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风车监管困境如何破?
发布时间:2018-09-14     字号: [小] [中] [大]

    十几年前上大学在一次等公交的时候,面对城市马路上川流不息的汽车,我萌生了一个天真的想法:这些过往的车辆之中想必有跟我是同一个方向的目的地,如果他能够顺路载我一程就好了。后来十多年后,我那天真的想法居然被一个叫特拉维斯•卡兰尼克的美国人实现了,他创立了Uber。随后国内的企业家也创立了与之类似的滴滴。目前,滴滴在打车软件市场上占据了80%以上的活跃用户,当之无愧的是国内打车市场的绝对老大。然而,最近百日之内两起恶性事件让滴滴顺风车陷入持续的安全风波,一时间对顺风车的安全如何监管成为社会各界关注与讨论的焦点。

    有人提出政府可以强行取缔顺风车,从源头上杜绝这种“不安全的出行模式”。我对此做法是不以为然的,毕竟这与我多年前的初衷南辕北辙。我曾经从理论上测算了顺风车模式对交通资源的节约,如果出行需求与车辆路线是完全随机与匀质的,顺风车模式将直接节约当前1/3的车辆资源。与此同时,通勤效率也将大幅度提升。所以我认为,顺风车的模式从根本上来看,是对的模式,信任、合作与共享,它的出现其实代表了我们社会文明的一大进步。如若直接取缔,无异与因噎废食。

    更多的人提出政府出手强制勒令滴滴公司整改,而目前实际的情况也是自滴滴顺风车8月27日全国下线后,一直处于自查整改期。我对此“整改”并没有报以很大的期望。其实早在先前的一次恶性事件后,滴滴顺风就提出并且进行了整改(这些整改的痕迹可以从每个用户终端的APP上找到),然而悲剧还是紧接着发生了。这就不能不让人怀疑当时滴滴公司整改的诚意以及当下整改的决心。滴滴到底会花多大力气来“整改”,这个问题的决策过程其实很简单,就是一道成本收益的加减运算。整改的投入、新增的运营成本、发生恶性事件的概率以及赔偿成本等,这些都是滴滴都能计算得非常精确。当花大力气整改与维护的成本大于恶性事件赔偿成本时,“整改”也将沦为装腔作势。这时就需要考虑增加滴滴不认真整改的成本,比如当客户发觉其整改不到位时,促使客户选择其他的打车软件,让滴滴失去市场地位。但是目前的顺风车市场中还没有办法实现这一点,因为滴滴太大了。

    也有一些人提出政府应当制定详细的安全标准规范,约束网约顺风车必须达到才能入市。我认为这是非常必要的,但还是不够的。我们的政府并没有这样的专业化能力来制定,特别是来更新管理这样的技术性标准与规范。标准具有很强的专业技术化特征,对于网约车平台的安全问题,滴滴公司显然会比政府了解得更加深入、更加细致,因而政府相关标准的出台制定也必须要依靠滴滴的专业技术实力。尤其是政府日后对这些标准与规范的不断更新,也将受制于这样一家独大的滴滴。

    对于以上困境,到底应当如何来破?其实就两个字:竞争!试想如果现在的顺风车市场中还有另外一家公司能够与滴滴不相上下,而对滴滴顺风这样接二连三的发生恶性事件而不认真整改的服务,我们作为顾客可以立马弃之并选择另一家公司;政府的标准与规范制定也可以不用受制于一家公司,而且可以由几家公司出台行业的安全标准,并负责必要的技术更新。因此,滴滴顺风监管关键的困境在于滴滴一家独大的垄断状况,破解之道则是要不断的优化顺风车市场的竞争环境,培育新的服务供给主体,形成良性的竞争态势。


凡本网编辑上传的文章内容(注明转载文章除外),均为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如需转发本网文章,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我们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关闭
网站访问总量: 3306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