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质量统计与分析
发布时间:2011-04-25     字号: [小] [中] [大]

 

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
  
学术动态
 
2011年第10期(总第129期)
 
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编           2011年3月29日
 
2011年3月28日下午,第十四期武汉大学宏观质量管理高级研修班课程之“宏观质量统计与分析”在武大质量院2号学术报告厅(209教室)开讲。由李丹丹老师进行主讲,高级研修班全体学员参加。现将本次讲课内容整理如下:
 
宏观质量统计与分析
主讲人:李丹丹    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 助教
 
主讲人:李丹丹
非常荣幸今天能够站在这里,跟我们各位质检战线上的各位专家交流质量统计分析这个专题的有关内容。我们院作为主要牵头国家质检总局的统计与分析项目,在程院长的指导下,我比较深入地参与了这个项目,这个项目也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成果。基于这样的机会,也和各位领导和与会专家交流一下,这中间有一些成果,因为在3月22日,就是上周我们刚刚在厦门参加了全国质检系统工作会议,我们的相关成果也被应用到了一些方面。因为总局现在马上要推出在全国要建立国家省市县四级质量分析的报告制度,那么我们有些研究成果也被应用到其中。这里面也牵涉到关于这项工作如何开展,那么我们在具体的工作中,如何把这个工作做得更好,并提出一些好的建议。这就是我今天下午要讲这门课的目的。刚好上午程院长讲了宏观管理的有关理论做支撑,那么接下来我在讲质量统计与分析,也给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前提和基础。
    那么我们今天在座的各位学院都是来自质检战线的质量监管部门的工作者,那么监管,我们说从目前我们院,怎么去看待质量监管这样一个工作或者说质量监管的实质是什么?到底我们能否概括我们从事工作的性质是什么?我们也从我们建院开始,也探讨这个问题,到底我们质量监管我们应该抓住哪一条主线?我们的本质工作是什么?按照我们院成立的近四年时间来看,通过我们各个方面,包括我们质量统计方面的,质量体制方面的,还有宏观质量统计基础理论方面的,我们深刻地感受到质量监管,它就是基于质量的这样一个信息的不同状态。那么质量信息的不同状态,他就直接跟我们质量统计分析是直接向挂钩的,就是说,我们的质量信息是什么?然后这个是什么表达出来以后,它的状态是什么?我们再基于我们采取一个什么样的监管策略?也就是说,我们对于我们监管部门来说,同样是这样的,首先是第一步对质量信息,对收集、对质量状态的评估和界定,之后我们才能够进行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所以我们认为质量统计和分析,从质量宏观质量管理的架构上看,它应该是一项基础性的工程,那么在我们整个质量监管的体制中,我们采取的一系列手段方法中,他应该具有“牵一发和动全身”的效应。
    我们刚才有了信息的收集,分类、识别,然后我们进行相关的政策和法律法规,或者标准的制定,那么他就会影响到我们上面的质量监管资源的配置。那么我们在“十二五”规划当中也可以看到我们质量统计分析工作在国家的层面上看也是很重要的基础性的资源平台。这也是我要从“十二五”规划里面要说的,就是摘取到了跟我们质量统计相关的一些地方。大家可以看这个里面,一开始就提出了,我们在“十二五”时期这样的宏观背景下,有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其中这里面就包括质量风险,而且要加快建立统计的基础信息资源的平台。目前对于我们质检部门,对于国务院指定的宏观管理的部门来说,我们的质量统计分析工作是一个非常基础的一项工作。
另外在“十二五”规划中还体现了我们要改革基本公共服务的提供方式,引入竞争机制,扩大购买服务,提供主体和方式的多元化。我们在研究质量统计与分析的时候,跟各地的质检系统、检疫系统进行了座谈,他们都提了这个报告到底由谁来写?因为可能会牵涉到我们的人手、人力及各个方面资源的限制,那么我能用外包的方式让别人跟我们写,或者我们有直接被问到,由武大质量院给我们写这个质量统计分析报告,是否可以?其实这个里面就牵扯到我们质量信息购买的方式。这也就对我们接下来怎么样做这个工作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路。
质量统计分析,这也是国家把这个项目在去年就列为质检行业公益性项目的第一位。那么这个就牵涉到我们到全国各地区调研,大部分的质检部门的工作人员都比较认同的,有一部分不大认同,他们觉得我们做的工作是不是没有一个重点。其实我在这里可以讲两点,就是当时总局领导为什么设立这样一个项目,又委托质量院来做。大家知道我们现在的质量安全事故的发生,像三聚氰氨等。据统计,其中被问责的政府官员当中,我们质检系统的官员所占的比例是最高。其实我们作为职能工作人员,我们的工作是非常努力的,但当鞭子打到我们的身上时,我们依然感到很被动。基于考虑如何扭转这个被动的局面,总局就想到通过质量分析的通报制度来建立这样一个质量的定时的报告。这样一来,即使今后出了问题,也是在我们当时的报告里面都已经预测到的安全隐患,就使我们的工作不至于过度地被动。
另外从我们院的研究,包括我们跟各个质检一线的专家座谈来看,我们90%以上的人都认为,质量统计与分析功能在我们部门的建立性太大了。所以在3月22号全国质量工作会议上,像刘局长,还有田司长,20%的讲话时间中讲的都是质量统计与分析工作。
质量统计与分析工作在我们实际工作中,应该是有的地方开展得比较好了。在全国30个省级质监局,35各直属的检验检疫局都已经开展了此项工作。但从各地的质量统计与分析报告来看,其格式、体例,以及在起草报告的当事人等方面都还有一些不统一。到底我们应该如何具体地去做这项工作,并且将它做得更好呢?我们接下来把我们主要的一些研究成果给大家做一个介绍。
    一、质量统计分析的目的
在讲这个问题的时候,我还是要引用一下宏观质量管理的两个性质,一个就是经济性,另外一个就是社会性。经济性,主要是指我们质量监管要有效。我们经常被问到我们事故发生之后,作为质检部门的我们应该做了哪些工作?当我一开始还没有在我们质量院工作的时候,包括我的家人一开始对质量部门都不是很了解,但是他们有一个总体的印象,那就是质量部门是站在企业这一边的,不是和老百姓站在一边的。为此我就在考虑,我们工作的定位是否准确?是不是我们有些工作确实是没有做到到位呢?比如说我们研究上来看,我们如何弘扬我们的宏观质量?又有哪些指标来观测我们的质量?我们宏观质量应该抓住哪几条线?
经济性主要有这三点,或者说我们质量监管必须要有效,必须在这三方面做重要的工作。
    1、满足政府对质量进行宏观决策的需要。
    2、向社会提供质量信息,然后让消费者能够更多地了解质量状况。
    3、采用违法的企业给予惩戒,使他停止违法的行为。
    其实我们今天所要讲的质量统计与分析报告,大家看前两个都涉及到质量分析报告,但是我们今天所讲的是满足第一个要求的质量分析报告。因为我们去各地调研,大家知道这个质量分析报告应该不单单是给政府看的,也应该给企业看,给协会看,给消费者看。但是我们认为这个报告在给政府看和给消费者看时,其体例和写法是完全不一样的,而且其目的也是不一样的。我们现在,包括总局委托我们做这个项目来看,应该就是如何满足我对我的同级部门、上级部门或者政府来提供决策需要的支撑,而不是向社会公众所提供的一个质量披露的信息。因为有一些比较敏感的信息,可能像上级部门,或者同级政府提供是合适的,如果向社会发布,可能就会引起一些不必要的消费者的恐慌。所以首先要说明一点就是,我们这个统计质量与分析报告,质量与统计分析的工作是为了满足我们质检部门做宏观质量决策需要而做的一份报告,而不是向我们的消费者提供的一份报告。
另外,宏观质量管理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社会性。这个社会性提到了一点,就是质检部门到底是站在企业这一边,还是站在消费者那一边。其实我们应该是两者都要兼顾到。我们不是单个的利益主体,我们是站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一个地位和角色。当然我们更多的是保护消费者,因为从消费者所掌握的信息来看,消费者处于弱势的一个地位。当然有时候消费者也比较强势,而我们企业有时也被绑架,当然有这种可能,但是从总体来说,消费者是站在一个弱势的地位。
我们这些宏观质量评价与分析的目的就是我们要掌握质量信息,而掌握这个质量信息的目的,就是发现他所蕴涵的质量安全的风险。并在此基础上提供我们的公共政策,以降低质量安全风险发生的概率,促进区域质量协调的发展。其实这句话我加了下滑线的词语“总体质量信息”。“总体质量信息”也就是说,我这里质量分析报告并没有写,就是基于个性化的,单个企业的,或者是单个消费者的质量意见,或者质量的问题。我主要反映的是一个区域的,或者说一个行业的,不是单个个体上。还有一些比较特殊的情况就有可能不会纳入到我的质量分析报告里面去,因为它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现象。
