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的新质量问题与新监管思路
发布时间:2011-04-25     字号: [小] [中] [大]

 

 
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
 
 学术动态
 
2011年第12期(总第131期)
 
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编           2011年3月30日
 
2011年3月29日下午,第十五期武汉大学宏观质量管理高级研修班课程之“新时代背景下的新质量问题与新监管思路”在武大质量院1号学术报告厅开讲。由伍新木教授进行主讲,高级研修班全体学员参加。现将本次讲课内容整理如下:
 
主持人:
各位领导大家早上好!今天为我们讲课的老师是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伍新木教授。伍老师主编并已出版的书有十余部,发表学术论文有250余篇,主持国家“七五”重点项目会议重要公开项目,省部级项目50余项,其中七项获得省、市科技进步奖和优秀成果奖,伍老师今天为各位领导带来的是《新时代背景下的新质量问题与新监管思路》,让我们掌声欢迎伍老师。
 
主讲人:伍新木教授
    欢迎各位来到美丽的珞珈山,本来我是一个经济学的教书匠,要我讲质量管理,当然也有些相关,一个是我的学科,从经济的视角对质量问题有过关注,更重要的是因为我在武汉市人大做了十年人大代表,人大财经委员,后来就到了省人大,又做人大代表,人大常委会委员,人大的法制委委员,特别关注我们关于质量方面的立法。
    我们武汉市是有地方立法权的,但是,武汉市的地方立法权它要经过省人大常委会委员的讨论,原则是只要跟商务法不冲突,这些法就可以通过。
    我在人大做了20年了,对我们法制建设,我是参与者,同时也是旁观者。2000年中国入世以后,人大清理或终止了三乱法一千多个收费罚款的条款,我写了一本书《中国入世接轨》我讲了湖北怎么办。在这个书里我体了一个观点,就是讲中国入世对我们企业是挑战。中国入世以后,很多企业并没有切身的感受到挑战。中国入世以后,更开放了,老百姓是受益的,真正中国入世直接遇到挑战的是人大,人大成立了清费改办公室,在全国集中了上千个队伍我们整个法规条款进行清理,跟WTO这个很多的法律完全不衔接,有冲撞这样一些法律立即停止,这是了不起的具有革命性意义的事。老百姓感受不到,在人大里感受的到。
    我讲这个的意义就是告诉大家,我是经济学家教书匠,我会从经济方面讲,而且因为我有这样一个立法管理这样一个经历,谈一些过往的体验。我刚听到有的学生说老师讲哲学。不,确确实实我们的程虹教授写的是《宏观质量管理》的书,这个《宏观质量管理》我的概念是大宏观,比程虹教授的宏观还要宏观。所以我们执管部门,监管部门现在已经感觉到压力很大。所以未来质量管理,它的范围,它的职能,它的功能,会越来越提升,会越来越重视,会越来越宽泛,比我们现在质量管理常规还要宽泛。所以既然就这样一个判断,我就会从更宏观的层面来思考我们的质量管理,过去,现在与未来。所以我们就把时间跨度拉大一点,把空间跨度,视野,拉大一点,跟大家在这个上午做一个交流。好吗?你们有什么问题,我们在留下时间,我们不按照这个扩展的延伸。
    我为什么首先讲人类生存的意义?我是想我们的质量意识要跟人本意识结合起来,来强化我们的质量管理意识,我们只有正确的把质量意识和人本意识结合起来,我们的工作才能有高度的自觉性。那种生产过程中的技术性质检,他是生产的一个环节,是生产的一个过程。而我们的质量管理质量关一定要提升到人类生存的意义的高度,提高到人本理念,人本意识的高度,我们的质量管理,我认为才称之为到位的,才有真正的自觉性。所以我们要从人类的自觉,自觉的人类的高度来认识质量,质量的意识,是人类特有的意识,初始,老夫子“偷梁”他也有本质的行为不同,我认为守护质量的本质,是人类深层意义守护,是人类文化自觉的表现。
    这是我们为什么要有这种新的质量意识的高度,一个参照系。所以我们在描述一个参照系,描述这种质量意识的时候,下面讲一下几个观点:
