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宏观质量统计的评价对象和分析维度
发布时间:2014-02-24     字号: [小] [中] [大]

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
学术动态
2014年第3期(总第156期)

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编     2014年2月23日

 

    2014年2月21日,我院在学术报告厅召开2014年第3期(总第144期)珞珈质量双周学术论坛。程虹院长及全体师生参加了此次论坛,论坛主要围绕《质量统计在名牌中的应用分析》展开。现将论坛的主要内容整理如下:
    首先,李丹丹老师针对我国已有30个省级质监局和35个直属检验检疫局开展的质量状况分析工作中存在的很多实际问题,依据在全国范围内的调查,做出如下结论:
    一是缺乏反映区域质量状态的指标体系。现有的宏观质量分析报告中,用来反映区域质量状态的指标只是少数几个,有的甚至只有一个。
    二是指标缺乏时间和空间上的可比较性。如监督抽查合格率在不同区域或不用时期的抽检对象可能不一样,其能否在同一区域进行纵向比较和不同区域进行横向比较,没有理论上的研究、阐述和定论,因此进行纵向和横向的比较都无从谈起。
    三是分析不能切中区域宏观经济的变化。现有的质量分析报告在对质量状况进行分析时,往往就质量问题谈质量问题,或者说很少将质量方面的问题与经济方面的问题相结合并进行分析,不能切中区域宏观经济的变化。
    四是分析报告对不同区域的地方政府缺乏激励和约束。地方政府越来越重视质量分析报告,予以批示或者采纳的内容也逐渐增多,但是相对于经济领域的分析报告而言,质量分析报告的科学性、系统性、规范性、直观性和针对性还有待提高。
    李丹丹老师强调了质量统计与分析的评价对象之所以需要特别说明,是因为现有的质量分析报告对其分析对象的界定是很不清晰的。很多报告的内容大部分是反映日常业务工作的,例如“执法打假力度进一步增强”、“监督抽查批次增加”等,并没有直接反映产品质量的好或坏。
    那么深入地思考会发现这样的一个问题,产品质量肯定是要纳入到质量分析报告里面的,服务质量、工程质量、环境质量是否需要纳进去,很多的人认为必须有,如果没有服务,没有环境,那么这个肯定就没有体现宏观质量的工作机制。那么是否是这样的呢?首先,除了包括产品质量以外,是否应该有环境或者服务?我们的答案是非常肯定的,肯定是包括服务、环境和工程。大家可以往极端的角度去考虑,现在随着我们很多的城市,都在退出二产业,进入三产业,比如说像北京、上海很多这样的城市,制造业的工厂都搬到离城市比较远的地方去了。但是对于我们质检部门来说,我们是管厂门的,生产环节的产品质量,那么我们的人员、设备、装备也都集中在城市。也就是说,我们现在整个的监管机构布局,其实和区域有直接的关系的,也是很重要的一个特点。同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产品在人的消费领域中所占的比重相对下降,而教育、医疗、服务和生态环境,在人的消费领域中所占的比重却在不断地膨胀。从长远来看,从我们的质量报告里面必须要有服务业,否则的话,我们质量这一块就缺少了一部分,将来我们会失去很大的一个工作的领域。所以说我们认为质量统计与分析的对象,应该包括服务、工程、环境、产品这四大领域。但是,大家在写的时候,困难又来了,工程质量、环境质量怎么写?你要向别的部门去要这个数据。所以,按照总局的意见,宏观质量统计与分析的现阶段目标,是反映产品质量的总体状态,暂时不直接涉及工程质量、环境质量和服务质量的统计。采取总体设计、分步实施的指导思想,随着统计指标的不断完善,将适时分步将工程质量、环境质量和服务质量纳入“大质量”范畴,最终形成“大质量”宏观质量统计体系。
    最后,李丹丹老师分析了宏观质量衡量的基本维度。宏观质量的状态具有复杂性系统特征,其中最突出的特征是产品在被消费者购买之后,不仅会对消费者带来各种价值的满足,更有可能对消费者产生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这是宏观质量最为一般性的特征。那么,对宏观质量的统计与分析,除了要观测产品质量的价值创造外,更要观测它对社会可能带来的某些负面影响,也就是质量安全问题。因而,对具体的产品质量进行加总时,必须将质量安全的状态纳入统计范围。实际上,防止或减少产品质量对消费者的伤害,是一个社会最底线的标准,也是一个社会对质量的最低容忍程度。
    同时,对一个社会来说,总体质量的重要性不仅表现在要对质量安全进行有效的控制,还表现在质量要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宏观质量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是要提高质量本身的水平,其途径包括:不断提升总体质量的合格率;通过质量投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加强质量管理、标准认证水平、科技投入提高质量能力等等。因而,宏观质量统计分析指标的设计,要有助于分析影响质量能力提升的因素,引导质量管理行为和质量公共政策的选择。
    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的结论:质量安全与质量发展构成了宏观质量的基本状态,从这两个维度就可以判断出某一个区域在某一个时段内产品质量的总体状况。质量安全是指因为质量而导致的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因为质量水平的提高对消费者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称之为“质量发展”。质量安全和质量发展,分别从两个最关键的角度反映了宏观质量状况。
    第一个角度考察的是,宏观质量状态是否达到了社会所能容忍的底线。这种底线更多的是从政府强制性设定的产品的安全性标准得以体现。
    第二个角度考察的是,宏观质量状态是否在不断地进步和提升。宏观质量在达到安全底线的基础上,需要通过不断的创新以及市场的充分竞争,来推进质量水平的不断提高。在这里,政府同样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质量分析报告,是一项基础性、长期性和规范性的工作。可以预想到,不同季度的质量分析报告的内容没有太大的变化,这是属于正常的现象。由于季度质量分析报告是一项常规工作,如果没有较大质量事件的发生,它的内容变化波动并不十分明显。但是,在不同的季度,报告的内容也是有相应的针对性和变化的,诸如宏观质量统计分析指标(环比、同比、区域对比等)、对主要行业的分析、质量安全预警、采取的政策措施等。在常态的季度质量分析报告的基础上,采用专题的质量分析报告的形式,可以弥补季度质量分析报告对阶段性、突发性等质量问题分析的不足。

(整理人:李丹丹)

凡本网编辑上传的文章内容(注明转载文章除外),均为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概仅范围内使用,并主明“来源:武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如需转发本网文章,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我们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关闭
网站访问总量: 3305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