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质量管理专业攻读博士学研究生培养方案
发布时间:2014-08-26     字号: [小] [中] [大]

(学科代码:1204J2  管理学博士学位)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博士研究生教育旨在培养具有国际学术视野,富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宏观质量管理事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学术研究、管理和技术人才。具体要求是:

1.较好地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遵纪守法,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2.具有开阔的学术视野,具备相关学科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本学科领域的高深专业知识,熟练掌握基于现实问题的实证化的科学研究方法,把握宏观质量管理有关的国际前沿理论,关注宏观质量管理的现实问题,能够独立从事本领域重要的科学研究、教学和管理工作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

3.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运用该门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文献资料,并要有优秀的写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国际学术交流能力。

二、研究方向

宏观质量管理学科设置如下4个研究方向:

1.基本理论研究,

    本方向包括宏观质量管理的原理和方法、质量监管制度与体制、质量公共政策、质量信用、质量文化等方面的研究等;

2.质量大数据研究,

  本方向包括质量大数据基础理论、宏观质量统计与分析、质量数据挖掘、质量观测理论与方法、质量监测理论与方法、质量语义分析与质量语料库、质量风险评价与预警等。

3.质量规制与制度研究,

  本方向包括质量规制的一般理论、质量法律体系、质量规制执法、标准化战略、质量的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TBT/SPS技术性贸易壁垒等问题。

4.经济发展质量研究,

  本方向包括基于微观产品质量的宏观经济发展质量评价的基本理论、逻辑关系,国际比较、模型构建、提升机制和政策研究等。

三、学习年限

本专业博士研究生的基本培养年限一般为3,,最长学习年限为6年。直接攻博、硕博连读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5-6年,最长学习年限8年。博士生不允许提前毕业。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

(一)课程设置

参见《宏观质量管理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课程计划表》、《宏观质量管理专业直接攻博、“1+4”硕博连读研究生课程计划表》。

外国留学博士生课程总学分与国内博士生一致,其公共必修课程为:中国文化概论2学分,汉语综合2学分。港澳台博士生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可免修,所缺学分通过选修其他课程填补。

(二)学分要求

本专业博士研究生应修满的总学分不少于12学分,其中公共必修课4学分,其他学位课不少于4学分,其余为选修课学分。直接攻博、“1+4”硕博连读研究生应修满的总学分不少于32学分,学位课不少于22学分。

跨学科考入或以同等学力考入的博士生,须补修2门硕士生必修或选修专业课程,纳入选修课学分,但不能顶替本学科的学位课程和专业选修课学分。

五、其他必修环节及要求

其他必修环节

具体要求

学科综合考试

本专业博士研究生综合考试在博士生学习的第三学期结束前完成,经导师同意,个别博士生可以在第六学期参加综合考试。综合考试应组织考试委员会,由包括导师在内的3-5名专家组成。综合考试采取专业笔试、研究论文答辩等方式,考试范围应当涉及本学科之下23个研究方向,注重知识分布的广泛性。考试结果分为优秀、合格和暂缓通过三种,对于暂缓通过的博士生,培养单位可根据具体情况建议学生重新考试或退学。博士生在学期间共有两次综合考试机会,第一次考试未通过者允许参加下一次考试(两次考试的间隔时间不少于3个月),两次均未通过,按退学处理(硕博连读生可转为硕士)。博士生应参加本研究所(室)的学术活动,出席有关学术会议须签到,出席情况作为综合考试的重要参考。

学术交流

本学科博士生除定期参加学校组织的“学术道德规范讲座”和其它专题讲座、学术报告、研究生论坛等学术研讨活动外。还将与欧美著名质量教学和研究机构,建立合作培养博士研究生的固定机制。通过各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每年平均派遣12名博士研究生出国学习和研究。

本学科每个博士研究生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必须作至少一场学术报告,一般在博士论文写作期间进行,学术报告选题应当与博士论文有关;博士研究生应当认真撰写学术报告提纲,经导师同意后方可进行学术报告;本学科在读的博士研究生必须参加学术报告。

