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战略
发布时间:2011-04-25     字号: [小] [中] [大]

 

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
  
学术动态
 
2011年第9期(总第108期)
 
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编           2011年3月26日
 
2011年3月25日下午,我院在1号学术报告厅主办了2011年第4期(总第106期)“珞珈质量双周学术论坛”。由湖北省标准化研究院院长杨建东先生,围绕“标准化战略”的主题进行了深入讨论。现将本次论坛内容整理如下:
 
标准化战略
主讲人:杨建东    湖北省标准化研究院院长
 
主持人:
我们今天十分荣幸地邀请到湖北省高统化研究院杨建东院长作为本期论坛发言专家,那么在杨院长精彩的论坛讲座之前我首先占用一点时间,向同学们介绍一下杨院长。杨建东院长现任湖北省高统化研究院院长、高级工程师同时兼任中国高统化协会理事,全国教育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全国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清洁服务分技术委员会委员,湖北省标准化协会秘书长,先后主持并并参与了农产品质量与安全体系建设,国家863重点项目湖北实验研究,消费品安全风险评估,消费品危害识别分类及三害分类面向重点面向出口产品的标准知识链接服务研究,湖北省电子政务高级体系建设,湖北省把人脉的信息库,湖北省WTO分号咨询以及预警服务平台,湖北省技术专业标准化实施方式的研究等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的申报和研究,多个国家标准化与质量管理期刊杂志上发表过论文,并在不同形式的专业学术论坛活动中分别获得过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及其他多项奖项。因为时间的关系,我就不占用同学们宝贵的交流和学习的时间。下面,我们掌声有请今天我们论坛的发言人湖北省标准化研究院杨建东院长。
主讲人:杨建东院长
首先,感谢武汉大学的领导和老师以及在座的学员,给我这一次给大家交流标准化的一个机会。首先我要说明一下,我在这儿不是授课,而是把我的学习心得跟大家做一个交流。
    我今天的主题是谈一下我国标准化战略,就是我国为什么要实施标准化战略?那么对讲战略以前,我想把有关的基础回顾一下。
    我今天将分三个部分来讲,第一个部分就是标准化的基础知识,第二个部分就是标准化演进史的概要,第三个部分就是我国为什么要提出和实施标准化战略。那么,重点就在第三个部分,第四个部分如果时间允许的话就讲讲当下标准化的一些特点是什么?再一个第五个部分就是一个结束语。
一、标准和标准化
就是什么标准?什么是标准化?时常有人问我标准化是个什么玩意,是干什么的?其实我们天天都在用标准化。但什么是标准,什么是标准化呢?实际上标准化就在我们每个人身边,我们时常用到的所谓的规则、规矩、规章、规格以及计量规程,实际上就是标准。我们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都离不开标准和标准化。我们穿的服装,它有尺寸标准,规格标准,有质地标准;食品就更不用说,它有食品安全标准,再一个就是食品添加剂标准,各种食品它都有标准。另外在“住”的方面,住房从测量开始,到施工建筑材料,到结构,到房屋的面积,竣工管理都有标准。那么“行”,从我们的鞋,穿的鞋子到我们的自行车、摩托车、汽车、火车、飞机都有标准。我们出门在公路上走,有标识标准,有路牌标准。所以说,衣、食、住、行都离不开标准,标准实际上就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天天都在发生,我们天天都在享用标准和标准化给我们带来的便捷。
    这里面对应的标准文本,国家标准,还有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国际标准化组织是这样定义的:在这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就是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工人机构批准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那么在这个注解后面还有一个注释,标准技术和综合的经验成果为基础,以促进最佳的共同利益为目标。那么标准的定义要掌握三个要点,一个是修订标准的目的是为了为什么?它们的目的就是为了最佳的秩序,试想一下如果没有标准,我们整个社会、经济、生产、生活、活动就会大乱。第二,它的对象是什么呢?它的对象是重复性的事物和概念,对单个事物不是反复出现的事物,如果制定标准是没有意义的。你比方说一件艺术品制定一个标准是没有意义的。第三,标准它的权威性是通过公认的权威机构,以特定的文本形式发布的。
    在这里再谈第二个就是标准化。标准化和标准是两个不一样的概念。所谓的标准化是指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现实的问题和潜在的问题制定和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条款的活动。标准化为了后面它是一项活动。那么标准它是活动过后的结果,就是它以文本的形式出现。那么从这个利益上可以看出,标准化是为了达到一定范围获得最佳秩序,所开展的制定标准的条款的活动。那么所制定的标准的条款具有什么呢?具有重复使用,和共同使用这样一个特征、特点。所针对的对象是什么呢?是现实的问题和潜在的问题。标准化活动,它形成就是一些规范性文件和规范性条款。那么经过公认的机构批准,它形成了这个指导性文件。由此可见所谓的标准化就是制定标准的活动,标准化活动的结果就是以条款组成的文本。那么这样解释,我觉得还很不全面,我觉得标准化的整个“化”的活动应该从标准的收集、标准的修订、标准的实施发布,标准的宣贯,标准的监督,以及标准实施后的效果反馈的一个循环才叫做“化”。因为“化”呢,只是指标准制定的就是说主体,客体是什么呢?我们的企业。只有企业运用了标准以后,我觉得客体和主体只有相互作用了以后,才真正作用。那么文本可以理解,“化”的过程是文本的主要的表现形式,主要的结晶是文本,但是不仅仅是文本本身。你看标准化科研成果,算不算标准化,“化”的活动产物。而且标准化组织生产的一个零部件或者一个产品,它算不算“化”的活动,肯定也算“化”的活动。所以说,我觉得我们教科书上的这种解释是有不全面的地方。
    我个人认为,单从国内标准化组织和所谓的经典的标准化概论,它给出的标准化定义是不够深刻不够全面的,尤其是无法解释我们当下标准化的现象,广义的标准和标准化它的含义。你比方说,我们的事实标准,我们的规程最终解释,是不是。那么我想所谓的标准是人类在社会与经济活动中被公认的衡量事物协调利益关系的依据或准则。所谓的标准化,就是人类自觉或不自觉确立公认准则的过程。或者说标准化是人类从客观世界,杂乱无序的表象中去寻找内在的规律。将带有普遍性的、最本质的规律揭示出来,提炼出来。使之形成认识规律,遵循规律,按照客观规律法则确定依据或准则来规范人类社会活动的过程。我觉得这样理解是比较全面的。
    那么所谓的依据或者是规则的确定,就是要协调好社会性和客观规律性,这样一个对立统一的哲学问题。而标准化则是对立统一的哲学的反义。人类进一步演变是从某种意义上讲,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中,不断在客观世界中多样性中去寻求带有普遍规律性的东西,并不断地将规律普遍性转化为人们公认的依据或者准则这样一个过程。这一活动的过程其实就是广义的标准化过程,包括我们具体规章,制定规则。人们所确立公认的依据或者准则就是广义的标准,不然有些标准除了文本标准以外,我们继承的文本标准以外,还有非文本的标准,标准件、标样。这怎么理解呢?那现在的事实标准又怎么去理解它呢?所以说,我认为当下的国际标准化组织或者标准化概论给出的定义,我觉得还是有问题的,我个人认为。