    我们最后落脚到质量发展上,这也是和总局的一个工作思路是相关的。质量安全是我们工作的一个出发点,而我们的落脚点就是发展。就是说质量安全和质量发展,这两者并不是矛盾的。它们一个是基础性的,一个是激励性的。我们的目的是促进企业能够协调发展。我们在讲统计分析中首先要跟大家界定清楚的就是,我们统计分析报告的目的是给谁看,做什么用的,是写什么主要内容的,但是具体写什么内容,怎么样来写,是我们接下来要跟各位分享的。
    其实这个项目之前并不是由我们院承担的,是委托了另外一个机构承担,但后来转到了我们院。我们院大概只有5个月的时间来研究这个项目,我们收集了所有的国内外的关于质量统计与分析的所有的文献资料。我在这里列了一个表,就是把我们政府正式发布的质量统计指标把他进行了一个比较,这里就不多说了。1983年我们国家就推出了质量稳定提高率和优质产品产值率,然后在1985年推出了质检抽查制度,后又推出了竞争抽查合格率,到现在我们仍然在用。包括2005、2007年我们连续四年发布的制造业竞争力指数,就是简称QCI。我们当时把这个表列出来了以后,感觉心里很沉重,就是说这个指标,如果国家正式发布的是四套指标,1983年到2007年,我们如果按20年的时间算,也就是说在20年的时间理不断地发布了不同的质量评价指标。当时因为我们要分析具体原因,我们就发现这其中有一条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这些指标有很多来自于企业上报。在这里我想提一个制造业竞争力指数,因为我们院在成立的时候,当时就受我们湖北省质监局的委托,做了07年湖北省制造业QCI,当时是我在负责这个项目,为了这一个项目,我们基本上有160个学生协助我们一起来做,这里面有很多的数据是没有的,都是要我们进行二次计算得出来。比如说企业,或者是现有的统计局的数据,按照要求进行统计、平均,一出来的话,我们的QCI竞争力的指数大概是排在第四位和第五位,就是我们当时拿到这个结果之后我们自己都不敢相信,就是说肯定是做错了,就是武汉的制造业,大家都知道,武汉的经济实力,从我们湖北省各个省和市来看,QCI肯定是第一位,那么它排在第四位、第五位,那这个肯定是不相符的。后来我们回头一个个数据看,看这个数据是怎么来的,后来我们拿了模型去做,并最终发现,原来这个模型里面有几个非常重要的不合理的地方。
这个指标使武汉市的QCI排在其他省市的下面,其中这个专利数在武汉的统计局里面他是没有按行业分的,我们当时是找了武大的两个机房,160个学生,每个人手上拿了一个国民经济行业划分的表,我们在网站上进行一一对应地看,这个专利是属于哪个行业,哪个行业有多少的专利数。通过这样才算出来每个行业里面这个指标是多少。所以这个数率得出来很麻烦,而且这个专利数大家可以看到,一个是100万元是一个专利,这是讲企业;还有一个是1000万元也是一个专利。从这个市场上的竞争力来看,我们肯定觉得一个专利数能够支撑1000万元的,这个市场竞争力肯定更强。但是我们从这个模型上看的话,每百万元的专利数,就是说这个企业的得分值在这个企业得分的1/10,从这一点上来看,也就是说竞争力越强的企业在这个分值上的得分就越低。所以这就导致了武汉的QCI,它的竞争力指数是非常低。杭州的QCI远远落后于其他的市,还有沈阳。当时他们质监局的领导也说,因为这个里面是12个数据,除了竞争抽查合格率以外,其他的全部都要找企业要,而这个里面有一个质量损失率,质量损失率按我们收集的数据,我们的数据也来自于质检总局各个省汇总到的,就是说我们全国的质量损失率是0.21%,内部损失是0.1%,外部损失是0.11%,加上一起就是0.21%,但是我们看到美国他们最好的质量损失率,最低也是3%,而我们中国的质量损失全国是0.21%,也就是说从这一点上看,我们对这0.21%是否绝对真实是持怀疑态度的。
为此,我们要看到,让企业来上报这个数据存在很大的风险。如果一定要让企业上报,必须给予企业足够的激励,这样才能得到真实的数据。另外计算一定要简单,如果太复杂,像QCI这样,因为我们学校有很多的学生,而且武大的学生总体来说在计算和责任心方面都比较强一些,所以很多的工作可以很快地进行,我就很难以想象,如果一个省局的质量处可能面对这样一个繁重的计算,而且像这个企业质量竞争力指数每季度做一次,这个任务量就是非常大的。这是当时我们在接到这个项目之初,我们国家在这方面的一些指标数字相对较少带给我们的启示。
    我们也梳理了全国各地的质量分析报告,我们当时也去了总局主要18个司局,以及全国10个质监局和检验局,还有工业联合会等等都进行了座谈和问卷调查。在问卷调查里面有一些有意思的结论,可以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这是我们基于问卷调查的,其中还收集了工业联合会里面,因为他们也在做质量统计的计算,包括分析,报告都在写。我们这里也收集了各个不同行,有8个工业联合会他们目前所用的指标不同的产品,我们都进行了梳理,所有的指标都列出来了。(具体指标数据,略。)
    此外,我们在进行座谈的同时,也给我们的调研对象发放了问卷。其中有几个问题跟大家分享一下。比如说第五个问题我们问的就是:您认为您工作范围内,关键的业务数据来源。首先说明一下,我们这个调研对象都是在我们质检部门要有综合管理工作经历的人才能做这份问卷。从数据显示可以看到,有45%的人认为我们现在的业务数据来源是不太准确的,很不准确占了15%,也就是说我们认为我们的数据来源有60%的人认为是不准确的。还有第七个问题,这个也是当时出乎意料的。即:您认为现在已有的质量分析报告应该改进的主要方面是什么?64%的人认为是完善指标,统计指标体系。这个当时我们在涉及这个问项的时候我们就把指标体系排在A项,因为人在选问题的时候,一般是B、C、D后面三项选的概率比较大,一般A项眼睛一扫就过去了,但没想到选A的人占到了64%是最高的。这也印证了我们当时研究的一个路线,因为当时我们提出的要做质量分析报告,首先要能够进行定量的指标体系的提出,这跟我们的路线也是不谋而合的。另外第八个问题:您认为影响现在统计指标体系的主要制约因素是什么?66%的人认为是统计的基础性研究不够。其实当时我们认为我们想的应该是选经费不足的人应该是最高的,因为当时也是调研觉得,统计要有经费,没有经费很多的数据都上不能。从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来看,我们指标他本身存在这一定问题的。
这样我们抽象出来,现在的质量报告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个我不再多说。大家都是在一线工作的人,对这些问题可能都有所感触。我们抽查合格率,每个季度抽查的对象都不一样,而且波动很大,没有一个像GDP一样,他是一个积累性的指标,所以他是可以进行时间纬度可对比的,而我们有些指标是做不到的。另外我们所给出的报告的对策不具有针对性。比如说要加大竞争抽查,但是都没有具体体现出每一个季度,每一个月份。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质量分析报告在做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也是我们在做这个项目中要注意的。
二、如何撰写质量分析报告
接下来我们着重讲一下对质量分析报告,我们到底如何写。刚才我们已经通过数据看到了我们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但其实我们各地的质检部门已经在进行宝贵的探索了,也写得非常好。我在这里从我们的研究成果里面抽取一些现在的质量分析报告中应该有一些帮助的部分。比如说我们讲了一点,统计分析的评价对象。我们在看这个报告的时候,包括我们当时也调查了我们省长、市长一级的来看我们质检部门所报告的质量分析报告,就是让他们来谈一下这里有什么问题。其中有一个问题就是,我们质量分析的对象是不明确的,或者说他时常发生变化。我这里有一个例子,就是一是市的质量分析报告,这里我可以给大家念一下,就是他第二部分,主要产品质量的状况分析,第一条就是食品专项整治取得一定的成绩,第二就是化肥农药等涉农产品质量有喜又忧,看这两个小节的分析,很对。其实你作为看这个报告的,你可以给多个人看,你可能会是相同的答案。比如说第一点食品专项整治取得的成绩,这个其实在说我们做的质检工作,并没有说我们的产品。第二点就是涉农产品有喜有忧。我们不讲他概述地是否准确,但是我第一点讲的是竞争抽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就是专项整治取得的一定的成绩,他等于就是说两个不同的概念。一个在说我做的工作是有一定的成绩,一是在说这个涉农成绩有喜有忧。因为我当时拿到这个报告的时候我看也给我的家人看,他们一看就说这个好像不是一个概念,就是说这个报告里面说的不是一回事。上面说工作,下面又说产品,而整个大的框架是要告诉我产品的质量状况如何,是你做了哪些之后的结果。当然你可以说你做了哪些工作,但那应该是另外一部分的工作,你既然第一部分大标题是说产品质量状况的总体分析,那么应该说是产品质量如何,涉农产品如何,食品产品如何,但是就不能出现竞争抽查和专项抽查取得的成绩,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所以这是我作为其中要讲的一点,就是我们需要写的报告的时候,包括我们做质量统计,找质量指标的时候。我们评价的是这个产品的质量状况如何,而不是我质量工作如何的一个指标,这是我们需要明确的。
