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建设如何影响技术创新?
发布时间:2018-12-14     字号: [小] [中] [大]

    关于智慧城市影响地区创新水平的作用机制,本文主要从资源配置、产业结构升级以及经济集聚等三个角度进行分析。

    智慧城市建设可以优化资源配置,加速资源从低效率部门向高效率部门流动,进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地区技术创新。从企业角度来看,在智慧城市中,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等新兴信息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对市场信息的感知、整合、分析以及应用的能力大大增强,信息传导渠道更为畅通,这将通过以下两种渠道促进资源合理高效配置:一方面,市场经济中固有的滞后性问题会误导生产者根据上一期的价格信息对当期及以后的生产规模作出调整,导致产品的供需错配和资源利用的低效率。而对市场信息实时、全面感知,可以帮助生产者更加准确及时地掌握市场中产品供需状况,进而有效解决市场经济滞后性带来的资源错配,优化资源配置。另一方面,借助物联网技术、云计算、SON/IPV6 技术、数据挖掘等功能,企业可以通过对市场需求量、需求偏好等需求模式实行连续实时地动态监控,调整和改变当前的组织方式和商业模式以不断贴近市场需求,实现企业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资源的灵活调度,进而不断提升企业的资源配置效率。

    从政府角度来看,智慧城市中先进的智能系统可以帮助政府更加全面地掌握城市中的各项信息,并且实现政府部门间的信息整合,不断提升政府的智慧化治理水平,实现其办公、决策、服务、监管的智能化,避免政府在经济政策制定中因信息不对称产生的产业重复建设等问题以及因信息不共享导致的责任不清、各自为政、互相推诿的问题,进而减少社会经济资源的浪费,优化资源配置。而且,政府的智慧化治理可以促进政府办公、决策等的透明化、公开化,打破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信息壁垒,杜绝政府官员的暗箱操作和人情纽带关系等腐败现象出现,从而减少权力寻租的机会和空间,有利于营造更加公平合理的市场竞争环境,引导企业将为维持政治关联以获得特权的经济资源投入到生产性活动中去,进而提高企业资源配置效率。

    如果资源得不到合理有效配置,将直接导致要素价格扭曲,进而影响企业研发决策,对其R&D投入产生显著的抑制作用(张杰等,2011;李平和季永宝,2014;戴魁早和刘友金,2015);同时造成生产效率低下(Aoki,2012;Midrigan and Xu,2014;Bartelsman et al,2013;陈永伟和胡伟民,2011),对地区的创新资源和创新动力产生挤压效应(Hsieh and Klenow,2009);且资源合理优化配置有助于减少寻租活动,因此,可以降低寻租活动会对企业创新资源投入的转移效应和挤出效应(Connolly et al,1986;Murphy et al.,1993;Gill et al.,2007;安同良等,2009)。

    由此可知,智慧城市建设可以通过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地区技术创新水平的提升。

    智慧城市通过改造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促进地区产业结构升级换代,进而为地区技术创新发展提供新的增长点。一方面,在智慧城市的智能技术与应用不断发展过程中,新兴信息技术向传统产业渗透并扩散的深度和广度不断增加,传统产业的产品更新周期加快,产品结构和质量得到优化,传统行业的运行效率不断提升,最终驱使传统产业更加快速高效地实现改造升级。其改造途径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是利用新兴的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设备进行技术改造,提高设备的生产效率;二是将信息技术应用到传统产品中,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并改善其功能和质量,实现传统产品的升级换代;三是运用新兴信息技术变革传统产业中的组织管理形式,促使其向科学管理、信息管理方向转变(刘虹涛和靖继鹏,2002)。智能家居、智慧农业、智能教育、智能物流等都是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智能系统与传统产业渗透融合催生的一些智能化产业。

    另一方面,智慧城市的技术架构需要依托以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云计算等为主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以及以新能源材料、信息材料等为主的新材料产业,这些产业的兴起又会带动信息服务、研发、设计、软件、商务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而这些产业凭借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低能耗的特点必然会加快当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产业结构升级促进了市场范围的扩展和市场结构的细分,进而带来需求规模的增大,更多企业进入导致行业竞争加剧,倒逼企业不断加大创新资源投入,并且增加了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改善有利于整体人力资本水平,进而提高了地区“需求驱动型创新”水平(Zweimuller and Brunner,2005);同时,在产业升级过程中,地方政府既要竞相加快技术模仿、引进高新技术产业,又要进行地区间技术合作以获得地区间技术溢出和技术扩散,地区间的竞争和合作产生地区协同效应进而促进地地区创新水平的提高(Audretsch and Feldman,1996;杨蕙馨和刘春玉,2005);此外,产业升级尤其是外向型经济的产业升级带来出口贸易的增加,进而导致贸易条件的改变,特别是贸易壁垒的提高,驱使出口企业加快创新,由此带来的国际贸易效应带动了地区创新能力的提升(黄德春和刘志彪,2006;巫强和刘志彪,2007)。

    基于此可知,智慧城市建设可以通过加快地区产业结构升级促进地区创新水平的提升。

    智慧城市有助于加快要素集聚和产业集聚,产生集聚效应进而促进地区的技术创新。智慧城市的技术基础是大数据,它将像原材料、能源等一样成为一种基础资源,通过对大数据的获取、整合以及分析可以帮助企业推断市场对产品、服务甚至政策等各方面的反应,进而作出相应调整,这将直接为企业创造价值。而对大数据利用效率的高低取决于智慧城市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包括从最底层的各类传感器等感知层建设到最高层的应用层建设,因此为共享在智慧城市中政府提供的基础网络设施以及宽带网络运用功能等服务,企业会向智慧城市集聚,进而提高地区的产业集聚水平。

    此外,依托智慧城市中的智能系统、信息系统,可以提高城市的基础设施如交通系统以及社会管理的智能化水平,提升基础设施的运行效率和政府管理水平,降低能源资源消耗,改善生态环境质量,降低同等经济集聚水平下的拥堵成本、污染成本等,集聚的净边际收益提高,最终提高城市的空间承载力。集聚效益与集聚密度水平呈倒U形关系,而城市空间承载力的提高,使得集聚效益最大值点向右上方移动,最优集聚密度水平向右移动,进而促进智慧城市中生产要素以及不同产业等的进一步集聚。

    同时,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中,以信息技术、智能技术等为代表的技术密集型、人才密集型的产业蓬勃发展,进而带动了人才要素、技术要素的集聚,而且智慧城市作为一种高级的城市形态,除了对实体空间的构建外,还要对虚拟空间进行建设,双重空间的建设共同驱动了资本要素的集聚。

    经济集聚过程中,创新活动的直接溢出和人才流动加快了知识溢出,降低了创新成本(Gilbert et al.,2007;王子龙等,2006;龙志和和蔡杰,2008);同时产生规模递增效应,进而推动技术创新(Paul Krugman,1991);此外,企业的不断集聚促进了企业间网络关系形成,催生出稳定、有效的知识学习、信息交流和创新的协助共生机制提升创新能力(Roberta and Capello,1999;Gerardo and Ungson,1999;Cooke and Philip,2000;王道平和林华,2003;王缉慈,2003);并且产生竞争效应,不断增加的竞争压力驱使企业加大创新投入以提升竞争力(Porter,1998),进而有助于地区整体创新能力的提升。

    因此,智慧城市建设通过提高地区的要素集聚水平和产业集聚水平,进而产生更大的集聚效应来提升地区的创新水平。


凡本网编辑上传的文章内容(注明转载文章除外),均为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如需转发本网文章,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我们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关闭
网站访问总量: 3305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