资格。2、行政相对人问题,执法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比如,全国“双打”活动总结中看出河南农村造假问题严重。3、行政执法本身问题。4、行政执法行贿方面的问题。第三章对质量技术监督行政执法进行了博弈分析,是本文的核心章节。主要介绍了博弈论主要概念、质量技术监督行政执法的主要参与人以及博弈的规则。我设计了两方博弈,即质量技术监督和行政相对人博弈。主要形式是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共五种。质量技术监督流程图撰写监管者和企业两者静态博弈模型,两者具有监管和被监管的关系,通过静态博弈采取划线法我们得出关系图和行政许可的静态博弈模型。然后是质量技术监督行政执法的动态博弈模型,我引入了自然人这样一个关键点,然后通过企业申请与否得出博弈结果。第四章,通过三聚氰胺的案例对得出的模型进行论证,从而得出五点建议。第五章是决策支持系统,涉及到模块图。最后是结论和展望,本文的不足:对质量技术监督一些重要的环节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博弈论的工具还需进一步研究。
二、写作心得
写作过程当中有很多感受和经历,我们要珍惜在职脱产学习的机会。珍惜武大提供的学习平台,学会利用图书馆的纸质和电子资源。
首先,论文选题。可以用两个字概括,即“近”和“小”。所谓“近”是指选自己最熟悉的题目,最好是工作中涉及到的或者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的课题;“小”是指以小见大,可以抓住某一方面或者某一细节问题来展开论述。
其次,如何写高质量论文。用三个字概括,即“早”、“多”、“成”。“早”是指下手要早,来到学校之后应该尽快投入到论文研究中,向论文的方向靠近;“多”是指多多利用武大的资源平台,利用好学校图书馆丰富的电子资源和纸质资源,尽可能多的获取和筛选材料,回到单位以后学习的资源会有很大局限性,一定要多多占有资料;“成”是指论文的写作过程是很辛苦的,要经历开题、中期答辩、毕业答辩等一系列过程,很可能中期答辩的时候会被推翻,只有对论文精雕细琢才能产生高质量的论文。
最后,我们还要注意具体论文格式的规范性。我们的论文从字号到具体的成文格式都要非常的规范。我希望各位同学在武大学习的时间里能记住满眼绿色的校园,挥汗如雨的操场,曲径通幽的情人坡。祝愿武大质量院这座质量人的精神家园,在程虹院长的带领下,在各位老师的努力下,实现跨越性大发展,桃李芬芳满天下。同时祝愿各位同学在美丽的校园里学有所成,给自己的人生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谢谢大家!
 
提问环节:
张继宏老师问:请问论文中通过静态博弈模型和动态博弈模型的分析最终得出的结论是什么?您觉得应该如何合理安排质量技术监督行政执法制度?
答:通过静态的博弈模型分析,包括监管者和企业两者之间的博弈,最后得出要改进企业质量要从降低企业成本、对渎职官员适当的查处、对虚假风险加重处罚三方面入手,关于制度设计问题,后续章节有一定论述,但不尽善尽美。
问:论文中W1、K1是否有现实中数据的计算?
答:有,通过调查问卷有计算。动态博弈通过分析对概率进行了计算,但仅限于概率没有精确到具体数值。
问:论文中结论有没有工作中的具体案例支持?
答:有,论文有工作中案例。
问:请问调查问卷部分无疑是个亮点,当时是基于什么考虑的?调查问卷的设计过程能否分享?
答:调查问卷的设计过程中要围绕研究问题的相关方面陈列出来,另外,对于被调查者来说,调查问卷中各个问题设计的先后顺序也对结果有一定影响。
董慧老师问:模型设计是自己设计的还是参考别人的设计的?如果是自己设计的那么它的可行性有没有经过验证?
答:静态模型是借鉴了博弈论当中囚徒困境的模型,动态模型是自己设计的,引入了自然人,生产者进行博弈,验证有待考究。(张继宏:博弈论模型都已经是相对成熟的模型,理论知识直接拿过来应用即可。)
同学问:静态博弈模型和动态博弈模型的条件是怎么设置的?
