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资源变现应力破“钱”从哪里来的问题
发布时间:2018-10-31     字号: [小] [中] [大]

    近期,先后受江西省发改委、贵州省发改委与恩施州政府的邀请座谈关于“生态资源如何变现”的问题,在三场座谈会上我能充分地感受到,三地生态资源价值的巨大。根据《江西省森林和师弟生态系统综合效益评估报告》,2016年江西省森林和湿地生态系统综合效益为14951.34亿元。按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分,森林和湿地生态效益10867.68亿元,占72.69%;经济效益3145.55亿元,占21.04%;社会效益938.11亿元,占6.27%。2017年贵州省也启动了《贵州森林生态价值与生态效应效益评估项目》,据初步研究结果显示,贵州省的生态价值约为1.2万亿元。根据国家统计局公益研究项目《恩施州生态价值测算与评价》结果显示,恩施州生态价值达到10.74万亿。

    通过上述数字能充分了解三地生态资源的潜在价值,但是我们又不得不面对另外一个事实——“贫困”。江西2016年人均GDP为4.04万元,贵州人均GDP为3.32万元,恩施州人均GDP为2.2万元,都低于全国人均GDP5.39万元的平均水平。如何发挥生态资源丰富的优势“变青山绿水为金山银山”成为三地政府最为紧迫的问题。目前,三地的居民基本思路还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较为狭窄的变现思路,例如发展生态农产品、发展生态旅游、发展乡村旅游等内容。从目前来看,这当然是非常重要的建设内容,但是这么多年的发展,生态旅游与乡村旅游并没有改变三地“贫困落后”的根据局面,例如,江西婺源作为我国一个著名的乡村旅游目的地,2016年人均GDP为2.9万元。另外,恩施作为著名的富硒产品的生产地,但是并没有因为富硒产品带来更大的财富。

    那么除上述思路外,还有没有其他思路呢?我个人认为,三地生态资源最大的价值是在其“环境价值”与“碳汇”价值上。如何把这些价值变现才能真正解决三地的“贫困”问题。因为对于三地而言生态价值的优势保持就是不能继续走工业化的道路,否则三地的三地的生态价值短时间内将损失,还可能工业化不成功。谁成为“环境价值”与“碳汇”的潜在购买者成为关键的问题!

    “碳中和”是一个非常好的思路,每年国内将举办各种“演唱会”、“体育”省会、大型综艺节目,以及大型展览会,这都会产生一定的环境污染,可以采用交易的方式,让这些活动的主办方将活动产生的碳排放中和掉。

    “绿色金融”也是一个很好的思路,目前中国的金融机构的信贷业务仍然主要集中在传统的行业,对于节能环保项目的信贷业务仍然相对困难,应该对各类金融机构设置考核指标,可以允许金融机构通过购买环境权或碳汇的方式完成其每年的考核任务。

    “信用体系”建设,目前国家正在大力建设个人信用体系可以与碳汇交易进行联系。例如,目前交通违章基本通过罚款的方式进行处理与扣分的形式进行处理,可以对某系违规行为的扣分与罚款通过购买碳汇的形式等价处罚。如果某辆机动车有违停这种情节不太严重的行为,可以通过购买一定碳汇的方式,予以免除。再比如个人信用卡逾期未还,可以通过构面碳汇进行弥补。

    以上思路仅是一些初步的想法,当然对各地打开生态资源价值的变现提供了一些很好路径。


凡本网编辑上传的文章内容(注明转载文章除外),均为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如需转发本网文章,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我们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关闭
网站访问总量: 3305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