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06课题任务9和任务10开题报告会(二)
发布时间:2011-04-27     字号: [小] [中] [大]

 

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
  
学术动态
 
2011年第6期(总第125期)
 
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编        2011年4月24日
 
“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06课题任务9和任务10
开题报告会(二)
 
4月20日下午,国家质检总局特设局局长、武汉大学兼职教授陈钢,就“我国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发展战略的思考”这一主题,进行了专题汇报。
主讲人:陈钢教授
各位老师同学,大家好。非常荣幸能在武汉大学的讲台上和大家交流。其实在做战略、管理方面啊,我感觉我还是在学生阶段,还应该好好学习学习。我想就定位给大家做一个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方面情况的汇报,另外也把我们考虑的一些事情想跟大家做一次交流。目的是希望大家能多了解一些特种设备方面的情况。今后能够对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多多关注、多多研究,在今后做出更好的成果。我今天就先抛砖引玉吧。我今天的汇报题目是“我国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发展战略的思考”。我主要想讲三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基本情况、基本制度及基本状况。第二,安全形势和阶段特征。经过几年,我国特种设备发展很快,在安全工作上取得很多成效。我们对工作进行了认真的分析,特别对阶段性特征作了分析,为了今后能更好地开展“十二五”工作,特别是为今年的工作顺利开展打下基础。第三,战略纲要与系统思考。在科学发展观之后,我们倾全局之力做了大量调研,听取各方面的意见,经过研究、总结、提炼,制定了战略纲要(我们“十二五”规划,也是按照纲要来的)。这段时间我们正在思考如何使我们的战略管理有一些新的想法。因为当时做纲要的时候更多的是凭感觉,思考怎么把它做好,而现在我们想更多的用理性用理论做支撑战略发展、战略管理,特别是战略管理与系统理论的有机结合。
一、基本情况
(一)特种设备的概念及特点
1、特种设备的概念
它的定义涉及生产安全、危险性较大的承压类设备及设施,共有八大类。这里面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等承压设备,另外一种是机电类,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等。特种设备数量的分布,按照设备的种类,我们有固定压力用器647万台,气瓶1.4亿只。工业管道有27万公里。按照监管单位来分,生产单位,也就是特种设备的制造单位有4.7万家,使用单位有120多万家,检验检测机构有3000多个。在监管人员上,我们国家有持证的各种作业人员560多万人,数量很大,另外有检验人员25000多人。按照增长的幅度看,特种设备的数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经济发展的状况。近些年来,我们国家特种设备增长幅度全球最大,年均增长15%,而且每种设备不一样。
2、特种设备的特点
第一,危险性。承压类设备具有爆炸、有毒、介质泄露这样一些危险,而机电类设备有失稳、倒塌这个危险。特种设备在造福人类同时,那么如果使用、管理不当,很可能会造成灾难性的事故。那么特种设备的安全,就像今天上午刘院士反复强调的“是我们国家公共安全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十一五”期间,我们国家发生特种设备伤亡事故1500多起,死亡1400多人。“十五”期间,伤亡事故1800多起,死亡1900多人。去年在深圳华侨城,娱乐设施事故,死亡6人。从这些事故案例可以看出损失惨重、触目惊心,而且教训很深刻。惨痛的事故警示我们必须要把握规律,科学管理,强化监督,遏制事故。
第二,基础性。特种设备是基础建设的重要设备,工业锅炉是工业生产的心脏,蒸汽动力。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在石化等工业当中装置当中比例很高,占40%以上,是石化生产的命脉,管道被视为是生命线,而起重机、机械等是工业、交通、建筑业的骨干。据2007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一个报告,以特种设备为行业的生产占GDP的64%。
第三,广泛性。特种设备广泛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及百姓生活当中。像电梯、气瓶、燃气压力管道,还有索道、娱乐设施等。
第四,专业性特别强。特种设备涉及到很多学科,包括材料、力学、金属工艺、焊接、电气等。
第五,耗能性。特别是锅炉、压力容器、电梯等都是高耗能的设备。据发改委2007年数据统计,我们国家煤炭总产量是25亿吨,其中锅炉消耗了22亿吨,占80%强。特种设备的发展趋势,从承压类来看,电站、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等设备上看,它们都要参与国际竞争,而且都在朝着大型化、高参数、长周期的方向发展。由于特种设备快速增长和技术特点的快速变化使得特种设备的安全面也临越来越大的挑战。
3、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的体制
