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程中体验快乐(下)
发布时间:2010-12-31     字号: [小] [中] [大]

 

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
 
学术动态
 
2010年第23期(总第119期)
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编           2010年12月30日

(上接《在过程中体验快乐(上)》)

下面讲一下瑶族。
我通过网上查阅资料得知,广西,是瑶族的大本营,白裤瑶是瑶族的一个分支,因其男子穿及膝白裤、女子穿白色带花边的裙子而得名。白裤瑶总人口约三万人,主要分布在广西南丹县里湖瑶族乡、八圩瑶族乡及贵州荔波县等地。这是一个由原始社会生活形态直接跨入现代社会生活形态的民族,因此至今仍遗留着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过渡阶段的遗风。由于历史、传统及地理环境等因素,南丹县里湖乡怀里村的白裤瑶,保留了许多古老的民族习俗,成为白裤瑶文化的一个典型代表。因而被联合国科教文卫组织认定为民族文化保留最完整的民族地区之一,被专家称为人类学研究的活化石。为此,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当地政府专门在这里建立了怀里村白裤瑶生态保护区。因此,里湖乡怀里村也就很自然地进入我的心愿之旅。
进去后因为语言的问题,完全听不懂。我喊她老乡,她没反应,也不理你。好不容易碰到男的,能听懂几句,但他讲的我又听不懂。当时很晚了,我就让他带我找村民委员会主任。村民委员会主任叫黎光耀。那个地方喊自己的妻子就喊“喂”。当天本来要安排我在他家里住,但我实在没敢住。他们就给我联系了当地的博物馆,晚上我就住那里。
这个村子的环境卫生条件很差。路面路边,房前屋后,几乎都是自然状态。放养的鸡群到处觅食,猪、牛在屯里悠闲自得,垃圾、畜禽粪便随处可见,且看不出有清扫过的痕迹;最令人称奇的是家家户户没有厕所,如果要“方便”一下,那就要漫山遍野就地解决。其间,我有内急,询问黎光耀卫生间在何处,他似乎不明白,再问厕所在何处,谁知他腼腆一笑,说,没有厕所,外面哪儿都行,只要避开人。
文化生活单调贫乏。除了过节和官方需要组织一些如铜鼓舞之类的展示活动外,平时的生活还是那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自然状态。村里虽然通了电视,但全村只有两个“锅”(电视差转器),黎光耀家有一个。家里的电视机是一个考察原生态瑶寨的教授送的,已经5年了。他做饭时打开电视机让我消遣,一个多小时的时间里,电视机就停摆了5次。就是这样的一台电视机,在村里也算得上是宝贝。由于自己是村干部,每逢过年过节,黎光耀总是把乡亲们请到家里看电视,也算是屯里一项很奢侈的文化活动了。
吃水用水依然困难。由于自然条件艰苦,这里的瑶胞们直到21世纪的今天,仍然像千百年前的先人们一样,祖祖辈辈地过着“望天喝水”的生活。由于水源不卫生,在上世纪90年代,这里曾经两次发生霍乱。据资料介绍,2005年12月,广西红十字会接受欧盟人道主义援助部、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援助,在广西南丹等地农村实施的第四期改水、改厕,怀里村就是受益地区之一。可是,化桥屯的瑶胞们吃水依然十分困难,全村人用水全靠两个大水池(可能这就是改水的成果)。说话间,正好他的邻居去挑水,我跟在他后面想去看看,这个用于饮用水的水池在什么地方,但一转眼就走丢了。只好自己在屯里找,结果找到一个巨大的圆形露天集雨水池,池面漂着一层绿幔,几个白裤瑶男女正在从池里提水。据观察(语言不通),这里所收集的雨水比较脏,可能主要是喂牲口和洗衣用的。回到黎光耀家,他印证了我的猜想。等到邻居挑水回来,我看看表,前后几乎用了半个小时。
日常生活温饱状态。全屯36户148人,人均5分田地,人均年收入才700元左右。黎光耀家四口人,他—“老尕”(瑶语里妻子称丈夫为“老尕”)、妻子—“喂”(瑶语里丈夫称妻子为“喂”)、一双儿女(儿子在深圳打工、女儿在南丹县城上学);全家两亩田,每年收稻谷约1300斤左右,粮食够吃了,但缺现钱花,几乎没有什么来源;家里养了两条牛、三头猪、一群鸡,没有家具,可称得上是家徒四壁;生活负担很重,但在屯里算是好的了。
后来,我查阅南丹县政府的网站。在网上看到这样一条消息:冬天的深山里寒风萧瑟,然而广西南丹县怀里村的白裤瑶族同胞们心里却像窝了一团火——他们穿上了节日盛装,在村子里到处挂上写着“感谢红十字会”、“饮水思源红会功高”字样的鲜红横幅,敲响了传统手工制造的铜鼓,喜笑颜开、载歌载舞地迎来了帮助他们建造生态旱厕、引来卫生洁净自来水的“红十字会的好人们”。村民们说:“从此以后,我们再不用望天喝水,也可以在自己家里上厕所啦”。怀里屯的人们戏称自己“从原始时代一步跨入了21世纪”!看到这里,我百感交集!无语!