    答:设计规则是相对应的法律制度。(具体条件略)
 
李丽凤
我的论文题目是《中国现行质量奖评审标准实施效果研究报告》。
现如今,质量管理理论已经逐渐成熟,各国质量奖评判标准虽然各有不同,但是其中共同的一点就是对质量的范围和概念有了突破性的飞跃以及广义上的拓展,质量的概念有了极大的变化,即经历了从小质量到大质量再到宏观质量的理论。质量一词仅局限于产品质量的时代已经一去不返了,如今不断追求卓越的绩效理念日益鲜明。目前产生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日本戴明奖、80年代美国的波多里奇质量奖以及九十年代的欧洲质量奖并称为世界三大质量奖。中国质量奖是参照美国波多里奇质量奖的模式设置的。2001年,中国全国质量奖的评审工作开始,这是中国质量领域的最高奖项,迄今为止,我国有山东、上海等19个省份和直辖市设置了“省长质量奖”,深圳、洛阳等70多个市设置了“市长质量奖”,部分县区也设置了“县区长质量奖”。在84家全国质量奖企业中,大中型企业64家,占76% 服务业12家占14%,小企业5家占6%,特殊行业3家占4% 。我们可以看出获奖企业中大中型企业的比例要远远高于服务业和小企业的比例,而在美国波多里奇质量奖的获奖结果中,这些奖项他们是平分秋色的,而国内大中型企业处于独占鳌头的状态。如此可见两国评奖工作的差异。奖项的评价标准都是卓越绩效评价准则,但是为什么评价结果不同?这一准则是否能在各级的评奖过程中通用呢?我通过5年来对质量管理工作的研究以及日常跟企业的交流得出:小企业和服务业对卓越绩效的模式并不热衷,而事实上我国质量奖自上而下层层设置,但对于消费者而言知名度太有限,社会影响力过于薄弱。中国质量奖仍然采用单一评选标准有很大局限性,事实证明中国需要一个能够真正兼顾到不同企业规模的新的质量奖,而当今日本双奖并存的模式给我们的困扰带来新的启示。让品牌知名度高、市场声望高、管理水平高、经营绩效好的优秀企业来推进卓越绩效评价准则的实施,争创卓越绩效质量奖,评审标准参照美国波多里奇质量奖设置;而由那些积极追求质量进步,走质量改进之路的企业通过降低质量缺陷来夯实质量基础,争创基础质量奖,这一奖项评审标准参照日本戴明奖设置。这些是我论文研究的主线。 
质量奖演变的历史。二战以后,世界经济发展出现了区域经济集团化,质量理念产生了极大的变化,从小质量到大质量再到宏观质量的演变,直接促生了质量奖这一新鲜的事物。小质量是针对制造业中的制造货品而言,它衡量的依据直接体现在对现行标准的符合程度;
大质量涵盖了制造、服务及政府机构在内的所有产业与产品,在对货品关注的基础上增加了对服务的关注;宏观质量是质量研究对象外延的产物,目前没明确定义,但普遍涵盖了产品质量、环境质量等诸多方面,现在很多省份都开展了“质量兴企”、“质量兴市”、“质量兴省”等活动。其中黑龙江省的质量兴省方案主要涵盖了四个方面,即产品质量、服务质量、环境质量和工程质量,我认为这也是向宏观质量趋近的体现。
质量奖的建立与标杆管理水平的发展密不可分,政府在标杆管理发展的各个阶段始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真正使标杆管理工作开展起来的重要推动力,就是美国的国家质量奖和欧洲的质量奖。这两个奖项均需对企业的产品质量进行标杆管理。通常企业层次标杆管理由企业自己提出,但政府的倡导、支持和奖励政策也产生了巨大推动力。2001年国家质检总局本着科学、公正、公开的原则,重建了质量奖,号召企业不断改进,持续创新,改变小质量意识,树立大质量理念。同时,安徽、深圳等各地纷纷设置了省长、市长质量奖,我国质量奖评审工作自上而下层层推开。截止至2010年底,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有山东、上海等19个省份、直辖市设置了省长质量奖,深圳等74个市设置了市长质量奖,浙江绍兴县等33个县设置了县区长质量奖。这些质量奖绝大部分都是当地政府设置的,评比标准都是参照卓越绩效准则,评比周期都是一年一次。