质检总局在这方面的职能主要是两个:一个是安全监察,另外一个是安全监管。主要的法律依据一个是《特种设备安全条例》,这是国务院的条例;一个是11条总局的规章;第三个安全技术层次的规范,一共是115个。还有相关的各种各样的标准。现在目前我们还缺一个法,目前法案已在制定当中,很快就出来。
4、历史的沿革
特种设备的历史沿革分为三个阶段,有五十多年的历程。1955-1982年,是初创阶段;1982-2003年,是一个基本制度逐步建立、完善阶段;2003-至今,发展的第三阶段。以2003年2月《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正式颁布为开始,后期不断实现创新的发展。通过这么多年努力,我们初步形成了有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检验技术把关,企业全面负责,社会参与监督的工作格局,但离理想状态还有很大差距。
同时,监察工作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也得到了比较充分的体现。从机构、人员看,我们国家对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是双轨制。从国家总局到各省质监局,到市到县,有一条监察的线,这就是政府机构;还有一条是检验的线,就是技术机构。我们国家有安全监察机构,分为四级。国家、省、市、县有3000多个,安全检验人员有90000多人。另外我们有综合型检验机构527个。有各类检验人员28000多人。我们有30000多人。
监察的基本制度主要有两个,一个是行政许可制度,一个是监督检查制度。这些制度主要体现在坚持预防为主的安全方针,反映管理的客观需求,体现统一高效的管理原则,强化技术支撑的法定作用,明确各负其责的管理思想。行政许可制度主要包括对设计许可、制造许可、安装许可、安装、改造维修的许可。比如气瓶等重装的许可,使用登记几个环节的许可,包括对检验检测单位的许可,还有对作业人员、检验检测人员的许可和考核。监督检验制度主要包括强制性检验制度、现场监察的制度、事故调查处理的制度、安全责任追究的制度,还有安全状况公布的制度。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制度和体制的特点:第一,整体性监管。它主要是以防止和减少事故为根本目的,以保证质量为基础,使用安全为重点,检验检测为手段,从设计、制造、安装、改造、维修、检验全程构成完整的监管体系,系统性特别强。第二,分散性分布、数量大。它涉及到各行各业,千家万户,难度特别大。第三,技术性特别强。安全质量靠技术手段来保证,专业要求就特别高。那么制度的特点就是全过程监管,从生到死。第四,双轨制。安全监察机构来履行许可、监督检查、行政处罚等行政职能;检验机构履行法制检验和技术支撑的职能。
(二)安全监察的工作
改革开放以来,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法制初步完善,体制基本健全,技术不断创新,科技明显增强,不断发展壮大。万台承压设备事故率30年来下降了30倍,这是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国家质检总局成立十年来,狠抓法规标准、动态监管、安全责任、应急反应、安全评价五个体系的建设。同时进行普查、整治、严格市场准入、使用监管,积极开展专项治理,推广行政许可、现场监管,体制等改革创新。在设备总量迅速增加的情况下,实现了万台设备起数持续下降,为促进全国安全生产状况好转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服务经济社会的有效性和贡献率不断提升,为推动特种设备安全和节能事业迈上新的台阶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1、发展概况。具体总局发展10年来的状况,我简单介绍一下。第一,抓源头和薄弱环节,不断提高监管的水平。这里面包括坚持从源头抓安全质量。第二,开展特种设备安全的普查整治。2001 -2002年,总局花了很大精力,把我国特种设备底数第一次摸清了。第三,强化使用环节的监管。第四,开展薄弱环节的专项整治,针对不同时期的主要矛盾开展一些工作。
2、构建工作体系,夯实工作基础。第一,特种设备标准法规基本形成。它为安全监察奠定了必要的法制基础。第二,动态监管体系基本建立。它包括我们监察员的组织体系网络,还有信息化管理体系,初步实现了使用环节的动态监督。第三,安全责任体系初见成效。第四,应急反应体系初步建立。第五,安全评价体系初步形成。它包括有宏观层面的,有中观层面的,还有微观层面的。中观层面包括对一个地区的评价,对安全监察工作的评价,对检验机构的评价,对企业的评价,这个层面在过去刚刚初步形成,首先从监察绩效评价开始。
3、大力改革创新,完善工作机制,不断推进行政许可改革,推进开门立法,推进检验机构的改革。它包括全国检验机构资源的整合、有效配置和技术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也包括推进现场监管方式的创新,也包括推进科技创新。我们这个行业离不开科技,从“十一五”开始,我们就组织了国内外的专家研究,并在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埋地管道、工业管道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而且这个行业也在过去几年里获得了多项国家科技进步奖励,其中有国家科技奖三项,国家优秀重大攻关成果奖两项,省部级奖32项。通过这样一些攻关研究,形成了一些高层次的、专业技术研究的队伍。