 
瑶族讲完了,来讲讲基诺族。
基诺族据说是很偶然发现的。五十年代末期修公路时发现的。六十年代初期国务院才认可他们为我国少数民族中的一支。基诺族地区是普洱茶的主产地。看了这些照片,大家可能发现这些房屋都有两层,一楼放杂物,二楼住人。整个房屋的结构都差不多,大同小异。
这张照片就是布鲁资这家人。妻子是傣族,丈夫是基诺族。西双版纳的经济作物一个是茶叶一个是橡胶。布鲁资每隔一天,很早起来去割胶。傍晚,布鲁资的妻子罕惠就把白天采的茶叶杀青。
这是从江岜沙苗寨。苗寨家里也有火塘。生活条件还是很艰苦的。这是他们的服装。最让我难忘的是他们用镰刀剃头。这个照片是个武士,他很得意。
这张照片是个非常有名的地方,就是大名鼎鼎的蝴蝶泉。这是一个曾经有过蝴蝶的蝴蝶泉。旁边的树叫合欢树。过去有很多树藤垂到湖面,就有很多蝴蝶飞过来,形成蝴蝶倒挂的景象。现在因为环境的问题,已经看不到这一景象了。尽管蝴蝶没了,但每年一次的蝴蝶会还是照常举行。在白族人的心中,蝴蝶泉是一个象征爱情忠贞的泉,每年农历4月15日,大理、洱源等地的白族青年男女就身着民族服装,纷纷来到这里唱歌跳舞,倾诉衷肠,表达爱慕之情,“丢块石头试水深”,用歌声找到自己的意中人。那时候,花丛中、树荫下,优美的歌声此起彼落。尼龙伞,白族青年男女艳丽的衣衫,远远瞧去,一簇一簇,恰似那扑翅的彩蝶。听到这里,我耳旁似乎飘来“大理三月好风光,蝴蝶泉边好梳妆,蝴蝶飞来采花蜜,阿妹梳头为哪桩?”的歌声,电影《五朵金花》对此情此景的描写片段,也似乎闪现在我的眼前。
这是洱海。照片里他们正在烧猪毛。烧了后蘸着调料生吃猪皮。我尝过,味道确实不错。
这是雷山郎德苗寨。我在这里喝了满满一牛角的酒,喝完酒晕晕乎乎的。
下面这些可能带些沉重的色彩。像这张照片一样,历史就像一个隧道。我之所以选择区广西边陲看看,是因为还有一个多年来深藏的心愿:受当时脍炙人口、且至今仍在传唱的歌曲《血染的风采》和《再见吧,妈妈》以及电影《高山下的花环》的影响(影响了整整一代人),一直想去感受一下30年前的那场对越自卫反击战,去看看那些为之付出生命而长眠在南疆土地上的热血男儿……!去年又恰逢对越自卫反击战30周年,就更觉得有必要去了。
1979年,我正在上大一。当年2月17日下午,学校组织收听重要广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男播音员以铿锵有力的声调,播发了上面的新华社声明。随后又以播送新闻的语速,简短的报道了战斗进展情况。学校随即又召开全校师生员工大会,宣读了上级有关文件精神,主要内容是不要组织上街游行声援、不要报名参战、更不要自行去中越边境前线、学生的任务主要是搞好学习等等。还真让领导说对了,还真有同学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甚至写血书,强烈要求到前线去。此后的一段时间里,广播里有关战斗进展情况,成了同学们每天关注和谈论的热点。我想,当时全国的情况都是这样。
