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质量与“生产率市场选择效应”
发布时间:2017-11-30     字号: [小] [中] [大]

    亏损是指企业由于内部或者外部原因发生了暂时性的经营困难,从理论上讲,企业亏损(或盈利)就是企业依靠其所具备的资本、技术和劳动等资源,受市场利益的引导,其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共同作用而成的一种生存状态。由于企业的亏损会直接导致企业退出市场,因而现有关于企业亏损影响因素的研究,有一部分可以从企业退出的角度来进行分析。

    根据经济学原理,企业处于亏损或盈利的生存状态,其直接原因是“单位产品价格”与“单位产品成本”的比较。如果单位产品价格小于单位产品成本,即“利润为负”,那么企业就处于亏损状态。产业组织理论也认为,行业利润率可能是影响企业退出某一产业的最根本因素,因为如果一个产业的利润率长期低于正常水平,企业就会由于连续亏损而退出市场。从实证研究层面来看,有关研究控制了企业所在行业的特征变量,进而发现较高的行业集中度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短期存活率(1-2年),但对企业长期生存率影响却不显著。我国学者利用我国制造业行业2003-2006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分析,证明资金利润率和行业风险影响了企业进入退出行为 。美国东北部1973-2001年的研究表明,行业集中度对企业绩效影响不显著。

    关于企业亏损的内部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企业生产率和企业自身属性特征两大层面。一方面,关于生产率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从实证研究开看,国外较多研究证明,生产率是影响企业生存状态的重要内部因素。企业可以通过提高生产率对冲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从而增强企业的存活能力。经营失败的企业存在“死亡阴影”效应(shadow of death effect),即企业的低效率、经营困境在正式退出市场之前就已凸显。在市场竞争中所生存下来的企业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最适者(the fittest),即是效率最高的企业。西班牙1998-2008的工业企业调查数据表明,企业生产率与企业退出之间为负相关的关系。国内也有较多实证研究支持这一结论:1995-2002年中关村科技园区制造业企业层面的微观数据证明,效率高低日益成为决定中国高科技企业生存的重要因素;1998-2007年度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微观数据表明,市场选择效应促使生产率较低的企业退出市场,而退出企业在退出市场前面临显著的“死亡阴影”效应;与国有企业相比,生产率的提高更能显著地改善民营企业的存活状况。

    另一方面,企业自有特征(规模、年龄、控制权类型、有无出口等)对企业亏损也有较为显著的影响。从企业规模看,小规模企业的存活比率要明显低于大规模企业,企业生存能力与其成立规模的正相关性,经营失败的企业一般是是雇员人数较少的小规模企业。但是,有些研究的实证结果表明企业退出市场的比率随企业进入规模的增大而降低。企业年龄的增加对企业的退出是负向影响,但也有研究得出年龄的增加对企业的退出呈现先正向后负向的倒“U”型影响方向。依据进入壁垒和退出壁垒的对称关系假说,国有企业比重的提升会对新企业的进入产生阻碍作用,进而实现降低现存国有企业退出率的下降。“出口中学习”理论假说认为,发展中国家的企业通过出口进而学习到较为先进的生产技术与管理方法,进而直接或间接促进了企业生产率的提高。此外,还有一些研究提出利润率的下降、劳动力技能水平偏低也是导致企业经营绩效下降的一个原因。

    综上可知,国内外文献从不同的研究视角为我们理解企业亏损提供了深刻的洞见。可以看出,现有研究大都印证了“生产率市场选择效应”,即企业效率是影响企业在市场上生存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企业年龄、规模等企业自有特征和行业特征等因素对企业亏损也有一定的影响。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值得关注的一点就是,企业生产率是通过何种渠道影响企业经营绩效的?

    根据新新贸易理论,贸易会引发资源配置流向生产率较高的企业,生产率较高的企业选择出口的概率相对较大,而贸易开放的技术溢出和规模效应又促进高生产率企业的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因而,生产率的差异可能会带来企业产品质量的差异。那么,产品质量的差异是企业经营绩效差异的关键因素呢?新经济增长理论中的产品质量升级增长理论,将产品质量与宏观层面的经济发展水平进行联系,指出“创新”表现为一个创造性破坏过程,技术进步会促使低质量产品或旧产品不断被淘汰;因而,与经济增长过程相伴而生的是旧产品不断被淘汰,为使社会福利达到最大化。以产品质量提升为代表的垂直创新,是技术进步和长期增长的重要源泉。更有学者提出,与企业进入相关的市场动态过程,在很大程度上不是市场上企业数量和产品数量的变化,而是市场上企业特征和产品特征的变化。企业进入市场的行为是一种新产品、新的生产技术的引入和创新过程。从微观层面的需求侧来看,在购买力的约束下,消费者一般倾向于产品质量更高的产品,因而具有更高质量竞争力的企业,其亏损的可能性应该会更低。从微观层面供给侧来看,制造业企业是由基于不同产品或业务单元而组成的。受市场利益的牵引,企业通过资源配置生产出更高质量水平的产品,进而将自身的盈利水平不断提高,企业的收益曲线有可能就是交互更替的企业产品质量变化曲线的包络线。也有理论研究提出,产品质量提升的创新,具有直接的创造性破坏效应和增长效应。因而,在市场对企业优胜劣汰的选择过程中,产品质量可能是“生产率市场选择效应”的一个中介渠道。


凡本网编辑上传的文章内容(注明转载文章除外),均为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如需转发本网文章,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我们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关闭
网站访问总量: 3304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