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政府失灵
发布时间:2017-11-15     字号: [小] [中] [大]

    政府失灵与市场不灵不同,后者是一个已经载入了各种经济学教科书的经典概念,人们对其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以及导致市场失灵产生的原因都已经研究并总结的比较透彻了。相对而言,政府失灵更多的是一个约定俗成的说法,一般也不太常见于专业而严谨的学术论文,更不提进入教科书成为经典概念了。

    不过,这个概念依然在我们认识客观的经济现象时候很有用处。当然首先我们要明白的是什么情况下我们能够做出判断——政府失灵出现了;紧接着的另一个问题是,政府失灵出现的背后原因是什么。

    政府失灵是什么呢?通常,人们的理解就是,政府不能提供对受其管理的公民而言是理想的服务类型。一个判断标准就是,政府的经济政策能否使得社会经济在效用可能性前沿上运行,如果经济是在社会效用可能性前沿面的内部运转,那么这就意味着政府可能可以选择一套不同的政策组合,从而使得每个社会成员的状况都变好。但是,现实中存在各种各样的政策,例如富裕发达国家大多存在对农民群体的大量转移支付,大规模补贴的公共项目,或者是针对特定区域或者特定人群提供的公共产品,如果这些转移支付无效,那么对应的就是政府失灵的第一种情形。但是,如果经济运行的帕累托无效并不是产生于此,那么需要特定的社会函数,以判断政府政策失灵与否,这其实是从分配失灵的角度判断政府失灵。那么问题来了,分配的测度方法,或者一种社会福利函数一般需要建立在社会偏好的较好程度的共识之上,否则分析得到的结论问题很大。然而,众多学者已经告诉我们,社会福利函数的形式有多种,每一种反映的社会偏好和哲学基础都各不相同。尽管后面这个定义也有局限性,但是显然它会包容第一种政府失灵的定义。

    政府失灵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呢?所谓对症才能下药,对准病灶才能药到病除。政府失灵出现的第一个原因就是政府的“无知”,即选择对经济进行干预的政府通常缺乏关于政策过程的简化模型所需要的那种全能的无所不知。这正是哈耶克对于政府计划行为所提出的批判。即使民主政府相对于集权政府有发现信息的优势,但其中的信息损耗和扭曲依然是不可低估的。其次,就是腐败。那种纯粹的腐败,可以改变领导的偏好,除非政府纯粹是仁慈的,那么通常腐败会降低社会福利水平。再次,Tulloch (1967) 和Krueger(1973) 都已经研究了私人行为如何影响政策,他们聚焦的是私人或者团体之间通过竞争方式获得无法分割的政策偏袒。再者,但绝非是最后一个缘由,领导者的素质或者质量会影响政府失灵与否。

    政府失灵表现在各个方面。人们常常会在各个媒体上看到的寻租市场、政府税收行为和追求过大的预算开支等等,都是其中的外在表现方式的例子。就拿消费者保护领域而言,体现出来的政府失灵的表征是多元的,政府失灵的来源也绝不唯一,从而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


凡本网编辑上传的文章内容(注明转载文章除外),均为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如需转发本网文章,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我们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关闭
网站访问总量: 331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