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能等于创新吗?
发布时间:2017-03-15     字号: [小] [中] [大]

    又到一年“3·15”,各地政府、媒体、商家,提前了好久忙着筹备这一天的活动。作为名义上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日”,至少在这一天摆出起码的姿态是必要的。电子商务在消费与贸易中所占的份额之大,使其成为再也无法被简单忽略的一块领地,无意也好,还是故意也好。

    上一周在汉川市制造业企业的调研,让我第一次感觉到,电子商务对实体经济并不一定是一件好事情。在以前,从大学读这个专业的相关课程开始,电子商务一直都是以降低交易成本、拓展交易范围和规模的形象出现的。那时候特别羡慕在美国留学的同学,我们还在纸面上学习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流动,他们在美国已经可以轻松实现鼠标轻轻一点,想要的商品就快递送到家门口。等到这些年我们国内的电子商务交易便捷程度已经明显超过了美国,在国外反而感到各种不适应的时候,自己才开始意识到电子商务改变的不仅仅只是物流、交易、支付这样简单的问题,而是会直接影响这其中所有人的动机和利益激励,导致所有的行为都和最初想象的不一样。

    观察身边的人,给自己和家人买衣服,或是妈妈们给家里刚出生的孩子买童车,已经很少有人会到商场去完成交易了。商场对于大多数消费者买这类产品的价值,更多的是一个体验店,即去实体店试穿、试用好了喜欢、合适的款式,对导购员说句“都不满意,再看看”之后,回到家里转身就上淘宝或者京东选卖家下单了。不仅省了把大件物品搬回家的麻烦,最重要的是网店的售价基本上都比实体店便宜20-30%,如果都是同样的东西,没理由会有人掏自己的钱在实体店购物。

    不少企业在实体店和互联网上销售同款不同质的产品,毕竟价格差异摆在那里。对于消费者而言,分辨这样的差异是非常困难的,比如14姆米的真丝和18姆米的真丝价格差异很大,但是别说通过照片来区分,即使两块料子摆在消费者面前,恐怕大部分人也难以说出差异在哪里;还有童车上的金属管,更粗的铝管和很薄的钢管可能重量和外观都是一样的,但是成本和结构强度则相差甚远。与此同时,价格的差异,却是明码实价的存在的。在看不出区别的时候,理性的消费者当然会去选择那个价格更便宜的,直到产品到手之后,才有可能发现产品存在的差异。

    面对消费者这样的选择,企业自然只能选择适应。汉川的各个产业集群,在全国的同行业中,普遍处于中等上下的水平。这个水平就意味着,领先企业的那些品牌产品几乎不会在这里出现的,大量企业都是中等水平的同质化竞争者,大部分企业间产品差异不大,销售的价格差异也不大,只能在成本控制上来抠利润。观察中可以很明显的看到,最好的那些企业才有可能通过管理效率的提升来压缩成本,绝大部分中等水平的企业都只能在原材料和品控上面做文章,也就是贴着国家标准来制造产品。加之电子商务平台异常方便的搜索和比价功能,除了那些行业领先品牌可能有一定的定价能力,其他产品只能通过降价增加销量的方式来博取关注和持续的销售。这种竞争方式,会让同行大部分的企业利润极低,只能维持在基本生存的水平,至于产品的研发和创新,企业家普遍都觉得风险太高难以独立承受,最后就一直处在低水平模仿生产的境地。

    如果电子商务对每一个细分的消费品行业都是这样的影响,那么长期下去后果是很可怕的,浪费了很多的资源却没有实现转型升级,到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又被国外产品抢走了市场。以国内电子商务的规模,已经越来越朝着这个方向走了,必须有某种力量来打破这个怪圈,才能给企业带来实质性的创新动力。


凡本网编辑上传的文章内容(注明转载文章除外),均为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如需转发本网文章,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我们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关闭
网站访问总量: 3307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