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大开发如何影响区域创新
发布时间:2018-11-27     字号: [小] [中] [大]

    从西部大开发的实施效果来看,西部大开发对于西部地区的技术创新,既有技术溢出效应,也有政策陷阱效应。

    西部大开发促进技术创新的机制在于:①财政投入支持。首先,技术创新具有投入的高成本性、过程的不确定性以及成果的外部性,正是技术创新的这些特性决定了财政投入的重要性(曹坤等2016)。其次,财政投入可以对技术创新的主体产生激励效应(Davdi等,2000;Czarnitzki,2011):通过创新成果产生后奖励个体创新者、创新成果产生前以创新项目的形式引导团队进行创新活动(朱平芳和徐伟民,2003;周业安和高新雅,2008)、直接投资于高技术产业来支持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从而促进企业科研专利成果的产出(吴金光和胡小梅,2013)。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中,除了一般性转移支付外,专项补助资金的分配、中央财政扶贫资金、中央基本建设投资资金和建设国债资金都向西部地区倾斜。这些政策措施为西部地区提供了大力的财政投入支持。②基础设施建设保障。一方面,基础设施改善有助于加快产品、资本和劳动等生产要素在区域间的流动,降低中介投入品和产成品的运输成本等交易成本,加深经济一体化程度(刘生龙和胡鞍钢,2011;王昳玢2014),有助于企业开辟市场和实现规模经济及集聚经济、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进而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资本回报率。而较高的企业技术创新资本回报率会诱导企业为寻求规模经济而自发选择投资于高研发低边际成本的生产模式(蔡晓慧,2016),同时也会促使企业为了追求规模报酬递增而自动选择研发投资(Armour and Teece,1980)。另一方面,良好的基础设施设施有助于信息畅通环境的建立,有助于提升信息畅通度、促进各地知识交流以及人与人之间对话沟通,减少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成本,加快知识的转移和扩散,从而有效推动区域技术创新(王鹏和王灿华,2014)。推出西部大开发战略后,政府优先建设西部地区的水利、交通、能源一般基础设施,并且中央财政性建设资金、政府优惠贷款给予了西部地区一定的倾斜。除此之外,还有青藏铁路、兰馨铁路二线、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西部交通和能源大通道等重大工程的开通与建设。2000至2017年,西部大开发累计新开工重点工程317项,投资总额达6.85万亿元,这些都为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保障。

    然而,在西部大开发政策促进技术创新的同时,与之伴随的政策陷阱效应也逐渐显现。其作用机制在于:①“资源诅咒”现象凸显。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中,能源开发是一项战略性的工程,在整个西部大开发的进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资源开发条件放宽的同时,“资源诅咒”现象开始凸显。“资源诅咒”最早由Antyd于1993年提出,是指丰富的自然资源对经济增长产生了抑制作用,自然资源丰裕的经济体反而呈现出令人失望的经济发展绩效的现象。在资源租金的可观收益吸引下,人们更注重眼前利益,会将更多的资本和人力投入到技术贡献率较低的初级资源开发和生产部门,吸引潜在创新者和企业家从事初级产品生产而挤出企业家行为和创新行为(Papyrakis and Gerlagh , 2007),逐渐形成资源产业依赖,进而带来的后果就是对新技术需求的减少和创新动力的减弱(杜栋2015)。资源开发条件放宽之后,西部地区更加缺乏人力资本投资的内在动力,人力资本积累趋于下降(Gylfason,2001),长期以来就会导致人才外流(Gylfason,2000),甚至会出现西部地区大量的人才流向东部边际生产力较高的地区的现象(马捷,2012)。另外,资源开发工程还会滋生寻租和腐败行为,从而弱化政治制度的质量,这对技术创新也是非常不利的(邵帅和齐中英,2008)。②挤出有利因素的投入。中国独具特色的财政分权和政治锦标赛制度促使地方政府更加重视短期经济增长(张军等,2007)。政府进行过度基础设施建设等硬件设施,忽视了有利于长期内技术水平提升的重要因素,这些因素包括人力资本、金融发展水平、城市化等。过度基础设施投资、固定资产投资、能源开采等会占用大量的经济资源,受社会资源限制会导致利率上升,不利于金融发展(蔡晓慧,2016),高利率会提高企业融资成本从而导致企业减少研发支出(Lerner and Hall,2010),形成创新挤出效应。同时,政府投资冲动带来了结构扭曲,如科教文卫等社会基础设施投入显著不足,挤出了人力资本(龚锋和卢洪友,2009;左翔、殷醒民,2013)。另外,对资源产业的依赖导致城市就业岗位不足并且城市软环境建设落后,不利于城市化进程的推进。

    根据以上分析,西部大开发在短期内的技术促进效应很有可能在长期内形成政策陷阱效应。中国独具特色的财政分权和政治锦标赛制度促使地方政府更加重视短期经济增长,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政府短期内进行过度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就容易忽视软环境的建设,从而挤出长期内技术水平提升的驱动因素,最终使得西部大开发政策落入政策陷阱之中,导致西部大开发未能促进技术创新。


凡本网编辑上传的文章内容(注明转载文章除外),均为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如需转发本网文章,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我们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关闭
网站访问总量: 3307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