    第一,人类与其他动物类区别是什么?就是人类在几千年在不断的考问,人类自身生存的的意义到底是什么,生存的终极意义是什么。有很多文化人,很多大家,很多不管什么类型的科学家大家,什么类型的人类科学家大家,学哲学的,学文化,学文学的,学社会学的,他走到最高境界之后,你的宗教,你的所学,西方的,东方的,不管是哪一方的,北方的,南方的,最终你就是大师,走到顶层,他们都会最终考问,人类生存的意义到底是什么?考问人的生与人的死,所以一切动物只有自然和自在的状态。动物和人类区别是什么呢?动物在自然和自在的状态与人类的区别是什么?人类的区别在于自觉的状态,自觉和自然状态是两种不同存在的状态。
    这一次为什么日本的地震和核事故,让全世界的人又在从新考虑现代化、工业化、科技技术创新,创新性破坏,进步与破坏他的辩证关系。所以马克思就思考,是想回答这一类问题,毛泽东的革命也是想回答这一类的问题,邓小平的改革也是想回答这一类的问题,以至于奥巴马的创新。
    其实我们人类是在不断地讨论人生观和认识观的,只有大量为温饱、为生存而奔劳的人不一定想那么多,超过了温饱限制后的,生存状态越来越好的人,他也来思考这样的一类问题。所以很多企业家很多企业发生了一系列的改造,他都考虑这样的问题。当我们在下层他也思考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呢?以前不是讲过我一直是教书匠,教了40多年的书,后来我发现人生观作为认识观教育是最有效的。有正确的认识观就一定有正确的人生观。
关注当下,关注我们当下人类的生存状态,如何提高我们人类生存的质量,这是我们真正的大宏观,质量观的一个要领。所以我们为什么说,把好我们的新的质量关要定位为人类生存的自觉性的人类生存质量,所以守护人类生存的意义是人类文化自觉的表现,也就是守护质量的本质。
    第二,人类的一切努力,在于改善人类自身生成的质与量。人类的不同国别,不同族群,不同文化,无论价值观多么的不同,人类其实都在追求人的自由的全面的发展,自我发展,自我实现。这就是以人为本的本质内涵,也就是我们现在解释的一切发展依靠人,一切围绕人,一切发展的成果由全体的人共享。所以我们要从这样一个人本理念来看,人本理念的本质是什么?以人为本。是技术本位、是企业本位、是资本本位、是人本位、是钱本位、是权本位,经常就是这些原问题进行发问,所谓原问题就是最根本性的问题。
    这里我要讲到什么是人本?现在我们讲科学发展观中说以人为本,讲的最多。实际上,人本社会体现只是提出了理念,他的实现已经过去了几千年,说不定至少还要几百年,几百年才能实现。一定要有这样一个概念,我们以前讲人类社会都是五种形态,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是是共产主义社会低级阶段,我们现在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自己走过的历史以及未来的进程,都是这样描述的。但我认为,其实整个人类社会,五种形态可以归纳为三种形态,哪三种形态?第一种形态权本主义社会,钱本、人本、人类社会就这三种形态。原始社会也是权本社会,有母系、母权最大,有父系,父权最大,他任何一个部落,一个族群,他都会崇尚一种权力,你是动物的崇拜,你是植物的图腾,是生物的图腾。我们中国最早的姓氏姓熊,就是那个部族的熊崇拜、姓羊就是羊崇拜,是真的,姓朱就是猪崇拜,其实原始社会也是一个权力社会。
    奴隶社会相对于原始社会是巨大的历史性转变。原始社会是一个权本主义社会,奴隶社会也是一个权本主义社会,封建社会更是权本主义社会,从孔夫子开始就讲等级制,都不要越规越矩,他讲的规矩就是封建秩序,封建秩序就是等级制度,千户候,万户候,百户候,以权力的大小来安排整个社会秩序。所以,有权的幸福,无权的痛苦。在这以前都是权本主义社会,权本主义社会的特征是什么一切为了权的人给一切有权的人劳动,创造财富,几千年都是如此。
    以权为本,权把人都便成了权的奴隶,所以这个事物的发展和进步它有辉煌的一面是因为有权的人为更有权的人创造财富,权力的高度越集中,聚敛的财富越大,所以它沉淀的文明越辉煌。但是他是的压抑整个社会进步的,因为是没有权力的人给少数有权力的人劳动,假如,权力平均化了,平权了,权就失去了意义了,权本身就黯然无色了。所以这个社会存在了几千年,慢慢出现了这种局面。慢慢出现了资本主义革命,资本主义革命的出现是挑战神权,西方的文化起步,就是挑战了神权。他认为人在权力面前都是平等的,平等,博爱,自由,公平,这些理念,这一种革命是钱本主义社会必然的。它是它必然的产物,它挑战权力,来彰显钱的重要性,这是它的文化理论里必然的结果就是人在权力面前人人平等,博爱,人权,人的一系列的权力都慢慢系统地慢慢完备地变成了法律。