4、强化服务意识,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目前我们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就是推动高耗能特种设备的节能监管。之前我们只管安全,但从2009年开始,新的条例颁布,国务院赋予了我们一项新的职责——节能监管。这项工作是今后另外一个大的扇面。它做好了能将监察的资源和新的资源很好的结合起来。国家也能花很少的行政资源投入,达到一个更好的效果,我们在这方面的潜能是很大的。另一方面,知识产业和制造业的发展,通过研究新技术,推广新技术,通过一些政策的调整,处理好安全与经济的关系,帮助企业,促进产业的发展,还包括加强国际合作。在这方面的工作中要勇于负责,要发挥我们特殊的作用。在抗击冰雪灾害包括在支援地震灾害,包括在保奥运安全,亚运安全,社会安全等方面,全国这条线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四川汶川地震之后,我们迅速组织17个省的质监部门,84个企业,2800多人,仅用了七天时间就完成了20000多台受损特种设备的检验,派出了数千起事故的隐患。使灾区410万人直接受益。有力的促进了灾区群众的正常生活。为此,我们特种设备局也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称号,这是我们总局系统获得的最高荣誉。这个荣誉它绝不仅仅是我们特种设备的荣誉,它是整个行业共同精神的写照。总局领导对全国特种设备的队伍有一个评价。叫四特。“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奉献,特别能战斗”,后来还加了一个“特别讲感情”。
(三)质量安全总体状况
我们近几年取得的成效,包括在制造安装方面,产品质量不断提升,源头质量安全把关作用进一步增强。从纵向来看,我们的产品本身质量保持较高水平,而且在不断提高。在使用环节上,定检率不断提高,能够及时发现问题不断整改,把关成效比较突出。从横向比较,现在我们80%的事故主要发生在使用环节,这是监管的一个重点,而且应该是永无止境,另外要加强现场监察。我们每年都有几十万近百万人次到现场督查,发现问题后督促企业进行整改,现场安全监察工作这些年来在不断加强。最后落脚到事故的起数。在设备数量快速增长的情况下,我们通过采取抓源头质量安全,狠抓使用环节安全监管和现场安全监察。总局成立10年来,2001-2010年给出了一组数据:万台事故起数应该说是稳中有降,总体说是比较平稳,每年都能比较好的完成国务院安委会下达的这个任务指标。总体来说,特种设备的事故状况这几年是平稳下降态势,在全国安全生产领域处于比较好的水平,有力的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安全发展,2008年,特种设备局也被国家机关评为“五一劳动奖章”。
这些工作中,我们的主要体会是,正是因为全国系统的共同努力我们才取得了一些成效。具体的我们总结体会有三条:1、必须坚持全过程的安全监察制度;2、必须不断对新的问题、新的情况进行改革创新。体制我们做不了,但至少机制、制度、方法上要不断创新。3、必须坚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二、安全特种设备方面安全形势和阶段特征
我们在今年全国工作的报告上,我们做了一个特种设备中长期规划纲要。“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的一个关键时期,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一个攻坚时期,同时也是力争特种设备安全水平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关键时期。这个目标比国家整个安全工作的目标提前了五年。站在“十二五”的起点上,综合分析面临的新形势,准确把握阶段性特征对于我们自觉运用战略思维和系统思想,把握方向,找准定位,理清思路,科学监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质检总局的局长在全国质检大会上,站在质监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同国际环境、国内环境、质检事业发展等几个角度,特别是从经济、社会、法制、科技、舆论、自身等几个方面全面深刻的分析了质检工作的阶段性特征。我们在这个基础上,前期的研究工作,也是密切结合我们的工作实际,深入分析和准确把握质量安全节能工作特有的一些阶段特征,以便能够更好的认识阶段性、把握规律性、提高科学性,促进我们事业的不断发展。
1、从外部环境看,机遇和挑战并存,但是机遇大于挑战
一方面,“十二五”事业发展面临着良好的机遇。从国际环境看,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深入发展,国际经济危机引发全球经济发展模式、供需关系、治理结构的调整和变化。全球范围内绿色经济、低碳经济方兴未艾,新兴产业加速成长。从国内环境看,党中央、政府对质量发展、安全发展、情节发展高度重视。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特别强调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保障和改善民生,扩大内需,改造和提升制造业。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加强社会建设,特别是要加大公共安全投入,优化对外贸易结构等,以加快解决制约质量安全的深层次和结构性问题。此外,全社会对产品质量的要求和期望越来越高,越来越关注和支持特种设备质量和节能工作。再从我们质检系统内部来看,各级质检部门都把特种设备质量当重要工作来抓,我们的工作、法制、机制正在不断的完善,科技水平不断提高,队伍素质持续提升,基础保障越来越有力。以上这些方面为特种设备安全工作发挥更大更好的作用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环境和有利条件以及发展间。
