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强国战略与质量强市路径
发布时间:2010-11-22     字号: [小] [中] [大]

 

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
  
学术动态
  
2010年第21期(总第117期)
 
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编           2010年11月21日
 
2010年11月12日下午,我院在樱顶老外文楼209教室举行了2010年第19期(总第100期)珞珈质量双周学术论坛。本次论坛邀请到浙江省金华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副局长陈加斌作题为“质量强国战略与质量强市路径”的讲座。现将本次论坛内容整理如下:
 
质量强国战略与质量强市路径
主讲人:陈加斌
陈加斌:
质量问题现在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社会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我想我们大家有志于学习宏观质量发展研究,大有前途。
在讲课之前,我想我们先来漫谈一下“国”字。没有国,哪有家?亡国的原因有多少?首先是法人代表出问题,昏君亡国;太监也可以亡国,奸臣亡国。还有比较普遍性、也很不公平的就是美人亡国。这里我是要为在坐的女性朋友说句公道话。貂蝉是为了匡复汉室,牺牲自己,周旋于董卓与吕布之间。她虽然是牺牲品,但也是为国捐躯啊。但是我们中国,总是不公平,倾国倾城之貌,千古罪人都盖到女人身上。最后,还有落后亡国,侵略不会亡国。有一句歌词,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毛主席是我们的大恩人。这句歌词说的是一个国家的政体是非常重要的。当然,救国的事情也是有的。布鲁塞尔有个雕像“撒尿的小孩”,一泡尿救了整个城市。
靠什么立国呢?我今天要讲十句经典的话。我们很多现实是讲生态立市、工业立市,这个立国也很要紧。中国是法治和人治相结合的状态。只能党的治国方略制定了以后,我们的法才能够跟上去,这才是我们中国的国情。所以我们学习中国的质量方针,首先是要研究党的质量方针。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是最积极的因素,教育是百年大计,所以是科教兴国。我今天要讲的是:强国。我们响亮的提出强国。说起强国我们可能想到军事强国。军事强国的基础也是科技,科技也是讲质量,最后就是质量强国。
二十一世纪是质量的世纪,这个预言在今天已经变成现实。我们的质量强国做了多少呢?我国的质量安全情况如何呢?我们质量监督系统的状态如何呢?简单来说,人类发展有几个阶段:大约在1万年前是生存阶段——存在就是质量;农耕时期是温饱阶段——满足一定的功能要求,即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有一定的质量;20世纪商品经济之后是小康阶段,有泰勒制(检验质量管理IQC),将作坊式的“工场”转变为流水线式的“工厂”,还有休哈特为代表的统计质量管理(SQC)、费根堡姆为代表的全面质量管理(TQC)、ISO9000族标准的质量管理等。第四个阶段是后工业社会时期的发达阶段——产品质量不仅是使用上的满足,生理上的需要,而是心理和个性的满足,也就是顾客的需求,顾客的价值。这个质量并不就是劳动价值的体现,还是知识和技术各方面的体现。
邓小平对质量的论述是很精辟的。不同时期,邓小平对质量进行了论述。上世纪60年代初,“大跃进”、浮夸风、大炼钢铁只求数量放“卫星”时代,他亲自主持制定的《工业七十条》中明确提出,把保证产品质量和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当成首要任务,及时克服片面追求产量、粗制滥造的做法。70年代中期小平复出,针对十年文革严重忽视质量的状况,强调:“还是要讲质量第一”,“必须百分之百地负责质量,特别是工厂要建立严格的检验制度,就是要百分之百的保证质量”“质量第一是重大政策”。70年代末,邓小平同志主持制定的《工业三十条》,他说:“要讲实在的,真正扎扎实实把品种质量抓上去,特别是抓质量。抓质量,这是调整里面最大的一个问题。如果把这一点抓住了,我们将来得到的益处在,基础就更扎实了。”80年代中期,针对国内经济过热,产品质量滑坡,邓小平说:“工业生产特别是出口产品的生产,中心是提高质量,把质量摆到第一位。……质量问题虽然经常提,但现在只是一般地提不行,要突出地提,切实地抓。”90年代以后,南巡谈话中又一次讲到质量问题,把讲质量作为加快发展的前提条件提了出来。他指出:“能发展就不要阻挡,有条件的地方要尽可能搞快点,只要是讲效益,讲质量,搞外向型经济,就没有什么可担心的。”