    那么谈到标准以后,标准有不同的分类。你是个什么标准?那么按照标准适用范围划分,标准可分为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此外还有协会标准、区域标准。所谓的国际标准,是指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力工会委员会IC、国际电力源ITU三大国际组织制定的标准。此外国际标准还包括ISO公布的其他国际标准,你比方说,国际计量局、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制定的标准。那么我们以前在理解国际标准的时候恐怕大多数理解只是ISO、IEC,实际上不是这样的。除了ISO、IEC以外,还有国际电联,还有ISO确认并公布的其他国际组织制订标准。我记得是27个国际组织。
    那么的所谓国家标准,它就是指国家主管部门。比方说国家质检总局的标工委,它统一发布的标准。所谓行业标准就是以前行业委员会包括部、办、委,它们来发布的一些标准,也就是行业主管部门来发布的一些标准。地方标准是在就是说要在地方统一的,没有国家和行业标准,但又需要在地方进行统一的,由地方行政主管统一发布的一些标准。所谓企业标准就是企业内部的一些标准。协会标准,是指在协会组织发布的标准,你比方说美国的保险商协会,美国的材料协会,德国的供司协会,它发布的标准。那么所谓的区域标准是指某个地区,多个国家进行协商并公布的标准。你比方说欧洲标准,这个标准是个相当牛的标准,亚太组织颁布的标准,美洲标准、非洲标准等等。实际上,有些国际上具有影响力的协会标准区域标准它的具有事实上的国际标准地位。你比方说,伊恩欧洲标准,你比方说阿斯米,就是美国供司制协会的标准;你比方说美国材料协会标准;你比方说U2标准;实际上采用了这一标准,实际上就意味着你获得市场准入的技术规则,满足了这种技术条件。
    那么标准按照设计的对象来划分,它又分术语准、符号标准、实验标准、方法标准、产品标准、过程标准、结构标准以及当下我们流行的标准化,农业标准化服务标准化、环境标准化以及高新技术标准化等等。它是按照标准所涉及的对象来划分的。那么按照标准的完整的体系来划分,标准又分为管理标准、工作标准和技术标准。我们在用得比较普遍比较多的就是企业内部的整个标准体系三大部分就是管理标准、工作标准和技术标准。一个组织内部标准体系是否完整,就看它是不是有围绕技术标准体系的相关管理标准。那么按照标准的约束力来划分,标准又分为标准和强制性标准。标准是自愿采用的,强制性标准就是无条件的强制执行。你比方说,我们的有些食品标准,最新颁布的食品添加剂标准,它就是强制性执行的。再一个欧盟的,欧盟指令。美国的消费品安全处理法等等它就是要强制执行的。也就是技术法规。那么在某种情况下,大家不要以为这个自愿标准是不是就是自愿,确实是自愿采用。但是自愿标准在某种情况下,它可以转化为也具有强制。合同约定、契约的约定。你比方说,产品标签上的明示,外包装上的明示,合同的约定。即便是标准,但是由于是合同约定了,尤其是你外包装上明示了,那你就必须履行合同。所以说这个标准的约束力,说实话说是什么自愿采用的原则,实际上不是那么回事。
    那么为了保护标准的先进性,通常情况下,每三到五年要进行一次它的修订或者确认。因此,我们说标准是持续改进螺旋上升的过程。也就是说我们代名的PDC循环。
    标准化基础部分的第三个问题,就是标准化的作用和意义。标准化它的第一个基本作用就是技术沟通共同的语言和符号系统。你比方说,名词术语、工程图纸、计量单位、标志标识。你比方说我们学习的数理化里面的单位、计量包括尺寸都是统一的国际标准。如果没有这样统一标准的话,这个沟通是很难继续下去的。第二,是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的依据。第三、产品质量与服务质量的依据。第四,是生产活动有序、社会化、规模化的基础。第五,是销售部减少技术性贸易,保证进口安全,促进国际贸易自由化的基础技术、基础性措施。第六、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建立统一大市场,实现公平竞争的基本条件。第七、技术经验传承的载体,社会与经济文明的标杆,先进生产力的导引。这个作用和意义这是我个人总结出来的,照着书里面我觉得说的太原则了。
二、标准化演进史
要深入地理解一项事物,我们必须要知道它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实际上标准化活动不是今天才有的,自从有了人类,世界活动那天起,就有了标准化活动。可以说标准化活动,它和人类的进步史,它是一种紧密相关,相得益彰的关系。每一个特定的历史社会发展时期,标准化都打下了深深的时代印记,那么作这个时候呢,一方面标准化活动推动了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另一方面社会实践活动反过来不断丰富了标准化活动内容。那么我们说,标准化产生的最直接的、最根本的、社会的、经济的原因是什么呢?我想在远古时期,我们处于原始状态的时候,那时的标准化是一种朦胧的缺乏理性的思维的活动。但是,人有一种欲望,总是想把自己的知识、经验进行传承。最大限度提高原始群体的狩猎活动的功效,他总是自觉或者不自觉把相互之间约定俗成的经验和技术进行统一和规范。那么,试想我们在原始群体社会生活中,如果离开了群体,个体是生活不下去的。集体的狩猎活动集体的采集活动,需要交流思想,协调动作。你比方说,要御敌是个什么样的手势,肢体语言或者口语语言。如果有一只大象过来了,一个石块如果投掷过去,恐怕不能把大象放倒,恐怕大象反过来把你反放倒了。什么时候一块用劲把所有石块扔到大象身上去,那么这个时候,要有统一的信号。那么标准化开始,它是先从规范统一的信号交流信号,那么规范就是统一的工具开始,就是筛选统一工具开始。这是它的产生的直接原因。那么,如果说当时这种信号语言它可能是单音节的,很简单的。那么这种单音节的音,随着不断的完善,不断的把它固化,不断地去通过标准化把它择优、筛选,那么为以后演变成就是标点或者是规范的文字语言。因为当时谁把它的记录下来,然后大家都认可了这种信号,那么为当时的规范的口头语言,和我们今天的规范文字语言就打下了基础。大家都到博物馆看过,它有个很奇妙的现象,它就是有原始人类做的工具和器皿虽然很粗糙,但它的风格比例功能类型都有惊人的相似之处。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人的祖先虽然在不同的地域,不同的自然环境从事了原始的生产活动,使用的器物的各具特色。当然长期的生产实践活动中,人们通过相互交流比较不断摸索不断的改进,逐渐从多种多样的器物中筛选中最实用最好用最方便的几种,让它的形状大小规格尺寸逐渐趋于一致,以便这些相对统一化、规范化的器物作为它的标样,相互模仿,世代相传。
    大家知道我们现在的农具包括犁、锄、耙和原始形态惊人的相似之处。如果它没有标准的择优和筛选,它是传承不下来的。那么到手工时代,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就引起了社会分工,在人的历史上,有两次革命意义的分工,一次是农业与畜牧业的分工;一次是手工业与农业的分工。这两次大的分工就形成了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就专业化的生产门类。有专业化的生产门类,不同的劳动者它需要交换劳务产品。那会改换劳动的产品,它的交换形式比较简单,也许用粮食去交换布匹,用布匹交换农具,不管怎么简单,那么它都要遵循一个法则,就是等价交换的原则。为了达到等价交换的目的,我想的话,人们就要对计量,器具、对度量,它的长短。就是为了来体现等价交换的原则。那么就要对计量器具进行标准化,只有标准化的计量器具,才能够实现等价交换。所以说,标准化是由社会分工引起的。那么那个时候肯定有一部分为了计量器具的设计、加工、制作、校准或者使用计量器具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从事专业化的劳动或者管理,那么这就是我们手工时代最初的标准化和计量质量的对比。