小质量理念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日本戴明奖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而大质量理念被认可是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波多里奇质量奖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宏观质量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欧洲质量奖也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中国质量奖是在21世纪设立。日本戴明奖鲜明的反应了小质量理念向大质量理念的延伸,符合戴明奖建立的时代需求;美国波多里奇质量奖和欧洲质量奖鲜明的映射出大质量理念向宏观质量理念延伸,中国质量奖也力求达到这一目标。日本戴明奖致力于质量改进成果,革新质量,保证技术,强调对产品质量的改进与提升,最终落脚点是企业内部的利益,小质量的特质比较明显;而美国波多里奇质量奖致力于全面质量管理模式,引导企业追求更强的竞争力,最终收益的落脚点是卓越绩效模式影响下的质量管理方法;欧洲质量奖最终是实行全面质量管理,从而加快欧洲一体化进程。二者均跳出了小质量的范围,但遗憾的是中国至今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
通过对比中国以及世界三大质量奖评审的分析结果,发现从评审项目的设置数量看,日本戴明奖为10项,欧洲质量奖为9项,美国波多里奇质量奖为7项,中国的评审项目也是7项;从项目设置的内容开看,顾客满意度评价在欧洲质量奖的评比中占有最突出的位置,在美国和中国质量奖中均有一定比重,在日本戴明奖中没有明确提出。
中国全国质量奖自2001年至2010年十年间,有84家企业获此殊荣。在地方质量奖的分析中我采用的是学习抽样法,抽取了黑龙江省、深圳市和宁海县三个样本作为代表对象,根据样本统计出得奖数量,得到年平均数。经调查统计算出获得省级质量奖的大概340个,市级质量奖的226个左右,县级质量奖140个左右,全国质量奖700家左右。
为了评价中国现行质量奖的影响,我采取问卷调查法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调查了解我国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质量奖的参与程度,质量奖工作的影响力度以及质量奖的预期等内容。
下面进一步了解下卓越绩效评价准则。中国全国质量奖与地方各级质量奖的评审标准都是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它最直接和最能被认同的作用就是申报包括全国质量奖在内的各种类型质量奖,这一标准作为各类质量奖的评价依据,决定了申请者和获奖者参与的基础,对过去全面质量管理实践的条理化、标准化和具体化是人们普遍认为卓越绩效的实质。
国家质检总局于2004年颁布的卓越绩效评价准则,事实证明还是有一定局限性的,比如对中国企业实际需求的局限性和在中国企业实际能力方面的局限性。在调查中,我对新质量奖的需求进行了考察,考察统计表和问卷调查的具体结果如PPT所示,论文最终落脚点是中国现行质量奖的改进。现在我国采用的是单轨模式,即只有一种质量奖,受日本现行的双奖并行模式的启发,论文最后建议采用双重评审标准。
最后,感谢学院各位老师和同学的支持和帮助!
