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视角下幸福的内涵
发布时间:2019-07-21     字号: [小] [中] [大]

  管理中的幸福研究主要集中在组织中的幸福管理上,以激励组织中的个体,激发人的潜能,创造高素质的人才,实现人类物质快乐。各类社会组织都由人组成,任何组织都不能与管理层分开,管理的核心在于人,组织的活力取决于组织中每个成员的热情。在管理实践中,管理者需要通过激发组织成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孤立个体的组织功能,在组织成员之间创造合理有效的分工和合作。因此,理解、把握人性,激励个体组织成员实现组织目标是管理者必备的素质和技能。这包括在管理中接受人性,即管理中的人性概念,它指的是对经理的需求,目标和态度的基本评估或观点,这是经理对人性的理解和判断。

  在西方管理理论中,人类假设经历了“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者”向“复杂人”发展的过程。与此同时,动机理论也见证了泰勒的推动。单一货币刺激了多元化需求满足的历史发展,从激励条件的一般化到明确的激励,从动机基础研究到激励过程的调查(蒲德祥,2009)。根据研究水平,激励理论可以分为两类:基于内容的激励理论和基于过程的激励理论。主题动机理论侧重于研究人们需求的激励效果,复杂性和组成的各种潜在因素,而经理的工作是创造一个积极满足不同人群(包括马斯洛)需求的工作环境。

  激励的核心主题是调动人们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员工的潜力和技能。激励本质上是管理者认识人性,理解人性,不断影响和塑造人性的过程。这些激励思想反映了人类对管理活动的理解的不断变化(王书玲、郑国娟,2013)。因此,现代管理的核心理念是改变人们的生活,使人们真正实现幸福,实现人性,促进人们的幸福。人格自由中人格发展的表现尤其包括尊重个人的工作和创造力,关注个人的需要和发展,这是人类福祉的体现。个人信任和意识到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个性特征,能力和工作,通过激励来满足个人的需求和发展,从而提高个人对工作的满意度,在为集体做出贡献的过程中,可以实现个人的价值。人类的共同幸福既是幸福管理的手段,也是幸福管理的目标。幸福管理将实现人们的整体幸福视为最终目标。它将人的需求,人的动机,人的品质,人的价值和幸福考虑在内,最大限度地提高了人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吴欢伟、李燕萍、李锡元,2014)。幸福管理不仅将管理视为一种监管行为,而且作为一种人道主义关怀活动,不仅关注工作的效率和贡献,而且关注人的价值创造。


凡本网编辑上传的文章内容(注明转载文章除外),均为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如需转发本网文章,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我们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关闭
网站访问总量: 3305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