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兴省”——中部与西部对话
发布时间:2009-07-01     字号: [小] [中] [大]

 

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
学术动态
2009年第24期(总第69期) 
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编            2009年7月1日
 
6月30日下午2:30,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在人文馆北厅举行了2009年第24期(总第56期)“珞珈质量双周学术论坛”。本次论坛以座谈会的形式举行,湖北质监局、广西质监局、武汉大学和美国质量学会(ASQ)的相关领导和专家共同参与了本次论坛,现将论坛主要内容整理如下:
 
“质量兴省”——中部与西部对话
 
主讲人:王泽洪湖北质监局局长   邓于仁广西质监局局长
王凯志广西质监局总工   胡铮舟广西质检院院长
韩玉明湖北质量处处长   朱宝玉国家光电检测中心主任
黄宝临柳州质监局局长  程 虹武大质量院院长
程虹: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我想今天我们这样一个形式,用我们的会议的主题词就能表现出来——这是一场中部和西部的跨区域的对话。
在我们有限的经验当中,两个省几乎所有主要的官员汇聚在一起,进行这样一个主题的交流是不多见的。那为什么这样一个交流能够在武汉大学举办呢?这就是武大质量院的功能之一。武大质量院在成立的时候,国家局要求它要是一个质量发展战略的研究平台,其中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搭建一个国内和国际、中央和地方、中国的东部、中部和西部不同地理区域的开放的交流平台。我们这两年来,一直在这样一个开放的交流平台上去不断探索。今天,又是这个探索的一次成功聚会。
首先代表会议的承办单位向各位领导和专家的光临表示我们衷心的感谢和热烈地欢迎。
今天这个会议之所以要安排在武汉大学举行,是我们湖北省质监局的王泽洪局长和广西壮族自治区质监局的邓于仁局长的共同想法,就是希望在美丽的珞珈山顶对质量兴区(省)这个主题进行开放式的、研究性的探讨。所以今天的探讨,也主要是就双方在质量兴区(省)上的一些做法、一些探索和一些思考进行自由交流。今天这个论坛应该是一次非常开放的、非常自由的论坛,它的议程很简单,就是我们两个地区就质量兴区(省)这个主题进行开放的交流。
今天到会的有来自我们美丽的西部,有东南亚桥头堡之称的广西壮族自治区质监局的邓于仁局长,有来自中部崛起重要战略支点地区的湖北省质监局的王泽洪局长。下面,我将时间交给两位局长,请他们介绍一下各自团队的成员。
邓于仁:
非常感谢主持人,大家下午好。刚才程院长把相关情况给我们做了一个介绍。这次我来武大有两大任务:第一大任务是带领我的整个团队——市局的一把手、处室的一把手、还有直属机构的一把手——到这里来听取有关专家的授课,也就是程虹院长安排的宏观质量管理的高级研修班的课程;第二大任务就是向湖北省质监局学习成功经验,特别是质量兴省的成功经验。为什么呢?因为广西对我们的工作十分重视,最近广西要跟总局签署一份合作备忘录,其中第一条就是涉及到质量兴区,我们这一块工作就必须向湖北老大哥学习。所以今天实际不是一种对话,我们是学习来的。
王泽洪:
非常高兴见到我们邓局长带领的这个高规格的团队,看来邓局长的决心非常大,动作非常大,我们要向你们好好地学习。
程虹:
正如王局长所说啊,邓局长决心很大,动作很大,几乎把广西区的所有领导都搬到珞珈山来了。下面我把时间交给来自远方的客人——邓局长。
邓于仁:
这样,我们先做一个汇报,汇报完后请我们老大哥、请程院长、请各位专家作点评,由总工程师王凯志给大家作汇报。
王凯志:
下面我受我们广西区质监局党组书记邓于仁局长的委托,把广西质监局的有关情况给湖北省局的各位领导和专家作一个简单的汇报。汇报主要是广西的一个基本情况和我们工作的情况,我们工作的简单情况,一个就是我们以ISO9000为载体,建立我们自己的一个质量管理体系,建立我们的作风效能的长效机制的情况;第二是我们在产品质量监管方面推行了三个方面的抓手和两个三分离的监管机制;第三就是我们实施科技兴检和人才强检方面的一些内容,打造我们的公共检测平台;第四是实施标准化战略的情况;第五是推进信息化建设,提高行政效能的一些情况。
首先,介绍一下广西的简单基本情况。
我们广西是一个自治区,南边是北部湾,东边是广东,西南这边是东南亚,是一个比较好的地理位置。广西现有人口5000万,其中壮族人口占三分之一,也是我国最大的少数民族自治区。
去年国务院批准了实施北部湾经济发展的规划,这个规划要把广西北部湾建成沿海发展的新一级国际合作的新高地,同时批准了广西钦州保税港区等一系列的保税港区,把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上升为国家的一个战略。近半年来,国务院正在组织起草“关于进一步加快广西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很快可能就会发布,给广西更大的优惠政策支持。广西去年的GDP7170亿元,人均比较落后,是一个后发展的地区。
广西最近几年发挥区位优势,重点地推进与东盟国家的开放合作,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投资分会等永久落户在南宁,一年举办一次,国家领导人都参加这个会,东盟国家领导也参加。经过五年,中国、东盟国际区域交流合作中心在广西南宁成效比较明显。
广西是目前我国生态比较好的省区,山青水秀,桂林的山水、北海的银滩,南宁还是联合国授予的生态宜居环境城市。
第二,是我们广西质监的简单情况。
广西质监局设16个处室,下设14个地级市质监局,76个县级质监局,7个直属事业单位。08年整个系统的编制人数是3856人,在职人员3564人,其中行政的是1068人,事业单位1956人;大专以上文化的3033人,其中博士生9人,硕士75人,本科以上1641人。08年收入5.73亿元,09年财政预算5.7亿元。
第三,介绍一下广西质监局开展工作的情况。
刚才也讲到了,以ISO为载体建立我们自己的一个质量管理体系,建立我们的作风效能的长效机制,这个主要是从04年起,邓局长带头在系统探索,经过两年多的建立和运行这个质量体系,06年通过了国家有关部门的认证,07年开始在全系统市县级推行这个质量管理体系,对我们整个系统的服务起到一个非常好的推动作用。主要作法概括起来是四句话:优在制度,重在执行,严在监督,成在整改。
