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后依然“用工荒”?
发布时间:2016-03-10     字号: [小] [中] [大]

    据广东省人设厅监测数据,2016年广东企业员工流失率同比下降了1.14%,而几年前制造业普工的高流失率还是社会持续关注的热点问题,诸如“珠三角九市节后普工紧缺,企业薪酬均涨一两成”、“节后用工调查:普工依旧紧缺,珠三角上演抢人大战”这样的新闻频频出现。
    随着90后进入普工市场,越来越成为普工主力之后,流动率的问题更明显了。他们中间大多数完成了义务教育,同时懂得利用互联网获取信息,尤其是利用类似58同城这样的招聘网站获取本地区甚至是跨地区的招聘信息、工作环境信息等。最重要的是他们中间很多人外出务工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挣钱养家,而更多是为了看看外面的世界。然而现实工作的各个方面和理想差别太大,进城务工的人找不到归属感,生活没盼头,他们和光怪陆离的都市生活几乎绝缘。这种现象在电子元件、器件制造行业尤为突出。改变这种高流失率的现象,主要可从打通一线人才的晋升通道,优化培训机制,加强企业文化的建设等方面入手,然而最根本的路径还是优化企业用人结构并推进自动化机械代替人工。
    相比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和技工不到2%的平均流失率,平均流失率在4.38%的普工显得稳定性较差,但也证明了用工总量减少的主要是普工,技术人才流失较少。2015年四季度广东企业员工流失率有所下降,主要原因是用工结构的优化和部分企业转型升级,以机器替换人力,减少了用工量。仅以广东中山为例,中山企业普工占比连续下降,截止至2016年2月底已跌至七成,同时技工、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共占两成,说明制造业对普工的依赖程度正在降低,技术类人才稳定性趋于提高。这种用工模式加大技术工人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引进,减少对大量低成本普工的依赖,推进自动化机械代替人工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生产的质量,提高了人均薪酬待遇水平,有助于改善企业的用工缺口和员工流失情况,用工的稳定性增强。“机器换人”虽然导致了制造业普工的减少,但它客观上有利于促进服务业的发展,通过“机器换人”释放出来的劳动力有相当一部分进入了服务业,有利于缓解服务业企业的招工难题。与此同时技能型人才培养是关键。从“制造”到“智造”,从劳动密集型向智力密集型提升,企业的转型升级离不开人才结构的调整与支撑。工业机器人行业的发展归根到底是人才的发展,随着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的高速发展,人才问题日益突显,工业机器人供应商、集成商和终端用户都处在求贤若渴的状态。机器换人需求的爆发性增长需要大量既懂得工业机器人研制操作、又熟识制造企业所在行业制造工艺特点的复合型人才。这种趋势引导员工岗位技能提升、提高综合素质。人才与高级装备都不可或缺,两者相辅相成,装备最终还是需要人才操控。企业如果没有相应的机器人技术人才储备数量和质量,造成人才的缺口,机器换人也就不可能真正铺开。

凡本网编辑上传的文章内容(注明转载文章除外),均为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如需转发本网文章,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我们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关闭
网站访问总量: 3309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