权本主义它是一切没有权力的人给有权力的人劳动,它已经把他法律都已经给固化了,所以都每天做梦要当皇帝,陈胜、吴广历史上有这样的案件,揭竿而起来推翻朝廷。而钱本主义是颠覆了这样一个制度颠覆了这样的次序。因为他在权力面前都是平等的,权力要靠自己的本事,你就自己奋斗吧。没有钱,想变得有钱,所以他就拼命的劳动,有钱的他想更有钱,这就是我们中国的改革开放所焕发出的活力,一样道理。所以这个社会像魔术师一样,呼唤出巨大的生产力,因为它解放了生产力,把生产力从权力下解放出来。所以把人从权的,被权所愚化的人解放出来,但是你会到了人本吗,没有,人又成了钱的奴隶,人成了资本的奴隶。你为有钱人劳动,你是资本的奴隶,你拼命想把自己变成有钱人,从根本上讲你仍然是资本的奴隶,他们从权本主义中解放出来了。人不是钱的奴隶,到了人本境界。最先经历人本境界的人是比尔盖茨,演变成钱多的不得了的时候,人类才能真正的进入人本社会。
一个人的财富有一个亿的时候,再到10个亿对他的生活品质没有一点改善,10个亿到100个亿生活品质也没有改善,从10个亿到100个亿带给他的社会价值,名声的张扬也没有作用。他觉得没有必要,还是做教书匠去。他的生活品质在1个亿的时候在10个亿的时候,是我多吃一点红烧肉,我多穿一身名牌?不会的,对他来说,毫无意义。所以我们这个社会一点要倡导很多中产阶级领先呢,这个时候一定进军到中产阶级作为主体的时候,表明这个社会真正的人本主义社会科学发展观。这是一个自然的过程,要有很长的时间,说不定要50年,说不定要100年,或者更长的时间。
    人有两种意义上的存在,双重意识上的人,生物学意识上的人和社会学意识上的人。也就是讲人生观和认识观,也就是讲人生的长度。所以我们人们生存质量是一切质量的总和,是社会质量,是环境质量,是水的质量,空气的质量,甚至于是法律的质量,制度政策的质量,以至于婚姻的质量,学习和工作的质量,产品的质量,最终都会硬结在产品或劳动上,我们讲的这种大质量关,他最终会硬结在作为载体他会表现为产品或者劳务,或者是服务,所以我现在讲人生的意义。
    人,他有两种存在的意义,是生物学的意义,社会学的意义。人如果作为生物学上意义来说人都是要死的,他们的生命的长度其实差别不大,你就是99岁跟100岁差一年,90岁跟100岁不就是差10年吗?50岁跟100岁不就是差50年吗?从1岁夭折了跟活到100岁不也就差99年吗,生死都是一瞬间,真的很快的,弹指一挥间。如果作为生物学意义上的人其实人的整个生命在整个人的历史长河中是瞬间的事。但是,社会学上的人意义,有的人给这个社会给这个地球留下了一些什么,有的人什么也没有留下,就沉浸在历史的长河中,也就忘记了,也就遗忘了。
    现在人类的社会学意义上,人的存在的他的意义是什么呢?有两种选择。在社会学意义上,做好一个好工程师,一个好厅官,一个好企业家,但最终都只是成就你一个,但是你作为一个教书匠呢?你的社会你的人生会加倍的放大了。你用你的智慧,用你的品行,用你的知识教育一代又一代的一波又一波的学生出来,这些学生受你的影响,受你的熏陶。其中可以涌现出不止一个可能10个,8个、20个非常优秀的以企业家,非常优秀的学生,等于你的人生价值就被放大了。所以你的有这种理解,你就会觉得,奉献就是索取,奉献和索取是一致的。不是说,蜡烛,照亮别人毁灭自己,他自己没有毁灭,他在照亮别人的时候他的人生得到了升华,得到了提升,假如你是这样认识你的职业你会非常自觉,非常投入,非常的愉快。所以我讲人的生存质量,人的生存境界,我们用这样一种概念,去回顾人类的自觉,深层的意义以及深层的质量。我第一个问题讲完了,质量意识提升到人本意识,提升到人的生存意义,我们守护人的意义是质量意识的本质。