1979年3月4日,中国政府宣布实现战役目标开始撤军;1979年3月16日,中国参战部队全部撤回国内。整个战斗持续了16天。关于我军的伤亡情况,敌我双方都有很多说法,至今也没有人公开解密,因而始终是个迷团。军旅作家李存堡79年时曾作为战地记者,随部队开赴越南作战,亲眼见证了战争的真实情况。后来为创作小说《高山下的花环》,由中央军委副副主席叶剑英特许,查阅了许多关于那场战争的许多秘密档案。据李存堡在网上介绍,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我军有近22万人参战。我军伤亡的真实数字应当为27000人,其中阵亡将士为6000多人,负伤将士为21000多人。而且值得注意的是,在6000多阵亡将士里,有500多人并没有死在敌人的炮火下,而是死在了当时我军自己的劣质武器手中。因此,我认为,他发布的消息应当是客观真实的。
为了安葬烈士,抚慰英灵,以供后人瞻仰,在广西、云南两省长达1300多公里的中越边境线上,至少有14个县(市)建有专门的陵园来安葬牺牲的烈士。由西向东依次是:云南的金平、蒙自、屏边、河口、马关、麻栗坡、西畴、富宁和广西的那坡、靖西、龙州、凭祥、宁明、防城。众多优秀的中华儿女静静地长眠在那里……。今天,这些烈士陵园已经成为省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那坡烈士陵园落成于1980年2月17日。整个陵园共安葬烈士936名,他们来自全国15个省、市、自治区,全部是在79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牺牲的英烈。
我从大门拾级而上,走进那坡烈士陵园。青松翠柏中,烈士的坟墓和墓碑依山势而立,一排排、一行行顺序排列。太阳西下,余辉给宁静的陵园增添了些庄严肃穆的气氛。尽管烈士们我一个也不认识,我仍然怀着极为崇敬的心情,慢慢行进在墓碑间,瞻仰着一个个墓碑上刻写的姓名、年龄、籍贯、入伍时间、牺牲时间,不时停下脚步在墓碑前肃立。这些烈士全部是热血青年!当我看到一些79年1月入伍,79年2月牺牲的烈士时,我的心灵一阵阵震撼,甚至有点刺痛!
30年前,我也是一名热血青年。由于当时的新闻管制,我们无法从传媒上知晓这些青涩男儿勇赴沙场,奋勇杀敌的真实情况如何。但是,我从电影《英雄儿女》中王成的高大形象以及电影文学作品所树立的一系列的高大形象中,特别是看了电影《高山下的花环》后,脑海里已经勾勒出这些好儿男在硝烟弥漫、炮声隆隆、杀声震天的战场上奋勇杀敌的英雄形象。作为同龄人,我为他们骄傲,我为他们自豪,我被他们的崇高精神所鼓舞,甚至遗憾不能成为他们中的一员!
30年后的今天,我又多了一份父亲的情愫。再回首这一切,我的心在问:孩子,当你们穿上在当时是那么令人羡慕、令人向往的绿军装时,你想到过等着你的将是何等惨烈的战斗,你将浴血奋战,为国捐躯吗?当你们一个个剃了光头,照了相,给亲人留下遗言,在军旗下宣誓,喝了首长敬的壮行酒,然后无限留恋地回望北方祖国的方向,心里呼唤着“再见吧,妈妈”,顶着越军疯狂的炮火,踏上了布满地雷、竹尖陷阱和异族仇恨的征程的时候,你胆怯了吗?你留念这个世界吗?你感到你的人生太短暂了吗?我可以想到,当收到你们的《阵亡通知书》时,你们的父母肯定是一种极为复杂的心态:失去儿子,悲痛欲绝;为国捐躯,虽死犹生。当他们来到你们的墓前时,我真的无法想象他们是怎样来控制自己!