另一方面,我们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从国际环境看,世界经济增长幅度减缓,国际竞争日益激烈,贸易保护主义进一步升温,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政治化和国际化趋势更加明显。而我们国内随着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质量安全需求对于落后的质量安全保障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科技水平、法治水平都有待提高,全社会的质量安全意识有待增强。尤其是仍有不少企业对质量安全重视不够,投入不足,管理不到位,一些企业诚信缺失,不履行质量安全责任,非法、违法行为,违规违章现象屡禁不止。我们的质量安全工作总体上还处在基础薄弱、矛盾凸显的特殊时期。这和我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是相对应的。此外,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特种设备数量快速增长,技术快速发展变化,随着经济形势从国际金融危机中恢复并且进一步回升,特种设备使用频率和强度将加大,并要实施长周期运行,这就使得质量安全风险日益增加。这些发展的阶段性问题,将在较长的时期内一直存在,使得特种设备质量安全及节能监管工作任务繁重。
2、从发展规律看,动力与压力同在,但是动力还是决定的力量。2009年,我们改革开放了三十年,我们回顾总结了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发展历程。大家一致认为伴随着改革开放,特种设备监察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产生了明显的成效,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特别是从三十年发展历程中我们总结出三条基本经验和重要的启示:第一,坚持全过程监察的基本制度;第二,坚持在创新中发展的工作理念;第三,坚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工作思路。通过对发展历史系统的总结,使得我们发展经验的理性不断深化,并进一步加深了对特种设备质量问题的认识和把握。在这基础上,我们顺应新的形势,着力推进工作理念转变,狠抓发展战略管理,协调推进安全与节能管理工作。不断完善工作体系,强化风险管理意识和事故调查处理,深化许可和检验改革,推进科技进步,加强基层和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体系。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和几代人的努力,我们较为系统的认识和把握了中国特色特种设备质量安全的发展规律,并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涵。这是科学发展不竭的内在动力,只要我们长期坚持,自觉运用,不断完善,我们的事业就会一直保持在全面、协调发展的良好轨道上。但同时,认识和把握发展规律不能忽视我们面临的越来越大的压力。很多安全方面的专家研究指出,事故规律主要有四个阶段,一个是事故易发,然后呢是事故在高位波动,在接下来是快速下降,然后保持平稳。总体上看,我们国家的大的安全生产正处于事故易发和事故高位波动这样一个阶段。特种设备呢应该说是处在快速下降和逐步走向平稳这样一个阶段。虽然我们整个生产领域处在一个比较好的水平。但是和工业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事故率仍然还是很高。我们重大事故率是国外发达国家的6倍,重特大事故仍然时有发生,安全形势依然比较严峻。特别是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安全需求、科学发展的要求相比,那么质量节能工作仍然存在很大差距。
在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之下,我们工作基础还比较薄弱,加上特种设备本身在向着大型化、高参数、高风险的方向发展,科技日新月异,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层出不穷,安全、节能、环保的要求越来越高,还有我们上世纪80年代初和之前投用的老龄化设备安全运行可靠性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提升特种设备节能安全水平,特别是实现事故从目前相对平稳的平台再显著下降一个平台,这需要一个系统工程来结局。它是一个涉及理念、法律、法制、体制、科技、管理、投入,特别是我们企业的诚信和素质等综合因素的复杂系统工程。
3、从内在的条件看,优势与不足共存,但是优势要占主导地位。一方面,实现“十二五”发展目标,需要发挥我们的自身优势和条件。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我们经历了几起几落的曲折考验,逐步建立起中国特色特种设备质量监察体系,积累了丰富的发展经验。这些年,我们始终坚持在创新中发展,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工作职能不断拓展。我们已经从过去的承压类扩展到了机电类。从过去主要管安全扩展到安全节能相结合。第二,工作体系不断完善,形成了比较系统,重点突出的六大工作体系。第三,工作机制不断创新,立法、现场监察、许可检验等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和明显成效,监管水平和效能不断增加。第四,在队伍建设方面不断发展壮大。既有一支有战斗力的监察队伍,又有一支规模大、结构优、素质高的检验科技队伍,为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支撑。第五,在科技水平方面,不断提升。连续开展“七五”到“十一五”,还有马上开始“十二五”的攻关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第六,在基层基础建设方面,基础不断夯实,投入持续加大,各方面广泛支持,多元共制的格局在逐步形成。战略规划更加清晰,战略发展纲要和即将颁布的“十二五”专项规划等,为特种设备安全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这些内部条件是我们的优势,为我们进一步发展事业的良好的保障。
