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精神与日本人的质量意识(一)
发布时间:2010-11-16     字号: [小] [中] [大]

 

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

 学术动态

 
2010年第20期(总第116期)
 
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编           2010年11月16日
 
2010年11月5日下午,我院在樱顶老外文楼201教室举行了2010年第18期(总第99期)珞珈质量双周学术论坛。本次论坛邀请到武汉大学著名的张星久教授作题为“文化精神与日本人的质量意识”的讲座。现将本次论坛内容整理如下:
 
文化精神与日本人的质量意识
—兼论转型时期我国国民质量意识的塑造
 
主讲人:张星久
 
张星久:
在正常的质量管理水平(受奖惩的几率一样)、正常的技能条件下,为什么还是有人工作质量好,有人不好?直接层面上看,这是由成员的质量意识不同所致。但是,在奖惩几率一样的情况下,工作好可能“吃亏”,为什么还要好好干?反之,为什么有人会投机取巧偷工减料、“占便宜”(制度偶尔失灵)?答案是:与更深的世界观、人生观等有关。
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意味着:规则与标准意识、忠诚、整体荣誉感(耻感)、勤奋敬业、吃苦奉献、完美主义与一丝不苟精神等;一个人提供好的产品和服务,需要这些禀赋,同样的道理,一个群体或一个共同体的成员总体上持久地拥有这些观念,那么他也就拥有整体的质量意识。质量意识,作为一个民族,一个共同体来说,其决定性因素是该民族背后的文化指令,或者说,这个民族所持续拥有的传统文化精神。当然,制度对于驯化人的学习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知道,世界上有两个民族最讲质量,一个是德意志民族,一个是日本。日本质量闻名,创造经济奇迹。日本与中国相似,因此讨论他的文化会给我们更多的启示,对我们国民质量意识的提高还是有很大关系的。
 