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我情不自禁地泪如泉涌,“扑通”一声在对越自卫反击战烈士雕塑前跪下,用最民族的方式,为这些英灵叩了三个头!身处此时此刻,面对此情此景,这是我最能寄托哀思的方式!
这个曾经被我们称为“同志加兄弟”的“友好邻邦”,巨额援助扶植起来的“越南同志”,怎么忽然间就成了我们战场上的死敌?怎么现在又成了好朋友?
硝烟散去,前嫌尽弃,推杯换盏,握手言和,这是不同时代的需要,我们能理解,但又如何评价我们这些墓碑?是丰碑还是什么碑?
联想到中苏、中朝、中阿(阿尔巴尼亚)之间的、媒体尽力渲染的、全国人民曾引为自豪的友好关系之现状,这些令人尴尬,令人痛心的历史还会重演吗?还会有热血儿男为之付出生命吗?
面对墓碑的疑惑和不解,政治家们的回答一定是:战争,是维护国家利益的最高形式!!
静静的墓碑啊,让我们沉思,让我们反省,我们不能再做傻事!!
2009年7月,我怀着和今天同样的心情去了唐山,看了当年唐山大地震遗址。可能是年代久远的原因,这些遗址已经不那么让人震撼,已经成为一种遥远的回忆了。但看了汶川大地震遗址(尽管这看到的只是很少很少一部分),什么叫“地动山摇”?什么叫“山崩地裂”?什么叫“飞沙走石”?什么叫“天塌地陷”?什么是“山河破碎”?什么是“世界末日”?什么是“灭顶之灾”?……。眼前的一切,足以诠释这所有的字眼!
这张照片是唐山大地震纪念墙。整个纪念墙长度为三百多米,由12面黑色大理石纪念墙组成,每面墙厚度为1.5米,平均高9米左右;每面大理石纪念墙上镶嵌288块黑色大理石板;每块石板上横5竖8,共刻40个罹难者姓名,字体为高4厘米、宽6厘米隶书;凹刻的字体笔画里涂着金色油漆,黑底金字,非常醒目。纪念墙大致分市政府、市工矿企业、路南区、路北区、东矿区、开平区等名单区。
羌族罗卜寨这个寨子在海拔两千米的高山上,称云朵上的街市。这是在去往罗卜寨路上经过的绝壁上的山路。这是新建的羌族的房子。“5.12”那场强震,将萝卜寨这个“云朵上的街市”无情地毁灭了。萝卜寨离震中映秀直线约十多公里,全村229户人家的黄泥羌房全部被震垮倒塌,无一幸免,那些扛过了近五千年风雨的黄泥墙,已被毁成一片废墟,包括马前国的连襟(书记)在内的44名羌族儿女被震灾夺走了生命。
在布瓦羌寨谢莉(我租车的司机)的婆家吃午饭时,她给我讲起了两年前那惊魂一刻:地震发生的时候,她和丈夫正在公安交管部门处理车辆违章事宜。只听见一阵阵沉闷的“轰隆轰隆”声由远而近,就像是一个载重卡车车队开了过来。紧接着,大地开始抖动,房屋开始摇晃,人也站不稳了,屋内的一切都在晃动。他们赶紧跑到院子里,只见天空开始变得昏暗,建筑开始倒塌,浓浓的尘雾笼罩着整个县城,惊叫声、哭喊声连成一片,所有的人都陷入极度的惊慌、恐惧、绝望之中。随后的几天里,由于213国道中断,救援力量和物资进不来,一切都靠自己,一切都是那么无序,人们都感到是那么地无助和无奈。直到空中救援开始,救援工作和生活秩序才开始慢慢恢复。但是,在稍后的几个月里,余震不断,人们一直处于一种忐忑不安、乃至惶惶不可终日的状态。不知道地震还有没有,也不知道地震是否与自己有关。地震带给人们的惊吓所造成的心理阴影,直到半年以后才慢慢散去。只有那些天真无邪的孩子们无忧无虑的生活着,他们不知道什么叫灾难,什么叫恐惧。每当飞机在汶川上空空投救灾物资时,孩子们跑前跑后,欢呼雀跃,觉得没有比这更有趣的游戏了!