 
老师点评:
程虹教授:
    我想把这个问题展开下讨论,前不久中国中医研究院一位八十多岁的屠女士,获得了被称之为仅次于诺贝尔生物医学奖的美国布拉特奖,这是中国迄今为止在全世界获得的生物医学最高奖,这个获奖的含金量是没有异议的。但遗憾的是,她从来没有获得过我们国家自然科学奖、科学进步奖,国家三大奖她一项都没获得过,连三等奖都没获得过。那么政府评奖到底有什么用?如果连她都没有获得国家三大奖,那还有什么意义?但实际上,中国生物医学界最可能被国际公认的就是她了。所以,我想问一个问题,政府花了这么多钱,评了这么多奖,到底取得了什么效果,这是我想说的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是,美国的波多里奇奖现在取得的作用到底是什么?美国80年代振兴真的是靠一个褒奖就振兴的吗?我是从事经济学研究的,我很清楚美国从90年代后的经济振兴主要是靠市场竞争的兴起,美国经济振兴和一个质量奖之间的因果关系是可以证明的吗?我觉得这是片面的。我觉得我们做质量研究的人一定要有一种超越的眼光,不要听到“质量”二字就觉得什么都是质量,这样反倒可能把一门科学推向庸俗化。所以,我希望同学们更多的讨论下政府评奖到底有什么意义?就像我今天早上讲的,苹果可能就不是靠评价,苹果的质量是卓越的,那么,苹果是靠评奖引导它走向卓越的吗?我觉得市场还是有效力的。我们经常说质量的主体有两个,安全和发展。我们政府就应该搞安全,发展不是靠政府,而是靠市场。事实上,我们做的实证分析证明,随着经济的发展,信息不对称越来越严重,质量安全问题永远存在,它不是由市场解决,它是一个是市场失灵的领域,只能由政府去解决。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当然不反对政府评奖,但我们要记住,这始终是一个引导,不能替代市场的基础作用。在美国,可能褒奖的地位并不如我们想象的那么高,导致美国崛起的是美国经济思想上的新自由主义,也就是彻底的市场竞争。政府搞质量奖,做一个号召引导的作用是可以的,但指望靠质量奖引导企业质量的进步根本不可能,苹果就是案例,苹果是一个完全基于市场竞争的企业。政府的基本职能是质量安全,这个不能忘记。安全是底线,这个底线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般容易达到。安全的评价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不要脱离实际,把美国的质量说得灿烂无比,这绝对不是事实。也不要盲目悲观地认为中国的质量就真的一塌糊涂。我们应该认真看待这个现实中有多少是需要我们去研究的,去提出解决方案的。从广东的例子来看,靠资源消耗,自主创新,都没有办法驱动发展,最终还是要靠质量的提升。质量发展怎么实现呢?有很多需要我们去研究的问题,比如说我们国家现在有一个现象,凡是质量出现问题的地方,那个地方一定是地方保护主义严重的地方,至少百分之八十能被验证。那我们如何我化解地方保护主义,让我们政府明白地方保护主义实际上是对我们自己的伤害等等问题,比比皆是。
 
论坛小结:
董慧教授:
程院长,各位老师,各位同学,下午好。其实刚才程院长已经做了非常精彩的小结,对开拓我们论坛的思路打开了一个明亮的窗口,我觉得今天我们这个论坛活跃,学术气氛强,应该说是一次非常成功的论坛活动。今天两位同学以两年学习的体会撰写毕业论文,在论坛上做了精彩的发言,反应了他们的学习成果,理论联系实际,升入的分析了质检领域中人们所关心的问题,我觉得他们所谈的有这么几个方面的特点,第一,他们在论坛的选题上具有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第二,是应用所学的理论在论文中得到了充分的利用,第一位同学以学习的博弈论理论,解决许可证的发放与执行中存在的问题,第二位同学以质量奖的这种国内外的分析比较;第三,他们都重视调查研究,对比分析,这是写论文非常重要的方法。第一位同学的调查问卷方法是非常好的方法,大家应该充分的重视;第四,这两位同学的论文图文并茂,图文并茂,穿透性强,可读性强。
另外我觉得今后我们的论文应该注意两个方面,第一个我们论文能不能做到是一个完整的逻辑整体。第二个方面我们很多同学很喜欢使用模型,如果这样的话,我们就应当在后面展开写,结合模型,不能把模型没有关系。希望我们通过第十五次论坛的成功,为后面的论坛打下基础。谢谢大家。

凡本网编辑上传的文章内容(注明转载文章除外),均为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概仅范围内使用,并主明“来源:武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如需转发本网文章,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我们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上一条:责任研究
下一条:乔布斯现象之思考
关闭
网站访问总量: 3304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