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是企业家经营出来的
发布时间:2018-06-21     字号: [小] [中] [大]

    最近,我们注意到,各地抢人大战愈演愈烈,针对工匠型人才的引进也相继出台,工匠精神在各类政策文件中的出现频率也越来越高,因此今天我们重新来谈工匠精神的问题。在前面的分析中,我们强调了工匠精神需要有分工精神、冒险精神、创新意识,但这还不够,工匠精神是一种要素,这种要素本身的产出不仅取决于要素本身的质量如何,还取决于配置这个要素的主体,这就是企业家。因此,我认为工匠精神是需要企业家经营的。

    我之前指出过,我们有很多的工匠,但我们没有工匠精神,其原因就在于大多数时候,我们对于工匠是缺乏经营能力的,工匠精神与企业家精神出现了严重的脱节,这就使得工匠的技艺容易成为“屠龙之技”,不能真正地转化为市场的需求。真正的工匠精神不仅仅是工匠们通过“十年磨一剑”的方式投资出来的,还需要有对这些技能进行市场化的配置,也就是需要企业家进行优化配置。

    一个成功的案例,就是我们所熟知的老干妈,一个小小的辣酱产品如今卖到了全世界,年销售额接近50亿元。但在18年前,这个产品却并不是一帆风顺,大字不识的陶华碧经过十几年的创业,在2000年把老干妈做到了产值5000万,雇工200多人的企业。小有成就的老干妈却面临着市场上大规模的抄袭、模仿,老干妈品牌面临着巨大的经营风险。这个时候,陶华碧显现出了一个企业家所独具的、甚至于有些偏执的冒险精神,她组织专门的队伍在全国进行维权打假,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此间,影响最大的一个事件,就是与湖南老干妈打了3年官司,最终赢得了官司,湖南老干妈被注销,陶华碧的老干妈成为市场上唯一的老干妈。也就是从2003年开始,老干妈才真正地走上了快速扩张的道路。短短十余年间,企业的销售额翻了几百倍。其最重要的启示,就是陶华碧同时具备了能够做好产品的工匠精神和能够经营好品牌的企业家精神,在这个过程中,她敏锐地看到,如果不能保护好品牌,再好的产品也难以在市场上立足。同时,良好的品牌保护和品牌价值也对产品本身有着正向反馈机制,品牌越值钱,企业家越注重产品的品质。

    当然,并不是每一个具有工匠技艺的人都能够像陶华碧一样具有冒险、创新的企业家精神,陶华碧这样的企业家具有一定的偶然性。更普遍的情形是,要能够把工匠的技艺和企业家进行有机的结合,让最有能力做产品的人和最有能力进行品牌经营的企业家进行结合。我们会说,这个故事似曾相识,那就是技术专利的市场转化。工匠精神与企业家精神的结合,与技术专利的市场转化有相似之处,那就是对技术进行市场化定价,但也有不同之处,工匠技艺并不像专利那样能够有效地转化为专利,很多时候是一种知识诀窍和经验积累,这就需要企业家对其进行早期的投入和品牌塑造,这个过程具有一定的冒险性。此外,政府可以通过一定的公共投入来促进工匠精神与企业家精神的结合,如可以学习潜江小龙虾的经验,先塑造区域公共品牌,把区域性的工匠精神进行品牌打造,提升品牌知名度,降低企业家的投资风险。因而,从工匠技艺到工匠精神有着复杂而惊险的转化过程,这个过程并不都是能够成功的,只有企业家的进入才能够应对这些不确定性,实现工匠精神的市场转化。


凡本网编辑上传的文章内容(注明转载文章除外),均为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如需转发本网文章,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我们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关闭
网站访问总量: 3305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