    肯定有人做那个计量器具、标准计量器具。比如那个秤、做斗、做尺。那么你说你做得好,那不行,它总要有一个或者是公认的、权威的机构哪一个技师来说,你这个是比较公证的。那么从事这样活动的一些人就是最初的标准计量队伍,也就是我们在座这样一些人群。那么在古代的文献中,你比方说,《考工记》、《天工开物》、《00:32:57》,都揭示了那个时代的标准化与计量,建筑规范,反应手工时代的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这里值得特别一提的就是,在这个时间我国,大家都知道发生具有标准化里程碑意义的两件大事。一个是秦统一中国以后,强制将计量器具,文字、货柜、车刀、兵器进行全国规模的统一化。再就是北宋时期,毕生发明活字印刷术。前人不仅有力地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那么“化”作为技术手段措施直接参与和影响了一统江山社会形态的重大变革。所以说我们今天搞标准化战略,那个时候也搞了标准化战略。它把标准化作为战略作为工具作为措施来推动一统江山的这种社会形态的重大变革。后来我想了一下,为什么要进行这样一个统一呢?标准化的统一呢?大家知道,如果我是秦国国家到楚国去买布,我可能要带几把尺子,我才能把我所买的布,才能丈量换算到位。那么文字的统一,那会有七个国家的文字,那么有七个国家文字要交流的时候要带多少的翻译?货柜就更不用说了。我们现在还有计算机计算,那个时候没有。兵器就不用说了,兵器大小规格不一样的话,它没有办法批量生产。秦的军队统一训练没法实现。所以说那会的标准就参与了一统江山的作为工具和措施。还有一个地方,毕生发明的活字印刷术,无论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的,它成功地运用了通用互换,分解组合和重复利用的标准化的方法和原理。那么使我们的文化得到了广泛的传播。过去的印刷是雕板印刷,雕板印刷是刻在上面是一次性的。我们活字印刷就是说那个铅字的活字印刷它是活动的,可以随时通用互化的。那么,以机器大工业为近代标准化活动它由于生产力的发展,生产水平的提高,生产专业化协作能力的提高。那么当时内在的需要,就需要车间化、企业化管理。企业化管理内部的协调需要标准化。然后完了以后,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它是跟手工时期的标准化是不一样的。手工时期基本上处于一个现象和经验的总结,主要是直觉和理想的形式进行标准化活动,而近代标准化活动它是以大机器为基础的,生产和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不仅为标准化提供了较为系统的技术手段和实验方法或者实验书。而且为比较系统地总结标准化活动的理论与方法提供了条件。今天我们的高度发展的工业文明成果实际上也包括了标准化的文明成果,标准化文明的成果就是说成为我们今天工业文明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这一时期,标准化无论是理论还是技术,方法都得到重大的突破。你比方说美国人的在武器制造过程中运用了通用互换的原理,批量生产的具有通用互换的零部件为规模化生产、装备和处理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就是说,美国独立战争结束以后,美国要建立自己的军队,来巩固独立战争的成果。那么,惠得利这个人,军械工程师就接受当时美国政府的指令,要他做武器,而且在很短的时间做很多的武器,大家都知道过去的武器都是工匠,手工做法,一家家的去做,而且做出来全部是成品,那么他用标准化通用互换的原理让许多的企业履职生产就行了。然后完了以后,再让企业去组装、根据零部件进行配合,把它的组装成成品。那么,他在很短的时间内,运用了标准化就做了满足了政府的要求做了一大批武器。再有一个,英国鸟儿公司设计的极限表,为螺纹零部件和原材料的标准化和通用化奠定了基础。我们知道过去的紧固件,一开始的紧固件不是我们现在标准化的紧固件。它的打一个孔,就要用一个螺母、螺栓,加工和这个孔配套的螺母、螺栓,就是技师自己设计自己组装,自己加工。那么,改了极限表以后,就有了螺丝、螺母基本原材料的通用化,也就是我们尺寸系列。你现在有螺母螺帽的话你说尺寸马上就拧上去,过去不是这样的。那么现在,管理学之父泰勒在管理学原理一书中的标准化原理与方法把标准作业时间与流水作业时间整合到一块。那么,美国的福德公司就实现了由平面作业为流水作业,使T型车,对车辆生产效率大增,就普及到千家万户。过去的这个生产它是平面的作业,也就是是技师,由若干的技师把所有的零部件放到一块,然后组装一个标速汽车,就组到一部汽车。这样的劳动生产力水平肯定很低下。那么就福德公司首先就是说使用了应用了泰勒的标准化作业的流水线,变平面作业为流水作业。这样提高了单位的劳动生产力。生产效率很快提高,成本很快下降。那么使T型车很快普及到千家万户。当时T型车的价格我记得是250美元。试想,如果没有标准的零部件,没有流水生产作业是不可能降到那一步的。所以说我们今天标准化所创造的文明成果现在传遍了世界八方,恩泽至今,包括我们现在的轿车也是一样的。那么,后工业时代的特点是一个什么样的特点?一个是我们人类所创造的知识,以及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广泛运用,那么使社会生产力得到空前的释放。那么人们的事业不断扩大。我们配置资源,过去是一个生产一个车间,一块地域的配置资源,现在的配置是放眼全球配置资源,协作分工。那么我们生产,现在的生产是高度的社会化,现代化、综合化、国际化。那么一项产品或者一项工程往往涉及到的企业、行业可能是成百上千。标准才不是一个企业一个区域一个部门一个地区的事情,它肯定是一个国家一个国际的活动。那么面对这样一种环境。要求标准化要用新的理论来指导,也就是说它要对标准化要用系统化的观点与方法来指导标准化的功用,或者指导标准化的思维,指导标准化的方法。标准化具有对环境的广泛的适用性月协调性。那么综上所述,由于时间的关系,前面的部分我的可能快一点,后面重点放在第三部分。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人类的生产社会实践活动,哪个客观上要求当时的标准化活动实施的解释,是和科学的总结其实践技术的成果,以便及时的传播和推广和新的经验、新的成果、新的知识、新的技术。是人类社会的生产实践活动站在一个较高的阶梯上,向着更高的阶梯攀登直到永远。
    三、我国为什么要提出和实施标准化战略
刚才我说了我们对标准化的过程对标准化基本的概念做一个回顾,对讲我们这个内容可能有一些帮助。
    实际上,我是一个从事多年标准化业务工作的一名工程技术人员。我在入世前后我们国家提出的实施标准化战略或者技术标准战略我是很不理解的。为什么?我觉得一项技术问题一项业务问题为什么还要上升战略高度来考虑呢?是不是有些小题大做。我通过研究才发现确实不是小题大做。为什么呢?它的随着市场的国际化程度越高,标准化的功能不断的放大对市场的作用不断提升,标准由原有的企业内部和社会化生产活动规范市场经济提高产品质量消除贸易壁垒实现经济秩序的最佳,已经上升为保证国家环境与能源战略经济资源以及关乎国计民生等重要质量安全底线的公证者的设计与安排。
    同时还演变成为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通过主导标准锁定技术,垄断市场最有效的手段,这也是我们当下国际市场竞争的最高级形式。那么大家上人民网、新华网不难看出就一项很专业技术问题。我们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在诸多的场所诸多的重要会议上,都有非常多的观点和论述。这是为什么?接下来,还要深入的去分析。那么在我国入世第二年在全国的科技会议上,我们提出实施三大战略一个是人才战略、专业战略、标准战略。06年的时候国家在中长期科学发展纲要明确提出了要加快实施标准化战略。最近国务院即将出台,而且是温总理特别指出要尽快出台《国家标准化战略纲要》。各个省里面都以不同的形式方式来推动标准化战略。这是什么原因?我想第一个原因是它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基础和必备的条件。大家知道,改革30年以来,我们的经济飞跃发展,取得了就是非常大的成就,举世瞩目。但是,我们的发展是靠什么发展起来的。我们的资源,我们的环境,我们的廉价劳动力,再也承载不起这样粗放型的发展了,所以说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十七大又将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作为基本国策要长期予以贯彻。所谓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无非是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靠什么手段来集约,集约的效果又怎么考量,集约的结果又怎么评价?标准是无可争辩的,最通行最朴实的手段和措施。这是因为,标准化是生产社会化的前提,生产社会化程度越高,分工越细,专业化集约化程度就越高,对标准化的要求也就越高。例如,我们制造飞机、汽车、轮船,它所涉及到的企业成千上万,涉及到零部件也是成千上万,如果没有标准化的优化,没有标准化的通用互换在里面起作用,要想将错综复杂的。所谓的集约化生产方式的转变,大家知道我们的社会化程度越高,分工越细,专业化集约化的程度越高,那么对标准化的要求也就越高。产业就是要分工是以标准为纽带的,因为标准有择优和固定的机制在里面。