邓小平同志的质量思想的基石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第一是论质量与速度的关系。他指出“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防止追求表面文章,不讲实际效果、实际效率、实际速度、实际质量、实际成本的形式主义”。只有产品讲质量,才能“真正体现我们生产的发展”,“这样的速度才过得硬”。质量是速度的前提。第二是论质量与效益。“最大的问题还是要杜绝各种浪费……减少不合社会需要的产品和不合质量要求的废品。”“提高产品质量是最大的节约。在一定意义上说,质量好就等于数量多。”“一定要首先抓好管理和质量,讲求经济效益和总的社会效益。”第三是论质量与市场竞争的关系。“质量好了,才能打开出口渠道或者扩大出口。要想在国际市场上有竞争能力,必须在产品质量上狠下功夫。”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邓小平同志的质量思想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邓小平提出,我们搞建设,要从群众的实际生产水平出发,要抓好产品的品种、规格;要考虑经济、实用、美观;产品要讲求适销对路。对那些不适销对路的产品,“生产那么多干什么”?改革是提高质量的动力。“要提高质量,就必须改革。”“要搞企业联合。现在电子工业是否太分散了,为什么不可以在左邻右舍挂钩,联合起来搞?太分散,各搞各的不行,那样质量上不去”。质量必须切实加强管理。“企业管理是一件大事,一定要认真搞好。”提高质量必须依靠技术进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巨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有这样大幅度的提高,靠的是什么?最主要的是靠科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要提高质量,提高产品的技本含量,归根到底也是要依靠技术进步。”提高质量要建立激励机制。“在质量问题上要有奖惩制度,按劳分配就是要按劳动的数量和质量进行分配,要有奖有罚,奖罚分明,只有数量,质量不合格,甚至出了重大事故,要追究责任,严重的要判刑。”创出中国民族名牌产品。 “要想在国内外市场上有竞争能力,就必须在产品质量上狠下功夫”,“要打开出口销路,关键是提高质量。质量不高就没有竞争力”。“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拳头产品,创出我们中国自己的名牌,否则就要受人欺负。”依法治理质量。“质量问题就不能是爱抓就抓,而是必须得抓,不抓不行。”“要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没有必要的责任制度,质量难以保证。”“真正鼓实劲,不鼓虚劲,要体现在讲实在的,扎扎实实把品种质量抓上去。”质量反映一个民族素质。“产品质量的好坏,在一个重要方面反映了民族的素质”, “劳动者只有具备较高的科学文化水平、丰富的生产经验、先进的劳动技能,才能在现代化生产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在此,要问大家一个问题,我国第一部《产品质量法》是哪年颁布的?是第三代领导集体时期。新的产品质量法和旧的产品质量法区别是什么呢?就是产品质量行为由检验行为上升为地方政府行为,地方政府对区域内的产品质量负总责。所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质量贡献就是颁布了《产品质量法》和《质量振兴纲要》,由“质量第一”转变为“用户第一”,提出质量振兴要科技创新和科学管理两个轮子一起转;牌子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争创名牌产品;强化政府质量监督,颁布《产品质量法》(第一部)和《质量振兴纲要》;指出质量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全社会参与。
十七大中,胡锦涛质量观是将质量从效益转到了安全。改革开放以来党代会大都是把质量问题当作一个经济问题,企业效益问题。1987年十三大:“当前影响经济效益的一个突出问题,是不少企业产品质量低劣。” 1992年十四大:“只要是质量高、效益好、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变化的,就应当鼓励发展。” 1997年十五大 “坚持以质取胜和市场多元化战略,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2002年十六大 “改善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坚持以质取胜,提高出口商品和服务的竞争力”。而十七大上,“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质量地位价值要求质量不能附属于经济效益,更加不能仅仅只附属于企业的经济效益。把质量和安全并列。1994 ISO9004 产品安全性是一个重要的质量体系要素;2000 ISO9000强调顾客的要求和期望(安全性是最重要的期望)。2020实现小康社会奋斗目标中,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明显改变”。顾客满意度成为衡量企业产品的重要标志。质量监管生产环节延伸到流通环节,消费环节。政府质量监督重点在市场准入、市场规范、市场监管上,加强质量认证、强制检验、质量稽查上。质量应该从偏向企业的立场转向侧重消费者。《质量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将会相应修订完善。
十七届五中全会上,指出,“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这几个坚持把质量与转型升级推进到保障民生的层面。
 