但另一方面,我们自身存在着很多不足,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而且必须加以解决。其中不足主要包括以下9大方面:
第一,对特种设备质量安全节能宏观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和市场经济体制下定位,体制、机制的研究还不透彻。有的工作定位和责任界限不够清晰。尚未建立起科学的统计、评价和考核的体系。
第二,落实企业责任,监管责任。政府一岗双责的构建多元制的格局,还有待进一步的深入的探索。
第三,体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动态监管的效能还没有充分的发挥,技能监管工作机制尚没有有效地建立。
第四,行政许可和监管工作改革有待深化。这也是改革非常主要的任务,特别是检验改革。它牵涉到各方面的利益,深入推进的难度和风险较大,检验事业发展的方式比较粗放的局面还没有根本转变。
第五,适应特种设备使用的特点、安全规律。按照不同设备、不同企业、不同地区进行分类监管的模式尚未确立,监管方式的科学性、有效性还有缺陷。设备越来越多,人员却不可能相应的增加,只能靠科学监管。对不同设备,不同的企业和不同地区要采取不同的监管方式,危险性是比较大的。为此,重要的设备,包括质量意识、安全能力很强的企业应该更多的让企业自己来管理;对于那些技术差、弱的企业,或者风险性比较大的设备,我们应该加大监管,把有限的力量放在需要的方面。
第六,有的地区人员编制、技术装备、工作经费等严重不足,一些监察检验人员的能力素质不适应工作的需要。
第七,由于设备快速增长,投入不足,监管方式的科学性、人机矛盾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人相对来说越来越更不上。这个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们一个很重要的一个难题。
第八,对舆论宣传的极端重要性重视还不够,应对和引导媒体的水平有待提高。
第九,少数地区许可、检验、执法、收费等方面存在一些群众反映强烈的行风、政风问题。
为此,整个打基础、强能力仍然需要很长时间的艰苦的努力。
在分析“十二五”所面临的问题及形势的同时,我们有三个越来越高:第一,我们正处于重要的发展战略集聚期,党和政府对特种设备安全节能工作发展方式转变的要求越来越高;第二,我们正处于风险较高,矛盾凸显的社会敏感期,全社会对提高特种设备安全质量节能水平越来越高。第三,科学发展、创新发展的需求升级时期,特种设备利益相关方对质监部门提供优质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
我们当前正面临着自身能力与越来越高的要求不完全适应之间基本的矛盾,我们的很多监察工作要围绕着基本矛盾的解决来开展,要主动适应环境的变化。我们在工作中要科学地把握发展规律,夯实基础,清醒认识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并存、动力与压力并存、优势与不足共有,看到形势的严峻性和紧迫性,切实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但更重要的还是要看到,我们的机遇大于挑战,动力还是决定力量,优势仍然是占主导地位的。我们应增强信心,抓住机遇,增强动力,化解压力,发扬优势,改进不足;综合运用战略思想,全力推动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的各项工作,努力开创新的发展局面。
三、战略纲要与系统思考
在科学发展观之后,围绕“十二五”规划的论证,我们之前做了一个发展纲要。这个纲要时间比较长,一直管到2020年。它主要是想继承和发扬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绩和经验,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的发展模式,妥善应对新的情况、新的问题,明确目标任务和能力水平,进一步创新体制和机制,实施科学监管,促进特种设备安全和节能水平再上新的台阶。
(一)发展纲要
我简单介绍一下它的指导思想,关键词。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以“降低事故风险,提高安全效能”为根本出发点,以“预防和减少事故、促进节能”为目标。通过倡导安全节能文化,完善法制,健全体制,落实责任,加大投入,依靠科学监管等措施来保障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纲要的总目标,到2020年,是一个比较宏观的目标,要不断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节能的监管法制、体制机制,实现特种设备安全性与节能性协调统一。这是总体上领导给我们提出的一个要求。而中期目标经过充分论证,是比较实在的。首先是到2016年,构建比较完善的特种设备的法律标准体系、动态监管体系、安全责任体系、绩效评价体系和科技支撑体系六大工作体系。第二,要形成一个由企业全面负责、检验技术把关,部门依法监管,政府统一领导,社会广泛支持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的多元制的工作格局。其中,企业的主体责任和政府的主体责任都要更好的落实。第三,重点监控设备和严重隐患的整改率达到100%,万台设备的事故率控制在0.4以下,死亡率控制在0.38以下,特种设备安全水平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目前安监总局提出的整个大的安全生产目标是,在2020年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特种设备要超前五年达到,另外在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方面也提出了一个效能提高8%的要求。今年的目标,我们在2010年已经实现了。