所谓的优在制度,就是如何建立质量体系,按照ISO9000标准的要求,和我们质监的法律法规,结合质监工作实际,编制了质量体系文件。到目前为止,我们的质量手册是1本,编制了程序文件17个,编制工作规范204个,编制记录表格345个,涉及到业务、人事、纪检、后勤等各方面。在质量体系里面把我们的服务职能量化为7大目标:特种设备食品两项安全重大事故率为0,一般事故率要降低;顾客满意率95%以上;质量技术监督行政服务工作的及时率95%以上;年度计划工作的完成率95%以上;行政执法结案率85%;行政服务工作差错率2%以下;行政行为在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中的变更率为2%
第二方面,体系文件建立了之后怎么办?就是重在执行。就是如何去贯彻执行,去加强培训、加强理解、加强实施、加强相关的一些工作,认真地贯彻实施。
第三,严在监督,就是按照ISO9000体系里面的要求去监督,根据我们的质量目标,特别是7个质量目标的量化,加强了四个监督和一些工作机制方面的监督。我们在这个质量管理体系中创新了四大监督:①技术监督,由总工办承担,包括所有对外的服务、行政许可等方面在技术上是否公正可靠,由总工办在技术方面把关进行监督;②纪律监督,由监察室做,也就是说体系文件中涉及到党政纪律方面的以及行政服务机制等情况要监察室进行监督;③法规监督,特别是行政许可、所有的服务工作,符不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由法规处进行监督;④同时所有的行政事务的日常及时率和顾客的满意率由办公室进行监督。这些监督按照ISO9000的要求,外审一年只有一次,内审一年两次,我们现在扩展到一个季度进行一次监督,每季度监督完后写出不符合报告进行改进。
最后一方面,就是成在整改。就是考核出来的问题做出评价,作出整改报告并核实内容,最终形成PDCA循环,从策划、执行、监督、改进形成一个螺旋式的上升,从而真正建立一个长效机制。
07年,我们在14个市局、76个县局进行推广,把每年的目标进行分解,根据质量目标的评价办法进行逐一打分评价。比如09年,我们的任务是六大项,围绕六大项制订了87项子目标,这些目标分解到各个处室、各个市局、各直属机构,责任到人,逐项列出本部门的行政审批、行政执法、行政服务、行政事项以及检测方面的目标,进行考核,到了年终打出总分评价。
目前质量管理体系取得了一些成效,一方面行政效率得到了提高,比如2008年跟2007年相比,我们的及时率由91.76%提高到99.3%,差错率由6.79%下降到0.23%,目标计划完成率由88.6%提高到95.29%,顾客满意率由90.27%提高到99.35%,行政审批时间比以前缩短了三分之一,许可证由60天缩短到40天,计量认证由30天缩短到15天。
第二方面,实现了四个方面的转变。一是机关管理模式由传统的松散粗放型向科学系统标准长效的集约型转变;二是行政效能由能快能慢的自由型向限时办结的规范型转变;三是政纪由有令不行的放任型向令行禁止的约束型转变;四是工作作风由以为我中心的经验型向以顾客为中心的服务型转变。
同时赢得了自治区的一些支持和赞扬,政府、纪委多次开会,将我们作为前驱的典型发言,特别是在作风效能建设会上作了发言。去年广东省政府和自治区政府对我们也进行了考察,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去年10月份,王勇局长到我局考察后也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总局自上个月在中央部委率先推广贯彻ISO9000标准建立质量体系。
在产品监管方面,我们创新了三个抓手、两个三分离的工作机制,创新一些监管方面的手段。第一,在产品质量监管方面,我们程虹院长在理论方面已经给我们作了一些研究和支持,那么我们具体是什么作法呢?
在产品质量监管三抓手方面,第一个抓手就是帮助企业建立质量管理体系,从根本上来保证企业的产品质量;第二个抓手是加强过程控制,特别是加强电子索证索票、物料平衡等日常的过程控制,也就是说,产品从进厂的原材料多少,到出厂的产品必须相符,比如我们开展的复混肥,进厂原料的氮、磷、钾与出厂产品的氮、磷、钾总量要符合,否则,过程中造假行为比较多,特别是我们到厂里去抽查的产品都合格,窗口的产品也都合格,但是一到田间地头,抽查的产品不合格的非常多;第三个抓手就是加强产品的监督,这个主要是在监督抽查和舆论监督、社会监督等方面加强工作。这样主要是将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模式由事后的监管向过程、关键控制点的转变,我们在复混肥方面开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第二个方面,所谓的两个三分离,第一是指行政许可的受理、审查、批准、监督实行三个方面的分离。在2005年以前,我们的行政许可受理、审查、批准就是由一个部门乃至一个人一手抓完,这样的话,就面临着一些问题,比如实效问题、公正性问题乃至投拆存在的一些廉政方面的问题。从05年开始,我们实行这个三分离,首先由政务大厅进行受理,受理后送技术审查中心,组织专家(由计算机系统现场抽取产生组长和审查员)到现场审查,拿出审核意见,审核意见再交由我们区局的业务处和分管领导审批发证,需要上报国家总局的,上报国家总局。以上是行政许可方面的三分离,另一个就是行政执法方面,就是立案调查、审理、执行三分离。这个主要是保证执法的公正性,提高全系统的执法水平,做到执法公平公正
接下来,给大家报告一下我们实施科技兴检、人才强检、加强公共检测平台建设的情况。
第一,从2003年底,我们开始制订了广西质检技术机构发展的规划,到现在还在执行,同时还制订了人才强检的一些规范。
第二,我们围绕着国家自治区质检中心工作,主要是围绕着广西有优势的特色产业,有八个国家质检中心,已经建成的有食糖、珍珠、量具国家质检中心,国家检丝绸、铝产品、石化、松脂林化、橡胶等五个中心已经获得国家的批准,正在筹建。另外我们还有我们自治区的质检中心7个,有的已经建成,有的正在建设。我们这项工作得到了党委和政府的高度支持,邓局长和区党委政研室这边共同合作,组织我们有关市的领导赴广东、上海等地考察,向自治区党委提交了专题报告——“如何在优势支柱产业中打造公共检测平台”,被纳入自治区重大决策。各级政府在这方面也给予了很多投入,共得到市政府无偿划拨的土地287.2亩、资金6800余万元。其中我们国家检测中心自治区一次性投入600多万,柳州检测中心给了30多亩地,另外给了两千平方米的试用房,等等。另外,这几年我们自己的投入也非常大,光去年就投入了一个多亿给技术机构的建设,基本建设6000余万,设备5000余万。
