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理论和政策的运用必须慎重
发布时间:2017-12-15     字号: [小] [中] [大]

    现代的经济学家在遇到经济理论的分析,以及政策问题上的不一致性的时候,常常想从这门学科的起源处,从那些耳熟能详的经典作者那里寻找支撑自己观点的定义、原理、例证,有时甚至是只言片语。这种尝试时常能够取得预期的成果,但有的时候并非一定如此。

    例如,关于发展经济学中一些重大理论问题的争议就是如此,发展经济学有多长的历史了?人们经过理论的溯源,最终能够形成一定共识的结论就是,这是一门基本上和经济学一同起源的知识。其证据在于,人们可以从斯密,从很多的古典经济学家那里找到关于增长和发展的论述,以及相关的原理。此外,当人们发现发展经济学的理论架构有缺陷,尤其是根据这种理论提出的政策组合,在发展中国家推广的时候,得到的经济和社会效果与预期大相径庭之后,苦思冥想之余,还是觉得无论是建立在旧结构主义框架下的发展经济学原理,更不用说在新古典主义范式中的成长出来的一部分发展经济学理论体系,都无法对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质量提供经得起实证和时间检验的政策手段。于是乎,人们也渴望从过去的理论家那里找到根源和根基,在新的历史时期重新塑造经济发展新理论体系。

    然而,人们往往没有想到的是,经济理论,以及经济政策的分歧,并不是从我们所处的时代才开始兴起,当我们追根溯源的时候,那些所谓的经济学的创立者,尤其是古典学派的经济学家们,在很多我们今天看来毫无争议的问题上争论不休,更不用说在今天存在两分的概念和理论、以及便宜的政策选择上远远没有达成共识了。

    比如说,我们在危机的时候,常常会从供给侧寻找解决方案和政策组合。归根结底,还是可以回到萨伊的那句著名的论断,即“产品是用产品进行支付的”,或者用我们今天比较熟悉的简化的语言来说,就是“供给创造了自己的需求”。其实我们现在来看,这种观点的逻辑很简单,就是给定产出过程,自发地且必然会产生出同等的购买力。换言之,只要企业家能够有效地履行自己的职能,就一定可以达到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普遍的生产过剩是不可能出现的,部分的生产过剩,以及由此引发的危机也只可能是暂时的,或者只可能影响特定部门。毫无疑问,这种看似过于乐观的观点,受到了马尔萨斯这些同时代的经济学家的反对,一方面,他们从实证角度看到了,当时的一些经济体真正经历工业革命带来的深刻产业结构变迁,已经出现了生产过度的病症。另一方面,他以有效需求这一定义为出发点,认为如果能够吸收总产出和持续增长所必需的产品需求,普遍的生产过剩是不可避免的。当然,一个来回,或者一两个人的参与,显然无法深刻剖析这一经济学理论的至关重要命题。除了对垒双方还有其他人出来对阵之外,萨伊和马尔萨斯两人也缠斗了多个回合。

    经济学中类似这样的例子很多。可能也正因为如此,经济学总是在人们的争论中和批判中,在对现实问题的分析,未来前景的预测的捉襟见肘中,在面对社会和经济生活的新现象和新问题的理论短缺中不断成长。从而人们逐渐形成的一种共识就是,经济学应该就是一种部分意义上的科学,绝对不要想去实现什么完全正确,绝对真理,现实如此纷繁复杂,多姿多彩,对经济学的应用必须小心而又谨慎。


凡本网编辑上传的文章内容(注明转载文章除外),均为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如需转发本网文章,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我们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关闭
网站访问总量: 3306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