    第二,标准化是通过简化原理,它减少冗余的型号、规格、功能,可以实现产品的系列化、通用化、规范化,使资源配置更加科学更加合理。因为我们汽车的排量是按3.0、2.4、1.8这样排下来的,它没有说从1.开始排起,一直往1.1、1.2、1.3、1.4一直到n个序列排下去,不是这样的。然后我们的货币人民币有一元的两元的没有三元和四元,有五元的是不是。标准化有一个最重要的原理,放在第一原理里面就是简化原理,简化不是简单的简化,它的有一个优先数在里面,只有简化以后可以减少冗余的规格。那么标准化原理刚才说了,它简化原理可以减少冗余的规格、型号,可以实现序列化,减少冗余减少浪费。
    然后在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标准化的手段,可以制定科学的、合理的产能比,淘汰落后的耗能比较高的设备的产品。你比方说我们的欧洲的机车尾气排放采取的欧2、欧3的排放标准。其实我们都向这个标准看齐。那么你不能达到的这个标准的汽车制造肯定会淘汰出局。通过这个方式可以,就是这种择优和固化的方式可以把不合理的产能比杜绝在市场之外。我们现当下最流行的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经济生活方式需要一种科学可以量化的依据才能够实现过程的控制和结果的考核。我们说,环境友好了,资源节约了,你光说口号不行,怎么样有量化的指标,怎么样量化才合理,过程又怎么控制,结果又怎么考评,是需要标准的。
我们现在提出来,以前提出来的是,多快好省,是把快放在前面。我们现在倒过来了,经济转变方式它是要把好放在前面,我们现在提出来的是又好又快,我们所谓的好是指什么?是指解决发展质量问题。所谓的快是解决速度问题。
什么叫好?好的质量又怎么评价?它是要以标准为依据来评价的,所以说只有高标准才有高质量。然后完了以后,质量的改进,它是以技术的持续改进作为前提的。在新技术推广过程中,有时还存在着因为市场信息不对称的逆向选择的市场适应这种情况。而标准可以将质量的高低与优劣把它的区分开来,可以改善通过这种区分开来改善我们新技术的传播环境。不断的激励企业改造技术优化管理向高标准看齐,或者超越高标准以优质或者优价,也就是说好的产品卖出好的价钱,使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真正的发挥作用。实际上,我们在选择产品中间试想如果没有标准的明示效应,产品上也许它的外包装它的外在的东西是非常漂亮的,内在的东西就无法说。它的信法、可靠性安全性,你没有办法来评价,你在筛选的过程中,你在购物的过程中,你可能就把那些劣质品买回家。那么有多种的明示效应以后,内和外在的东西你就明白了。标准是质量的依据,质量是标准的前提,质量与标准关系是表里如一的关系。质量管理实际上在中情况是标准化的落实和发展。企业效应最大化的目标,它促使企业不断进行质量创新,而且质量创新的成果需要以标准化的选择,以固定的机制进行质量的选优和创新成果的固定。当一项质量创新成果被标准化的择优和固定以后,是质量创新成果在一定时期以内,得以有效的推广,由于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无限性导致企业在追求质量创新方面,它也有无限的动力。质量创新成果的被标准选择与固定,质量再创新再被标准被选择与固定。标准的持续改进与标准的自修力同步的这种模式将无限的循环下去。也就是说,质量创新必然导致标准的突破。新标准取代旧标准是产品管理进入了一个新的循环过程,新标准的实施,标准的产品质量进入了新一轮相对稳定状态,这时标准的稳定性同时它还带有滞后性、保守性,与其规范性强制性同时发生作用。标准既是对质量创新成果的总结和肯定,又是对质量创新的规范和保护,对下一轮质量创新来说,它既是新的约束又是新的基础。也就是,企业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是无限的,创新的动力也是无限的。创新的成果被标准固定,那么,由于无限性,再创新再固定以致无穷。
    技术创新的成果只有与标准结合才能得到有效的推广,这是因为标准在具有统一性的同时还有具有排他性,一项新的技术一旦融入公共的标准规则之中之后,就意味这技术路径被确定下来。在统一领域很难形成新的技术体系,同职生产企业要么配合这个领域,要么成为这个领域的追随者。这也是为什么经济发达国家都不遗余力地通过技术规则标准的公用性、朴实性、约束性将自己的技术和知识纳入主流技术和主流知识的原因之所在。所以说我们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企业光有自己的技术创新能力和核心技术还不行,还必须有与其将配套的技术标准体系。你才能够被市场接受。你比方说日本,它的手机的研制技术,堪称是质量、技术堪称世界第一。但是日本有的时候打点小算盘,它想凭借自己技术优势和质量优势独占市场,没有注意将其技术优势,和质量优势纳入到国际公认的标准体系中去。结果它的手机只能国内销售,而欧洲研制的手机制式纳入到欧洲标准体系中去,并且把它技术接口公开,战略了现在世界上66%的市场份额。所以说目前手机制式的争夺战,打得非常激烈,就是因为谁有标准,谁有了标准和技术结合的这样一个能力,谁就有了市场。比如美国Inter、康博、IBM、微软联合就提出的接口标准,并将其转化为公认的事实标准,现在这种接口技术与公认的事实标准相结合这样一个产品,通过了标准的传播和放大效应,迅速锁定了基础。然后站定了就是说市场。现在所有的接口标准估计一般都统一到这上面来了。所以说在得出以下结论,你要加速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技术创新是必由之路。而要使中国从经济大国成为经济强国,变行销世界的中国指皁为中国创造就必须想方设法将技术创新成果通过技术规则标准的公认性、朴实性、约束性转化为主流的技术、主流的经验、主流的知识。所以我国经济增长方式通过技术创新不断的改观,而且通过不断的将锁定技术成果的标准纳入到国际标准区域标准体系中去,使之成为国际公认的主流技术,中国才有可能不仅做大而且做强。
    完善社会主义经济体系需要有配套的标准体系。大家知道打破市场分割,建立统一的全国大市场,需要统一的标准体系作为支撑。过去,我们各个部、办、委都在制定标准。那么同市家电电风扇有机械部的标准,有商业部的标准。再一个也就是说,我们标准复合性,就是检测也是的。有检疫系统,有直接部门的系统,我们各地重复建设的系统不计其数。所以说,你要打破这种条块分割的局面的话,要建立统一的大市场体系,就要有统一的标准。不然的话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同一个产品的话,在甲地判定和乙地的判定,是两回事,恐怕是不行的。再一个市场有序运行和有效的监管,它需要配套的科学性。