一、日本的历史与自然环境概说
政治社会制度:日本的政治制度是天皇制,日本的天皇制与中国的君主制不尽相同,虽然中国的君主也有神格,但是日本的天皇与天和神是高度一体的,中国的君主还存在委托代理关系,皇帝虽然有神格但是还是人,因为他是神在人间的代表,还不等于神。日本在二战战败之后,盟军为其留下了遗产(抛开战争史观不讨论的话),在某些方面是幸运的。天皇在一般人的观念中,因为他是神,一般人是不能担任的,所以日本的天皇跟中国不一样的是,万世一系的皇家制度,万世一系的君主继承系统。尤其是在圣德太子大化革新之后,确立了皇位只能在本家族中继承,只有具有皇家血统的人才能够继承,从此以后再也不可能有人去当皇帝。在中国,秦朝末年的时候,项羽“大丈夫当如是也”“彼可取而代之”等等,陈胜吴广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人人都可以当皇帝,很平等,不存在是非的问题。但是从现代性的角度讲,日本的天皇制度留下的非常好的遗产是,为日本民族树立了绝对观念(绝对观念是引自戴季陶先生的话)。绝对观念就是说一个民族必须有些绝对不能变的原则,对某种原则的坚守。天皇制度由一家姓的垄断,没有我们开放,我们是谁都可以当皇帝,但是在我们的体制下容易没有规则感,没有最高的底线。这对建造一个法制、规则的社会恰恰是不利的。我们的社会中必须有一个绝对的东西,我们不能动它。有一个最低的底线,最高的禁区我们不要去动,不要去想,在这个基础上才能构造我们的社会秩序。
第二点就是与天皇制相配套的贵族制度,就是由幕府、各藩构成的等级贵族制度。这一点和欧洲非常相似,所以,很多日本人,包括欧美人都看到这样一个事实,就是日本在地缘意义上属于亚洲,但是在社会政治结构上不认为日本是一个亚洲民族。这和中国是非常不一样的。我们的贵族等级制度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就彻底荡平,没有了等级制度。而日本始终存在,严格的阶级等级,政治等级。最高的实际权力掌握在幕府手里,下面是各藩,藩下面是武士,武士下面是农民。“仕农工商”很清楚。农民不能带刀,农民不能有性。除了农民还有更低的,比如说商人。比商人更低的是贱民和部落民。在日本老城区,如京都,大公司里面还讲究出身。在录用之前调查出身、住处,贱民是不录用的,这是潜规则。日本严格的等级制度造成其天皇的权力很弱,也给日本的现代化留下了好的遗产,就是政治格局的多元化,使日本始终没有形成中国这样的强大的集权的中央政府,而是形成了一种地方自治发展。等级制度为日本构建现代化的企业准备了条件。
另外,这样的层层服从的严格的等级制度,也造成了他们的服从观念和忠诚观念。日本人主要生活在领主领地,所以日本在很早就发展起来了这种共同体的意识,对群体的重视。但是中国秦汉以来,通过科举考试,社会身份高度流动,社会政权不封闭、不僵化,大家都平等,这是好的方面。但是平等并不见得好,黑格尔说的专制下的平等在中国是最典型的。在一个强大的国家政权下面,人民是一盘散沙,这样的平等是没有意义的,任何人的生命都没有保证。在前现代化的时代里,我们要改变一个观念,我们在学历史,一听到贵族等级观念就认为不好,但是现在想来,在前现代化阶段,社会的等级制度对人的自由和自治有一个硬化的、制度化的保证。它的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对抗,可以防治庞大的、强大的、专横的国家权力的成长。
日本的环境:日本国土狭小,资源贫乏,地震火灾频发,这就使他们从小就形成一种危机意识、不安全意识。这个危机意识让他们时刻感到不安全,对听到夸他们的好话是非常不领情的,他们的危机感很重。另一方面,是他们的忍耐精神,抗击打能力,抗压能力非常强。在狭小的国土里面,只能在现有的资源下,在内涵的发展方面多做功夫,所以追求一种小而精的模式。家喻户晓的一休的形象也是日本精神的象征。
武士制度武士道:《菊与刀》用两个看似不相干的事物象征日本的精神。菊花给人一种高雅纯洁的形象,刀是力量勇敢的象征,菊花让我们想到对纯美的追求,追求整洁,生命的庄严和纯美;武士道,勇敢、尚武的精神,重视承诺。中国的侠客精神在战国的时候也还是有的,但在专制国家的发展过程中慢慢没有了,中国人养成了柔静愚鲁的性格。武士道精神使得日本经历了一次死亡的觉悟,日本人以时刻准备献身的意识活着,经历了死的洗礼、死的觉悟。武士是随时准备献身的,而且献身的时候要死得尊严。武士的死有两种,一种是为了报仇,为了自己的主子不惜一切,另一个是自杀,自杀的程序非常唯美,也很残忍,有非常庄严的意识,也是有等级的。在武士道精神中,肉体的东西不是很重要,是献给某个实体或共同体的,献给天皇或者献给领主,到后来发展为献给公司,精神才是属于自己的。不惜生命的代价完成对一个更大共同体的责任和义务。
纯美与洁癖:追求纯美,有洁癖,酷爱洗澡。他们会在道路两旁自发的摆放菊花,生活追求的非常美。另外,吃饭也是非常美的,建筑非常灵动、精致。对周遭的世界追求纯美,我们可以设想,他们对待自己手里的作品,对待自己的工作会是什么态度。
宗教:日本并没有自己独特的宗教。日本的宗教,包括儒学、佛教、神道教。中国儒家文化中“仁”是摆在最重要位置的,但是在日本“仁”的位置慢慢降低了。所以,中国是人道主义的国家,在日本,摆在第一位的是“忠”——忠诚。日本虽然也是受儒家文化影响,但是和日本的社会政治结构相结合,“忠”、“勇”、“信”摆在特别重要的位置。佛教在日本也有了变化,尤其是明清时代佛教的新因素。日本是多神教、泛神教的国家,他们认为万物都有道,都有灵。这使得他们把每一件事里面都赋予神圣的意义。佛教在中国强调世间法即一切法,入世苦行,入世救世就可以成佛,只要认真对待我们的每一件工作,无论大事小事都可以成佛。我们不要小看我们手中的每一件事情。佛教、神道教在日本,世间的一切事情做好了就可以得道,所以,每一件事都有其神圣的意义,不要小看它。日本无小事。中国人很豪放,看不起日本的小气、精致,认为日本人无事忙,但这种精神用来工作是非常好的。
最后,我觉得,樱花这种象征可以典型的反映日本的民族特征和民族精神。日本人对樱花的酷爱达到了极致。樱花非常素雅、淡雅,单个的樱花是不美的,它的美是靠整体的力量,这对于注重整体意识,追求整体价值的民族来说会喜欢樱花。另外,樱花也可以寄托日本人的生命意识。樱花花期非常短,在最绚丽的时候开始迎接死亡。日本人对樱花的欣赏能够反映出他们对生命的理解。生命就是这样的,肉体是不常在的,在最辉煌的时候死期已到。所以,他们对于肉体的理解使得他更重视精神的东西,我们人能够努力做的是精神的超越和升华,而对于肉体、五行的事物我们没有办法超越。我们只能在意念之间欣赏樱花的美。中国这个民族太唯物、太实用、太关注肉体。第三个是危机意识,看到事物最美好的时候会想到死亡,想到终结。(未完待续)

 

(郑向平、戚晓辉、邓晓源、王晓莹、杨铧、邢江峰,袁凌,吴德洲、万林青整理)

 

凡本网编辑上传的文章内容(注明转载文章除外),均为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概仅范围内使用,并主明“来源:武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如需转发本网文章,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我们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关闭
网站访问总量: 3305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