那么我们再深入地思考会发现这样的一个问题,我们当时考虑到像产品质量这一块,肯定是要纳入到我们质量分析报告里面的。当时经常被问到我们的服务质量,工程质量,环境质量要不要纳进去?当时我们拿了模板以后,因为他是产品质量的分析报告,很多人提问,这个没有服务,没有环境,那么这个肯定就没有体现宏观质量的工作机制,那么是否是这样的呢?其实不是这样的,首先我们看产品的质量分析报告以外,除了包括产品质量以外,是否应该有环境或者服务,这里我们的答案是非常肯定的,肯定是包括服务。为什么呢?现在随着我们很多的城市,我们要推出第二产业,进入第三产业,比如说像北京、上海很多这样的城市,加工业的厂都搬到离城市比较远的地方去了,那么我们这个城市越来越多的知识是服务业。这对于我们质检部门来说,我们是管产能的,生产环节的产品质量,而我们的编制又这么多,人员、设备、装备也都在这里,对于我们现在整个的监管来说,其实和区域有直接关系的,也是很重要的一个特点。
我们可以看到服务的比例在不断地增加。从长远来看,从我们的质量报告里面必须要有服务业,否则的话,我们质量这一块就缺少了一部分。而且很多地方的工作中心,如果只有产品生产这一块的话,将来我们会失去很大的一个工作领域或者是范畴。所以说我们认为质量评价的课题,应该包括服务工程环境,当然产品是不用说的。大家在写的时候,包括这四个方面,但困难立马又来了,工程质量该怎么写?你要向别的部门去要这个数据。环境部门怎么写?你也要去别的部门拿数据。服务质量如何?虽然现在有的质监局,他们已经自己在做了。我也看了他们对服务业的分析,发现大家做的都比较浅。从现在直接的产品质量分析,我们这边被问地最多的也是,他是否应该被纳入?我们说应该纳入,但是他现在没有被纳入,那他现在是不是就不是宏观质量分析?其实不是这样的。因为宏观质量所体现的,就是说我的内容不再是局限于针对单个企业或者是某个别企业的。他的质量问题我会采取什么样的措施?而且我要占到一个国家区域的政策,包括我们市场准入,我们一系列制度的建立,标准的设立,而不是说一个纯技术。如果说你是开展QC小组要企业专家,那这个可以有。但是我们总体性不是体现在是否包括服务环境工程,而是体现在我们质量报告中总体质量的一个问题。它不是单个企业的,或者是单个消费者的问题。
下面再简单提一下我们宏观质量统计分的主体是谁?这个其实当时我们去各个部门调研的时候,他们就觉得,这个是不是要由我们政府来写?为什么由政府来写?其实开始讲课我也已经讲了这一点。就是说我们质量统计与分析的目的是为了提供给政府做质量决策的,也就是说如果提交给消费者的,这当然由咨询公司来做,也可以有很多的研究机构,市场中介都可以来做。但是这个报告是我们部门,就是他是我们工作绩效的一个有效的载体。有些时候我们不需要很急地把自己所有的东西都要摆出来,告诉别人我们做了些什么工作。其实我们的产品质量,监管水平提高一点,这就是我们工作成绩的体现。所以我们说这个质量分析报告,他有时候里面可能是我们质检部门写的,但是没有明确地写我做了哪些工作。竞争抽查合格率怎样,出口退货的情况怎么样,这其实已经在表明我们的工作业绩了。因为如果我们翻开宏观经济分析就可以看到里面是各式各样的数据,但是至于我们的宏观决策到底做了哪些,其实是并没有,他只是对数据的一个收集、分析。所以我们说统计分析在这个报告里面,就是提交给我们政府的报告,是由政府来提供,但是写的话,可以采用市场化的方面市或者是购买的方式。如果从理论上来解释,因为当时我们做这个课题,很多人问我们,能否从理论上解释?因为从定期上判断大家都知道,这些东西要由政府部门来写,其实由这种公共产品,一般都是由政府来写,这个大家都很熟悉了。
在这里我们还想讲一点,就是顾客满意度,为什么是第三方测评,像这个质量评价也是这样的,他不能是由企业或者是消费者来提供的,必须是由政府来裁定。比如说像我们授课的顾客满意度,比如说我们这个班如果有一个班长的,他会收集大家觉得李老师讲得怎么样,他会做一个顾客测评,但是如果由他来做顾客测评是不合适的。我是提供者,大家是接收者之外的另外一个人来做顾客满意度的测评,这样才是对的。而像质量评价,我们在里面写的内容就是基于此,就是说有企业的信息,也有消费者的信息,在这个报告里面应该有所体现。所以以前我在带本科生的时候,我们做顾客满意度测评,我们说我们这个课堂,就是说我们给大家布置作业,就是我们这个课堂的学生都可以调查另外一个班的顾客满意度、授课满意度的情况是怎样的。如果我们这群人来做顾客满意度测评,就很容易出现故意给这个老师打分很高或者很低的情况。当然我们说,我的个人道德非常高,不会出现这种情况的,但是我们知道,游戏规则是这样的。所以我们这个质量统计与分析也是基于政府,他要基于第三方对我们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进行一个仲裁,这也是我们宏观管理的一个公共性。
那么“质量统计与分析”这个题目,就是说我们统计的目的是什么?我们做分析是做什么用的?可以说我们做质量分析,它有一个前提就是统计。这个统计就是说我们要进行定量化,定量是定性的一个基础。也就是说我们在做这个纸张时,其实给我们一个课题的目标就是,你们质量院要能够写出一个模板,这个模板要能够让国家省一级、县一级按照这个模板去写一份质量分析报告。当时有的研究可能就直接写了,我们当时认为是应该先做质量指标,也就是质量统计指标。这个指标并不是说为了做统计,为了写分析报告用。有了这个分析之后,分析问题之后我们的目的是干什么?它是能够进行提前的预警的。也就是说我们以前在做产品质量控制的时候,我们是在检测他的合格率,如果它不合格,那就重新生产。那么我们现在预警的目的就是为了预防质量问题更多的发生,降低它发生的一个概率,这就形成了一个闭合的曲线。这也就是说我们在写这份报告的时候,其中的一个目标就是首先要用定量化统计一些东西,然后分析一些问题。分析了问题以后并不是摆在那儿就不管了,我还要分析怎么样减少这种问题的发生,或者是减少这种问题发生的伤害程度,就是出在这样的一个出发目的。
所以我们一开始写,这个线路就是这样的,先有定量的数字,再做深入的分析,再提出我们下一步措施,如何减少质量发生制件,这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观念。当然这里面有很长的分析报告,这个结论是非常清晰的,就是说我们做统计和分析,应该着眼于风险检测和安全预警。这样才能够体现出我们这样一个宏观性,也就是说我们这个宏观性不是表现在是否包括服务环境,如果仅是产品,我们仍然要从质量安全的公共性的角度来降低质量的隐患,那么这样才能够体现它的一个宏观性,这和我们的管理是相结合的。这是一个结论。
    另外一个就是关于具体到质量分析报告如果来写的一个问题。如果来写呢?我们对宏观经济运行分析报告已经非常成熟了,里面有些方法是值得我们借鉴的。这里我给大家看一下其中有几份报告。我们当时搜达了宏观经济和社会运行的很多,包括其中的一篇就是《国有经济的运行分析报告》,这个大概是10页纸,4000千字。它首先有段总体的概述,后面对总体情况进行一个详细的分解。大家会看到里面有很多的数据,比如说国内生产总值,社会消费零售总额等等,还有外贸的一些数据。我们可以看到它前面的分析都是对数据的一个统计,或者是一个展示,他没有做太多的定性分析。比如说煤炭行业总体形势较好,营业收入和利润增幅均较高等等,发电企业怎样怎样,大家可以看到它的数据是非常多的,这是对国有企业的一个分析。这里还有一个自然灾害的一个分析,2008年我们自然灾害我们国家发生地比较多,我们看一下他们是怎么来分析的。它首先也是一个基本情况的介绍,大家可以看到这里面有很多醒目的数字,一共造成了多少人受灾,死亡和失踪的人数,紧急转移了多少人数,然后受灾面积是多少,经济损失是多少,然后是主要特点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巨灾连发历史罕见”,这是一个定性判断,接下来是一些数据支撑,怎么说他是连发的,而且是历史罕见的,怎么是发生比较频繁的等等。大家可以看到它运用了很多的数据,后面就是写我们如何在防灾方面做的一些具体的工作,这里我们只是从这些报告里面只是看到了这几个而已,那么大家可以从这个里面看到,这里有很清晰的特点。可以看到他的统计指标是他的分析报告的一个起点,也就是说他所有的报告里面,都是基于定量来进行起草的。它有很多的数据,但是并不是像我们认为的他只有GDP或者CPI一个数字。它是有一组数据来共同组成的,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我们总结有这几条:首先他对质量状态有一个定量的描述,而且这个指标是一组而不是一个;另外一这组指标下来具有开放性和动态性,这个意思就是说如果连续观测,他几个季度的统计,比如说像国有企业的,它的宏观经济运行的分析报告,我们可以看到,它一季度和二季度,有些指标是相同的,有些指标没有被用到,它依据当时特殊的情况而定的,也就是说有的季度有GDP的变化可能比较剧变。这里就着重分析GDP,可能下一个的GDP的变化不是特别明显,那么它可能就不用这个指标了。也就是说这个指标是开放的,而且是有变化的,并不是说每一个GDP都是一样的,但是大致上是一样的,也就是说他是一个指标库,每一个时期哪一个指标表现的比较好的,分析的亮点,那么我就用哪一些指标。有些季度,或者说有些统计周期里面,可能某些指标很明显,因为指标太多了,我就没有去说它了。那么我们在做质量统计分析报告时,我们首先也是要找到这样的指标,如果有这样的指标来支撑我们的质量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刚才我们找的这两份报告,他印证了我们在一开始讲的,我们做这个报道目的是为了驱动我们地方政府的行为,是给政府部门看的,不是给消费者看的,也不是给我们的企业家看的。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定性的分析,就是最后上升到我们总体质量状态到底是怎样的。他是建立在我们定量分析的基础之上的。所以这里我们要提到一点,就是从宏观经济与社会的分析报告里面很明确地看到,我们一定要有比较庞大的定量的数据来做支撑,这样的话我们的质量分析报告才能够写地比较科学和全面。