    第三,推动公平贸易机制形成,增强生产经营的透明度,消除市场信息不对称,杜绝和减少恶性竞争的发生,需要有标准的临时效应。标准的质量我说了它是一个表里如一的关系,表象的东西必须要揭示里面的内容,才能够避免市场恶性竞争的情况发生。再一个就是,我们要转变我们的外贸的增长方式,变中国的贴牌为中国的品牌,变中国制造为中国创造。需要有竞争力的标准体系。大家知道我们的外贸进出口总额我们现在已经从去年开始达到万亿美元,已经排名世界老二。经济总量去年也超过了日本,也排名老二。外贸的依存度,达到了70%以上。大家可以看到,我们Made in China遍布全球。但是我们要仔细想一下,我们的外贸增长是靠什么增长起来的。它主要是靠劳动密集型的加工制造业,我们牺牲了环境,消耗的资源,消耗的能源出卖了大量的廉价劳动力。我们人口红利我看今天已经吃得差不多了,承担了大量国际贸易的责任,你比方说反倾销,你比方说丹麦会议要求排放标准,炭的排放标准对我们进行限量。因为工业化过程我们才走了一段,别人已经完成了。那么生产加工的企业,生产加工的区域,你必须要承担这样的东西。实际上就是承担了大量的国际贸易责任,投入与产出比实际上不合理的,大量的利润被洋老板拿走了。我说的这个不合理,我跟你说其实我们外贸的增长,我们的外汇的积累是靠什么积累起来的。就是有一个我很不理解,我们的出口要出口退税,税从哪来?是纳税人的,是我们每个人创造的,那么我们初级产品的出口在国外加工又回过来,又要加关税,关税从哪来?这两道税加起来,再加上廉价的劳动,粗放的经营积累的一些外汇,你刚刚享用了债权国的感觉,结果别人把大量的货币往市场投放,一下子就把债权关系给稀释出来。所以说我觉得我们外贸增长一定要理性一点,是怎么增长起来的?我们的大量顺差是怎么顺差过来的?我们要好好地考虑一下,要理性的思维一下,这是因为为什么?这是因为规则在别人手里,就是贸易的游戏规则在别人手里,标准的制定权在别人手里,你就是一个标准的专业加工车间,你处在产业链的低端,你只有加工费。要想扭转这种局面,就要建立与自己核心技术体系配套的标准体系,并将其纳入到国际贸易技术规则中去。也就是说,标准融入到国际贸易技术规则是改变外贸增长方式最佳最有效的途径之一。第二我想的话,我们国家提出来实施标准化战略的意义在于市场国际化程度越高的,现在越来越高。那么市场准入规则竞争就越来越激烈。按照WTO的基本原则和要求,标准是公认的技术贸易准则和规则。正因为如此,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标准成为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以及强势企业,强占规则制高点,提高竞争力的例题。这是因为标准作为公认的技术贸易规则,具有对技术的传播效应和放大效应。标准它有传播效应和放大效应。所以说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包括强势企业,往往将新的技术成果,新的管理经验,通过标准作为载体,将其作为行业的区域的乃至世界的通用规则。以标准这种功用规则特有的功能锁定技术,在上一节我们已经讲到了。然后通过锁定技术锁定市场,从而获得规模效应和垄断利润,这也是我们当下最流行的一句话,为什么这么说?就是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国际化、市场化原则所在,这句话是当下我们最流行的。所以说目前欧盟采取的是新国际标准,农村性标准化战略,美国采用控制争夺性战略,日本采取的是争夺型的国际标准化战略。那么我们今天我们已步入了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那么经济时代,就是说,它的一个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新知识的创造与传播,能力越强它的竞争能力越强。那么在知识经济时代,竞争的方式也由原来的资本和劳动力转向知识创造能力为背景的科学技术竞争的转变。而科学技术成果最好最直接的转换方式,是以技术标准为载体进行扩散与传播。这就意味着谁将新知识新技术与标准融合能力越强,谁的竞争能力越强,这是因为标准具有通过锁定技术,实现锁定市场的效应。标准的主导者往往先入为主的通过标准传播和放大效应来锁定技术,控制市场是标准化的技术产品形成一批稳定的消费群体和相对固定的消费习惯。后来者的技术和产品即便进入到市场,消费经营者、经销者,都要为改变自己原有的消费方式和消费习惯付出巨大的成本。很有意思的,大家注意。我们为什么无线局域网的WIFI和WIPI之争。虽然外访,它的我们现在所说的我们国家自主的后来的技术,它的安全性,包括它的稳定性。虽然都比WIFI要好,我们在政治上也力挺我们自主的产品,我们也努力地把我们的这个产品推向国际公认的标准中去,但是别人已经抢先了一步,使这个技术在之前都成为公认的规则。通过这种规则已经锁定了技术,通过这个技术的锁定已经锁定了市场,形成一大批具有使用WIFI习惯的消费群体,你若改变这个习惯,那么这个庞大群体的消费习惯这个成本由谁来买单?也就是说什么,我们现在试创和操作技术是不是就没有技术能代替它。有的,不是很复杂,只不过这种技术已经和我们的公用规则,IT的公共规则紧密的结合一起,我们已经习惯了。你要改变它,你就要付出成本,这个成本买单是买不起的。那么,我们说,标准的竞争,它最本质的驱动是什么?就是利益的竞争。标准的主导者和追随者之间是存在巨大的利益差的。尽管我们说一项标准,包括标准体系或者整个产业带来利润,但标准的主导者和标准的跟从者,它的利益大小它是独一。标准的主导者,它处在产业链的高端,可以把控产业链的发展方向,它的质量管理与成本控制对它的最有利,因为原发地是它的,技术的源发地原产地是它的,可以通过主导贸易规则标准来把控计划或者稳定的高额利润。而标准的跟从者,往往处于产业链的下端,获得的只能是平均利润。那么进一步引申,规则加技术具有产业的聚集效应。也就是说当你标准化了别人,产业就以你为中心聚集。当你被别人标准化了,产业就以别人为中心聚集。当今世界上的无不是围绕品牌与技术的研发地来聚集的,而这些品牌与技术无不是与标准为纽带结成国际分工产业链的。例如:我们的家电技术基本上是为着欧洲和日本在转。我们IT技术基本上围绕着或者标准基本上围绕着美国在转的。我们第二代通讯基本上是围绕欧洲在转,我们第三代通信技术与标准围绕着美国在转。我们国家在第四代通信技术上正在强占若干个技术领域的标准。几乎所有的权威的与质量复合型认真标准都掌控在欧洲人和美国人手里,例如英国的风筝标志,欧盟的CE标志,美国的U2标志。实际上这些标准复合型的标志,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市场准入,意味着权威性,意味着公证性。意味着规则在我的手里,谁用了我这个规则,谁就可以树立你的产品和你企业的品牌形象。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老是在琢磨我们湖北,制定的一个战略,有一个战略就是成为中部崛起的战略支点,我想如果说,若干个技术领域,尤其是高新技术领域的标准,如果是掌握在湖南、江西、安徽。你说这个支点就是说中部崛起的支点在你这儿,恐怕这话说不过去。所以说我们湖北包括各个省、来的各个兄弟省呼吁一下到了重视标准化不得程度,已经到了重视标准化的时候。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正面临着一个标准竞争的时代,谁掌握了标准的制定权谁就获得了新技术在市场推广权,谁控制了标准,谁就控制了市场,反正谁是标准,谁就是市场。或者只能成为市场从属者和技术的追随者。那么我们再进一步分析,为什么标准战为什么在国际上打得这么激烈。也就是在整个国际化,产业分工方面通常存在这样一种模式,也是上游产业。我们说的核心技术加规则的强势企业,中游产业,订单加工业;下游产业,流通和服务型的企业。那么上游产业集中的专利和标准相结合的核心技术的关键的一步,企业往往通过主导产业发展游戏规则来决定结构、资本的构成和下游产业发展规模与方向。因此它是高利润高附加值的集中去。而中游产业在整个产业链当中,你虽然是承上启下,但只能是上游产业标准和专利加工的车间。下游服务和需求对象义务的承担者。中游你虽位处中游,但不是处在高利润高附加值的集中区。产业处在这样一个区间,注定是要付出廉价劳动力消耗资源,污染环境,这是规定。虽然你承担了大量的责任和义务,但只能获得是平均利润。而下游产业就是流通或者服务型产业,它虽处下游,但它往往掌控着服务标准、品牌标准体系,通过主导市场的准入规则、品牌规则、信誉规则,挤压中游产业,也就是生产加工产业的利润空间,使自己又获得了一个高附加值高利润的集中区。正因为高附加值高利润的产业处在两头,虽然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退出的生产领域越来越多,但在全球环境下的产业当中,虽然控制着高附加值,高利润的环节,这些环节在产业链中只是中间的一小段,而这一段往往集中了,整个产业链附加值一半以上,这也是为什么当今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不遗余力地争夺上游和中游产业规则制高点的目的之所在。大家看一下,我们的500强当中,我们的强势企业,包括飞机制造,轮船制造,包括我们的航空技术,这高端的技术无不控制在这样一些就是我们说的上游产业。我们的下游产业,我们的整个销售体系,服务体系,包括沃尔马、家乐福,无不控制在洋人老板手里。