下面跟大家讲讲现状。产品质量的现状无需多说了。07年,我们中国制造形成了世界性的信用危机。当然这有深层次的问题。浙江省两个地市经济总量排在全国前列,而质量排在倒数第四。温州的皮鞋也创出了很多名牌了。但质量状况还是不容乐观的,特别是在安全方面。质量工作者如何面对这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我要讲的第二点就是在质量强国的方针之下,如何推出质量强市的建设,发展路径怎么走?
在坐的各位都是我们21世纪质量领域的主力军。现在是以比较无奈的心态在对待质量安全。永康的电梯总量有一万多,只有一个人在管。也就是说,我们一半靠努力,一半靠运气,是这么一种状态。所以,在我们所有的监管的体系当中,质量强国从国家层面上还没有写进政府工作报告。但是下面都是自下而上在推动,我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当今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最强有力的是在基层。大量的质量基础工作都是在人少任务重的情况下进行的,我们每天夜以继日,超负荷的在运转、在工作。由此我们也不得不深思。既然质量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是要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事情,为什么不能上升到政府层面呢?我认为首先要把口号要喊响。口号就是广告,是行动的方向。
面临这样的质量状况与质监任务,我们在十二五期间该怎么办?干什么?回避什么?我认为这个问题是很要紧的。总局必须要解决的是三个问题,一个是系统人员的归属感问题。我工作这么多年,好像没什么归属感,这直接影响到这个系统的积极性。还有个要解开食品安全监管的的结。现在还在搞驻厂监管。驻厂监管你监督得过来吗?技术监督局的干部是神不是人吗?责任下移以后,基层不堪重负。所以要解决归属感问题,解放基层。
虽然我们面临这么多困难,但是我们基层质监部门,要走在质量强市这条光明大道上。质量强市的路径有哪些呢?第一就是注重区域质量。块状经济,是在一定区域范围内自发形成的产业集中、具有地方经济特色的经济形态。向现代产业集群发展,产业集群就是在一定区域中,具有竞争与合作关系,有交互关联性的企业、专业化供应商、服务供应商、金融机构、相关产业群的厂商组成的群体;产业集群是产业链更完整、竞争力更强的块状经济。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业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加快发展服务业,既能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又能有效促进群众就业创业,全面改善群众生活。服务业对地方财政的贡献度高,是民生事业投入的重要保障。
以永康为例,我们来探讨一下质量强市的路径。永康号称中国五金之都,这是一个什么概念?这是一个区域的品牌。近五年以来,我们质监部门喊了这么一个口号:五金之都,质量之都、名牌之都、标准之都。也就是说,我们永康要在市场份额上形成一个品牌体。我们一个县级市在央视投放广告,超过两个亿。这还不是质量强市吗?
按照现在的国家标准,生产出一个合格的电子计价秤,最贵要六七百。永康市场占有量为80%,三百万台出口,五百万台内销。但市场上合格的很少。总局说把永康治理好了,全国就好了。问题还是在标准上。老是拿合格率来评判,但这个合格率能反映质量状况吗?标准滞后的问题在我们的产品中比比皆是。我毫不客气的说,问题在下面,根子在下面。生产环节、流通环节、销售环节、使用环节,哪个环节上出的问题,最后都一股脑的归到生产商这里来,太冤了吧。源头在哪里?市场太乱了,源头在市场,不是在工厂。在这个秤的问题上,既存在质量问题,又存在计量问题。