为什么要使用定量?我这里列举了三个例子。第一个(例子),每次高考之后,武大的一些老师经常被邀请到全国的高中去宣讲,也就是邀请别人报考武汉大学,有一位老师在宣讲时说一个指标,就吸引了很多人愿意报武汉大学,那就是薪水问题。比如说2000级武汉大学的毕业生,年均收入都是20万,单这一个数据,大家就会觉得来武汉大学读书是非常好的,工作也好找,薪水也很高。下面(一个例子)是,我在选择牙膏的时候,就是老记着有一个牌子,说这个蛀牙减少了百分之多少,这个百分比给我的印象很深。所以每次在选牙膏的时候我就不由自主选择这一款牙膏。第三个(例子),这是宏观经济都会用到的,比如说CPI,上涨了多少,跟上个月环比相比上升和下降多少个百分点?可以看到都是用数字进行说话,而且数字很容易给人留下一个很深刻的印象。而且为了起草这个质量分析报告的模板,我们当时设计了很久,我们深刻体会到这些数字游戏,说得一点都不夸张,像20万元,大家都知道,平均年薪是20万,我们知道有一个学生拿100万,下面的人都拿3万,那这个估计也可以平均出一个20万的年收入的数字来。但是我们要看到,如果我们问,2000级武汉大学的毕业生,年收入多少万的人数是最多的?估计就只有3-4万,这个可能是年收入最多的,但是我们没有用这个数字,这个数字其实可以根据我们的需要。如果我们做深入的分析,可以观测出观点和结论,所以我们可以看,做定性分析,是需要大量的定量做基础。如果从我们分析上来说定量的话,比如说CPI我们一般说超过了30%是多少,超过了50%是多少。它就一个定性的判断,所以我们先要确定CPI是百分之几,然后才能能够判断我们通货膨胀是温和的,还是恶性的。所以我们从这个里面可以看出一个结论,就是从经济社会的分析报告里面可以看到一个定量是一个定性的基础,我们首先要对质量状态进行统计。
《统计数字会撒谎》这是一本书的名字,提供了很多角度,很多方面如何做图表,如何做数据分析,得到我们想得到的一个结果,数字是可以玩游戏的。当然我们在具体做这个事情的时候会发现,因为撒谎或者是游戏,有一天总要被(发现)。所以我们有一些基本的逻辑,我们要遵循。有些质量的基本特征属性我们还是要抓住,到底质量统计的编辑和界定在哪里?哪些是不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就是说它要有一定的积累性,不能说不断的历史时期,它突然就变了,或者是没有了,或者是不存在了,这样我们就没法做了。
接下来我们要顺着我们的研究来看一下我们做了质量状态的评价纬度和原则是什么?质量的属性到底是什么?应该抓住质量的哪些它才不会随着不同的季度发生变化,导致我们工作也经常发生变化。
    首先我们要讲一下质量的特性。这个我们也做了深入的研究,我们的结论是非常简单的,但是论证是非常复杂的。质量是具有两面性的,说简单一点就是安全性和发展性。其实也就是一个底线和激励性,一个是约束性的一个是发展性。约束性就是安全性,发展性就是激励性,就是说一个是约束的,一个是我要支持你。我们发现质量可以从这个两个纬度去衡量。比如说手机的质量有多好,其实是根据能否受众的具体需求来定的。比如说我们的爸爸妈妈,他们的眼睛花了,他们看我用年轻人的手机,虽然很眩,但是他们看不清楚,这个字幕显示地太小,所以他们要用老年手机,显示的字非常大,铃声也非常响,还可以收听广播,虽然它的功能很少,但是他们也不需要太多的游戏及各多的其他的增值服务。他们觉得那样的手机会很好。像我们觉得他们那样的手机肯定是不好的,所以质量到底有多少地好,每一个人不同的标准,这是一个方面的纬度。
    不同的人群大家都比较认同的,就是质量要没有伤害性,比如说这个手机,它不能有辐射,或者是发生爆炸,在温度超过多少度的时候,它会剧烈地产品射线等等。这个无论是各个年龄的,不同收入级别的,不国家的,大家都是有这种要求的。只有在这个最基本的要求之外,人们才会有一个更高的要求。我们对质量的一些特性没有抓住它的关键和本质,像安全界面,它的基础核心稳定的特征在任何时候都不会变。我们在50、60年代,那个时候我们只讲吃饱肚子,不讲会产生什么危害,但是其实我们有时候说,它其实还是有这样的需求的,包括以后,我们只会对安全的要求是越来越高。至于在这个基础之上,这个产品有多眩,比如说像牛奶,它不能有有害物质,比如说现在的女孩子喝牛奶如何地美容,比如说它含蛋白质有多高,有的是5%、有的是10%、这个就是按照需求不的人群选择不同的蛋白质含量,但是起码这个牛奶里面不能有有害物质,这是大家共同的要求。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质量是有共同特性的。也就是说一个是正像的,一个是负像的,一个是刹车的,一个是踩油门的这两个方面,这两个东西按照我们前面讲的,它其实也不是矛盾的。我们刚才讲宏观质量的目的,就是说我们要守住这个底线,能够促进质量的发展。质量收益也是质量发展。
    质量伤害指的是什么呢?就是负像,就是说指对我的伤害,就是说因质量导致的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质量收益就是说对我产生的促进作用,这就是质量收益。我们要论证质量伤害到底怎样做?这句话虽然很简单,因质量导致的伤亡或财产损失,因什么样的质量而导致的,导致到什么样的程度,伤和亡怎么样来界定?财产损失又怎么样界定?其实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工程。现在我们已经在做了,也就是说我们说的质量伤害,就是指产品对人产生的直接的伤害,而且这个直接的伤害要被科学论据所能证明的。比如说我们读一本小说,让我们最后精神崩溃了,那如果要从医学上证明是直接有导致我们的精神崩溃,或者是对人的伤害等等。如果不是的话我们就不能把它纳入到质量伤害的范畴之内。所以大家可能看到宏观质量统计,它的边界已经出来了。一个是质量安全,一个是质量发展,一个是约束性的,一个是激励性的。其实我们可以看到在质量统计或者质量特性里面,他是有这两个方面,而且这两个方面是不矛盾的,一个是底线的,一个是更高层的,所以这也符合我们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划思路。
反过头来看宏观质量管理如何做有一个一一相对应的,就是说我们的宏观质量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宏观质量?其实我们用一句话概括,这是我们其中研究报告的结论,就是说政府宏观调控下的市场驱动。就是说我们政府应该管什么,管在哪里,边界是什么。如果用一句话概括我们的宏观质量,就是说我们经常的说政府的归政府,市场的归市场。这个话说了很多次了,那到底这个边界如何分呢?
其实我们通过质量的安全和发展,这两个纬度(我们都叫纬度),好像总觉得他们叫主线,叫质量安全和质量发展两条主线。这两条主线其实就印证了我们到底应该怎样做。我们宏观调控的是质量安全,市场驱动应该做的就是质量发展。这就是把它之间的关系和边界,我们在这里做了一个大致的说明,管安全这一块,是我们政府紧紧抓住不放的一块。关于质量发展,质量有多好,质量满意性,顾客满意度有多高,如果是更高,就是激励了,这是从质量发展的层面这个问题。所以说我们提出了质量统计,有这两大主线,也就是说质量安全和质量发展两大主线。其实我们在论证它的时候,费了很多的周折,光有结论,大家可以说谁都有结论,但是如果去论证它的科学性,我们做了很多的研究。在1984年,大概是4季度,我们有些产品的质量大幅度的下滑,我们国家为了处理这个事件,就出台了在全国要进行竞争抽查进行质量的管理,随着1993年又确立了再次写入了《产品质量法》,这里有一个表,这是报告中的一个表,是我们从1985年到2008年,国家级产品质量竞争抽查,它的工业产品种类的占比变化图。这个图看起来很简单,但是这个图费了很大的周折。好像从97年开始,我们每一年国家竞争抽查,抽查了哪些产品,产品目录是什么,在网站上都有。之前没有的,尤其是前几年,像1985 -1993年都没有现成的资料,当时我们跑到湖北省档案馆去查。我们一开始是发布到经济日报上,就是从85年的四季度开始,每一年每一天的报纸翻,然后把所有的数据都记录下来进行统计,从季度汇总的年度,就是我们抽查的目录是什么,集中的工艺种类是多少,大家从这个图形上可以很明确地看出这个特点,当时我们看到这个图是非常稀奇的,大家可以看一下,从1985年开始到这里可以算一个阶段(见PPT),因为这可以算是一个阶段,,1992-1997年大概是在一个区间之内,然后从1997-2001年大概在一个区间,然后2001年工业产品占的比值应该市在30%左右,应该是在这个区间左右,大家可能看到从一开始100%全部是工业产品,像酚、醛,就是化工产品之类的东西,后来就不断地减少,最终一开始可以说,80%都是我们的工业产品,后来80%应该都是我们的消费产品,也就是说他是一个“二八原理”的导致。一开始80%都是工业产品,后来20%之是工业产品,所以我们形象地称它是我们的“二八原理”。