另外介绍一下我们在科技兴检这方面,加强科研成果的工作,特别是加强人才培养方面,我们这次来武大学习,也是这方面的内容之一。我们在03年制定了人才培养的规划(04~10年),到现在103名专业人员中,博士9名,博士后2名,硕士18名,理工本科52名。在我们规划中,对理工科的比例有要求,到现在为止,我们区市局技术机构理工科的比例达到52.8%。同时我们还加大跟武汉大学、广西大学等学校在职研究生的培训力度。
第四个方面简要的报告一下我们实施技术标准战略情况。这方面我们也是得到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去年还专门以文件出台了一个实施技术标准战略的意见,今年又印发了实施技术标准战略的任务分工,把任务分到各个部门去做,并对重要技术标准进行了通报、表彰,此项工作也被纳入到政府的年度工作报告。对实施技术标准战略的奖励标准是:制定国际标准奖励50/项,国家标准20/项,行业标准10/项,地方标准5/项。去年一年拿出190万奖励,桂林市也拿出100万用于此项工作。
在围绕着东盟资贸去建设北部湾工作方面,我们建立了中国东盟技术标准信息平台,收集了28000多条东盟国家标准目录,每月更新一次。国家标准委于2005年和2008年两次在南宁召开中国东盟标准的高层论坛研讨会。
第五个方面是信息化建设的情况。近几年来,我们通过信息化提高效能、提高办事的公正性等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这方面工作我们也得到国家总局的支持,将我们列为试点,给予400多万的支持,自治区政府也是同样的投入,我们自筹2000多万,建成了“一网八户八个系统”。在今年68日,传忠局长带领总局19位副司长来我局帮助指导工作,把所有的业务工作和“金质工程”紧密的联合在一起应该怎么做。现在还有20多个专家在我局帮助我们开展“金质工程”试点工作。
目前我们通过网上行政审批、移动办公等,对我们办事的效率、公正性、执行率有极大的帮助和推动,乃至对整个行政工作的一次技术革命有一个很好的支撑作用。以上简单介绍这些,多有不全面之处,请湖北省老大哥指正。
最后,我们做了一个质量兴区的方案,总局领导的区局领导最近准备签署一个合作备忘录,比湖北要晚一点,请湖北的专家给我们提出宝贵意见。
方案的主要内容:一是认识质量兴区的意义,二是指导思想,三是质量兴区主要任务的目标。
目标主要有:
产品质量——工业农业产品质量,从顾客满意率、监督抽查合格率、质量损失率等方面进行了明确,包括采标。
工程质量——建筑、道路、水利、林业等工程方面的质量,如何从标准、集约化、信息化等面,优良率、合格率、重大质量事故率进行一些明确的规定。
服务质量——我们重点是政府职能及政府的服务质量,根据服务业的旅游、商贸等的顾客满意率作为一个服务质量指标。
环境质量——主要是在水、土、空气质量三个方面、生态环境方面作一些目标的规定。
工作的重点:提高全民质量意识,发挥品牌战略的带动作用,推进标准化战略实施,加强检测公共平台的建设、质量诚信体系的建设。
主要措施包括质量法制建设、政府效能、推行质量观的体系、提高服务质量、人才队伍、加大质量工作的投入建立质量奖、加强组织领导等。
邓于仁:
刚才我们王总工程师向我们老大哥及质量院报告了一些我们的相关情况。我们作了一些工作,那是苦苦地探索,因为广西的底子比较薄,属于西部边省,在改革开放前一直处在战争的边缘,镇守祖国的南大门,50年代跟法国人打,60年代跟美国人战斗,这里有美国的朋友,不好意思,70年代就是自卫反击战,所以国家的一些大的投资在广西都没有,质监局的发展自然也是滞后的。所以改革开放以后广西要加快发展,咱们质监系统在垂直管理以后也加紧自身的发展,对一些管理机制体制方面作了一些探索。这方面跟湖北老大哥比,我们属于笨鸟先飞,所以必须要用一套标准来管理自己的行为。所以这次来也是想听王局长、周局长还有专家们的意见。
王泽洪:
这次借用武汉大学珞珈山这个平台,我们有跟广西局这样一个开放的交流、相互学习的机会。湖北作为中部,与广西也有很深的渊源,通过这次交流,不光是工作上的交流,感情上也交流,今后相互往来上也交流。这次你们学习这么紧,时间太紧张了,我们湖北有神农架、三峡大坝,还有武当山等,广西呢也有像桂林这么好的风景,以后要多交流。
下面我就把我们湖北工作的一些想法、做法,有一点体会的、存在问题的,都向大家介绍一下。
第一个方面,我把湖北的基本情况介绍一下。湖北在历史上是九省通衢,到08年止全省国土面积18.56平方公里,人口是6110万,其中常住人口5736万,城镇人口2560万,去年完成GDP11330亿,工业生产附加值3560亿,财政一般性预算收710亿。全省规模以上的工业有10660家,企业产值达到10亿以上的有96家,行业里面过千亿元的行业有6个,就是冶金、汽车、石化、电子、食品。行政布局情况是,全省辖地级市12个,自治区1个,就是恩施土家族自治州,1个林区——神农架林区,还有3个直管市,全省县、市、区一共98个,其中市级县28个,县39个,区38个。
第二方面,介绍一下质监系统的基本情况。
1、湖北虽然是个老工业基地,质监机构成立的也比较早,但是辨证的来看,既有优势也有劣势。我们质监机构总人数在全国也是比较多的,我们有8438个在职人员,这不包括武汉市,因为武汉市是副省级城市,武汉市局有将近1000人,这8000多人里面还不包括离退休的,所以跟你们3500人相比,编制没用完,我们非常羡慕。全省行政机构175个,检验机构193个,专业技术人员享受国务院津贴以上的29人,中级职称2176人。
省局下设的技术机构,一个是计量院,以前有个中南计量综合测试中心,跟计量院合在一起,我这个局长兼中心主任。围绕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建了一个国家光电子检测中心,就是依托计量院,总投资近一个亿,6月份专家已经评审完毕,马上要发牌照,进行剪彩挂牌。第二是特检院,特检所和特检院是在2007年下半年合并。还有就是质检院、纤检局。省里的二级单位有稽查分局和行政审批中心,目前都还是正县级。
2、谈一下围绕大质量观和质量兴省,我们的一些想法和思路。我到质监系统也是一边学习,当时正好是全国食品专项整治,要求12100%,由我们牵头。之后到去年“三聚氰胺”这个事情出来以后,感到我们质监系统吃了非常大的亏,为什么戏不好看、社会不满意、政府不满意,自己也觉得很多事情想不明白。
所以我来了以后,根据省委政府的领导以及地市对我们的意见和建议,根据我们质监系统内部的坐谈,和我们自己内在按照科学发展观发展要求,我们提出了“提升能力、拓展实力、激发活力”三个方面。
从系统的管理、ISO9000,广西在全国是第一家搞起来的,我来了之后也在想为什么这个质监系统不能搞ISO9000,其实这方面我们比你们要差得多,不管邓局长怎么说,我觉得这方面我们是老大难,问题积压得比较多,所以这方面我们第一个提出的是“提升能力”。