1、纲要提出的主要任务,包括六个体系的主要内容及其他各项工作。
第一,完善法规标准体系。我们要逐步完善以法律法规为依据,以技术规范为基本要求,以技术标准为基础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规标准体系。就是法律、技术规范、技术标准形成了有机的体系。
第二,完善动态监管体系,逐步实现电台将体系对各个设备、环节、地区的全覆盖,对特种设备进行全过程、实时有效的动态跟踪监管。
第三,构建安全责任体系。它主要包括企业、政府、监管部门、检验部门等多方面。
第四,构建风险管理体系。运用风险理论实施分类监管,对系统性、广泛性、重大的事故实施监测预警,对重大危险源实施治理监控,对事故及时做出应急反应和妥善处理。科学实施事故调查处理,提高预防风险和事故的能力。
第五,构建绩效评价体系。重点包括一个地区的工作、监察部门的工作、检验部门的工作和企业的工作,促进以最小的资源消耗和最大的安全节约效能,促进安全与经济的协调与统一。
第六,构建科技支撑体系。我们要提升检验检测技术能力,建立行业大科技的工作平台及检验机制,整合资源,畅通需求,组织攻关。促进成果的转化,充分发挥科技的支持保障畅通需求,组织攻关。促进成果的转化,充分发挥科技的支持保障促进作用。科技平台是我们最近搭建的,由各地的检验机构来出资,出钱出人出实验室。这样,每年筹集到的经费比国家经费多的多,有更多的力量,可以吸引更多的社会上有权威的专家来投入到特种设备技术和管理的研究。我们通过这些方式避免了在更好层次上人员、设备和资金的重复建设和浪费。
2、纲要的需把握的重点内容:
第一,完善立法,加强推进各方面的关系,进一步明确各方面的责任。其中重点是加大企业的责任和政府的监管责任,要加大处罚力度。同时要完善各个层级之间规章规范的标准之间的协调互动,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监察一些错位、越位的问题,开门立法,做好法律修订的预评估和后评估,提高立法质量,建立标准委员会之间的联动协调机制,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
第二,深入推进动态监管。一个是加强安全基层监察组织的网络,提高队伍的素质和规范化的水平。一个是加强信息化网络建设,在全国精制工作平台上,实现数据信息互联和共享,同时要充分发挥动态监管体系的作用。及时登记、及时检验、及时发现和及时消除事故隐患、提高监管效率,在网上实现一系列工作。同时加强信息公开和信息数据的开发利用,科学监管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第三,切实落实安全责任。从企业检验部门、监察部门等加强企业安全职责,强化企业责任,组织清理和修改完善安全监管的不合理规定。要实行责任,强制保险制度。也包括加强安全质量诚信体系建设,并力争企业的诚信建设和行政许可、检验收费、信贷发放、税收优惠、保险费率、工商登记等力争能够结合起来,形成一种新的制约激励的机制,同时研究对地方政府的评价和考核指标;加强执法监督,多部门联合执法,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提高违法成本,设立有奖举报制度,发动社会及行业监督,提高监管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第四,积极探索风险管理。它有以下几点:意识逐步实施分类监管,构建不同设备、不同企业分类监管的模式;建立安全风险监控机制,通过巡视、明察暗访、举报奖励和安全信息共享,及时进行风险监控,风险严判,快速妥善处理;对重大隐患实施治理监控;加强应急管理保障机制;加强应急建设研究。
第五,科学开展研究评价。首先,从宏观层面加强安全节能工作,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率的评价模型确定指标,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其次,建立监管资源有效投入与管制模型,建立一定区域安全监察部门,检验检测机构做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再次,要探索建立关键性指标的企业安全管理的评价方法。
第六,加快推进科技进步。首先,加强安全管理理论和管理技术的研究。其次,开展法规标准的修订的研究和一系列关键技术的研究。同时加强国家区域实验室的建设,特别是要以国家技术局的整合为龙头,各方人才设备、技术资源,搭建行业大科技工作的平台。
第七,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我们继续深化实施审查、批准、监督三分离的改革;适当提高许可条件,下方许可权力,缩小许可分级,简化许可程序,降低许可成本,同时要加强对取证前评审工作的规范,来不断提高评审工作质量。
