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的担忧
发布时间:2017-06-30     字号: [小] [中] [大]

    最近一段时间,在院里安排下密集地进行企业调查,接触了不同类型、不同行业的企业家,了解了一线的企业家正在做什么,未来要做什么。有的企业正在上升,有的企业则处在生存的边缘,不管是何种类型的企业,我都感受到他们有一些共同的担忧。
    首先,劳动力技能不足。我们一直担心的劳动力成本上升过快的问题,在企业有不同的回应,有的认为完全是可以承受的,有的认为难以承受,但相同之处在于,他们都感觉到劳动力的技能不足。实质上,劳动力成本是否上升过快是相对于劳动生产率而言的一个概念,劳动生产率增长相对于工资增长率更高,那么劳动力成本上升根本就不是一个问题。在调查中发现,大多数企业家都选择使用机器代替工人,既是为了减少工人支出,同时也是为了使得产品质量更为稳定。然而,一些关键的工序并不能由机器替代,如在一家一具厂,彩绘必须是人工的,在一个劳保用品厂,产品的质检都还需要由人工来完成。企业家们都感受到,企业最大的短板就是在于这些关键工序上的工人技能不足,更具体说是工匠精神不足等等,使得产品的质量难以保证,进而成为成本控制的难点。
    其次,政策的不稳定性。企业的发展仍然很大程度上受到政策的影响,主要包括:一是,资源型产业受到环保政策的影响,由于早期发展的过程中,企业并没有被设定较高的环保要求,大量的投资都以较低的环保标准来完成的,而一旦政府要求更高的环保标准,企业需要花费很高的成本去投入,很多中小型由于没有实力去进行环保投资,基本处于停产状态,甚至要退出市场。很多企业认为政策前后不一致导致的成本基本都由企业来承担,做一个守法者的成本很高;二是,民营企业获得金融资源面临很大约束。一些食品加工企业,资金占用率很高,需要大量的资金进行周转,而农产品价格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企业普遍反映难以从正规金融市场上获得资金,企业即使能够获得贷款,也需要花费高达两分以上的利息。
    再次,市场竞争环境仍存在着诸多问题。大多数企业反映,进行产品质量的升级是发展的趋势,而之所以没有做,主要是因为进行质量升级以后,很难在市场竞争中有优势。由于企业并没有形成有实力的品牌,也没有在质量有形成较大的竞争优势,大多数竞争者仍然采用低质低价的方法在竞争,有些企业不是在进行质量的升级,反而是被这些竞争者“拉下水”降低质量,以降低价格。导致低质低价竞争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市场准入的监管不严,一些劣质产品能够进入到市场销售;产品本身的技术含量不高,特别是劳动力的技能要求不高,很容易被其他企业所模仿,难以形成事实上的进入门槛。
 

凡本网编辑上传的文章内容(注明转载文章除外),均为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如需转发本网文章,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我们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关闭
网站访问总量: 33067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