    我们继续讲一讲人类的发展意义。人类的生存意义是从最本原的就是把我们的质量管理要提升到来守护人类的生存质量的这的高度,来认识才有高度的自觉。下面我表达这么一个观点——做什么工作都要牢牢的把握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其实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就是怎么样贯穿在质量管理的内涵里面,其实人类是有很强的主观能动性的。认识了天命,认识了规律性,其实我们人有很强的主观能动性,我们可以作出努力,这不是一步就到很理想化的状态,你能通过你的工作让中国的质量管理即借鉴了基本国情,又借鉴了国际经验,又符合未来得发展趋势,你们迈出了一步、两步,它就是中国经验,它就是中国模式,它就有很强的普适性意义。人类是不被动的生存的,我们几千年来都在追求发展。现在我们要从科学发展的要义,这种高度来认识我们质量监管的意义。科学发展是人类的共同选择。
    我们现在讲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不是这样来排序的吗,这样排序是对的。我们老讲,那个发展观,三个代表,邓小平理论跟毛泽东思想跟马克思想一脉相承,你们知道一脉相承的模式是什么吗?一脉相承是什么?有一个核心观念,生产力决定。
    人类的生产活动与质量问题,我们讲阶段,怎么从历史的大的跨度来认识我们的质量管理,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所以一定要有一个历史感,历史感去认识他,大跨度的去认识他,才感觉到我们有使命感,我们有紧迫感,我们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
    自然经济史上的背景下的质量问题,我们把这种小生产,质量经济背景下的质量问题,称之为自然质量,就是一切生产活动一切产品的质量多数跟自然相关。大多数存在着自然的质量问题,什么叫做自然的质量问题。比如我种了一颗葫芦藤,结了十个葫芦,开始结的那个葫芦它快成熟的时候,它的那个蒂瓣掉了,脱落了,质量不好的就脱落,不能吃。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第五个,葫芦长的特别好,味道好,质量好。到了秋天,葫芦越长越小,没用了,于是老百姓就把家里长的最大最好的葫芦留着做种,其他的小葫芦也不能吃了,最后把它折下来,做瓢,或者是一个小的工艺品,所以制成了自然质量。一亩田的稻子有很多长成了稗子,长成了质量不好的稗子、空壳,豆子也是如此,养的鸡也是如此,养的猪也是如此。在自然经济,小农经济地几千年生产的过程中有质量问题。但是,我把它称之为自然质量问题。人与自然的关系,只与同等的质量与高产的贫疾与低产与向阳与背阴与大小年与包饱满的果实或者是空壳,他都是由自然造成的。只要不是人类的行为,不是人类的经济行为,不是人类的生产行为作为造成的。所以那时对影响产品的品质能力是非常地有限的,一切主要的是依赖生产、生长过程,形成了不同的品质。一切产品都是有差异的。
    那时候,是植物自我的选择,一切产品的品质有差异,到影响生长活动,都是为自己生产,自给自足,所以就自我负责,他就产生了自我约束的行为。而且,自觉的分类,自我选择。品质千差万别,品质他是一个自我选择,自我适应,自我分类,物尽其用,物竞天择以后,进行分类的选择,形成的过程,所以自然产品的演进,这种产品的演进,是靠自然的传承,靠代代相传,来提高质量的继续,祖传,秘方,品牌,地域特征,族群特征就非常的明显。所以我们国家是一个多民族,地域很广,差异性很大。所以这个国家才形成了非常丰富的,多样的,这种品质特征。所以动员我们搞质量管理的领导可以去多看看历史博物馆,去多看看科技类的博物馆或者展馆和展会,丰富你对这种与时俱进的,现代的质量意识,它反映社会生产力的新特征,不至于观点滞后。
    我们回顾人类几千年的质量,质量之所以成为问题,他是工业化生产的产物。在小生产,在自然经济,小农经济几千年他只存在着质量问题,不需要政府监管。一直到现代社会,以社会文化大生产,以大生产化,以生产的社会化,以市场经济为基本体征,第一阶段的基本特征我描述过了,到了第二阶段,是生产社会化,大生产化和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下,个时候出现哪些特点呢,一切生产都是为了他人,为他人生产,以前的一切生产活动都是为自己,现在的一切生产活动都是为他人。市场化大生产化有什么特征?一切生产经济活动都是为别人,一切生产活动都是以交换目的而生产,这个时候就出现了产品质量问题了。