第八,积极稳妥的推进检验体制改革。它涉及到体制、机制,涉及到一系列的利益关系。我们课题里也设了一个题目。深化研究,秉承设计,同时我们也做了三个方面的试点,其中有几件事需要研究,它们是:探索推动法律检验性质有把关型向验证监督型转变;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依靠科技进步,缩小法定检验的范围,调整检验项目,来减少企业检验的成本,强化企业自检和委托检验;更多调动企业及社会检验力量,实施检验的适度开放;要把检验机构规模化,专业化,社会化,打造中国特检这样一个品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主要是围绕产业发展来研究和推广新的技术;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发展到最后,实际上应该是最高层次文化的建设,我们要在这方面下更大的工夫。
3、纲要中的保障措施
(1)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理论体系。我们要建立强有力的队伍,建立实施、评估、动态修订的机制,制定并完善安全战略、科技战略和标准战略。即:不但是要制定,而且要实施,在过程中不断评估、修改完善战略,不断地更好的实施。另外还要把一些特种设备安全节能的内容争取更多的纳入到国家、地方经济发展、科技发展的规划当中去,争取把研究安全节能考核体系纳入到地方政府的考核体系中去。
(2)加强队伍的建设。一方面是高层次的人才,另一方面是基层人才。
(3)加大安全投入和保障的力度。
(4)形成社会多元共制的安全格局,包括监察部门、检验机关、企业、行业、市场、社会监督,同时形成大质量、大质检这样一个格局,各个司局相关形成联动。对外,我们要和安监、建设、消防、工商、税务、银行、保险、司法等协调配合,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
(5)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一个是围绕国家的外交外贸工作大局,加强与重要国家和地区的交流。第二,积极参与制定国际标准,有针对性的推动国际标准互认。第三,在一些优势的领域,如气瓶、电梯、起重机械等领域着力提高我们在国家标准上的影响与地位。第四,支持和鼓励行业检验机构开展国际交流和合作。
(二)战略和系统的思考
在纲要完成之后,我们又有一些新的思考。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工作,我们深深地感到特种设备监察的规模越来越大,系统越来越复杂,难度越来越大。如果没有一个科学的方法论作指导,这个越干活越多,越干人越累,越干事越乱。所以我们在总结工作中提出要加强战略思维和系统思想的研究,要更好的实施战略管理和系统结合,推动事业的发展。
这仅仅是一些初步的思考,有些不一定准确,纯粹是给大家做一个初步的汇报,听取大家的意见。哪块不合适,在今后的实践中就在这个方向继续深化。
战略思维思想主要是从全局、从宏观层面探索世界观、方法论,对推动事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想从几个方面跟大家说一下战略思维和系统思想的基本含义。
战略这个词是从军事上提出得到,但现在这个概念已经远远超出军事的范围,它是对全局性、长远性等重大问题的策划和指导。所以战略思维,就是关于全局活动的思维,进行战略研究,达到战略目标所要求的具有的思维方式、思维理念和思维活动的总和。进行战略思维时,除了遵循一般的科学思维方法之外,特别要坚持目的性原则。其中,有几个原则:目的性原则、全局性原则、长远性原则和重点性及统筹兼顾性原则。而战略管理则是对战略制定实施评价、控制动态管理的过程;战略、战略思维和战略管理的概念。
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按照一定的方式组成的统一体。构成系统的必要条件是两个以上的要素,整体具有一定的边界,结构和层次。二十世纪系统科学作为跨学科的科学取得重大发展。系统思想是对系统科学最新思维成过的哲学提炼,是对马克思辩证法的深入挖掘,是辨证思维方式在当代的最新发展,具有浓厚的世界观,方法论色彩。它坚持目标整体性、结构性、动态性和普遍联系性原理。系统工程是系统科学的一个分支,是系统科学的运用,是以大型复杂系统为研究对象,按照一定目的进行设计开发和管理,达到总体效果最佳的理论和方法。
深入分析战略思维、系统分析和系统管理、系统思想、系统工程等几个概念,可以发现他们之间是既有区别,又有非常紧密的联系。战略、系统是哲学科学的基本概念,战略思维、系统思想属于世界观、方法论的范畴,战略管理、系统工程则是现代管理的综合性概念。
1、战略管理与系统工程之间又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一方面,战略思维中的战略分析、选择、实施、评价和控制等阶段相互衔接,相辅相成,本身就是一个系统。另一个方面,在所有的方法论里面,系统思维是最适合用于战略思想的方法。因为思维研究的对象一般都是复杂大系统,而系统思想就是研究系统的特有方法。除此之外,两者更为紧密的连接还体现在战略思维体现在全局性、长远性、重点性与统筹兼顾的原则,而系统思想坚持整体性、动态性、结构性、普遍联系的原理。
虽然观察事物的角度不同,但是联系很紧密。它们是整体性对全局性、动态性对长远性、结构性对重点性、普遍联系的原理对应统筹兼顾。
2、战略思维和系统思想在质量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包括我们大的部门,包括自己做过的工作,但凡是那些做得好的工作,里面往往有好的战略思维和系统思想的结合,可能是不自觉的,但是一个成功的事情必然有战略的思想在里面,只是没有意识。一旦总结出来,各层责任人就能为其所用,发挥更大的作用。
3、战略思维和战略思想在特种设备安全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从总体上看,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质量安全发展战略,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领域高度重视抓质量管理。把握时代背景、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建立战略管理机制和特种设备发展纲要、安全中长期发展规划、以及每五年的战略规划,指导科学事业发展。