就是从这个图形上可以看到我们出来的产品的种类越来越向消费集中,也就是说从生产的工业产品向消费者的消费过程不断地聚集,比如说像食品类的,还有日常生活用品等等,这里我们都有详细的记录,这里也可以给大家看一下。这是我们在《经济日报》上当时看到的一个结果(见PPT),也就是说我们从1985年-2008年将近20年,每一年抽查产品的种类是多少,因为当时为什么我们计算出这样一个比例呢?因为我们会发现我们质检总局的竞争抽查氛围融资、建材、食品这几大块,然后我们重新抽出,而且看工业产品的比例很容易计算出来。因为很多属于工业原料,或者工业的中间产品,很容易被抽出来,所以这个比例就很容易出来了。那从这个里面可以看到,这个研究成果是我们没有接受国家质检总局这个项目之前就做的,我们会发现,可能我们的历史长河中,我们每一个质检人在里面做的事情,可能我们看到不是一个时间的横向界面。但是我们会把这20、30年串起来,我们会发现,原来我们的路径是这样走的,就是说我们发生了质量问题而产生的一项政策和措施,在不断地规模化运用,不断地扩大我们监管的范围,不断地我们的标准法规等等相应的有很多的资源,不断地向我们聚集。后来我们会发现,我们也在不断地向安全进行缩减,进行集中。也就是说我们可以看到的,我们把质检系统比喻一个人,就是说它一开始被诞生的时候,就是说竞争抽查比作是一个人的话,他可能由于是质量问题,这个问题可能就产生了,在之后的过程中我不断地获取更多的资源,不断地监管更多的范围,后来会发现,又出现了很多的质量安全问题,又不断地收权,就是以前有很多的权是往外的,但是现在有很多的权是要向内,就是往里收,向质量安全这个领域在靠拢。所以从2001、2002年以后可以看到,我们所有的抽查产品的目录,还有我们提的一些工作的重点的话,都是基于安全。因为我们每年都有年检,我们质检总局大概是从上世纪90年代的年检,我们全部都是从数据上来,从局长的讲话,工作的部署我们每一页地翻来,感受它这种工作思路的改变。我们有这样一个很深的感受,就是向安全靠拢。这印证了我们质量安全在我们工作中,是在我们质检工作中是根深蒂固的。而且我们现在正在向质量安全上靠拢。当然现在从去年开始,我们所有竞争抽查所有检验的目录,都已经是基于安全的了,这是我们2008年的一个研究成果。
    刚才我们给大家分享了我们这个研究工作当中,我们认为质量统计分析报告,是给政府看的。而我们大家看的一个着力点就是质量安全是政府部门必须要守住的一方。那么在此基础上,再涉及到我们关于质量发展方面的有关质量问题的反映,或者说是有关激励措施的制定。也就是说我们现在作为政府质检部门,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在宏观调控之下,守住质量安全。让质量发展能够通过市场来进行激励,或者是得以驱动。刚才我们运用了一个竞争抽查合格率,产品的变化来证明了我们对质量安全,我们现在的质量监督抽查越来越确定安全,这也反映了我们质量工作也在不断促进于对质量安全的趋进。
现在我们知道了我们对于质量评价要趋于质量安全,质量分析也要趋于质量安全,那么我们怎么样来选择质量统计指标?这是我们接下来要做的一项很重要的工作。
关于质量指标,我们首先看一个表格,先看右边的这个表格,当时我们为了做统计指标首先收集了质检系统所有的数据,各个业务部门的数据。比如像特色方面的,还有竞争抽查监督处的,还有执法这一块的,还有标准等等。我们会发现数据是非常多的,还有我们一些要素投入的数据,比如说我们去地方调研,他们直接跟我们说,这个报告要体现出政府给予我们经费的多少。因为经费多了,我们的质量工作才能抓起来,我们的质量工作才能上台阶,我们现在质量工作之所以有问题,是因为经费的投入不够,我们的技术人员的比例不够,还有我们装备投入也不够等等。如果把这些数据放在一起,你会发现这些数据是非常多的。大家先不看这些数据叫什么名字,光是我们质检系统内部的数据就非常多。还有其他的行业部门的,他们用了哪些产品的一些统计的指标等等。像有些转动装备制造业、纺织、食品等等,很多的,就有很多生化指标,像卫生指标都很多,那么会发现到底是哪一个指标可以抽象出作为质量的指标呢?我们会发现太多了。因为指标一多,你反而就没有重点了,到底是选择哪些指标能够写入我们质量分子报告呢?我们会发现在这里面会考虑,就是因为你的质量指标能够说明问题,也就是说这个指标可能降低了,或者是过低,就会说明质量是有问题。我们会发现这些指标有一个特点,就是它们跟质量都有关系,但是不都是直接的关系。比如说我们标准化项目个数,它可以说标准化项目个数越多,我们的质量工作,或者是我们的质量水平越高,但是真的是这样的吗?我们的标准化水平就代表我们的质量水平越高吗?我们肯定就觉得那是未必的。
    还比如说我们对一些质量水平的认证率,认证率越高,我们的质量水平就越高吗?我们也会觉得那也是未必,所以拿这些数据去分析它忽高忽低,或者是他有一些高低变化,就会发现它没有很正确的,很科学的反映质量状态,所以当时我们看到这些指标的时候,包括我们专项整治的时候,专项整治多,出现的问题也不代表质量水平差,那么到底这些指标到底怎么运用呢?我们在思考这些问题的时候会惊喜地发现,就是发现这些指标都很重要,而且可以说都是必要的。这些指标都会造成质量状态或高或低,但是他们本身代表的都不是质量本身,或者产品质量本身。比如说像我们的标准,像我们的科技的投入,创新的能力,人才的拥有量等等,这些都是多产品指标,虽然他们都可以决定质量水平,但是他们都不直接等同于产品质量的高低。我记得当时王局长给我说过这样一个例子,就是说我们湖北省级名牌,拉动我们本地制造业的贡献有多大?他当时就提到,获得湖北名牌的企业的利润率在几年翻了多少倍,当时他跟政府部门做汇报,省长就问他,企业的利润率,或者是他的销售收入翻几番,就是因为他被评上的“湖北名牌”了吗?这样一问,我们就会觉得这个问题答不上来了。肯定不是完全因为这个原因,它跟企业的经营,企业自身的市场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就是说我们拿这些指标去分析他通过了国际认证,然后又达到了国家标准等等,你会发现这个都不能代表说明他们一定能够保证他们的产品质量很高。所以我们认为,这些因素他们都是质量的过程性因素。而且我们想要找到一个指标,就是反映产品质量是综合反映这个质量状态的一个指标。在影响过程中你会发现,这个过程性指标,我们质检部门,或者是质检系统的指标,而且只是政府监管的这一类过程指标,像企业的自身管理,比如说我们说的诚信建设,或者是市场等等,这也是造成产品质量发生下滑或者是上升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他们都是过程因素,应该是分析过程中我们必须要用到的。所以我们认为质量的指标是分为过程性指标和结果性指标。我们先不管结果是什么,但是当时我们就画出了这样一个图,这个图可能不是很漂亮,但是思路表达了我们怎么样进行质量分析的思路。(图略)
    首先我们希望有一个指标体系,这个指标体系里面它其实包括两部分,一个是质量的结束性指标,也就是状态指标,也就是放映产品质量状态的,一个是工作指标,就是我们质检部门,比如说我们的执法打假,还有我们标准性,还有认证的通过率等等,经费的投入,人员能力的提升以及其他方面的要素的投入等等。这都是我们的工作指标,我们是从结果的状态性指标看到我们的质量状态,质量安全的状况是怎样的,然后找原因。为什么它上升或者下降的原因就来自于我们的工作指标?我们质检部门的工作指标是不是经费投入太低了?或者是由于我的执法打假的力度不够?或者是标准的认证的程度,标准化的项目太少等等。同时工作指标,过程性指标,还包括市场的、企业本身的都可以。所以我们可以看到,结果性指标是我们质量分析的一个前提,我们再去通过我们过程性的指标找他存在的原因是什么,而这个工作指标就是我们监管的工作指标。按照刚才企业本身的过程性指标,还有市场的过程性指标,比如说像分析湖北09年二季度的质量状况的时候,当然就提到武重,当时它因为出口一批产品到国外,后来被退回来了,当时的研究就是由于经济危机,他们的对方不要这个产品了,并不是武重本身产品存在什么问题。还包括我刚才也看到,上海他们做了一个环境质量的分析报告,他们提到了我们上海的环境质量为什么得不到提升,主要是由于世博会即将举行,我们采取了一些非常态的做法,所以环境质量得以很大程度的提升,大家可以看,他就没有提到是由于我欢迎部门监管到位了,所以导致了环境质量的提升,他并没有这样说。
    我们刚才说了工作指标或者说过程性指标,我们大概知道,只要跟我们的质量行为,或者是质量结果相关的要素,都可以把它看作是工作指标。这就提到了,我们可能各个不同的东中西、还有北中南不同的产品特色,区域特色,我们的支柱行业不一样,大家用到的指标肯定是不一样的。比如说像北京,它的服务业占的比例比较大,像湖北,我们的制造业占的比例比较大,那么我们可能遇到的一些指标,或者是观察的一些角度是不一样的,以及扶持的产业也不一样,所以有些工作指标肯定是不一样的。
    那么什么是结果性指标呢?这是一个结论,就是说结果性指标用于统计性过程性指标,用于质量分析,这个也是我们项目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结论,到底是什么,我们待会儿讲。过程性指标是用于分析的。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宏观经济分析报告里面可以看到,他有几个方面,像GDP、CPI作为重要的结果的观测区域,至于是哪些因素拉动了我们GDP的上涨,它会有很多ERS的分析。不同的阶段,我们2009年上半年是由于出口拉动,2009年下半年是由于我们社会投资的拉动等。这些分析的原因都是不一样的,所以这样才能够体现个性化,它的原因是不一样的。反过头来我们可以看一下,因为我们院还在做另外一个项目,这个项目有很多东西跟我们研究的成果是完全地、非常地吻合。就是由国外的质检体制的项目,还有国外检测机构的,它的业务类型,以及经费来源支出等等一系列的研究,而且你会发现他们的检测机构,他们都有一大块业务都是来源于对产品信息的捕捉,也就是说叫风险识别。也就是说他们认为这个产品质量很多不单单来自于我自己去动手检验,很多都是来自于新闻网站,消费者的这种事后消费的体验和评价等等,所以可以看到质量的信息和渠道可以更宽一些。