第一个能力就是战略思维能力。我们质监系统给人的感觉是法律法规比较多,收费的项目也多,行政执法是最强的,收入相比较也是最多的,反过来讲呢,上管天、下管地,中间还管空气,结果出问题的总是质监部门,总是受到质疑。就觉得在自身的定位上没有一个大的理论框架作支撑。认识这个问题就需要有大质量观,我们首先想到的是搞质量兴省,当时也有几个省份搞了质量兴省,我们班子研究想建立一个大质量观也是借鉴了山东和其它省份的,好在我们搞“科教兴鄂”战略,因为湖北教育比较发达,2000年底,湖北高等院校有87所,在校学生115.8万人,科教兴鄂前后搞了8年。当时我们向政府汇报质量兴省的情况,省委书记俞正声同志极力支持我们,第二得到我们的省长,也就是现在的省委书记罗清泉同志也是极力支持我们,省长会议一次性通过实施质量兴省。去年,省政府发出了质量兴省的决定,经过各部门和地市征求意见,开始实施质量兴省战略。
这个质量兴省战略出来后是一个定位,我们想高位推进,一个是大质量,也就是宏观的。我们质量兴省中提到的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和环境质量,还包括农产品和食品安全两块。
我们知道,一般分管质量的领导都是搞工业的副省长、副市长,要推进工作,协调其它部门很难,在食品专项整治的时候我们就感受到了。因此,我们质量兴省领导小组的组长必须由省长担任,经过多次做工作,最后是由省长担任组长。质量兴省战略由省政府出台,那必须在省委里面也要有地位。于是我们就计划把这个质量兴省战略在省委的中心学习小组上纳入议事日程,这个也得到省委书记、宣传部长的高度重视,在去年十月份把质量兴省在中心学习小组列了上去,以省委的文件发到了各市。
在战略思维上,我们要建立武大质量院,这个非常感谢刘金兰老校长和顾海良校长以及谭部长。我们质监部门是政府的质量的参谋,是质量的行政管理者,我们的执法机构是按照法律去执行,维护市场的产品安全,我们的检验机构是实行第三方的公证的,这里面的法律机制和当前的财政机制、人员情况就打绞,出现情况和问题,从上面没有大的法规支持。武大的校领导,部门领导,特别是程虹教授的研究给我们质监系统在宏观质量方面起到智库的作用。
第三,宏战略思维方面还必须引起社会、公众和地市领导的重视。具体的抓手,我们想从两个方面着手。
以前我们在地方党委政府感到关注的质量,认为能够使大家放心的食品可能现在没有,但是要放心的能够不出事情,我们现在没有一套质量的考核体系给政府、给社会。中国名牌现在冷到那了,地理标志是一种区域型的,所以我们想的是在质量兴省战略里面怎么建立一套能够反映、参考、借鉴的体系、指标数据。这方面也是上省长办公会,我们这质量兴省领导小组也跟大家介绍一下,我们基本上囊括了所有的厅局,目前三十多个,包括质量院也是领导小组成员,又将其它的服务部门第一次领导会要求参加,分管省长、常务省长和一把手省长签了,这个领导小组会干脆就在省长常务会上一并召开,就是质量兴省工作,所有的省长在一起,秘书长在一起,听你的工作,了解你的工作,实际上也是宣传,我们感到非常地高兴。会上我们要求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要搞一个大质量的白皮书,就是想把刚才王总讲的那几个方面,我们变成一套数据,一套质量的数据,这个有些省份搞了,但还不全面,我们就想做一下。这个数据的前提是能够涵盖目前所有的厅局在指标里面涉及到质量,可以以质量来考核的、可以反映质量的数据全部拿出来,因此不需要部门重新去搞一套数据,只把现有的数据通过质量兴省领导小组办公室把这套数据收获了提取,我们具体工作的同志是德文局长和我们质量处,经过两年沟通、协商,做了一些初步的基础工作。一些部门起初有些意见,凭什么我的数据要给你呢?我为什么要纳入到你的质量管理系统呢?第二个问题,作为政府,我们湖北也是作为中部崛起的,也是国务院批准的两型社会,锦涛书记来了也是要求我们是中部崛起的战略支点,同时胡锦涛书记也讲到,对干部目前的考评体系要进行改变,其中里面谈到一个发展质量,我相信这个提出以后,对各级政府在又好又快发展对干部的考评用质量来衡量,会进一步推进。所以我们第二个办法就是设立政府质量奖,这个政府质量奖在美国也搞过,好在洪忠省长是从深圳来的,当我请他当质量兴省领导小组组长的时候,他跟我就提出了质量奖。我们的政府质量奖没有按湖北省政府而用了两个字冠名——“长江”质量奖,对于荣获质量奖的具体办法我们在质量兴省里面也有规定。
第二个能力就是要有应急谋远的能力。我们现在有很多突发事件要应急,我感到我们质监系统在内部的管理标准,有很多专家,但是出现一个突发事件以后,如何有一套预案来应对,如何跟媒体打交道,如何站在政府和人民的立场上尽快来处置,如何和相关的部门扯清界线,这些非常难。
第三个能力就是学习和创新的能力。刚才你讲到ISO9000里面谈到达到四个目的和效力,我觉得这里面对于公众性的、规范性的,如果我们作为技术专业人才,在我们检验机构里面,这些人需要专,需要学科的带头人,这是一个方面。同时也需要我们广大的质监人在工作的基础上必须要有一种创新的姿态来应对新的形势和新的发展质量观。因为当前市场经济,“三聚氰胺”事件已经充分说明了,企业主体、企业诚信、企业道德,那么作为管理机构,我们该行使的职责,就不能单纯的想到我就是处罚你,我就是收费,我就是监管。那么这种学习,第要条我们就要几个部门合到一起,要开放的,要围绕党委和政府最关心的重点是什么,社会关注的热点是什么,我们服务的对象企业的难点是什么,这方面来拓展我们的思路,展开我们的胸怀,开拓我们的视野,这是我们感到最主要的,这也是我们以前反映不足的。在创新方面,我认为,你们广西在ISO9000也好,三分离三抓手也好,也是联系了广西的实际进行了创新,我们也要学习。
第四个能力是依法行政能力。不知道广西情况如何,我们现在遇到几件事情,一出事,纪委、检察院就追责,首先拿国家局的三定方案来追,我们以前有很多工作因为没有能力去做,但是一出问题就要追你的责。比如我们五峰,在一个小门店出现销售用甲醇兑酒卖致人死亡的这样一起典型的刑事案件,最后说这是小作坊,小作坊是你管,实际上这就是一个销售点,没有生产许可证,他就是勾兑的。检察院法官说这个打假是你质监部门的职责,我们是管生产领域,流通领域是工商,但是他就找你。上次我们去重庆,刚好公安部门的汽车检验站刚交过来,不到两个月,客车出事,检察院法官就讲,交给你了,首先你能不能带头。类似这些情况,我们依法行政,包括这次质检总局在食品追究这方面,依法行政的前提、自我保护能力、研究上的政策,和我们执行的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
在“拓展实力”上面,有两个方面,一个叫“软实力”,一个叫“硬实力”。
“软实力”按照科学发展观,统筹兼顾、全面协调,这说明了我们领导的一个洞察力、决策能力。另外,我们有多少学科的带头人,有多少技术方面的实力。
我们讲的更多的可能是我们的“硬实力”,就是我们的技术检验机构。刚才我们看到广西壮族自治区局有8个国家级中心,已经建成3个,5个在建,湖北已经建立好的有7个,还有5个申报正准备建。这个国家中心,一是按照我们湖北省的特色产业,更重要的是首要服务湖北的支柱产业,我们这些重点行业在全国的可比性、差异性,光电子是一个,然后我们还有个汽车和零部件中心,这两个产业是湖北的关键。