另一方面,围绕战略,我们同样注重抓系统,根据特种设备安全工作的特点来安排工作。第一,设计、制造、维修、使用、检验等涉及安全的全环节、全过程的安全监察;第二,设备、法制、科技等全方位的安全监管;第三,全面监管的同时着力抓好事故易发多发的领域、重点设备、薄弱环节的安全监管;第四,完善法规、动态监管,安全责任、风险管理、绩效评价和科技支撑等六个工作体系;第五,努力构建监察检验机构等多元共制的安全机制;第六,从监察和检验两个方面分类分级,国家、省、市、县不同层级的管理。通过抓战略,我们国家特种设备事故连年保持平稳下降,特种设备安全在整个安全领域保持在一个比较好的水平。
在各项工作当中,战略思维和系统思想的运用,在特种设备科技工作方面发挥的作用特别显著。从“八五”以来,我们紧紧围绕着建立安全科技战略管理机制,组织制定特种设备安全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这几个五年,针对不同时期,围绕国家的一些主要矛盾开展工作。  
4、要运用战略思维和系统思想来促进事业的科学发展。在这上面,我主要是提几点建设性的意见,如有不对,请大家批评指正,提出更好的意见。
第一,注重战略与系统相结合。一般大家认为战略和系统处于不同的领域,前者更侧重于哲学和管理,后者侧重于工程技术。两者虽然有联系,但不是很紧密,从而忽视战略系统的结合的综合运用。但其实,战略与系统是紧密联系的。
从理论上分析,战略分析坚持目的性原则,而系统思想同样强调目的性,要求通过可行性分析,选择优化方案。战略思维坚持全局性原则,而系统思想强调整体性,通过结构优化,实现系统整体功能优化。战略思维坚持长远性原则,而系统思想强调系统的动态演化。为研究各个战略阶段的前后衔接提供全新的视角。战略思维坚持重点性原则,而系统思想强调组成要素中的主导要素起着规定和支配作用,与战略思想强调抓住战略重点是一致的。从方法上看,战略思维考虑的是考虑的是大系统,并且一旦战略确定以后,需要配置、调整、优化要素、结构、比例、层次等等,使战略得以有效的实施,将系统和战略紧密的联系和运用。
第二,实施战略管理和系统工程。战略与实践脱离,战略规划就成了有些部门应景的工作和形象工程的现象,我们在工作中经常能看得到。出现这个问题,原因在于没有能够重视和很好的实施战略管理。只重视战略制定,而忽视战略的实施、评价和改进。缺乏战略管理和系统工程的方法、工具。我们不能静止孤立的看待战略问题,仅仅制定战略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来实施系统的战略管理,建立稳定的战略研究队伍和战略制定、实施、评估、修订的动态长效机制,根据形势发展变化,对战略进行评估个完善,使之持续起到指导实践的作用。要重视运用系统思想,采取系统方法,推动战略的全面实施。将战略管理本身也作为一个系统工程。统筹兼顾、协调发展,配合战略的选择、分析、实施、评价、改进的全过程。来做好战略实施系统的设计、实施、开发、管理和控制。以获得最优的效率和最好的效果。要积极研究整合战略系统的理论、方法和工具,争取建立一个战略系统管理模式,以便更好的运用战略思维和管理思想。
第三,积极探索中国特色公共管理模式。如何把对企业的战略管理可利用的东西及国外战略管理可利用的东西很好的消化吸收,在这个基础上,如何来探索研究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方法,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如果在这方面,我们能够有所研究,有所建设,不单对于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安全监管非常有帮助,而且也会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部分,对国际上战略管理也是有很大贡献的。
(三)我们下一步的思考设想
第一,要在全系统树立战略思维和系统思想。一方面要做这方面的研究,最高层次的人才是做这方面的研究。它包括对以往各行业,特别是安全生产,特种设备行业,包括对国外的情况的总结提炼。另一方面,要把我们的“十二五”规划纲要能够用战略和系统思想把它变成一个可操作化的东西,根据国家总的要求指导各个地区的发展规划,更好的开展工作,根据国家的原则要求,充分发挥各自的才智,管理好各地方的工作。那么同时还有一些成果性的东西放到法规、文件、模式里面,这样就可以给我们县一级或者一些基层市的管理者运用。要执行额的规范、标准、法规就得到了体现。今后可能要分成三个层面:一个是执行层,一个是指挥层,还有一个是研究层。
第二,要完善各个层级的战略规划。要用战略的思维和系统的方法层层制定规划,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环环相扣的国家规划体系,推进国家规划的实施。
今天主要是让大家知道特种设备是怎样一回事儿,包括我们遇到一些的困难和想法。最关键的还是希望我们老师、同学能够对特种设备安全工作感兴趣,多投入。今后能有多的成果给我们。谢谢大家。

 

 

凡本网编辑上传的文章内容(注明转载文章除外),均为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概仅范围内使用,并主明“来源:武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如需转发本网文章,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我们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关闭
网站访问总量: 3308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