那么,你看到我们市场准入,都是市场怎么准入的,准入的规则都是由他们定的。那么我们通过这样一个坐标可以看一下,进一步研究一下。打一个不确切的例子,如果说这个波音公司处在这样一个位置,它往这个利润集中区,就是成本的集中区,这又是一个新的利润集中区。那么这是上游、这是中游,这是下游。如果波音公司在这个地方,它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包括它的通信、雷达、在这儿。它利用国际招标,完了以后按照标准、按照技术来招标,往下游招标,可能机身在这儿,就是机翼在这儿,尾翼在这儿,那么底下的什么支架、坐垫、座椅、可能在这个地方定。那么我们的上海可能在这个地方,这个尾翼,我们跟美国合作有一个尾翼加工。那么它那个坐垫、座椅多半可能是中国制造。到这个期间、比方说家乐福和沃尔玛,它掌握了销售渠道,然后完了控制着品牌的规则,市场准入的规则,物流的规则。它对这些加工企业的话进行招标,你符合了这个规则你就进来,不符合这个规则你就出去。那么这两个就挤压这个中间的利润。这两者挤压它的利润,它的利润空间很小,但是它承担了很多义务,环境、资源要付出廉价的劳动力。所以说,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标准竞争时代,谁掌握了标准,谁就取得了竞争的主导权,谁就主导了产业发展的秘密,谁利用了标准化技术手段的能强,谁获得了垄断利润就越多。这是当下的国际竞争的不争的事实。
    再一个,我们加速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无非还有一个关键点就是什么?除了上述关键点以外,还有一个关键点就是我们产业结构要调整,我们产业结构要优化。那么优化产业结构和调整产业结构需要标准作为引导和保障。
    在第一节我们讲到了,标准化活动最本质的内容和特征是什么?就是选择与固定,然后完了以后再固定,也就是持续地不间断地选择固定运行再选择再固定,标准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主要,标准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生产关系的一面旗帜,我们产业结构调与优化需要以先进的坐标来引导,我们产业的布局为什么这些说呢?大家知道产业的布局在时间与空间尚处于分裂状态,要使这种分裂状态的分离状态的社会分工可以实现的话,标准起到什么作用呢,起到纽带和聚集的作用,那么既然它有这种作用,肯定是先进标准,它聚集和掺杂的是先进的产业技术。反正,落后的标准它缠绕和聚集的是落后的产业。再者什么呢,标准具有择优的筛选机制,可以通过标准水平的优劣实现优胜劣汰。是按先进组织标准生产经营使企业始终保持在强劲的竞争活力或竞争状态。反之,按落后组织标准生产的经营活动企业肯定会被淡出生产。所以说,标准对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可以起到引领、引导和保障作用。再一个说一下,第四,我想我们面临的形势是什么呢?为什么要制定这些战略?我们要实现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的转变,就必须加速推进标准化工作跨越式发展,为什么我们要提出战略呢?只有战略的高度认识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当前我们标准化形势相当严峻,任务很繁重,虽然,经济与外贸总量位居世界。第二,但在市场准则的话语权,主导权上分量是很轻的。据有关部门的统计,这个统计当然是08的统计。但是,基本的概貌就是这样的概貌,我们的标准事务性很差,缺乏竞争力。现行的标准中仅有不到50%的技术,事故的超前或符合、适合当下阶段我们的科技、我们的生产、我们的经济发展水平。真正实质性发挥标准的不到65%。我觉得,这个65%过高了一点,真正我想有些标准发挥作用真正我觉得没有这么高,有一半就不错了,而且标准系统性完整性配套性非常差。市场上急需的标准,尤其是高新技术标准很匮乏、很少,比例很小。在现行的两万多个国家中虽然我们的采标率为46%,现在可能提高了一点,但有近82%对应的是90年代初期的国际标准,还有将近40%的已经找不到对应关系现行国际标准,这是说明什么呢?可能你的这个国际标准已经被淘汰了,况且国际标准它是代表一般先进整体,它是贸易标准,那么,我国承提国际标准化组织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已经提交和组织制定的国际标准数量都很少。在ISO、IEC两大国际组织现在有九百多个技术委员会和分技术委员会。中国仅存在31个秘书的工作。可能现在略增加了一点,占总量的3.4%。ISO、IEC共有标准制定组有3100多个,我们承当召集人的数量仅为30个不到1%。这个召集人很重要,这个在秘书处技术委员会这个召集人很重要,它决定这个标准审不审报不报,这个有召集人的权重是很大的。我国在对ISO、IEC技术委员会和分技术委员会中标准能否通过,虽然我们投标率达到93%,但我们提出的意见不到5%。这是什么意思呢。大家知道在制定国家标准当中,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经济发达国家在那边争得脸红脖子粗在博弈。那么,经济前欠发达国家你比如说亚裔人、非洲人、拉丁美洲人就坐在旁边喝咖啡。等你谈得差不多了,谈好了,定下了以后,进去干什么呢?进去举手通过、鼓掌。那么,中国是很可悲的。虽然中国的投票率很高有93%,那么这93%里面大概有87%的标准通过,中国无话可说,就是举个手拍个巴掌,跟我们的政协功能差不多的。所以说,这个我们的再一个,我们现在ISO,IEC制定近2万项国际标准中由中国提交和组织的仅为60%现在可能创新到了98%项。但是,因为国际标准总量还在增加,还仅仅是占有总数千分之三,你的外贸出口总量是第二,经济总量也是第二,在国际贸易规则中,你是位卑言轻,不是一个强国。那么这个柱状图和饼图大家都可以看到,中国是1.7%,美国的18%,日本的6.5%。在承担ISO、IEC秘书处的总量的比重,那么柱状图也可以看出目前中国的一些状况。以上这种状况只能说明什么呢?在国际贸易体制当中,我国不是规则的主导者,而只是规则的从属者和追随者。在整个国际分工产业链中,还知识世界专利与标准的最大加工车间。要改变这种状况,你说要改变这种状况怎么办?你必须要推动标准化工作跨越式发展,你必须要实施标准化战略。我们先说实话标准化,刚才下来以后有些同学说,我们从企业到老板到技术人员到操作人员包括我们个别领导恐怕真正重视标准化的不是很多。
    那么,第三个部分的重点任务我已经完成了。这一点就说是如果有兴趣的话我们可以往下讲一下,我们在当下标准化问题面临那些新的情况、新的特点、新的问题。这个可以介绍快一点,用十到二十分钟到分钟时间,大家知道,在以国际分工为前提的社会化条件下生产和经营方面,都希望通过更具统一的管理以及规则在地球村实现资源配制,建立统一的表标准来协调经营与生产活动来达到降低成本,提高规模化的效益,另一方面,生产和经营者要以多样化的方式来满足人们追求生活方式丰富多彩和表现不同文化品位和彰显个性的需要。因此,如何才能协调好标准化与多样化的之间的关系就显得更加的迫切与复杂。
四、标准化与多样化的关系
那怎么样才能协调好标准化与多样化的这间的关系呢?协调好弓形的关系呢?在80年代的时候有一个人,大家知道写《第三者浪潮》里面的阿尔文托夫勒,他提出来将来以多样化来代替多样化,然后完了引起了一场标准化业界的争论。就出现了什么呢?模仿的启示这样的书,也就是怎么样协调标准化用模块化里协调标准与多样化之间的关系。现在在我们现实的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例子。你比方说我们的计算机。你把你的功能需求,你到商店去,他给你准备。既满足了标准化,标准化降低成本的需要,规模化标准生产经营的需要,又满足了个性的需要。实际上,是什么意思呢?标准化与多样化始终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你如果不实现标准化,规模化就没法实现,没法实现的话生产经营成本就降不下来,那么你想买到廉价的东西你是买不到的。如果生产完全按标准化工生产大家都一样的话就彰显不了个性和文化品位。所以说这样一对矛盾的协调在当下就变得非常的复杂。