另外就是我们当时去河南、江西、广东、厦门等地去调研,很多企业都认为像产品的退货率、投诉率及满意率等这些指标是客观指标,因为那不是他们自己能说自己的,出国销售产品肯定会检验合格之后才能销售的,所以他们产品出去了以后,可能是由于物流的原因,同时都是属于质量的过程的原因,那么消费者对他们满意不产品满意是非常客观的,这是可观指标,而不是主观指标。但我们认为什么是结果性指标呢?就是被消费者使用了以后,这个才是结果性指标。被消费者使用之后,体验之后,才产生了指标才是我们结果性指标。因为我们都知道质量的定义就是一种固有性能,满足消费者的能力。我们从它的定义上我们也能够看出来,他必须是跟消费者使用之后,才能够完整地质量的一个体验。这里我想给大家提一个问题,这个是我们当时思考的问题——到底这个结果性的问题怎样算。这个是我们常常思考的一个问题。很多时候是质量事故发生了以后,我们才知道这个发生了质量问题。这个产品有问题了,为什么每次都好像是我们最后才知道?这个恰恰是因为符合了客观规律,因为质量它本身就带有滞后性,他必须经过消费者之后才能够得出对产品完整的评价。所以我们来确定他的一个原则就是,消费者使用之后所产生的这样一个指标。那到底是哪些指标呢?这个是我列举出来的,就是当时我们分为刚才说的质量安全和质量发展两条主线。那么在安全与质量伤害这一块,又是基于消费者使用之后的。我们想象一下,就是安全使用之后对他伤害了,或者是伤亡了多少人,那就这个指标,叫指标伤亡率,或叫伤亡人数,那么关于质量有多好的话,使用了之后,他很符合我的要求,让我多大程度上满意了,那就是顾客满意度。这两个指标是我们基于刚才的结果性指标所提供的两个重要的指标,一个是安全性指标,就是质量伤亡数;一个就是指顾客满意度。另外,我们关于安全这一块还体验出来监督抽查不合格率、违法货值率、退货货值率,这个是我们基于我们系统现有的一些指标。
大家知道关于质量伤亡率,现在我们没有这个指标。那么我们的质量安全怎么去衡量呢?建立一个指标是需要花很长的时间和财力的。所以我们想能否将其他的指标先用着,等指标伤亡率建立起来之后再纳入到这个指标的体系当中?我们认为像现在的监督抽查合格率,越来越趋向于安全,还有违法货值率,这个违法其实也是有消费者,因为他为什么觉得你的产品质量是不好的呢?因为我用了之后觉得这个产品是假冒伪劣的,那么就去查处你,这个也是基于消费者用过之后的,出货订货货值率就是我们国外的消费者体验之后觉得你的产品存在问题的,所以大家看,其实这些指标的抽取,都是基于这两个纬度就是基于消费者使用之后结果性指标。质量发展也是一样的,投诉啊,还有新产品产值率等等,这些都是基于消费者,也就是说不是我们自己检验获得的一些指标。
    在3月22号在厦门召开的全国的质量工作会议上,其中有一条,就是现在国家正在着手跟卫生部、跟一些医院进行质量伤亡监控指标的试点。这可能跟大家的工作也是相关的,我也在这里把我们的研究成果稍微地介绍一下。这个质量伤亡率其实一开始是我们院想出来的,就是说根据我们的研究成果,是在消费者使用了之后,评价对消费者伤害有多大的指标。这应该是指标伤亡率或者是指标上的一个人数,我们觉得就用这样的一个指标去评价。我们当时就拿着这样的一个思路去国外找,不知道国外有没有这样的一个指标,而且很快我们发现在国外这个数据已经运行了将近有30年的时间了。在叫美国,它被称为“尼斯”系统,简称建设NEISS,全称是“美国国家产品质量伤害电子监控系统”。尤其是“监控”两字,他们的系统做到了监控的作用,他是美国消费者产品安全管理委员会主管的,是一个实时每天,甚至现在可以找到截止到现在,我们的伤亡人数是多少,在一个统计周期里面哪些产品导致了我的人员伤害在哪些部位,在哪些区域导致的。那么我刚才说这个在国外已经孕育有30年的时间,主要是在1978年他们CPSC委托的一家研究机构设计的这样一个抽样方案,在全美拥有6张以上急诊室病床的6017家医院中,选取了130家医院作为样本,其实到现在也只有96家医院是他的。因为有时会有一些医院的合并,数量会发生一些变化。这是我从他的英文文字里面直接抽取出来的。这个是它的一个样本表,这个是它的就诊量,从数字上可以看到是从小到大,小型医院、中型医院、大型医院、超大型医院,大家可以通过这个表上面看到一些介绍,小型医院的抽样比例是1.82%,他是按分层抽样的。第二个中型医院抽样比例是1.29%,大型医院的抽样比例是2.91%,超大型医院达到这个数字以上的抽样比例是4.48%,总起来看在6000多家医院当中抽取了130家,他的抽样比例是2.16%。这个就是他们在全美6000多家医院当中选了100多家作为我数据来源的样本。
另外就是在具体的运行当中,我刚才说有的医院可能是合并了,有的可能是不再适合样本要求了,所以有的会进行一些变化。2009年选择了96家医院作为代表性的医院急诊室,这个图就是说我们把这96家医院在2009的数据。在美国地图上的一个分布表,后来代表超大型医院21家,深蓝色的代表大型医院是8家,绿色是中型医院13家,浅蓝色的是小型医院46家,是最多的,黄色是代表儿童医院是8家,加在一起是总共96家医院。大家看这个样本,可以从美国的地图上看,因为美国中部的人口密度是最大的,所以可以看到中部医院的样本是最大、最多的。
他们是怎么算的呢?他们首先从这96家医院算出来伤害总人数是这么多人次,这是2009年的,最后他们算出全国2009年的实际伤害数值是多少。就有一个倍数,这个倍数怎么算的呢?就是刚才96家医院取之于6000多家医院吗?也就是说比如说我全国总共有1000家医院,我抽了100家,我从100家医院里面伤害了这么多人,然后再乘以10,就得出全国2009年质量伤害的人数到底是多少。其实他的算法是非常简单的,那么他到底是怎么来运行的呢?大家知道,作为一个统计数据要求的经费投入是非常之高的,那么他们是怎样做的?这个也可以跟我们在做质量工作有一定的借鉴。刚才我提到的我们做检测系统,检测机构业务,分析的时候,具体的检测义务是非常低端的业务,而且比重越来越低,因为他把很多具体检测业务已经外包像中国这些亚洲国家去了,他们质量做的东西都是比较高端的,风险的预警识别咨询。
    还有可持续发展,当然我们也会研究他的可持续发展到底怎样具体来做的,这个我们以2009年CPSC他的财务的年报来看的话,他将近有30%的预算是用于风险识别。因为这个风险识别里面其中就基于NEISS系统来做的,他在他的400名工人中,有86名从事这项工作,占总人数的20%。也就是说它的人员当中做数据的统计识别归类整理工作的,而且预算是将近30%,而且这里面我们通过文献收集,以及和他们的Emaill来往,我们了解到他们对于风险识别的实效是非常高的。如果确定伤害是比较严重的,必须在多少工作日之内完成调查,包括电话的、网络的,以及实际的采访等等都要完成的,所以到现在位置,美国已经运行有30多年了,我们当时看了也有一点灰心,美国都已经运行了30多年了,这个系统还在不断地完善,而我们现在还没有这样一个系统。那么这个数据我们现在做起来的话肯定是需要很大的经历,或者是很多条件的成熟。而且关于这个系统美国到底是怎样运行的,因为你作为一个质量管理部门,你是运用到医院,你只能拿这个数据,其实在美国很简单,他每天有一个人,有很多是属于研究机构的人员,他就外派到医院,就每天从医生的治疗单上面,只要是质量伤害的,每天要进行录入,而且每天必须完成所有的信息的录入。所以他们的系统现在可以是做到每天都可以进行伤亡人数的上报,而且现在的数据系统不单单是为CPSC这一家机构所用。美国很多其他部门,像运输、卫生、农业,因为只要跟他相关的产品,都可以从这个系统里面拿到数据,所以它现在已经成为了一个公共的平台。这里就是我要说的,他的研究机构,中间的中介机构,外派的人他每天要做的事情,就是把医生诊断的单子上的信息填到表格上面去,这个表格我给大家看一下,这个是医院、时间、这个是编号、出生日期、这是性别,像这里有一个第一产品、第二产品,就是说这里有可能伤害最直接的产品是哪一个。因为有时候医生在询问你的时候,他大致有一个判断,就是造成你这次拉肚子,或者是啤酒瓶爆炸等等,造成这个事故到底是哪一个产品造成的?他会有一个大致的判断,而且他的产品库,每个产品都是有代码的,有900多中产品。所以他们可以随时调出来,啤酒瓶造成的爆炸是多少?就是说他可以反过来调,这段时间死了多少人?也可以调某一个产品死了多少人?他们可以根据每一个纬度,就是工商的有多少死亡伤害人数,受伤地点在哪里,有多少人数,就是说他都是电子化的,都可以调出来。就是说他的这个数据系统现在已经做到了,成为了美国很多跟质量相关部门共享的一个平台,当然有时候是需要付费的。
    这里我们可以看到美国他们已经这样做了,而且运用地非常好,接下来我就不多讲了,这个是我们在美国基础上所做的,就是我们国家如何做质量上的一些构建,我们最后得出的结论就是在哪一个省选择一个怎样的医院,是几家等等,这是我们做出来的。