然后怎样利用我们质监部门的软实力变成各地市支柱产业的技术平台,成为硬实力,我们的思路和你们是一致的。以前我们建检测中心都是机站自己投入,我们想,这个中心必须是政府投入,所以在中心里面,省政府一次性给我们5000万,同时我们在全省89个县市区进行了一个统计,当时还有24个县市缺检测楼、办公楼,就争取省政府比照药监局政策,把我们24个县市区没有检测楼、办公楼的纳入到发改委的重点项目建设,按照项目补贴一半。但是发改委的对县级机构怎么给你做项目呢?你的标准是什么呢?所以我们又自己想办法按照县市的经济发展的综合考虑编了一套县市机构的技术用房多大,到总局一批,这样形成了一个规范的标准,发改委才能给你立项。这样在三年内解决最困难的情况。但是反过来讲,发改委给了钱,但是程序非常复杂,我们一个县市局就那么十几个人,加上检验机构,什么时候做过基建,什么时候做过项目,还要招投标,还有可行性,这方面是一个问题。
我们考虑更多的是第二个层面,就是发挥地方主观能动性,结合地方经济发展,把湖北的地图变成一个经济图,各个县市和地市的支柱产业是什么,都要反映出来,然后根据各地情况,当地的质监部门和政府共同根据当地支柱产业构建省一级的技术平台,这要地方政府就非常有积极性。比如谭峰,因为他的钢结构招商引资前几年引了20多家,近几年又有30多家进来,目前的产值已经达到8个亿,今后可以上百亿,所以钢结构检验就必须在当地建一个省级检验中心,我们就支持他建这个中心,那县长亲自到质监局给我们划地。在黄冈,去年“三聚氰胺”事件出来以后,黄冈乳制品的发展,在当时奶牛价钱最低的时候就进了五六千头,那么我们就想乳制品省级的中心就建在黄冈,市长市委书记大会小会地说。那么我们现在全省52个产业集群,至少有20多个地级市和县市的政府给我们质监局打报告,并且划拨用地和资金。这个思路就是我们围绕经济服务,围绕技术支撑的平台,改变以前的观念,目前这个态势都非常好。湖北是个汽车走廊,十堰市政府打报告,3000万、200亩地,市长市委书记亲自过来,并且还给国家局打报告,襄樊市政府一看,那不行,我也要建啊,武汉市政府还牛,那就建在我这里,随州特种车也要搞。所以这些积极性上来以后,怎么样按照科学布局,我们想啊,尽量不要重复投资,就是把存量的资产怎么样变成第三方。
这是从实力方面讲,我们感到比较薄弱的是软实力,全省8000多人,将近上划10年,除了公务员搞清楚了,面对历史遗留问题,我们不指责、不埋怨、不推委,攻坚克难,迎难而上去解决。还有以前办的一些公司,同时省委政府改革,把一些工业厅局撤销,把一些全省的检验机构,比如说轻工的、化工的、纺织的、电子的全部给你,这些机构已经全部面向市场了,所以湖北相对大、人多,但是后发优势就不如你们,我们还要攻坚克难,解决历史问题。
“激发活力”方面,质监部门应该说是有一支很好的队伍,不管是领导也好,技术干部也好,职工也好,关键是在一种什么思路上、战略上的引导和规范的管理。
我认为这个活力来自于领导的思想,像邓局能够把这么多人高规格来武大学习,如果我们质监系统像这样多研究多探讨几次,那么给下面基层解决问题要好的多。我们经常感到“两面受敌”,最近经济环境不好,国家发改委说质监部门的收费要压缩,物价部门搞调查,我们收费要下降。国家局的二级单位收费都规定的很好很详细,但是没有带一句比如说省市比照多少的比例,这个情况各个省就要各自去应对自己的,据说河南已经降了30%。还有一些类似这些情况的问题,一是管得很宽,责任无限大,风险无限大,出了问题一查没有根据。所以我们的思想的积极性要有主观能动性去应对,这个活力实际上是执行力,战斗力的一种体现。
第二个活力,我们谈到和谐和质监,这个方面也要调动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当时我们省处长平均年龄53.7岁,最长的正处级干了17年,副处长年龄47岁,经过这几年,我们提了7个厅级干部,52个处级干部,79个副处干部,省局的平均年龄降到49,副处43,检验机构干得时间长的,比照其它的部门,怎么样在政策上给他出路。另外,如果我们老在质监部门搞,老不流动也不行,可能有内部的异地交流,我们现在考虑两块,一是自己部门和地方,二是和企业的交流,我们现在把东风的和没油田的质检干部调到省局挂职,我们的人到下面去挂职,经后每年招考公务员都是50多人,部队干部进来每年在1520人左右,这些人进来后必须要到企业去挂职。当然必须要干部要熟悉基层,一方面调动积极性,另一方面要了解事情,进行锻炼。第三个方面就是来自质监文化,我们做了一些探索,树立质监人的精神,表彰我们的30佳,然后做得好的进行一些巡回演讲。这方面工作我们湖北在全国是比较落后的,同时我们在工作中还存在很多不足和问题,省局自身的实力比广西局差,你们的“金质工程”是投入3000万,我们是想等办公地定下来后凭借标准院建立信息平台,把我们的“金质工程”也搞起来,我们要学习广西局的一些好的做法,有些都可以成套的借鉴运用。
 
程虹:
刚才我们西部的邓局长很谦虚,正如我们中部的王局长所讲,西部的在很多方面很谦虚,我讲个小故事吧。我到广西去的时候,邓局长让我到他的指挥中心去看,我在指挥中心上可以看到,从任何一台电脑的显示屏上可以调出任何一个行政许可审批的流程和过程,包括复混肥企业的物料平衡的状况,确实很先进。
刚才我们来自中部的王局长介绍了他们在质量兴省中抓质量战略、抓宏观思维,推进整个质监工作的一些情况,我自己应该说是这里面的一个小小的实践者,我感同身受。当时王局长提出和武汉大学共建这个质量战略研究院,而且要求是一个实体性的,是一个独立的院,而且要在武大的樱顶教学和办公,这就是战略。什么是战略,就是我们红金龙所讲的,思想有多远,就能走多远。邓局长,我们湖北的黄鹤楼卷烟厂6年前年利税只有30多个亿,去年300个亿,在高档香烟中全国第一,超越了中华、芙蓉王和玉溪。王局长的一些做法,我们质量院作为一个参与者,也亲身地感受到了这种战略推进所带来的效应,整个工作在战略的指导之下得到很好的推进。
刚才两边的主要领导人就高端的思维进行了第一轮的碰撞,我们下面还有很多的具体的职能部门、院所要进行广泛的交流,但现在时间已经指向四点,我们茶歇20分钟,就在外面大厅,可以进行一些自由的探讨和交流,20分钟以后我们继续进行下一轮,
    茶叙时间……
 
程虹:
刚才我们两方作了主体发言,下面实行交叉的发言方式,发言的主题还是由邓局长和王局长主持。
邓于仁:
下面我们就技术机构改革与发展的一些情况讲讲,胡铮舟是我们广西质检院的院长、国家食糖质检中心的主任,也是广西第一个国家质检中心的筹建者之一,他有一点心得,国家质检中心如何为地方支柱产业提供服务,同时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水平有点体会。下面请胡铮舟院长做汇报。
胡铮舟:
尊敬的各位领导下午好!