羌族女司机谢莉有一段发自肺腑的挚言:经历了这场地震,我也想开了,我觉得这个世界太复杂了,应该简单些。如果我在地震中死去,现在的一切都不存在了。那些过去的一切都过去了,该悲伤的也都悲伤过了,伤痛过了就好好的过日子。所有的人真的都应该好好活着。
灾区归来,感慨万千!从宇宙到地球内部、在整个大自然面前,人类是多么的渺小;在地球自我释放如此巨大能量的“自娱自乐”面前,人类是那么的无能和无奈!记得曾经有这么一种生产方式,叫做 “战天斗地”;也还记得有这么一句脍炙人口的口号,叫做“人定胜天”。看了汶川大地震遗址,突然觉得这样的说法是多么苍白无力,甚至有点自不量力。我真心希望无论是“战天斗地”还是“人定胜天”,这些只是我们提倡的一种奋斗精神,而不应该赋予它具体的内容;我真心希望彻底摒弃“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的那种虚幻的胜利感,以科学的态度利用自然,为人类造福;我真心希望不要再高喊“人定胜天”这种狂热的政治口号,再干出那些违背自然规律的傻事。近年来,冰冻、暴雨、干旱、地震、沙尘暴等自然灾害频发、生态环境严重污染和破坏、人口危机日益加剧以及资源能源面临枯竭等一系列问题,已经对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冷静一想,回头一看,这些,不都是大自然对人类的回报吗?痛定思痛,总结我们征服自然、开发自然的经验教训,努力创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境,这,才是真正的祭奠!
最后,向大家介绍一下我这些年来的寻访足迹:
贵州省贵定县音寨(中华布依第一寨);
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板告村(水族);
贵州省雷山县郎德苗寨;
贵州省雷山县西江千户苗寨;
贵州省从江县丙妹镇岜沙苗寨;
贵州省从江县高增乡小黄侗寨;
贵州省榕江县三宝侗寨(侗族);
贵州省贵阳市高坡乡高寨村(山花苗);
云南省小凉山区宁蒗县泸沽湖小落水村(摩梭族);
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县中甸村(藏族)
云南省丽江市束河镇(纳西族);
云南省瑞丽市勐和镇姐东村(傣族、水傣);
云南省大理市双廊镇双廊村(白族);
云南省景洪市基诺乡新司土村(基诺族)
云南省勐海县格朗和乡南糯山村半坡老寨(哈尼族);
云南省勐海县勐混乡浓养村(布朗族);
广西南丹县里湖乡怀里村(瑶族、白裤瑶)
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下南乡下南村(毛南族);
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四把镇大梧村(仫佬族);
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郊区大银村(仫佬族);
广西那坡县城厢镇吞力屯村(壮族、黑衣壮);
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古宜镇程阳村(侗族);
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和平乡平安村(壮族);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来凤县百福司镇舍米湖村(土家族);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宣恩县沙道沟镇彭家寨村(土家族);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雁门乡萝卜寨村(羌族)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雁门乡布瓦村(羌族)
 
我有一个愿望:有生之年把所有少数民族都走访到。在走访过程中我有这么四个感受,与各位分享。
一是每个人都应该热爱生活。无论谁,如果不爱生活,就无法搞好工作。很多人都把我们政府工作人员妖魔化了,什么贪污腐败,喝茶看报啊,其实我们是很热爱生活的,热爱的方式有多种多样。
二是每个人都应该有坚定的信念。比如我就根据的坚定信念,科学安排时间,实现自己的选择和寄托。1996年时我参加联合国的一个培训班,在以色列,当时二十几个国家的人一致认为中国没有信仰。这个对我当时刺激很大。