这里我还想说一点,就是我们在此期间我们走了很多的弯路,看起来只是得出了那两个表,我们做了很久,而且走了很大一段弯路。这个大家看,从美国我们当时看的,他是在全国做的一个样本,具体的一个州列出他的质量伤亡人数是多少,如果再一个州做的话,这个州就是一个样本。比如说这个州有600家医院,那我抽取多少个医院,得从这个州的伤亡人数,之后加全国的。当时我们受到总局的建议要求,就是必须是区域可比,就是浙江跟湖北的要可比,而不能在全国得出的一个总体的数字。所以我们当时想在湖北抽查出湖北的,浙江找出代表浙江全省的,然后再加上全国的,当时我们看到美国没有这样做,当时我们觉得美国可能怕麻烦,没有考虑深层的原因,我们就这样做,我们当时按照这个思路去做,就是在每个省做一个总体的样本,后来在深入的过程中做不下去了,因为很多在河南受伤的人,在浙江去看病了,然后在浙江的人又向武汉看病了,所以在武汉就诊的人,很多他不是属于他消费了武汉的产品,或者在武汉受伤的,他可能是河南受伤的,但是他可能觉得武汉的医疗水平比较好一些,他就跑到这里看病来了,所以这个人到底是算河南的,还是算湖北的?如果这个产品还是浙江生产的产品,这个人伤亡的个数是计在谁的头上?这里面有很多的问题,就是无法进行界定,非常难。我们开玩笑跟我们的老师交流说,看来美国这样做还是有道理的,还是应该借鉴美国的经验,他们不那样做,可能是有它的的道理的,这是我跟大家反过来分析一下。
顾客满意度也是这样的,现在每个省都是这样做,这个样本量非常大,如果在全国有一个总样本,我基于不同的产品在不同区域进行抽样可能会更高,因为现在美国也是的,他不是在每个州做满意度,他是在全国做满意度,有些区域没有被抽到,这个可能性都是有的。这是我们看到美国他们的质量伤亡率,他们的指标也是在一个很好的运行当中,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惊喜,我们看到国外也有这样再做。
    另外就是顾客的满意度,这个我就不多讲了,我只想说一点,就是其实顾客满意度也可以分为宏观层面的和微观层面的。宏观层面就是指我们对某个地区、某个国家的顾客满意度的测评,微观的就是指渗入到企业的微观管理。比如说他跟企业的股票价格的关联度,跟企业的经营策略等等,就是企业他自己取决的顾客满意度,而政府做了顾客满意度。比如说他跟支出是正相关的,可以看出根据顾客满意度,可以预测我们消费者在某一个具体产品上的,它的支柱是偏高的,走高还是走低的,可以有一个预测,就是顾客满意度在宏观层面运用是最多的,他跟个人消费,或者说我们整个的社会的消费总量是联系在一起的。因为顾客满意度,大家比较熟悉,这里我就不多讲了,这都是指微观层面的顾客满意的,这是我们当时做的金龙泉啤酒的顾客满意度的测评,我们得出了部分的结论,这都是微观的,但是如果我们可以得出总体的项目,像跟湖北省做的名牌产品的顾客满意度测评,就可以得出湖北名牌,它的知名度总体形象以及这个产品的预期质量、感知质量、服务销售等各个方面都可以给出一系列的政策建议。
    下面我着重讲一下质量分析报告到底如何来写,它的内容框架应该是怎样的。刚才我们讲了现在的指标有了,按最合理的,就是质量安全,怎么运用到质量伤亡率,我来分析不同的产品,不同的区域,不同的时间,质量伤亡人数有什么变化。当然我们说这个指标现在没有,所以我们刚才用折中,就是说我们可以现在用监控抽查合格率,执法的打假的货值,还有出口产品的退货货值等等这些来做,也就是说我们要有一些结果性指标放在前面,像我们质检系统的业务工作是放在分析里面的。我们先看一下我们做的模板。这个模板有一个是去掉了所有的地名和区域名的,还有一个是我们以前做的有区域的,是国家层面的。
    这个是我们在总局提供的部分数据,当然这个数据也是不完整的,我们做的一个国家层面的二季度的,2010年二季度的质量分析报告,这里包括有几个地方需要跟大家解释一下的。
    首先第一部分就是一个总体的概括,而且前面要有一个称呼,或者是也一个抬头“国务院”,因为我们觉得先把这个写上去了以后,就觉得心里有一个主线了,就是说我这个是写给谁的,哪些应该放上去,哪些是应该详细写的,那么这里也都相当于先固定下来了,国务院,然后二季度,然后怎么样,大致的情况先说一下。
    下面是第二部分,就是对主要质量安全情况进行一个简单的介绍。这个我们也是和写宏观经济分析的报告一样。我的标题是可以定性的,很简单的一句定性,但是我下面全部都是用数据来支撑,这个我们当时建议把监控抽查合格率,因为我们检验检疫用的是不合格率,我们监督抽查这边我们用的是合格率,我们建议把它全部改成监控抽查不合格率,这是他的一个差值。那么在这里我们用了几个指标,你看这里是没有伤亡率的,因为这里没有这个数字。略有下降,然后我的违法货值怎么样,投诉量怎么样,接下来就是对我产生的这些问题,就是以上总体状况以后,后面他所蕴涵的一些问题和原因进行了一些分析。这里就是进行了一个简单的分析,待会儿我们仔细看。
    第三部分就是主要工作成效和措施,其实这里我们关系到,到底我们的工作做了哪些,表明了我们工作绩效和业绩的这一块。
    第四部分就是我国产品质量安全和风险预警的分析。这里用的是二级数据,我们当时首先是有哪些区域需要引起高度的重视,另外就是哪些产品等等,我们做了一个分析,这个里面其实有一个数据,值得和大家分享一下的,因为今年湖南刚刚发生瘦肉精事件的时候,其实我们一点都不惊奇,因为当时我们总局在去年给我们这个数据的时候,我们当时明显地发现当时河南的产品质量违法货值,占到了全国的第一位,就是已经在全国产品质量查出的货值中,河南是排名第一位的,而且远远高出第二位,比第二位高出三倍,也就是他的四倍,而且比它的一季度还多。就是说他这个区域要引起高度的重视,肯定是存在一些问题,因为我们从这一点,我们叫做产品质量违法货值,其实就是指的我们执法这一块所查处的货值,我们把它不叫查处货值,在我们执法稽察大队的系统里面,我们是叫查处货值,我们把它名字建议改为“违法货值”。因为查处货值意味着等于是我查了你的,我们为什么查他?是因为他违反了相关的法律法规,所以建议马上叫“违法货值”,指的就是查处货值。所以当时我们得知河南发生(瘦肉精)事件之后,一点也不惊奇的,我们去年就发现他的质量的风险级别就已经很高了。
    第五部分就是提出一些政策和措施,最后就是一个署名和时间。我们先看一个总体的框架,从上面我们得出了国家局的质量分析报告的模板来看,我们有五个部分,首先是反映质量区域板,区域质量安全状态的主要指标的状况。第二部分就是他存在的原因和支撑材料分析,这个支撑材料分析就是指我们过程性因素的分析,比如可能是我们企业的诚信问题,或者是市场的愿意,或者是企业的产品,由于确实是我监管部到位的问题,但有时不是我监管部到位的问题,就是企业本身自身的原因。然后采取的主要的工作措施和成效,第三部分主要是讲我之两好的方面,大家看二和三,其实二讲的是质量不好的方面,三是讲的质量好的方面,就是说我觉得做地比较有效果的一方面,就是说质量食品这一块,确实是质量得到到了一定的好转,但是要用具体的指标去支撑它,就是说一个坏的方面,一个好的方面。第四个方面就是我的质量安全和预警分析,就是基于我前面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以及一些总体的状况,我看出了在哪一些重点的区域、重点的行业,以及重点的企业有可能出现质量问题的,我这里就要提出来。第五部分就是很具体地提出来下一步质量安全政策措施。这就是我们整个的内容框架,其中对于第四点是总局强调的,就是一开始我给大家讲到的,就是他们想通过这样一个质量的通报制度来扭转我们工作的被动的局面,就是说我已经报给你相关的政府和部门了,那你要引起重视的,你就要签字,如果你没有签字的话,责任你也有一部分。
    这是省一级的,我们看国家一级。我们来看省一级的,这个省一级是以我们湖北省为例的。其实在这个里面我们有很多的设想在里面没有写出来。因为有很多的数据,我们这边没有,我们是通过质量处去拿数据,而且数据都散落在各个业务部门,所以我们很多想做的一些数据没有做成。同样的,首先要有一个称呼,对于我们二季度总体的状况进行一个分析,主要的总体质量状况进行一个简单的介绍。同样的也是对于质量安全指标,现在进行一个大致的介绍,竞争抽查率等等,产品质量违法货值率,名额超常增长,投诉举报量,这个其实我们认为“12365”,我们当时在做这个报告的时候,我们基于消费者使用之后,我们会发现“12365”这个平台非常重要,所以当时我们在做质量报告建议的时候,其中我们有一条就是要重视和加大宣传“12365”平台,这个平台作用将越来越大。然后我们3月22日在厦门开会的时候,发现这个条例已经被写进去了。
    这跟我们的体制研究也比较相关,我们认为要分析一个区域的产品质量状况,我们这个区域出口的产品也应该纳入到我们的质量分析报告里面的,但是我们现在体制可能两个不同的系统里面,有一些协调机制,这个我们在工作建议里面也提到了,主要是我们质检这一块来做,检疫部门要配合我们来质检部门把这个数据拿出来。因为出口退货也是国外的消费者对你产品质量有问题,他才提出退货的,也是基于消费者使用之后的。
    下面是一个原因分析。在这个原因分析里面我想着重讲的就是,第一点食品依然是产品质量最突出的产品领域,其实我们在这里可以看到,未来食品是最突出的产品领域,我们这里用了很多的数据,有竞争抽查合格率的,还有食品立案查处案件的,以及查处的货值的,投诉的等等,其实这就是给予我们在写质量分析报告的一个方法,就是我们基于一个产品,一个企业,应该多角度地去对比分析,就是说我们在现有的质量分析报告里面,就是竞争抽查写一块儿,特色写一块,举报投诉写一块,其实我们现在等于是把一个问题用多个纬度,多个角度,多个业务部门数据去支撑它,包括退货这一块,关于食品的也很突出等等。所以这个是我们在写质量分析报告里面的一个很重要的方法。