所以为交换的生产,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大生产使产品质量异化,为什么?质量与利润一致又不一致,质量生产者的目标,一致又不一致,以前是一致,现在是为交换活动所进行的生产。以前它的质量跟生产者的目标是完全一致的,我生产了好东西是我自己来消费,我自己来享受的。这个时候我生产了好东西加入我的好东西能卖出去高价钱,能获得高利润跟生产者的目标是希望一致的,但是我低品质的东西也能卖出高价钱,高利润呢,而且是低成本呢,于是质量问题被异化了。质量跟生产者的目标可以不一致了,这是最重要的问题。因为生产是为了交换,交换就出现了社会必要的劳动时间,就出现了劳动消耗的补偿,出现了剩余,出现了投入与产出,但是这种投入与产出不被平均化,不转换为社会必要劳动,市场经济有外在压力有内在的冲突,这样的情况下,就使产品或服务质量成为了社会问题。
短缺和过剩经济背影下的质量问题,动因和特征不同。经济短缺的时候,就容易出事,在经济过剩的时候,那很可能就是人有我优,靠优质的品质去取胜,但是在经济过剩的时候也有很可能是你优我假,他也能取胜,所以,短缺时代他投入的是量的稀缺性,品质的高低被掩盖了,被淡化了。
所以什么叫卖方经济,什么叫买方经济,我们深有体会。
    所以我们的质量关键就要充分的认识中国现在以及未来都是过剩,再不会短缺了。因此我们的质量问题,在过剩经济的背景下,它的质量问题,质量特征,都是特殊的,人们对品质的要求就不是说有没有,而是优不优。所以人优我精,人精我廉,人廉我真,现在出现了人真我假,所以现在有做假,有掺假,有制假,有山寨版,所以都成了竞争手段的常态。
    我们认识这些社会的基本特征,小生产,小农经济,自然经济状态下的质量问题,自然质量问题。质量大生产到了市场经济,质量问题成为社会问题,成为常态,成为经济问题,为什么,它被异化了,它可以不一致,那在短缺时代,它的质量问题也被淡化了,我们关注的是有没有。在过剩经济的时代,我们会越来越关注质量问题,质量问题是动态的,所以越往后走,社会经济越发展,质量问题不是缓解,是越来越严重,越来越普及,越来越高,现在是国标,将来是国际标准,未来标准也是变化的,检测的质量不是越来越少,是越来越多,检测标准不是越来越低,是越来越高。
现在我们对人的体检形成过渡检查,未来对产品也会形成一种过渡检查,科学技术越发展它的标准越高,现在是农药残留,重金属等,会越来越多,现在是10个质量,未来可能是30个质量,和人的体检是一样的。我们现在看到科技进步的二重性,是“一切皆有可能”。这是我们现代质量管理的三个最重要特征,你想这个质量管理层,从小生产,自然经济,讲到社会大生产。从短缺讲到过剩,从短缺讲到过剩,讲到社会经济在转型,他有特殊的一些社会的政策背景。
再一个,我们从另外一个视觉去看我们这个质量管理新概论科技进步。应该清醒的看到科技进步的二重性,所以我们这个质量管理真的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科技进步即可以用于为人民造福,用于大大的提升产品的提升。同样,科技进步也可以用于大量的作假,高科技作假。
    我们现在也应该科学的质量监管,是在社会化,是在大生产化,是在市场经济背景下的客观要求,是在经济转型社会转型,转轨,在科技进步的背景下的,是在长期过剩经济背景下的。所以使我们的质量管理出现了复杂性,普遍性,艰巨性的特点。所以我们要学习新概论,新观点。
    我们一定要更国际质量监管的法律规则标准质量体系对接,我们的技术手段也更他们对接,我们现在对低碳,对环保,对所谓绿色壁垒,碳观测,什么这一雷德健康安全领域也要完全对接。所以一般现在我们在质量体系上,在指标体系上,在标准上,在领域上,与国际上的差距还比较大。我们这样一个历史发展的改变性标准,我们要随着全面向小康社会,随着整个生产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社会文化文明建设,经济文明建设,在五大文明建设的新改版的新要求,逐步地,把中国的标准,要不断的,滚动的,动态的提高标准。不断的跟国际接轨,甚至有些领域要优于国际标准。
