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期刊|《宏观质量研究》2020年第5期目录
发布时间:2020-09-28     字号: [小] [中] [大]


▶▷ 目  录


中国城乡人口老龄化发展质量:差异和预测

  李 静  吴美玲/001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师徒指导关系对新生代农民工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一个双调节的中介模型

  李 群  栗 宪  张宏如/014

农民工社会资本的就业质量效应分异——基于回报差异和劳动力市场分割的双重视角

  邓 睿/027

环境权益交易对企业高质量生产的影响——基于碳排放权交易的经验证据

  胡 晖  唐恩宁/042

专业化对区域创新质量的影响研究——基于系统GMM动态面板模型的实证分析

  苏 屹  李 丹  胡志军/058

知识产权保护行为、创新产出与企业绩效——基于江苏省制造业企业微观创新调查

  舒 欣  安同良/070

公益捐赠与企业创新质量——基于慈善立法的自然实验

  王靖宇  刘红霞  刘学涛/083

新结构经济学视角下资源型城市高质量发展研究——以德国鲁尔区的产业转型与战略选择为例

  惠 利  陈锐钒  黄斌/100

我国建设工程高质量评价的应用机制研究

  张力伟  黄太进/114



▶▷本期论文摘要


中国城乡人口老龄化发展质量:差异和预测

  李 静  吴美玲

  【摘  要】厘清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环节。分析了中国城乡人口老龄化现状及其后果,测算出21年间中国城乡人口老龄化发展质量,并预测未来发展趋势。研究表明:第一,从城乡来看,城镇和农村人口老龄化发展质量在考察期内都是逐步降低的;2004年之前农村人口老龄化质量高于城镇,2004—2009年间城镇和农村相当,2009年之后城镇人口老龄化发展质量高于农村。第二,分区域而言,中部地区的人口老龄化发展质量最高,东北地区发展质量最低,普遍现象是农村老龄化发展质量低于城镇,且农村人口老龄化发展质量在不断降低;第三,就未来趋势而言,未来城乡人口老龄化发展质量均呈现下降趋势,其差异在短期将继续增大。随后,结合中国当前经济发展现实,对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综合分析,据此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为促进城乡经济和谐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发展质量;经济高质量发展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师徒指导关系对新生代农民工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一个双调节的中介模型

  李 群  栗 宪  张宏如

  【摘  要】创新驱动是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途径,创新绩效则是衡量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新生代农民工作为技能型人力资本的承载者,是制造业一线创新活动的主体,更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人力基础,其创新绩效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紧密相关。根据AMO理论,构建被双调节的中介模型,检验新生代农民工创新绩效的影响因素和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师徒指导关系、职业使命感和组织容错氛围均有助于提高创新绩效,工匠精神在上述关系中起中介作用;职业使命感、组织容错氛围及二者交互项在师徒指导关系与工匠精神的关系中均存在调节作用,结论为提高制造业新生代农民工创新绩效、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师徒指导关系;工匠精神;职业使命感;组织容错氛围


农民工社会资本的就业质量效应分异——基于回报差异和劳动力市场分割的双重视角

  邓 睿

  【摘  要】城市劳动力市场运行机制的不完善,使作为非正式制度的社会资本,对处于经济社会弱势地位的农民工的就业具有重要意义。基于CLDS调查数据,运用两阶段最小二乘回归和工具变量分位数回归等方法,系统评估社会资本对农民工就业质量的影响发现,社会资本显著促进了农民工就业质量的提升,但随着市场化进程的深入,这种促增效应会有所消减。农民工社会资本的就业质量效应存在一定的回报差异,集中表现为社会资本对就业质量条件分布高端的影响远大于对其低端的影响。引入劳动力市场分割因素后,社会资本对低端劳动力市场中就业质量较好的农民工和高端劳动力市场中就业质量较差的农民工的正向影响强烈,对建筑业和服务业农民工就业质量的积极效应相较于对制造业农民工而言更为明显。

  【关键词】农民工;社会资本;就业质量;回报差异;劳动力市场分割


环境权益交易对企业高质量生产的影响——基于碳排放权交易的经验证据

  胡 晖  唐恩宁

  【摘  要】本文以我国碳排放权交易政策为对象,研究环境权益交易对企业高质量生产的影响。使用2011-2017年沪深股市2766家上市公司的数据,运用渐进性双重差分法,以碳排放权交易地区为处理组,非交易地区为对照组,通过比较交易政策实施前后企业的高质量生产水平是否提升来检验碳排放权交易的作用。进一步地,通过识别碳排放权交易地区被强制纳入交易的重点控排企业以及非交易地区的重点控排企业,研究基于市场交易的环境规制与基于命令控制的环境规制的影响差别。研究发现,相对于非交易地区,碳排放权交易地区的企业高质量生产水平有了显著提升。就研究样本而言,强制纳入交易的重点控排企业对碳排放权交易政策的反应更大。