经典文献阅读

本专业将为博士生提供经典文献阅读参考书目。博士生研究生在读期间应积极开展经典文献研读交流,提高钻研学术文献的能力和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建立经典文献阅读的分享讨论机制。

实习实践

本专业的博士生将安排不少于3个月的教学实践和科研实习活动,实践方式主要为到质检管理部门、质量技术服务机构、企业和农村等单位实习。须在研究所内作课程或学年论文报告,参与导师课题研究,进行实地考察和调查研究等。本专业把博士研究生的实习实践活动作为综合考试的重要内容和申请学位论文答辩的必备资格条件。

学位资格

论文申请

本专业博士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参与各类科研课题,对所攻读专业中的重大问题进行研究,写出有分量、有水平的学术论文和调研报告。本专业博士研究生申请学位资格论文须满足下列三个条件:

1)至少有2篇论文以第一作者发表在CSSCISSCIAHCISCI源刊上,其中至少1篇发表在学校社科奖励期刊目录上;

2)至少发表1篇本专业认定的国际学术论文;

3)在《宏观质量研究》独立作者发表论文至少1篇。

署名单位必须以武汉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导师为第一作者、博士生为第二作者的论文或专著可视为第一作者。论文应与研究方向及博士论文选题有关,资格论文不符合要求的,不得参加博士论文答辩。

 

六、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相关工作参照《武汉大学关于修订学术型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通知》和武汉大学博士学位答辩工作的有关规定执行。

宏观质量管理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课程名称

 

英文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开课学期

教学方式

考核方式

备注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2

36

1

讲授

考试

公共必修,

不少于

4学分

博士第一外国语

 

2

36

1

讲授

考试

宏观质量管理前沿理论研究

 

2

36

1

讲授讨论

提交报告

不少于

4学分

产品质量与经济发展质量经典文献选读

 

2

36

1

讲授讨论

提交报告

质量大数据研究

 

2

36

2

讲授讨论

提交报告

质量规制理论与方法

 

2

36

2

讲授讨论

提交报告

选修课

质量法律制度专题

 

2

36

2

讲授讨论

提交报告

 

标准化战略研究

 

2

36

2

讲授讨论

提交报告

质量体制比较专题

 

2

36

2

讲授讨论

提交报告

质量文化比较专题

 

2

36

2

讲授讨论

提交报告

质量博弈分析

 

2

36

2

讲授讨论

提交报告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1

18

 

 

 

公共选修

* 第一外国语为英语者,可不修第二外国语;第一外国语为非英语者,应以英语为第二外国语。

 

宏观质量管理专业直接攻博、“1+4”硕博连读

研究生课程计划表

类别

课程名称

英文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开课
学期

备注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2

36

1

公共必修

硕博连读外语

 

2

36

1

公共必修

质量基本理论

 

3

54

1, 2

学位课

不少于

22学分

宏观质量研究方法

 

2

36

1

宏观质量管理理论与前沿研究

 

3

54

1, 2

质量规制理论与方法

 

2

36

1, 2

微观产品质量与经济发展质量经典文献选读

 

2

36

1

质量大数据研究

 

2

36

2

质量法律制度专题

 

2

36

2

质量文化专题研究

 

2

36

1

标准化战略研究

 

2

36

2

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

 

2

36

2

选修课

不少于

10学分

WTO技术性贸易壁垒

 

2

36

2

质量风险评价与预警方法

 

2

36

1

质量竞争战略

 

2

36

2

中级计量经济学

 

2

36

1

质量管理体制比较研究

 

2

36

2

补修课

西方经济学

 

0

54

1

不计入

学分

公共管理学

 

0

54

1

 

凡本网编辑上传的文章内容(注明转载文章除外),均为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概仅范围内使用,并主明“来源:武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如需转发本网文章,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我们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关闭
网站访问总量: 3303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