我们广西质监局有四大院,每个院都有各自的特点,他们应该说有很多的做法,我们兄弟单位之间也是经常互相借鉴,当然每个院也有自己的特色,因为自己的工作性质不一样,我想把质检院给各位做一个简要的汇报。
质检院是在广西质检院和南宁质检所合并的基础上成立的,现在肩负着几块牌子,一个是国家食糖产品质检中心,这是0312月正式挂牌成立的;第二个牌子是广西纤检所,湖北我们知道是纤检局,广西有自己的特点,棉花一两都没有,自成立以来就一直是合署单位。三个牌子挂在一起,母体就是质检院。由于时间关系,我想简要地从几个方面把质检院的情况向各位做一个汇报:
 
一、在整个工作中,特别强化服务意识。
质检和计量工作最大的性质不同在于业务来源,作为我们目前国门打开,竞争应该说是非常激烈,所以我们在自己的质量方针、质量目标方面,通过大家的智慧凝聚,我们把一些市场的元素放到里面去了。比如我们质量方针讲到“科学精准、公正诚信、优质高效”,这个跟我们市场贴得比较近,符合政府部门对我们质检的要求。作为技术机构,要得到社会的信赖,要有立足之地的话,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在我们质量目标里面也有其中的一条,上次程院长到我们那去做调研,也看了其中有一个,就是我们质量目标提出一个创一流的市场服务模式。当然这只是我们的一个目标,作为一个事业单位来讲,在向市场化进军的时候,也不可能像企业那样来做市场,只是我们把市场的一些元素放到里面。强化市场服务意识除了质量方针目标能反映以外,我们在很多具体的工作上也反映出来,比如我人内部设了客服中心,这也是我们强化服务意识的一个方面。另外在我们的一些主要城市,设立我们的业务处,我们利用现在物流这么一个手段消除掉我们和客户之间的空间距离。再就是利用我们一个信息平台来拉进和客户的时空距离,我们在网上可以直接受理,可以接受客户的查询,可以为客户作很多方面的一些咨询,就是说有在线的客户服务。通过一系列的工作来提高职工的服务意识,跟我们区局的要求,建立一个服务型的机构。这跟市场的需求和政府对我们的要求是相吻合的。
我们广西最大的一个产业就是制糖业,国家中心的设立为这个行业在质量方面、工艺改进方面,联系的比较紧。质检院通过这几年来科研方面得到一些加强,跟企业、跟一些院校作了一些合作,进行了一些工艺上的、检测方法方面的研究。另外一方面,作为一个检测服务业,糖所涉及到的一切领域,我们都介入在里面。比如说我们 州期货交易所做的一些交易,所有的进入期货交易平台的白糖,它是品级的,这个是我们在做,广西的现货交易,不管是到哪个地方的白糖,我们都是要跟踪的。企业自己的一个比对、验证,还有国家总局安排的一些监督抽查,这些我们都在作服务,服务意识这几年来得到强化。
二、在内部管理方面的一些做法。
我们平时正常的实验室之间的交流都比较多,除了一些按要求,按国家的一些资质认定来建立一些自己的体系之外,我们内部有一个比较完整的管理网络。
1995年我们完成第一版内部局域网,当时在全国质检机构是走的比较靠前的,通过不断的完善,我们内部的一个管理网络得到了很大的强化,有些方面彻底改变了以前的做法,比如样品管理条形码的引入,解决了很多问题,准确性、高效性,所有报告上面都有条形码,所有交接的环节都是通过现代的一些手段进行内部的管理。这个信息化工作是可以通过局里的金质工程来推进的,在这方面我们感受也是非常深,内部的管理也是非常的规范化,非常明细,这个电脑和软件的东西就没有什么可以商量的了。比如说,你要进到我们的内部网络,可以看到样品是什么时候交接的,报告是在几点几分审批的,所有的状态都是一览无余。这一点,对于我们内部的管理起到很关键的作用。我们的内网外网是相结合在一起的。外网是一个平台,是一个为外面服务的平台,内网是内部管理的自己的一个平台。
三、竞争优势的探索。
首先,人才规划是整个技术机构发展的准绳,从2004年提出,一直到2010年,我们的人才结构要作一个调整,理工科的比例要达到70%。正是按照这条纲去走,现在我们院有2名博士,有9位研究生,在职研究生将近20名,整个人员结构得到一个非常大的改善,到现在为止虽然还没有完全到位,但是已经接近目标了,这是我们确立竞争优势的一个基础。
第二是技术装备。作为国家中心设在这里,区局非常重视,国家食糖中心跟食品相关性很强,在很多装备方面,区局是非常重视的,除了要求我们自己积累外,区局在这方面有很大的投入,到目前为止这个国家食糖中心在国内应该说是一流的水平。
另外就是我们争取更多的外部授权。这个外部授权有一些我们质检部门不太涉及到的领域,比如说医疗器械、公安系统、消防、质监文化等,综合这些形成我们的个竞争优势。
竞争优势还有一个就是综合能力。就是说因为我们是一个综合院,什么都能检,有了这个综合能力,自己的竞争优势就突显出来了,以前这方面是我们的一个劣势,我们做了很多工作。比如说我们食糖中心,有一个制糖企业要做它的糖的最终产品检验,但是它有一些中间产品或者是采购进来的一些东西都需要检验,这样就可以发挥我们综合院的优势。
想讨教下湖北兄弟的是:近期一些行业机构重组,这些方面我们区局也在做一些,去年计量、特检啊都在做一个重组,另外涉及到外面一些待业机构的重组,涉及到一个公平的环境。
王泽洪:
下面请我们质量处的韩处长就质量兴省工作中的一些作法介绍一下。
韩玉明:
借这个机会,我主要向大家汇报两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方面是我们质量处作的主要工作。质量处的职能都差不多,我们少一个认凭方面的,同时我们也没有质协,也没有生产许可证。我们质量处的职能有四个特点:多、乱、杂、重。我们在工作上也作了一些探索,主要抓了五个推进:
一是推进质量兴省战略。我们这个质量兴省战略跟全国其它八个省的比较了一下,我认为有三个第一,两个第二。三个第一是:以决定形式开展的、纳入到省政府的考核、省长兼领导小组组长;两个第二:第二个纳入全省的战略、第二个出台了奖励措施。
在考核方面,这些年我们一直坚持了下来。从2000年,省政府有一个质量工作方面考核办法,连续10年进行考核,对各市州先进的进行表彰,奖励1万元奖金,各地都非常重视。
我们全省17个市州,有16个地方开展了质量兴市活动,占到了94%,另外有97个县市开展了质量兴县(市)活动,达到了98%。山东是第一个达到100%的,我们争取第二个达到100%
二是推进质量安全年活动。我们的指导思想是抓结合、抓重点、造声势,结合我们全年工作要点,不另搞一套,我们把质量安全年活动纳入到了省政府《关于促进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意见》;抓重点主要是抓质量提升、质量服务、质量整治和质量建设;造声势主要是加大宣传声势、打假下乡、举办论坛。