    再一个就说是我们事后标准化与事前标准的对立统一。传统的标准化活动主要侧重于对成熟的经营的总结,而现在条件的生产经营活动,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则需要超前经营标准化涉及才能够实现高新技术和生产经营活动的完好对接,才能够做到系统的整体协调。例如,车间生产零部件怎样才能使其通用文化行为公差的配比最合适,效率最高,成本最低是要经过长期的经验的积累过程。而当下大量的虚拟、与实体相结合的智能化的技术产品是许多综合集成。如果是不事先进行标准化的设计与安排的话,你比方说结构标准代码标准以及组配标准你是不可能实现的。这是功能是继承不起来的。
    第三,传统的标准化主要侧重于生产与流通领域。当今标准化活动广泛涉及到国家安环境保护,人类动物植物的健康防止欺诈行为,以及公共管理与服务,知识产权乃至整个社会道德的领域。实际上我们的标准化广泛涉及到道德领域包括国外提出的SA8000,大家可能知道一些。他要规范的对象,调整的对象就是连企业的工会组织是否健全,你车间一个劳动时间的问题有没有工会,甚至连你的卫生间,有没有淋浴,都考虑在其间,那么我们国家对这个是反对的。因为我们国家是劳资一体的。我们工会实际上,当下是没有代表劳方的利益,我们说劳方与资方的利益是一致。因为在一致的前提下这个事情是不好说了。但是我们国家,对劳动力成本一直很敏感。它这个标准制定了以后,劳动力成本可能就上来了,因为基本工资规定了员工居住的环境有要求,包括有没有淋浴,有没有卫生间,是不是坚持八小时工作,这涉及到社会道德层问题。那么我们的标准功能现在放大了,从规范生产秩序扩展到规范社会秩序,从技术文件上升为公共政策设定与安排,从规范企业的行为上升为调整整个国家区域乃至全球贸易的技术行为。再一个就是,第四,我想过去的标准化权威形势通过权威的机构,以特定的文本形式来发布,它的权威性通过机构的权威性和文本的统一性来体现的。而当今的一些标准,权威性则是通过跨过集团的自身强势技术,以事实标准的形式来体现的。你比如说IP协议,这种事实标准以及反映新技术市场变化灵敏快捷越来越受到跨过集团的推崇。那么传统的标准化包括我们标准化的概念,包括国际标准化组织对标准化下的概念现在由于经济的发展可能要受到挑战。再一个就是说,第五,就是随着生产经营活动,生产化程度越来越高,专业分工越来越细。作为协调社会化大生产的技术规则标准,它的体系也变得越来越庞大,体系与体系之间的关系,它的关联关系越来越明显,生产与经营活动水平往往不是由一个或几个标准来决定的,而是由一系列的标准组成的体系来决定的。也就是说当前标准竞争不是当个的标准竞争,而是体系的竞争标准体系的竞争。你比方说一项产品会涉及到技术、管理、工作、环境、卫生、物用等等。你比方说农产品农业标准化,我说现在的农业标准化就不是真正的标准化它没有化起来,它只是一个单向的标准。它没有从大前的作业管理到构成控制到整个物流到生产加工到餐桌,到市场准入一个配套体系。只有有了这个体系才是准标准化。实际上我参加过很多农业标准化验收,我觉得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标准化,只不过是走个形式。
   第六,由于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国际区域化标准化组织的活动越来越频繁。在与贸易中的影响越来越大地位高。在国际贸易中,国际标准中它的影响力不断增加。你比方说,欧洲标准,太平洋标准,美洲标准这样一些标准的话,欧洲标准他是了得。CE标准哪个不认是吧。美国的U2标志,哪个不认;英国的风筝标志,哪个市场准入不认。所以说区域标准,它的活动、它的权威性正在挑战国际标准化。
   第七,知识产权的标准化结合成为新的竞争方式,强势企业往往利用标准作为公共贸易技术规则的传播效益将新技术在市场的运动放大。以这个方式来锁定市场控制市场获得垄断高额利润。不仅如此呢,还通过运动标准的知识产权收取专利许可费,从中获得更多更大的经济利益。现在呢,我们说有一个最可怕的一种竞争方式,就是把标准和知识产权专利结合在一块。我们所说的标准陷阱,实际上我当时没想通什么叫标准陷阱,后来我想通了。你比方说我们国际上的话,你比方说你看国外的标准他大量的方法标准,然后完了以后编码规则标准,后来你做方法标准。但是后来我又想你搞方法标准,大家知道采用不同的方法必然导致不同的结果。你要到达这个标准实现这个标准,达到想要的结果,你就要只有德国生产或者英国生产的法国生产的仪器设备才能够满足这种方法。是不是?也就是声东击西顾左右而言他。你看编码标准,国际通用的编码标准,其实编码并不复杂,你只要采用的工人的国际编码标准,怎么样?你就要买或者是英国生产或是德国生产法国生产它的编码的节度装置或者设备。这里面有大量的技术和专利相结合,你用了以后人家要收取你的技术和专利的转让费。所以说现在除此之外再采用国际标准的时候有没有专利陷阱在里面。使这种竞争,说实话我们的小聪明赶不上人家的大智慧。再举个例子。我们以前,我们一些软件都是模仿别人的软件。但是我们现在津津乐道在说什么呢?我们采用的软件我们小孩子使用的软件在国外同等水平的小孩他没见过。怎么呢?人家买正版的买不起。它市场推开有一个过程,我们还沾沾自喜。后来才知道别人采取的战略就是以你的,就是说假冒产品来模仿来侵权这种行为屏蔽掉你自己自主研发的技术,或者是国外其他的技术进中国进不来。等你都用上了以后这个系统都用上了以后成为一个习惯以后,人家黑你的屏。你必须得买正版的。是吧,所以这个东西呀我们有时候超常纠错,过去的超常纠错。我们的朱熔基总理在国外说你们广告不要再做超常纠错了,我在国外很没有面子。结果我们超常纠错完了以后我们现在碟机就没有了。人家让你冒用让你仿制,完了以后,形成规模以后打击你国内的自主创新技术和品牌和国外进行的技术和品牌全部通过你的假冒和防制在屏蔽掉以后我再来收拾你。让你收取你的技术转让费专利转让费。所以说我们产生一台碟机我们一美元别人七美元,搞不下去了。整个产业跨了。我们现在你不得不服从美国,它的信息技术的技术领导,技术掌控,技术主导。
    当下国际金融危机波澜未平,随着科学技术创新,产业掀起一场争夺未来经济发展制高点的竞赛正在悄然甬动。随着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金等所谓金砖四国的经济崛起,欧洲一体化持续的完善,原有的国际智力结构智力正在面临着新的挑战。国际政治经济结构正面临新一轮调整时期,加之,人类共同面对的气侯变化问题能源安全粮食安全,公共安全等全球性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新的贸易保护主义假借技术新贸易措施也就说所谓正当目标原则手段会变得更加巧妙更加灵活。为此,国际见得互惠或作与博弈将会变得更加复杂。世界政治经济格局这种深刻的变化与调整期对贸易规则提出新的要求与挑战。正因为如此在五中全会上在政府报告里,在党的报告里面,就提出了围绕着市场资源人才技术标准的国际竞争将会变得更加激烈,为此,我们标准化怎样采用全球化战略思维方式去把握好我国标准化与质量,当下,与未来正在考验着我国标准化人与质量人的智慧,也考验着在座各位的智慧。
因为这次讲座是这样的。因为这个肯定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因为征求了一下张老师和陈院长和张院长的意见,他说,不能按照教科书上讲,因为按照教科书上讲,会很没趣,到处都可以看到,在我见缝插针的时候就是自己编的这个讲座。那么自己编的讲座自己的理解可能会有这样和那样问题。希望大家批评指正,让我把这个讲座教材编得更好。谢谢大家。
 
    问:目前,国家有国家指导奖,湖北省长江指导奖以及包括我们的武汉市师长指导奖这样一个奖项的评定中就一个企业才采标这个环节,即理论评估必备的指标在进行考核。但是我走到很多企业去看,很多企业,特别是现在逐步在发展过程当中民营企业或者是以前的国有老品牌企业,经过了近20年的一些企业机械行业的低谷,低谷的过程中,对于企业自我标准的备案这一块是非常空缺的,但是在国家质量、各种质量里面对于企业指标采标这个环节,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那么您是作为湖北省标准化院的院长,跟我们企业这个标准一个是要推行标准、一个要执行标准这样一个环节上,怎么样去沟通去协调,使达到我们标准采用的一致性,包括你在讲座中提到了我们现在使用的标准基本上1999年以前的。那么按照我们国家法规上的一些要求,我们的标准是五年一次修订,按照目前为止走到今天这个时代我们的标准就应该来说是2006年之间的跨度标准,那我们政府部门,特别是你们这个专业院所里面,在这个标准化行业里面,分配的一个作用是怎么样的?