三是做所有的事情都应该重视过程。我每次出去走访,都会查阅很多资料,做很多准备。如果没有这个过程,就不会有质量,很盲目,你干不出任何事情。一旦深入当地,过程也需要重视。很多旅游的人走马观花,回来的感觉就是累,吃亏。他们不重视这个过程。我自己设计自己的路线,一定要有收获。
四是一个人应该打造有价值的生命。这个话可能有点政治化。生命有价值吗?这个看似简单实则深刻的问题一定会引出千千万万个答案!有人会说:生命的价值在于“奉献”、 在于“创造”;也有人会说:生命的价值在于“幸福”、在于“快乐”;还有人会说:生命的价值在于“报答社会”、在于“实现自我”等等等等!我以为,这些因人而异的答案,只是每个人自己对于生命的实际感受。我们应该从中抽象出对生命价值的一般理解,以作为社会和社会中每个成员的共同准则。
实际上,生命本身的价值只是在于活着!没有活着的生命,就没有人类,就没有社会,就没有一切!好好活着,就是体现了生命本身的价值。但是,对于社会而言,对于每个具体的生命而言,那些为了活着而活着的生命,或是一具行尸、或是一堆走肉!只有那些有着丰富内涵的生命,才会生动,才有价值。我们应该努力追求,去实现生命本身的价值;我们更应该积极行动,矢志不渝,来打造有价值的生命。
打造有价值的生命无需怨天忧人,只需从我做起,使自己每一天都有一点点知识的积累、智慧的增长、心灵的洁净、人格的修定。
打造有价值的生命无需高谈阔论,只需从小事做起,使自己每一天都对社会、对他人、对团队有一点点贡献、创造一点点效益。
打造有价值的生命无需豪言壮语,只需从现在做起,使自己每一天都站在一个小小的新起点,为实现下一个小小的新目标悄然前行。
我们不能决定自己生命的长短,但我们有能力使自己的生命更有质量、更有价值、更有内涵、更有意义。让我们在短暂的生命过程中,创造出对他人、对团队、对社会能够产生积极影响的价值,从而实现自己认可的生命价值吧!
刘学元:非常感谢周秘书长的精彩演讲。大家可能跟我一样还沉醉在他的演讲里面。我们有些同学已经迫不及待的想与周秘书长进行交流了。
学生:周秘书长您好!我看了您的这些照片,我发现少数民族风情最好的村子可能就是最贫穷的。从我们角度说是希望保持原生态,但可能作为他们自己来说是不是也向往现代文明生活在?您怎么看这二者之间的冲突和矛盾?
周元:这个问题非常好。现在实际上民族之间的同化速度非常快,我们现在还被西方人同化,比如刚过的圣诞节。我们本民族的东西正在慢慢淡漠。现在连春节的概念都在慢慢淡漠了。我们中国内部,大多数少数民族被汉族淡漠。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服装,我走的这些地方,大部分是只有老人、女人在穿民族服饰,在民族节日时穿民族服装。我问过为什么,他们说太复杂了,汉族服装简单,干活也方便。刚才照片里我在布鲁资家,他们也是为了让我照相才穿。第二个是住房。现在搞新农村建设,很重要的就是改善住房。需要我们注意的,是怎么样保存他们原来的民族特色?从民族内部讲,他们自己改变比较少,节日和习俗本身并没有改变。目前改变的是外观。我认为,外观改变是必须的。最大的问题是改善生活时如何保持民族风貌。大理州白族就做得很好。当地所有房子进行改造时必须按照白族的风貌,否则规划不批。我觉得政府面对的问题就是这个,政府需要进行检讨。
学生:我看了下您写的博客,有篇博文叫《一根鸡毛:水城烙锅、油渍围裙、油渍菜单!》,发现您对我们水城烙锅印象不好。我本身是水城人,在水城你可能吃到的不是正宗的烙锅,所以这里我想先给我们的烙锅正个名,希望您不要有偏见。
周元:(笑)我的博客是想说最后一句话:“难忘那口水城烙锅,难忘那份油渍账单,更难忘那条油渍围裙!”我有个特点,我习惯到各地后去吃小吃。我当时在盘算着这顿会花二十块钱,结果他们说要三十。我说就几块土豆片、几块臭干子,怎么要这么多,但我还是只好掏了。后来我才知道,他有两份菜单,一份给本地人,一份是给外地人的。所以就写了这篇博客。
学生:我觉得现在小商贩,做两种菜单很少见了。
周元:我在安顺,也经历过几次小事情。一次是啃骨头,啃完以后要插嘴,我看了半天没有餐巾纸,就找老板要。之后居然收了我一块钱。一般情况下摊贩上纸巾是免费的。后来我还吃过一次油饼包腌菜,问多少钱,老板说一块五,我就包了一个,给两块钱,老板硬找不出五毛钱。估计老板是因为我是外地人,就多收了我五毛。这个小小的消费陷阱,让我对这个城市的形象悄悄打了折扣,把对水城赞美的话之后吝啬的留在口里。
学生:非常感谢周秘书长今天精彩的讲座。我来自新疆喀什,欢迎您有机会去我们那里走走看看。我有两个问题。在民俗旅游中,您感觉到了他们之间的以及他们对您的信任感,我想请教一下您,这个是不是和少数民族宗教有关?第二是,您作为政府的重要角色,您如何调整出访的时间?