三是推进名牌战略。这几年我们力度比较大,在2002年全国排名25位,04年排在第17位,目前全省有51个中国名牌,全国排名第10。湖北名牌在08年评了154个,名牌产品的企业占到规模以上企业的5.1%,销售收占34%,工业体系增长8.41个百分点。一个是质监规划,我们连续制订了四个规划,去年我们制订了十一五期间2115名牌培育计划;二是建立服务制度;三是各部门协调,统计、税务、海关、环保等部门下发了支持意见;四是宣传推荐,我们在湖北日报、湖北电视台开辟了栏目,我们在湖北日报连续登了36个材料;五是公正评价,我们把湖北名牌定位在质量奖励而不是质量担保,请武大质量院帮我们做顾客满意度调查,请执法部门给我们意见,加强监督,今年以质量协会的名义下发了“申报2009年湖北名牌的通知”,已经启动了。
第四个推进是推进质量兴企活动。主要是推行了四个活动,一是“51质量攻关活动”,就是1千个质量工程师在1千家企业搞1千个项目,培育1万名质量管理人员,创造1个亿的经济效益,制订了相应的措施,分解了任务,目前活动进展良好,质量报本月3次刊登了相关内容;第二是建立大企业直通车服务制度,实行了窗口服务、限时办截、贴身服务、直通直达、避免审批,为很多大企业解决了实际问题,受到了省政府大企业直通车领导小组的表彰;第三是开展了质量兴企绩效评价,去年印发了《质量兴企绩效评价指南》,目前在一千家企业进行自查,规定申报湖北名牌的企业必须按照这个绩效评价来自查打分,找出问题,制定整改措施;第四就是开展QC小组活动,目前注册的QC小组有60万个,累计创造效益80个亿,以前我们建立了两万多家企业的质量档案,因为不能动态地更新数据,导致现在不能采用,我们在三个地方建立试点,拿出方案。
第二个方面的问题,有两个方面,一是质量宏观管理定位问题,二是质量管理建设严重滞后,不能适应工作需要。借这次契机,我们要借鉴广西局的做法,进一步做好我们宏观质量管理以及实施质量战略,开创新局面。
邓于仁:
我有一个问题要请教下,这个质量兴省你们走在前面了,质量兴省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个夸领域,需要大量协调的工作,因为我们还没起步,所以我想听听你们在协调中遇到最难的是什么。
王泽洪:
比如说发改委的按照职能要管服务,服务要分解到很多部门,和其它部门综合的协调应该是发改委,发改委总是不冷不热的,不能够承担,跟他们提的要求,以前的联络小组在一起加强感情勾通,第二要主动上门,第三是讲话的口气,我们是做事,不是领导你们,办公室是协调部门。部门协调还有强势的,和宣传部配合起来,另外就是借助省政府里给省长写材料的人。这里面就是找对人、找好人,用最捷径的办法取得最好的效果,放下身价,主动协调,感情不能弱,再就是分管省长那里,因为如果在省长办公会上,分管省长没协调好,这个事就难办了,所以很多工作要做在前面。
邓于仁:
我们还想再多听听问题,因为我们起步晚,多借鉴你们碰到的问题,可以少走弯路。
与会者:
我有两个问题,第一个是我们在协调部门,特别是在目标制定的时候,刚在王局长介绍一个很好的经验就是,我要了解各部门有关的数据,我才能设定各个目标,这个目标得到大家确定以后才能更好的实施,我们想了解这方面一些情况。第二个问题是我们在质量兴县市这些具体工作的考核办法,总局有这样的办法,再结合我们湖北省局的实际情况,我们是不是有一些改进,哪些方面使我们的工作做得更加深入,使工作做得更加实在。
王泽洪:
第一个指标的问题。以前有一个质量振兴的指标,这个指标国家局用了之后感觉不科学,所以我们设定这个指标首先考虑是要科学,但是目前又没有一种在质量考核上从总局能够跟国务院和各级省领导纳入考核的指标。目前我们所说的指标是在部门现成指标里面相关质量体系拿过来,我们初步的想法是做一个大质量观的类似质量白皮书的东西,这个数据来了之后,要提供给各级领导参考。
第二个说到考核的问题。第一点,我想,这个出来以后,可能对各部门、各方面都有压力,指标出来第一年,没有可比性,可能会没有压力,第二年的时候,当年的指标和上一年的指标就会出现可比性,这个差异就供领导在决策各地考核依据。第二点,现在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和发展质量干部的考评,这个以后也可以跟我们各地市又好又快发展政绩里面起到作用,同时也可以对我们部门的工作起到一个评价作用。指标体系设计是一个先做内部参考的,最后的目标是跟质量院在搞模型,借鉴国外先进的做法,也借鉴国内目前阶段的一些数据,这个王勇局长也是非常关注的,他是从发改委过来的,企业来说都有指标,王勇同志跟我们谈、跟陈教授谈的时候都是提到这个问题。这一方面建立一个科学体系还有一段时间,目前只是初理过程。这个指标出来了,就有考核的依据了。
与会者:
第二个问题我补充一点。以前我们考核是省里跟下面签了目标责任书,按那个情况来考核,现在国家局出台这个东西以后,我们想今年试行一下,我们现在搞的质量白皮书是集合大量的数据来搞的,另外我们和武大质量院合作的两大内容之一就是建立宏观质量评价体系。这个目前还不是很完善,印出来后给省长参阅的,我们可以无条件提供给广西局参考。
我想提一个问题,就是在ISO9000推行方面,你们给我们有什么好的建议。
 
邓于仁:
这个确实一直是我们苦苦探索的问题,执行下来确实很难。
第一个难是统一思想难。因为从ISO9000从企业管理延申到各个行业,在机关行政单位里面确实运用的比较少,而且应用成功的比较少,所以大家认为比较繁琐。首先领导要高度的重视,我们班子的统一都需要一定的时间。
第二个难是我们在运用的过程中要不断加入自己的东西,执行起来可以行政命令你要去做,不做就处罚,但关键在于评价怎么处罚,你不做怎么办,做得不好怎么办,难就难在这里。第二个,严在监督,在执行中我们就发现一个问题,这些处长们,你派一个科员,一个普通干部去做评审,他敢说这个处不好?因为都是挑毛病,他不敢的,所以这个一般只能检查到一般的问题,严格评价了不行。所以我们就考虑了四大监督,这四道关一定要有人把,监督就要提出一些评价意见。这个我觉得是最难的,谁愿意做坏人,谁愿意唱这个黑脸,这些我们都还在不断完善。我们现在处室给市局要评价,市局给处室也要打分,都在网络上进行的,你都不知道是谁打的分,以前在纸上打分,市局给处室都打满分,现在看不到是谁打的就不一样了,如果处长有三个严重不合格就要辞职的,我们所有日常工作都要纳入考核的,要查记录的。
王泽洪:
那这个思想统一从办法发布实施,整个机关人员培训到按照要求达到需要多长时间?