03年非典的时候,国家认监委把电器产品从原来的长城认证转为3C解困论证。我们大量的中小企业没有资格拿这个证,导致八百万工具库存。所以就推出了3C解困认证。我们转变方法,不做裁判员,做运动员。我们在服务地方经济过程中,我们的质检事业也发展壮大了,这就解决了一加一不能解决的问题。我们开放我们的实验室,邀请国家中心过来作检验报告,为企业作家门口的服务。所以说,凡是有认证需要的,由我们来承担。中小企业在块状经济里解决不了的,我们帮他解决。所以说,我们既有口号,也有实际行动。政府部门一听,质量监督部门不得了,解决了这么多问题。05到07年两年,我们拿来28支国字号名牌,永康的声誉哪有不提高的。
三鹿奶粉事件以后,中国免检取消,中国名牌也取消,那我们干什么?我在思考这个问题。我们要争取冠名权,也就是说从产品名牌向产业名牌提升,从企业名牌向区域名牌提升,这是我们要干的。原来是单个企业单个产品,我们进行了自身的升级。我们筹备第一届中国门业大会。开这个会,就是要亮出我们的品牌,亮出我们的自信,亮出我们的质量。以质量作为打造块状经济、区域经济的前提。这个会开得非常成功。我们绝对是强势部门,有什么事一定会先想到我们技术监督局。我们构建了地方经济发展的平台,提供五个支撑点。第一个,名牌;第二个,标准,永康以前是仿制大市,没有生命力,现在成为标准的大省;检测、论证服务、安全生产的支撑点,等等。没有安全生产,这个平台,怎么构建?质量强市是有这么多支撑点支撑的。这就是路径。
我们在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环境质量上面有了很大提高。服务业是政府主推的行业,在这个行业里面,项目要指标化,要有载体。服务业组织的标准体系由三大子体系组成,即服务通用基础标准体系、服务保障标准体系、盒服务提供标准体系。
我还想强调,在质量强市过程中行业协会的作用。行业协会在任务重的情况下,要发挥好作用,既能解决些区域问题,监管过程中的不足,也能够促使我们行业的提升,产业集群的提升,促进我们质量强市工作的有力补充。现在很多人不懂行业协会的性质,如何去调动,如何去发挥。我认为,我们行业协会直接挂在质监局,那是最好的。永康的几个行业协会都挂靠在我们技术监督局。那我们跟国家行业协会的对接,在这个基础上,我们的五金可以成为意大利皮具、瑞士手表这样的目标,这个块状经济就不得了。这就是我们的终极目标,与世界用同一种思维进行对话。这也是我们质量强市里面我们的豪言壮语,我们块状经济理念能够跟世界一流企业同步对话。有没有同学知道政府质量奖是哪个国家首先制定的?大约1987年,美国里根总统举行了隆重的颁奖大礼,以美国商务部长的名字来命名的。我们现在与国际惯例接轨,干什么呢?我们办省长、市长、区长质量奖。现在世界上已经有六十个国家和地区推行了政府质量奖。他们考核评估标准是什么?专业绩效,还有顾客的忠诚度。如果富士康有顾客忠诚度的话,就不会有这么多跳楼事件了。所以,政府质量奖的推出一个是与国际惯例接轨,也是十二五期间推动转型升级的有力抓手。奖不在于钱多钱少,但政府的引导、作用往往是非常有用的。
一般块状经济里,我们实行三类管理。销售超亿元的,就是卓越绩效管理;销售五百万以上的,实行全面的管理;众多的中小企业,我们从车间抓起。也就是说,产品和产业并存,加上我们的机制,加上行业协会的推动,质量强市的整个路径就比较清楚了。如果是环保质量这一块,我们是精细化管理,我们还有民生计量,这个服务标准大家要特别重视。工程质量这块交给主管部门。总体上讲,在政府统一领导下,质量强市的路径,如干什么、怎么干要搞清楚。我们永康这个例子还是有说服力的。
在质量强国这么一个战略思想下,我们的质量强市、强县,块状经济质量推进工作怎么做,今天我跟大家一起做了探讨,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批评指正。下面就与大家互动一下。
 