    杨建东:你提出了一个非常好的问题,我觉得是这样的,采用国际标准,我觉得这个政策当下需要调整。在我们改革开放初期的我觉得的双采的方针,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双态方针,它的主流是好的,是对的。我们那会说实话,我们搞的那一套,和国外不接轨。所谓的接轨实际上就是技术标准和产品标准的接轨。我们国际惯例接轨说接轨。那会我们是自己搞的一套。那么自己搞的一套,就是你要出口创汇,我们发展需要大量的外汇,要买国外的设备,要买国外的技术,要引进技术和设备需要外汇,怎么办?我们就采用国际标准。到当下以后,我们是不是还要把采用国际准作为我们的基本国策和基本方针,我觉得需要调整,而且现在,我们的观点还正在被逐步地被接受,现在对采用国际标准强调地不是那么强了。但是,我对什么评这个奖、那个奖,采标要占20%或者10分或20分我是每一个场所我是强烈的反对的。一方面,你要提倡自我创新,又一方面你的品牌又要采用国际标准占有20分,这个权术是很重的。另外完了以后,一方面推动我们地理标志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是怎么回事?是你特有的与文化、自然环境相结合特有的在经济上属于自然禀赋,是有差异化的东西,你怎么要采用国际标准呢?我们在很多这样的东西,我都说都是瞎搞,明明没有国际标准。最可笑的是,我们以前稿编的一个采编目录里面,强制性采编目录里面,居然有帽花筷子和景泰蓝对应的国际标准,帽花筷子是我们中国的国粹,景泰蓝也是中国的国粹,怎么样有对应的国际标准。在哪找去找国际标准,如果有国际标准,中国就是国际标准。在我遇到的诸多的技术创新过程中,它不是有一一对应的国际标准,所谓的国际标准。我想我提出的这样的观点正在被接受,实际上我们可以做产业做一个比对,国外的产业和我们产业做一个比对。如果说我们作为国际产业分工的一个环节,我们必须要采用国际标准,如果不采用国际标准,你不可能对接。你的货卖不出去,别人不要你的,人家要那么大的螺钉,那么强的螺钉,你生产这个样的,人家怎么会要?不可能。所以说,如果是在国际产业分工条件下,你进入国际产业分工的序列当中去,也要采用国际标准,如果是一项技术是你自主创新的品牌,你就努力把你的技术推向国际标准使你的技术成为国际上公认的规则。用你的规则去锁定技术,锁定市场。让你的这种技术成为主流技术,主流规则,主流知识,主流经验。
    所以我们现在采标的政策方针正在做调整,也正在发生一些变化,那么我是这种调整、变化的力推者。举个例子,上次就是国家标准委的来征求意见的时候,还有日本的专家在场,我就说了一个事情,我觉得日本的采标率从字面上看,文本的采标率是36%,我们那个时候统计是46%,估计现在还要高一点。日本的采标率那么低,不如我们国家。但是日本的工业化水平技术水平和国际化程度,中国是没法比的。那么我们问了日本专家,他说他对国际标准提出自己的质疑,他对国际标准化组织提供的这个标准,说实话有官僚主义在里面。你不能时时的反应最新的技术和科研成果,你不能和当下的技术进一步同步。再一个,就是质疑你的代表性,你是代表欧洲还是代表世界。再一个,日本在采用国际标准的时候,它对国际标准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对于最基础的东西,公认的东西,肯定是要采用国际标准的。比如尺寸你肯定要采用。有些属于自己的技术,尤其自主创新的技术,就不一定采用国际标准。把自己的技术力推成为国际标准成为公认准则。
    提问者:杨院长,你好!我觉得企业为什么通过企业市场竞争能力强,我觉得最严重的问题,应该说他没有把标准申请专利。虽然专利是属于标准范畴,单位它的没有申请国家专利,这个是导致企业一个源头。当时中国第一台VCD、DVD是出自万燕,然后中国没有申请专利权,后来被国外申请了。
    杨建东:我觉得现在我们企业标准化决定企业,专利战略。虽然国家提出了三大战略。因为现在新技术与我们现在的生产活动太密切了,关系太紧密了。过去这些公权,专利是私权的问题,那么公权和私权就是统一涉及到这样一个国际标准化组织,他们说在以前的话他一般避忌而不谈,就是专利的问题,也就是说,他没有规定,所有者以专利权人发表公开声明。放弃你的专利,然后划归到公共规则里面去。实际上在这个里面,他专利权人的利益的补偿存在这个问题,专利权人的补偿,是这样,他的专利权人的补偿现象,他的专利现在不是个人形式,是公司的形式。公司不存在利益的补偿,无非是公权和私权之间的关系的话,他把私权放大了,把自己的技术融入到标准里面去。
    问:我觉得企业至少把这样新技术申请专利得到更强制力的保护以及企业自身能力的基本保护。
    杨建东:它是这样的,其实我做了一个课题,是专门对于资产战略的课题,专利标准化策略,就是专利标准化实际是不是那么简单的。这里面测量在里面,有个什么东西在里面?比如说专利发明权人希望申请专利保护是要收专利保护费。那么有些强势的公司就不存在这些问题,因为这个利益都在我们这儿了,标准规则以后,专利引用到规则里面去了以后,那么这是国家利益,先就说了,一个是企业利益,区域利益,国家利益,然后专利权人的补偿补偿的问题,说实话这个企业、国家、他要发明的专利,把专利发明出来,说实话这补偿问题,产品生产过程中,本身就是对企业的回报。但现在对于这个问题,也没有真正的规范的东西来规范,因为现在是一种心得,包括国际标准和专利关系的处理。它只是说要声明你这个专利是自愿放弃的,将来不要为专利打官司。但是当前专利权在发生变化,它是国家和企业集团公司和联盟公司。你申请专利就是说,公共专利权,我的专利权我自己申请。专利的利益,专利的转让的经济利益我们自愿放弃。你标准可以用我的专利这就行了,你说的这个保护无非就是保护,保护的目的是什么?我自愿放弃了,但是这个利益怎么体现呢?我刚才说规则加技术,锁定市场锁定技术。回报到哪里去?回报到公司去了,回报到国家去了。但我们国家的发展还没有到那一步。
主持人:
在今天的论坛中,杨建东院长围绕战略化这个主题,今天在座的同学们一起交流和探讨,在刚刚的互动环节当中,针对同学们提到的问题,杨院长给了比较全面的解答。由于时间关系,有些同学还有问题向杨院长请教,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机会还有很多。杨院长的工作很繁忙,但是在今天的论坛也是进行了精心的准备。所以我提议大家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对杨院长表示衷心的感谢。

凡本网编辑上传的文章内容(注明转载文章除外),均为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概仅范围内使用,并主明“来源:武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如需转发本网文章,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我们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关闭
网站访问总量: 3304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