  【关键词】环境权益交易;碳排放权交易;高质量生产;渐进性双重差分


专业化对区域创新质量的影响研究——基于系统GMM动态面板模型的实证分析

  苏 屹  李 丹  胡志军

  【摘  要】 从单纯的数量增长到实现高质量发展,区域创新经历了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研究区域创新质量的影响因素,对于提升区域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我国2009-2016年间19个行业、28个省份的动态面板数据,采用系统GMM估计方法,实证分析各地区专业化与区域创新质量的关系,研究在FDI、政府激励、R&D投入交互影响下,专业化对区域创新质量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专业化对区域创新质量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当专业化受到FDI交互作用时,随着FDI的提高,专业化对区域创新质量的促进效果减弱;当专业化受到政府激励交互作用时,政府激励并未使专业化对区域创新质量的促进作用产生显著变化;当专业化与R&D投入交互作用时,随着R&D投入强度的提高,专业化对区域创新质量的促进效果增强;东、西部地区专业化程度的增强对区域创新质量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中部地区当专业化与FDI、政府激励、R&D投入产生交互作用时,对区域创新质量的作用更为显著。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区域创新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专业化;FDI;政府激励;R&D投入;区域创新质量


知识产权保护行为、创新产出与企业绩效——基于江苏省制造业企业微观创新调查

  舒 欣  安同良

  【摘  要】中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而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归根结底是通过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来实现的。制造业企业是经济发展和技术创新的“主力军”,有效保障其创新成果可以从根本上激励以创新为驱动的高质量发展。基于对江苏省制造业企业的两次微观创新调查,研究制造业企业知识产权保护行为、创新产出和企业绩效间的关系,通过将企业知识产权保护行为纳入传统的CDM模型发现:企业采取不同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受到创新产出类型和机制有效程度的影响;采取保密等非正式知识产权保护机制的企业会显著降低企业绩效,而采取专利等正式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并不会对企业绩效有显著影响;我国企业对创新保护机制的选择由2002年偏好保密等非正式机制转向了2014年更偏好专利等正式保护机制,但是更多使用专利等正式保护机制无法带来短期内企业绩效的增长,原因是创新回报周期变长。企业如何选择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从而有效保障企业创新收益提供了对策,也为制定能激励企业以创新为驱动的高质量发展的知识产权保护体制拓宽了思路。

  【关键词】知识产权保护;CDM模型;企业绩效;微观创新调查


公益捐赠与企业创新质量——基于慈善立法的自然实验

  王靖宇  刘红霞  刘学涛

  【摘  要】以慈善立法为外生事件,利用双重差分模型(DID)检验公益捐赠与企业创新质量的关系,利用2013-2018年上市公司样本,研究发现,《慈善法》实施之后,公益捐赠强度的提高促进了企业创新质量的提高,表现为企业发明专利申请量的提高。进一步研究发现,相比于国企,公益捐赠对企业创新质量的促进作用在非国企中更加显著;而且市场竞争程度在公益捐赠与企业创新质量的相关关系中具有正向调节作用。此外,中介效应检验表明,公益捐赠通过抑制管理层代理问题和增强企业吸收能力这两种机制作用于创新活动,提高了企业创新质量。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不存在其他潜在因素影响到研究结果。

  【关键词】公益捐赠;企业创新质量;自然实验


新结构经济学视角下资源型城市高质量发展研究——以德国鲁尔区的产业转型与战略选择为例

  惠 利  陈锐钒  黄 斌

  【摘  要】资源型城市占我国城市总数的40%,在我国经济从高速度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研究如何提高资源型城市转型质量,对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从新结构经济学的视角出发,系统梳理德国鲁尔区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产业结构和战略选择,分析归纳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的路径范式可知,资源型城市高质量发展是场持久战,促使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向非资源型产业流动是提升转型质量的关键;根据地区禀赋发展具备潜在比较优势的产业,解决制约产业发展的软硬基础设施瓶颈,是打破对资源型产业的路径依赖,实现资源型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路径。

【关键词】资源型城市;高质量发展;产业转型;新结构经济学


我国建设工程高质量评价的应用机制研究

  张力伟  黄太进

  【摘  要】用户对于建设工程都有高质量的评价要求,尤其是我国居民面对当前逐步走高的房价,普遍需要付出巨大的购置成本,对于住宅类房地产工程也同样拥有更高质量的评价需求。然而在现实的交易情境中,居民对于住宅的高质量评价的需求却很难得到有效响应。针对这一问题,认为高质量评价需求的实现需要建立一套相应的应用机制,这套机制需要政府之外的,且独立于交易双方的第三方组织,包括“市场第三方”和“社会第三方”两大类主体的参与,并基于市场竞争的运行方式,采用高质量标准、检验检测、认证以及必要的信息传播等具体应用工具。在这样的应用机制下,用户及居民对于建设工程,特别是对于房地产工程的高质量评价需求便可以得到有效实现。研究的价值在于通过应用机制设计,解决了中国当前用户及居民对于建设工程高质量评价需求的实现路径问题,并就进一步加强工程领域第三方组织评价的应用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建设工程;高质量评价;应用机制;第三方组织;市场竞争



《宏观质量研究》热诚欢迎国内外学者围绕重点选题向本刊踊跃投稿,来稿重点选题(包括但不限于):

  1.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理论、实证与政策研究

  2.人工智能背景下人力资本质量提升战略研究

  3.军民融合背景下产品质量提升路径研究

  4.营商环境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研究

  5.营商环境对经济增长速度与质量的影响研究

  6.营商环境对消费者权益实现的影响研究

  7.扩大进口对国内消费品质量提升的影响研究

  8.金融信用制度构建与金融发展质量提升的关系研究

  9.质量信号传递机制设计与扩大国内消费的关系研究

  10.高等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研究


凡本网编辑上传的文章内容(注明转载文章除外),均为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概仅范围内使用,并主明“来源:武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如需转发本网文章,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我们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关闭
网站访问总量: 3304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