周元:我去过新疆喀什,感觉很好。那里的民风非常好,做礼拜的时候只能男人去,所有商店不关门,这在汉族地区无法想象,我看到了感到很震撼。在新疆,如果家里有小偷,整个家庭在当地绝对抬不起头来。
民族地区的宗教信仰可能是一个方面,也与当地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有关系。比如我去过的基诺族,公路边上就比山里要好很多。山里很多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我想一旦网络、交通等建立起来后,外界信息的涌入可能就会影响他们。
至于科学安排时间我想是大家都很关心的问题。实事求是的讲,我从不利用工作时间。我一定是利用休息的时间,这是前提,而且是快去快回,目的性很强。比如我到贵州前就做了很多准备工作,找了一个礼拜五的晚上,飞过去,那边的朋友都已经把行程安排好了,周日就飞回。所以第一你的目标要明确,我去了后别的都不去,只去那一个地方。我想只要你有心,只要设计好,是完全可以的。
 
刘学元:现在请我们的李工真教授,做精彩点评。
李工真:周秘书长走访的经历非常,他讲得也非常生动。他在走访的过程中体验到了快乐,他今天的精神状态本身也说明了他在博客上的那一句话:每个人都想生活在山顶,但所有的快乐和收获都来自攀登的途中!他这样一个高级的国家官员,我觉得他是怀着对国家、人民的关怀和爱,来进行这些走访行动的。所以在访问时,他有特别的感受。
他在攀登中的快乐,怎么产生的呢?一边听讲解一边看照片,我归纳了几个方面。我觉得至少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解释。首先是从移位当中产生的。这种移位也可以做多种解释。一个生活在现代生活中的人,有自己的岗位、职业,如果所有东西都在这个岗位中,是感到非常疲惫的。如果移位(当然这个移位有个条件,就是它不决定我的饭碗),这里就会有一种轻松。比如爱因斯坦研究相对论,他拉小提琴的一个爱好纯粹就是轻松。利用自己的时间干一件和他生命的意义生生相关的事情,所以他会有一份轻松和快乐。
另外,这位秘书长,他不是来自于少数民族,他自己是汉族,他走到少数民族中去会产生轻松快乐。我们大汉民族和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主体,我们是有一份优越感的,但同时也能感觉到少数民族的心情。他的照片中反映的是人类一些基本的区别,吃穿住等方面。所以他又怀有一种对别人的欣赏,即少数民族的人不多,但能保持自己的民族特点。从人类学上讲,这是两种不同人的接触。
第三,他是从现代化文明进入到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产生快乐。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有很明显的对比。我们大汉族的一夫一妻不是传统,他们(少数民族)的才是,而他们还保持着原样。他们没有工业化的现代生活带来的环境污染,没有观念的异化,没有利益关系形成的人际关系,他们就是淳朴,自然。在这样的移位中,又产生一种对心灵的启发。
通过他的介绍,我发现我国西部的文化其实已经受到了感染和冲击,或者说威胁。他带着高级照相机,作为一个现代的因子进入到当地,我想这与当年西方人跑到太平洋的岛拍照有点类似。从我们一个大的国家范围来讲,他们受到了汉文化的影响,就像当年西方人接触到我们这个民族时他们也是很稀奇的。现在我们西部的少数民族也面临着物质、汉文化东西。在这种影响或接受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对于西藏文化而言,他们的汉化是在奴隶制基础上的,而云南是在原始社会、母系社会的基础上的,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到原始自然纯朴与人为复杂强烈的对比。