邓于仁:
2003年底提出来的,要经过一年的培训。
朱宝玉:
各位领导下午好,借这个机会,我向大家汇报一下国家光电子检测中心的一些情况和一些我的感触。
国家光电子中心是2004年批准筹建的,20093月授权,通过科技司的验收,占地1200平方,到目前总投资为1.1亿,其中设备投资4600多万,基础建设投资6000万。在建设过程中得到省局和政府的支持,2004年筹建,真正开始规划建设是2008年。目前设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能力覆盖光纤光缆光器件、激光功率、音视频数码产品、汽车电子、LED、白光源、电池、电话等产品。从社会关注度看,国家光电子中心受到政府和企业的关注,特别是在东湖高新开发区,在中心验收以后,给我们提出了要求,要把我们中心成为开发区光电子产业的一个亮点,向企业推荐介绍。正因为有了政府的关注和支持,国家光电子中心的建设要争取达到装备一流、人才一流、管理一流、服务一流。
另外,光电子中心依托我们院打造平台,面向社会,第一,以国家光电子中心为契机,建设开放性实验室,第二,以院为中心建设信息化平台,主要是为了以后做开放性实验室,面向社会、面向企业,装备性服务,在这个基础上,通过光电子实验室建设、信息化建设,管理一体化。
在软件设施这一方面我们也在进行一些工作,第一是团队建设方面,正在做的是借用人才,我们目前专家有三个都是外地专家;第二是软件措施;第三是通过装备平台吸引一些检验机构进入,促进交流。
另外通过计量的平台,目前我们通过计量联盟争取各市州计量技术机构建立互动、协作平台,通过联盟方式构建磋商平台,达到两个目的,第一是完善保障强检平台,第二是拓展教育市场,促进系统计量技术机构共同发展。通过三个阶段达到结成联盟的目的,第一阶段通过规范达成协作,第二阶段是联合、建设,第三阶段是通过共同分担责任分享发展之路。再就是通过围绕政府中心工作,服务支柱产业,拓展计量工作的服务领域。
黄宝临:
我是柳州市质监局局长黄宝临,今天向各位领导主要汇报一下质量振兴、质量兴市方面的工作。
大家知道,柳州市是广西的工业中心城市,有一些支柱产业,比如汽车、冶金等等。柳州质监局下设有六个县级局,还有柳州市局直属的四个技术机构。
从质量兴市工作来看,在区局和市政府的共同支持下,在06年启动了柳州市质量兴市活动,各项工作的正式开展、深入进行是从07年到现在。区质监局以及柳州市委市政府,三家联合举办了质量论坛,通过一系列的工作,柳州质量兴市工作就开始了。现在柳州市下面三个县已经开始开展质量兴县工作,其中有一个县去年已经验收,另外三个县也将于近期启动质量兴县。
具体的工作呢,柳州质量兴市方案已经正式出台了,这个方案在质量论坛的时候根据质量司提供的一些信息,结合了07年总局关于质量振兴方面的工作在广州的一个会议,草拟了“广州会议39条”,就是报国务院质量振兴的一个草稿,我们编制了柳州质量兴市的方案,也按照方案在推进,市长担任组长,分管副市长是作为联席会议的第一召集人,市府的秘书长和我本人作为第二召集人。联席会议包括二十个部门。
到今年,我们有些工作已经开展了,比如质量竞争指数,新的国家质量绩效评价指南是今年427日下达,我们见到文是5月上旬,我们按照这个对以前的方案进行了调整。我们的目标是按照既定的时间,在明年要验收。
最后再向领导们讲一下我的体会。最大的体会是质量兴县市活动,能够推动我们质量技术监督各个方面的工作,能够纳入当地市委政府的视野和主要的议事日程。比如质量兴市活动开展以后提高了领导层、核心层的质量意识,以前我们有很多工作根本写不到政府工作报告,连续两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和党委的全会都列入了我们质量技术监督的一些工作,包括一些建设方面的工作。另外对我们的支持力度加大,比如我们柳州建设国家检测中心、区级的检测中心,都给予了很大的支持。最后就是社会影响力提高了,对各部门协调的能力提高了。现在有一个比较难的就是这个绩效评价指南是没有指标的,我们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来建立我们自己的指标,全省很难定一个标准,所以指标的考核框架非常难定。
 
程虹:
从刚才我们中部和西部的对话,看到我们有很多共同点,中国质量问题目前是非常复杂,湖北和广西质监局一把手给我们展现了非常强烈的对事业的追求。广西区作为一个相对还在发展中的省份,去年的GDP7000亿,湖北是11千亿但是质监工作的水平应该说是已经超越GDP约束,这个与邓局长的事业心是分不开的。同时我们看中部,这两年来解决了7个副厅级干,激活了干部队伍的活力,投入了近2亿的资金推进全省质检机构的建设,这都是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推进。所以说,从局部看,我们对中国质量发展感到忧虑,从今天中西部对话看,我们对中国质量事业充满信心,这个信心就来自于我们质量人和质监人对于“质量”这两个字真正的理解,质量的背后实际上就是两个字,那就是对工作、对事业、对国家的“责任”。第二个共同点在于我们敢于探索,中国成功的改革告诉我们,任何的改革都是来自于局部的探索,这是中国改革从79年农村改革开始的一条经典之路,我们两个局都有非常精心的探索。第三就是围绕主导产业打造现在服务业,将我们的质检机构围绕政府的主导产业来打造,才有这两个省局在两地的非常高的地位。第四是开放,今天我想就是一个开放的平台,我从两地领导身上看到,开放对于质监事业的驱动。第五个共同的地方就是我们的学习能力,从两方可以看到,中部和西部相对东部来讲,硬实力上可能是有落后,但从今天的对话来看,我们中部和西部在学习能力上似乎有更明显的后发优势,我想,一个省局能把40多位领导拉到千里之外和湖北对话,这就是学习,这就是知识性团队。
当然这两个局之间也有些差异化的优势,就广西来说,我个人的感受,广西在人才强检上是有硬举措,推出765计划,就是在2012年要达到省、市、县理工科本科毕业生比例分别70%60%50%。邓局在两个月前来,强烈要求在质量工程开班对广西的支持,我们经过评估后,感到质量院的负荷很重,但是邓局通过多方的协调,最后学校同意开办了质量工程的本科班,而且邓局要求不容许在广西开班,一定要送到武大来。这对我们来说既是压力,也是一份责任。第二,广西在信息化方面的确是走到了前面,在目前体制难以改过的情况下,通过信息化固化流程,可以大大提升整个系统的行政效能和执法的规范性,特别是他的三抓手,实际上也是以信息化为平台。最后,广西在体制改革上敢于探索,我曾经参观过北部湾计量院,这是他们打造的品牌叫“北部湾”,不是用的省计量院,其视野显然不局限于广西区,是要打造一个跨区域机构。几大院都基本上实现了人财物的垂直统一。
湖北省的经验,首先是刚才说的在战略上的战略至高点。两年来,湖北省局的工作取得长足的进步,我作为一个研究者,作为一个部分的参与者,最强烈的感受就是湖北省局抓住重大的战略机遇,抓住重要的战略高地,推进全面工作,因为工作千头万绪,湖北省局抓住关键地战略至高点,王局长无论是在战略构思还是技术研究,还是在宏观质量管理上面,都做出了很多原创的东西。第二个感触是湖北省局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对武大质量院的翘动就是一个事实,上次中国质量工程唯一的院士刘元璋先生上次来了以后很感触地对我说:他几十年的一个梦想在知名大学里成立一个实体机构,没有,但是在湖北省局的大力翘动下,在武汉大学成立了这样一个机构。第三个就是湖北省局打造软实力,质量兴省这个在很多地区恐怕容易流于概念的东西,用硬实力、用硬抓手来进行打造,比如直接由省长来出任一号等,包括抓住湖北光电子产业和汽车产业,大量利用第三方社会资源,包括国资委、东风汽车这些资源,真正站在全省经济发展的角度推动质量工作,这就是宏观事业的管理。
最后再次感谢湖北省局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局各位领导来到武汉大学,给我们,还有很多学生带来了很多原创性的资料和学习的平台,向各位领导的光临表示最衷心的感谢。今天的论坛我只得忍疼宣布告一段落,我相信这个论坛会长期地持续下去。
(陈才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凡本网编辑上传的文章内容(注明转载文章除外),均为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概仅范围内使用,并主明“来源:武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如需转发本网文章,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我们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关闭
网站访问总量: 3305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