学生:卓越绩效管理与全面质量管理是什么关系?
陈加斌:我讲的意思是,企业分类以后,要求不能太高;卓越绩效管理就太高了。块状经济中小企业的管理是很乱的。也没有分得那么清,主要是看企业的情况。质量跟管理我认为是一对孪生兄弟,要有质量,必须要管理,还要有科学管理。
学生:您刚才讲您把检验中心的人员请到自己的实验室,进行检验,那么这个结果谁负责呢?
陈加斌:认证认可的一些规定其实是不方便企业的,增加企业负担的。我们自己的实验室,让中心的检验人员完成一部分任务,有什么不可呢?
学生:永康的块状经济是非常发达的,那么我们在坐的同学大多是来自块状经济不发达的地区。那么这个不发达的地区,如何走质量强市这条道路。
陈加斌:我想说,浙江今天也许是有些欠发达地区的明天,我们的昨天也许是你们的今天。也就是我们走在前面一步了,现在回过头来回顾这十年的工作。不管块状经济明显不明显,道理是相通的,按照同样道理同样思路去做就行了。
学生:请问一下,永康局有多少职工?
陈加斌:我们永康局公务员编制是十七个。
学生:那能不能介绍一下,您用这么少的人,做了这么多的工作,是怎么做的呢?
陈加斌:我认为,我们在二十一世纪这个质量世纪,我们经常说不能就计量抓计量,就标准抓标准。我们还是要在服务地方经济中,首先立意要高,提供高端服务,前卫的服务,提供一种大型的服务。我们把国家中心都引到永康来了,给他们培训,在我们家门口完成了一些检测工作,建立了大型公共技术平台。否则,政府不会给我们五次通报嘉奖,这是前所未有的。思路决定出路,思路要清楚。当然这个也是领导重视、部门配合、上下联动,形成了比较好的环境和氛围。
学生:您刚才讲了质量强市的经验,那我想问一下,您在走这条路是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或者说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陈加斌:这个问题提的非常好。目前在质量强市的推进过程中,最关键的是领导的重视、政府的重视,最要紧的是整个机制的形成,最薄弱的是我们全民的质量意识、法制意识、诚信意识的提高。我们最迫切的就是要在质量强市这个工作机制形成以后,制定质量强市的切实可行的目标、载体、项目。
学生:您刚才提到了行业协会的作用,但在很多地方,行业协会基本上是不做什么工作的。
陈加斌:我今天没有讲得很详细。中国的国情跟国外还是很有区别的。行业协会作为一个政府组织,如果离开了政府地支持,在目前阶段就没办法组织起来。我们的行业协会也有一些弊端,怕成为技术监督局创收的小团体,怕成为暗箱操作的地方。这些问题,我们以前也存在过。今天讲的行业协会的几种模式,由于时间关系没有展开,如果有兴趣,我们还可以在这个方面做些探讨。关键是三句话:经济上割清关系,工作上融合关系,建设推进上我们要放手让行业协会去做,包括把某些行政只能交给行业协会,比如名牌的认证。但政府部门对行业协会的组织、引导还是需要的,这样行业协会也是能建设好的。
 

凡本网编辑上传的文章内容(注明转载文章除外),均为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概仅范围内使用,并主明“来源:武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如需转发本网文章,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我们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关闭
网站访问总量: 33098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