另外就是我们认为像对于我们省一级的质量分析报告里面,因为要引导我们里面下面的市、县,能够起到一个竞争的引导作用,所以我们又对各个市,他们的竞争抽查进行了一个排名。第四个就是我们刚才说的我们的质量安全的隐患和风险预警也是要重点讲的,这里就是我们一定要有重点的产品,还有重点的区域。比如说我们对湖北的,怎么表现出区域的质量问题,我们可以从他的各个指标的排名,排名比较落后的,可能就是质量安全问题,比较突出的,另外就是我们对他的名次变化也进行了一个排名。我们看到了有一些区域,他的下降的位次是比较高的,那么这里我们就进行了一个特别的注意,因为这些区域,他们的排名的名次发生了变化以后,而且下降的次数比较多,我们拿到这份报告给当地的政府看的话,肯定能引起他们的高度重视,因为区域的竞争,是我们政府很重要的一个策略。另外为了突出这些问题,我们也去了各个地方进行调研,他们认为财政的投入应该是在报告中就所体现,这里我们实际上我们做了一小块儿,就是以湖北的数据为例,得出了公共的投入有一些不足,后面的政策举措投资非常具体的。另外就是要写质量月的活动等等,这个都写地非常详细了。再就是落款,是质监局和检验局两个同时落款的。这个就是质量分析报告,它的主要的内容是这样的,但是具体怎样来写?就是基于我个人写这个东西的时候,我个人有很深的感受,包括在看这个质量的分析报告,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要多角度进行对比,就是说这数据一定是非常多,如果用哪些数据,自己在思考的时候,一定要非常地谨慎。比如说下面的(2)和(3),这两个是在国家的质量分析报告中出现的两句话,其实这两句话摆在看报告的人面前就会有一些疑问,比如说我国非食品消费品通报招回1137次,在欧盟全面招回产品总次数的58.3%,这个是总次数的一个百分比,我就很想知道它占我们整个,就是出口到欧盟的产品的销售额的百分之多少?因为它虽然次数占58.3%,通过我们去查这个数据,其实它的销售额占出口欧盟的比例是非常小的,这其实不是一个很可怕的数字。另外风险监管产品,问题的检控率为4.7%,而且又是呈下降趋势,大家知道关于食品的种类是非常之多的,监管只监测了66种产品,这个比例是多少?而且现在检测是4.7%,大家可以看一下,如果按照美国的做法,他们在6000多个医院当中,抽了96家医院,结果从这96家医院中要乘以一个倍数,称为一个扩大系数,最后得出全国的,其实这个数字是66,除以总之食品种类,等于倍数,再乘以4.7%,这个数字就非常高了。所以我们当时在这个质量分析报告的时候,不能被数字左右了我们,要看这个数字背后很多的因素和角度,这样一来我们会发现很多有意思的一些问题。
我们在写质量分析报告的时候,我们有一个前后呼应的逻辑思路,我们前面状况是怎样的,为什么会下降了0.1%,原因是什么?而且这些数字背后,他直接真正真实的状态是什么?因为我们可以看到,从这里可很明显地看出,这里我想说明,工作还是比较到位的,其实这也未必能够让我不大相信,就是说它的安全风险监管了很多的产品,各机构呈下降趋势,这个是这样的吗?我们下这样的定性判断,一定要非常地谨慎。这里我们定了中国宏观经济分析,每个月都可以看它,只有几页纸(大概有十一、二张纸)他里面全部都是数字,全部都是表格,没有任何宏观经济就是怎么样他都是分析实际的状况,政策的趋向应该是怎么样的,他就是一个数字的罗列,或者是一个陈述,所以我在想,如果我们质检部门没有一个每个月的黄皮书,或者是什么的,他就几页纸,当把这些纸一叠叠地放在那里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很有用了。每个季度,每一个阶段,它的数据都是不一样的。这个就是我们从质量分析报告里面可以看到,我们在做质量分析报告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有数据的挖掘和对比之上。一定要按对比分析进行相对值的比较,不能是绝对值,像有些我们可以看批次,其实跟我们很多的用一些经济常识去思考的话,你会发现它其实并非所产生的是事实,所以在写质量分析报告的时候,我们要进行多角度对比分析,对一个问题进行深入的挖掘,这样就可以写出一个很好的质量分析报告。
    另外我们基于这样一个思路之后,我们还有一些其他的要点需要注意的。比如说我们报告的字数,这里我想介绍一下就是我们搜集了全国30个质监局,还有检疫没有收集到的质量分析报告,他们的字数都不等,有的是1万字,2万字,还有的是4万字。因年度的时候要把所有的东西都放(写)上去的。因为我们想做的一个东西是这样的,就是每个季度放在我们政府决策者手上几页纸这样的东西,所以说字数是非常地重要的,如果字数非常多,那么就是作为领导来说,他的时间是非常紧张的,(领导)根本就没有太多的时间去看,另外我们在作为写的人来说,因为你写过了之后才发展,其实一个东西写地越短越不好写,写地越长就越好写,反正我们就往里面塞,因为当时我们写模板的时候,其实我最头疼的就是3000字的限制,因为一开始就研究出来,只3000字左右,最多不能超过3500字,因为要印刷出来正好是几页纸,刚好可以钉出来。我当时每次都超,然后又不断地删,这个时候你就会有所取舍,哪些东西放进去,哪些东西不放进去,哪些数据该说,哪些数据不该说,这里就会有很多东西需要注意,所以说这个数字,这个品质的限制,只会上我们的质量有一个更受限制和提升,所以字数非常重要,让领导在较快的时间有一个了解和决策,而且让我们能够提炼出我们工作的一些重点要点。
    第二,关于这个工作我们也跟总局提出了一些建议,其中有一条就是要建议相应的机构,大家知道做这个统计分析是需要人员、精力、财力,所以我们建议要建立这样的业务司局、处室和人员,专门做这一块的,尤其是我们基层局,人本来就少,资金这一块也受限制,所以这一块我们提出建议以后,像总局现在已经有分析处了,关于质量处到底以后是否专门设一个人,或者专门做统计和分析的,这个在厦门会议上总局领导也说了,他们会尽快地拿出一个方案。
另外关于质量统计与分析,我们认为他的撰写周期应该是一个季度,其实关于撰写周期在我们的研究成果里面,定下的日子最少是按季度,但是按照领导的意图,最终这个规范搞了很多次,因为我们地方局认为一个季度太多了,没有时间和精力写这个,然后到总局领导那里汇报,他们就想,每个季度我去开国家的经济会议我要有东西说才行,别人经济部门的,甚至不是经济部门的,他们不是管质量口的也把质量说地那些详细,我就没有东西说,所以他(领导)就要求一定要季度,根据我们研究就发现,怎么样让我们的工作做地更好,其实质量分析怎么样写地更好?就是说要有一个运用机制,能够被用到现实生活中去,他才能被不断地提高,而现在有的县已经运用了,就是现在每个省市,他们都有了季度的经济分析会议,那么这个季度经济分析会议必不可少的就是质量分析这一块,而且像很多的宏观经济,他虽然是季度才出来一次数据,其实他们都是按月度统计的,我们按季度去收集数据,去写这样一个3000字的报告,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另外我们说这个报告,其实也不需要太多的专业能力,只要是熟悉我们的业务,然后能够在一定的基础上,随着时间的推移,肯定写的东西会越来越规范的。另外关于报告的体例和模板,我们现在也跟总局提交了,但是现在还没有上发到各个部门,上次我们去开会议的时候,各个小组讨论最多的也是关于这方面的,因为各个地方统计分析报告都不一样,希望能在国家层面上给出一个指导性的意见,统一的模板,大概的一个指标,这样便于我们区域与区域的对比,这样在时间上的一个可比性,这样可以建立起来。
    再就是关于质量统计工作来说,因为我们去很多地方调研,他们都感觉这个工作是一个非常具有基础工作要做的,现在尤其是质量处的人,感觉工作没有抓手,感觉质量处的思路就是老是换,老是抓不到重点,这个东西就是怕又是像以前一样,走到半路不好弄,这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是我们现在正在做这部分的工作,也是国家 先在一些地方试点,然后再逐步推开下去,然后在国家省市县四级,同时向同级的政府提供质量通报制度。但是我们现在正在思考一个问题,就是县一级的质量部门,因为它本身没有检测机构,或者没有数据来源,人员很少,他做这样的工作就很不现实,这是我们现在正在思考的一个问题。那么关于质量统计与分析,我们拥有一些模板、规范已经写好了,刚才有人需要考,我这里也有,也可以和大家分享,以后希望我一些思路和方法能够跟大家提供一些更好的业务上的支撑。
那么今天我跟大家就分享了质量统计分析,其实这个项目又结合大家的工作,我讲了这些,当然有很多的不全,不周到,甚至不对的地方,还是希望跟大家在课后的时间里能够过多交流,也帮助我们这个项目更好地服务我们大家。好的,今天的课程我就先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凡本网编辑上传的文章内容(注明转载文章除外),均为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概仅范围内使用,并主明“来源:武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如需转发本网文章,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我们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关闭
网站访问总量: 3304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