这些是我对第一个大部分是描述,以人为本。人的理念,用大的历史跨度描述我们要把从人的生存意义,从人类生存意义的高度,从人类自觉的高度,来确立我们的质量意识。我们守护人类生存的质量,就是我们质量监管的宗旨和要义。
我们第二部分阐述的主要观点,就是以一个历史跨度来梳理一下人类社会怎么样从小生产自然经济形态下支撑这个自然质量,一直研究到大生产社会化市场经济,于是质量成为问题了,质量成了社会问题了,质量成了经济问题了。在描述我们现代社会生产化特征,到生产特征,市场化特征,全球经济一体化特征,高科技,科技进步特征,以及长期生产过剩的特征,以及我们从小康到全面小康社会发展对我们质量管理,提出来全面要求,所以,我们未来质量监管越来越艰巨,越来越普遍,覆盖面越来越宽,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确立大宏观质量管理观。
下面是我们讲述的第三大观点,就是新时代背景下的,新质量问题的新的监管思路。
第一个观点就是我们质量监管的手段技术工具。要与科技同步,要与制假的技术进步同步。我们质量监管队伍的知识结构,你的技术手段,你的人员及知识,真的要适应这样的要求。
    第二个特点是未来的这种新的思路。第二个特点是质量监管的全覆盖,所以我们现在经常问责,问责很冤枉。因为我们国家的质量监管,质量监管部门没有做到全覆盖,所以我们很多,我们应该是全行业,全领域,全覆盖,全过程。我们一定要有真正意义上大宏观管理观,真正的大宏观管理观就是,全行业的覆盖,全领域的覆盖,全过程的覆盖,餐饮和服务的覆盖,现在我们重点在产品,未来一定要扩展到服务,现在我们还没有多少精力来管服务。
    第三个观点就是质量监管的制度构架,质量监管的制度构架,伍新木的基本观点是应该重源头,重过程。我们现在是重结果,这些重要环节把它管住,其实,应该最好的最重要的,是从源头管起,管源头成本低,管源头对社会的财富消耗小,他已经加入了很多很多文化劳动和劳动纲要,对最后你说他是对的,要去销毁要处理掉,它对社会财富的浪费更大,成本更低我们不仅要讲我们监管的成本,要从总量上看,我们对整个社会财富的审视,负面的消耗,是我们应该更看重的。这是一个概念,就是在制作框架的实际上,要重源头,重过程,现在我们是主要是重后果,而且后果是要学应急。
第二个概念就是要重视全社会的治愈,社会诚信,社会责任,所以我们更重企业,把我们的监管更摆在企业层面,企业有了社会责任,有了治愈,有了整个社会的诚信,我们监管的压力就会轻松的多。
第三个构想——注重社会舆论和民众的监督,我们不仅是从监管部门,同时我们一定把社会把舆论,把整个民众的监督当做我们政府部门监督的组成部分。一个重要的一级。
    第四是一定要重视规范化的制度化的监管。
第五应该重视企业的规范的制度建设,就是前面我讲的国际质量体系的认证,社会责任的建设。
第六,要有纠错的机制要现在是重在经济惩罚,我们要重在建制和重在教育,很多一法两制,法理以后你要跟踪一下这个企业在制度上完善了没有,怎么完善的。
    第七,要逐渐的与国际接轨。
第八,一定要看到质量的标准是动态的,所以说前面建设小康社会,要不断的提升和调整我们的标准,要应该通过立法程序来调整,应该重视质量判断的符规。
产品的品质和服务质量我们应该认为是可以比的,我们不能因为不能比,我们也不能因为不敢比,这是错的,产品的质量,服务的质量,是可比的,没有社会主义、资本主义的差别。社会制度、社会的生物质量也是可以比的,指标化的、比量化的。西方搞假民主,我们可以搞真民主,西方搞假公平,我们可以搞真公平,所以我们应该按照这样一种理念来构建我们的制度,构建我们的制度体系。
现在很多做这种显测其实这个小的现象表明我们中国很多要从生产环境,从生产方式,从现在社会的组织方式去改进。由于时间到了,我今天就说这多。谢谢大家!

凡本网编辑上传的文章内容(注明转载文章除外),均为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概仅范围内使用,并主明“来源:武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如需转发本网文章,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我们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关闭
网站访问总量: 3304417