周副秘书长走访过程的快乐也反映出现代的疲惫和原始的轻松。这种疲惫的感觉在进入到当地时更加明显,而且这是没办法逆转过来的,就是说,如果让少数民族的人跑到上海,他也只会感到疲惫,不会感到轻松。这是很无情的。轻松只能产生于从文明到文化的转变,而不能产生于从文化转到文明。这样一种奇观来源于我们这样一个有五十六个民族的祖国。少数民族在加速度汉化,我们能不能把他们的民族特点保存下来?他们很多都是有语言,但没有文字。而凡是没有文字的,和汉族关系比较好;往往有语言、有宗教的,和汉族关系不太好,尤其是在外界压力的影响。
今天的讲座非常丰富,不光是我们的秘书长在走访过程中积累了知识,丰富了内心,而且通过这个报告,我们的内心也随之丰富,我们看到这个多彩的世界,净化了心灵。谢谢周元副秘书长的演讲。
刘学元:李工真教授从历史纵深,从文化交流方面做了精彩点评,谢谢李教授。纯朴有两种,一个是原始的淳朴,一种是现代的淳朴。我个人也非常想和秘书长一起去走访我国的少数民族,因为我也有过在国外访学的经历,我觉得把外部的少数民族与我国的少数民族进行比较,会是非常有意思的。
今天我们虽然没有直接讲质量,但实际上价值观在决定我们的行为和过程,决定了我们的质量。最后请程院长做最后的总结。
程虹:今天周元副秘书长的论坛是我们今年的最后一期论坛。今天的讲座也刚好体现我们“珞珈质量双周学术论坛”的三个基本定位。
一是议题的多样化。一所优秀大学必须在议题上保持自己的开放性多样性。我们这个论坛就保持了议题的多样化:从“工程质量监管中的几个问题”(交通运输部质检总站黄勇站长主讲)到“汽车质量的可靠性评价”(《 产品可靠性杂志》汽车项目总监赵庭锐主讲),到 “环境质量——水资源再生利用” (加拿大劳伦森大学教授John Gunn 主讲),到“文化精神与日本人的质量意识”(武汉大学教授张星久主讲),到今天我们的周元副秘书长的讲座,我们的议题是非常丰富多样的。其实刚才刘学元教授对这种多样化开放包容的文化也有很多体会。中国这几年的发展就源于开放。周秘书长就多方面思考了很多很深刻的问题,触及了非常现实的问题,比如对越反击战,比如我们和朝鲜的问题。我们中华民族要不要再次反思那段历史呢?这个问题很深刻,很值得思考。
第二个是角色的多元化。周秘书长实际上是一位政府官员,他从这个角度看待文化问题;李工真教授是知名教授,官员与教授在进行对话。今年我们还邀请了很多企业家,比如东风汽车、雪铁龙汽车,还有特种设备的检测企业等,也来到这里进行对话。中国需要进步,很重要的方面就保持各个阶层的开放对话。刚才讲到文化为什么在消解,这是因为主体不对称。比如政府为少数民族村落做一个水池,能不能提供金钱,由村民自己解决饮水的问题?这样就可以避免做出来的水池不实用的弊端。我们社会不同阶层的紧张就是由于缺少对话。而我们的论坛,就让各个不同阶层的人在这里对话,在这里相互包容。
第三个是不同学科背景的对话,不同思维方法的放飞。我们的论坛只是以质量为主体,进行跨学科的对话。刚才李工真教授是从人类学文化学的方法进行点评,周元副秘书长是用实证的方法,用镜头语言在看问题。人类往往是艺术与科学的对话,而艺术是与生存利益价值无关的。今天这些不同视角、不同思维方法的对话,正好能够体现我们论坛的追求。
今天的论坛很精彩。我们明年会在今天的基础上,依然用多样化的议题来把论坛开展下去,有更加精彩的对话。
最后,再次向周元副秘书长、向李工真教授,向在座的各位师生表示衷心感谢。
 

(完)

凡本网编辑上传的文章内容(注明转载文章除外),均为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概仅范围内使用,并主明“来源:武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如需转发本网文章,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我们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关闭
网站访问总量: 3417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