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官场+市场”与中国增长故事
发布时间:2018-03-13     字号: [小] [中] [大]

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宏观质量管理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

学术动态
2018年第1期(总第259期)

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编     2018年3月13日


    3月11日上午,2018年第2期(总第254期)“珞珈质量双周学术论坛”在我院开讲。本次论坛特邀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周黎安教授与王辉副教授分别就“‘官场+市场’与中国增长故事”和“企业规模对工资的影响——来自中国新兴劳动市场的证据”展开分享与研讨。论坛第一场由我院院长、宏观质量管理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主任程虹教授主持,第二场由我院罗连发副教授主持。研究室全体老师和硕博士研究生参加。

    在“‘官场+市场’与中国增长故事”中,周黎安教授介绍了自去年首次来我院分享中国特色“官场+市场”制度到现在的半年间,关于该领域最新的研究进展。此次交流主要分为六个部分:“官场+市场”的概念解读、“官场+市场”解决的核心问题、中国地区差异和增长问题探析、区域增长奥秘分析、中国增长模式的国际比较、“官场与市场”的作用边界。周教授指出,“官场+市场”揭示出政府与市场的良性互动、政企有效合作必须同时满足的三个条件:内部的政治激励、外部的市场约束、必要的信息反馈和引导机制。因此,“官场+市场”理论作为中国式的制度贡献,对中国政治经济现象具有很强的解释力。虽然“官场+市场”不是一种完美的增长机制,不一定保证创造最好的结果,但确实可以避免最坏的结果。学术讨论环节,我院师生与周教授展开精彩的互动,其中“如何用该理论解释失去晋升潜力后仍很努力的官员的行为?”、“如何用该理论解释经济特区的发展差距”等问题的提出为该理论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了有价值的思路。

    在“企业规模对工资的影响——来自中国新兴劳动市场的证据”中,王辉副教授主要从问题引入、数据选取、数据分析与努力方向四个部分进行了分享。依据经济学原理,在出清的完全竞争劳动力要素投入市场,工人工资等于劳动力生产率,不随其他指标的区别有所变化。但是现有文献发现,大企业和小企业的工人在劳动能力一样时,大企业的工资总是高于小企业。基于文献与理论的相悖,王辉副教授提出“企业规模不影响劳动力工资”的假设并试图用CEES数据进行证明。他认为,由于中国的非技术工人(例如农民工)的可替代性、缺乏权利保障等原因而流动频繁,该市场比受到工会及最低工资强力保障的发达国家劳动力市场更趋近于完全竞争市场。并且CEES数据中包含了近年在管理和经济中受到普遍重视的变量群,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他逐步引入其他变量,使得之前显著的“企业规模变量”变得不显著。继而,王辉副教授提出了之后可能的两个研究方向:识别某些城市某些工业不容易自由流动的非技术工人进行分析;以及识别特定城市特定行业里流动性较强的技术工人进行分析对比研究。最后,他指出,学术交流的重要意义在于发现话题并不断地补充完善,使得故事能够更加完整地呈现。

    程虹教授认为,周黎安教授和王辉副教授的分享对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现象具有很强的解释力。同时他向我院师生学术发展提出三个建议:只有面向中国的现实问题,才能找到我们的比较优势;要时刻保持对学术的热爱;要常葆对中国的经济发展的一份责任感。通过此次论坛,我院师生在感知中国经济发展现状和学术研究能力上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整理人:刘俊俊)











凡本网编辑上传的文章内容(注明转载文章除外),均为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概仅范围内使用,并主明“来源:武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如需转发本网文章,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我们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关闭
网站访问总量: 3303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